伊斯蘭抵抗運動

伊斯蘭抵抗運動

巴勒斯坦的伊斯蘭運動組織和政黨
伊斯蘭抵抗運動(Islamic Resistance Movement)簡稱“哈馬斯”(Hamas),成立于1987年,前身為“伊斯蘭聯合會”,是巴勒斯坦的一個伊斯蘭運動組織和政黨[1]。該組織走向兩個極端:一面從事慈善事業,另一面進行對以色列的攻擊活動。同情巴勒斯坦的人特别是穆斯林人士往往認為哈馬斯是反以英雄,親以色列的西方人士往往認為哈馬斯是恐怖組織。哈馬斯的主要目标就是“将以色列從地圖上消除”,并在現以色列、約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帶等地區建立伊斯蘭神權國家。為實現這一目标,哈馬斯不惜訴諸武力。
    中文名:哈馬斯 外文名:阿拉伯語:حماس‎,英語:Hamas 别名:哈馬斯 首位領導人:謝赫·艾哈邁德·亞辛 主要目标:将以色列從地圖上消除

組織結構

哈馬斯分為三個部分,其中有兩部分是“公開的”,一部分是“與外面隔絕的”。首先,由一個部門負責招收人員、訓練和募集資金;其次,另一個部門負責意識形态、信息和宣傳的訓練;最後,秘密的安全部門負責懲罰叛徒、販毒分子和與敵人合作者。

政治主張

哈馬斯是巴勒斯坦一個宗教性的政治組織,反對同以色列和談,并且不放棄以武力消滅以色列,并将巴勒斯坦人對以色列的攻擊行動稱為“聖戰”,從而建立由地中海到約旦河西岸、并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哈馬斯在以色列占領區經常組織和策劃反對以色列的示威和恐怖活動,并制造自殺性爆炸事件,不時綁架或暗殺以色列居民,被以色列和西方國家視為恐怖組織加以取締。n

由于哈馬斯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政治主張不同,因此經常發生暴力沖突。

組織标志

“哈馬斯”運動标志圖案是:圖案中間是庫巴清真寺,正上面是巴勒斯坦地圖,清真寺兩側是兩個對稱的躬型巴勒斯坦旗,右邊旗子上寫着“安拉是唯一的神”,左邊的旗子上寫着“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清真寺的下方由兩把交叉的劍包圍着,兩把交叉劍柄之間的下邊寫着“巴勒斯坦”,在整個圖案的下方是一長白色的帶子,帶子上寫着“伊斯蘭抵抗組織-哈馬斯”。圖案中的清真寺和寫的“安拉是唯一的神”及“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表達了伊斯蘭教的深刻内涵,巴勒斯坦地圖是包括以色列在内的整個巴勒斯坦地區,這說明了“哈馬斯”的堅定立場,“哈馬斯”決心要結束外來占領,拒絕将巴勒斯坦問題僅限于解決1967年被占領的土地,而是要收複整個巴勒斯坦地區,否認以色列存在的合法性。兩把劍象征着力量和智慧,“哈馬斯”要用武力和智慧實現自己的最終目标

曆史發展

通過對以色列平民的自殺性炸彈襲擊,迫使以色列撤離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并最終消滅以色列。以色列前沙龍政府從加沙地帶的撤軍被哈馬斯視為是自己軍事策略的重大勝利。n

1987年12月14日,巴勒斯坦被占領土爆發“石頭起義”的時候宗教領導人謝赫·艾哈邁德·亞辛提議成立“伊斯蘭抵抗運動”.n

1988年1月,“哈馬斯”一詞正式在伊斯蘭抵抗運動的各種公告和各大媒體中出現。n

1989年,以色列宣布哈馬斯為非法組織,并将其精神領袖亞辛逮捕入獄。“9·11”事件後,美國和歐盟先後宣布哈馬斯為“恐怖組織”,并凍結其财産。澳大利亞随後也宣布凍結哈馬斯領導人的财産。n

1993年,巴以雙方在華盛頓簽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則宣言》,允許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傑裡科地區先行自治。哈馬斯對此持反對态度,依然堅持對以色列的武裝鬥争。n

1996年3月,哈馬斯宣布将放棄暴力活動,在自治區内進行政治鬥争。同年5月,内塔尼亞胡出任以色列總理後,在巴以和談問題上采取強硬政策,緻使巴以最後階段談判停滞。哈馬斯宣布恢複武裝鬥争。n

2000年9月底巴以大規模流血沖突爆發後,哈馬斯制造了一系列針對以色列的自殺式爆炸事件。作為報複,以色列對哈馬斯實施了“定點清除”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使哈馬斯遭受重創。亞辛以及他的接班人蘭提西等哈馬斯領導人先後被以色列“定點清除”。n

2004年3月22日,亞辛在以色列發動的空襲中身亡。n

2006年n

1月25日,哈馬斯在巴立法委員會選舉中擊敗巴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赢得選舉勝利。n

1月26日,哈馬斯在巴勒斯坦第二次立法委員會選舉中獲得132個席位中的76席,遠遠超過其他黨派(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獲得43席),其崛起對巴以局勢構成嚴重沖擊。3月28日,巴勒斯坦立法委員會宣布,哈馬斯提交的新政府組建計劃獲得通過。n

3月28日,哈馬斯組建的巴自治政府宣誓就職。n

5月11日,被關押在以色列監獄中的巴勒斯坦多個派别的領導人聯名簽署“獄中協議”,呼籲民族團結,組建民族聯合政府,重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實現在被占領土上建立巴勒斯坦國的目标。n

6月25日,巴武裝人員捕獲一名以色列士兵。3天後,以軍入侵加沙。5個月後,以軍結束在加沙的軍事行動。n

6月27日,巴主要派别就 “獄中協議”達成共識。n

8月16日,阿巴斯宣布,巴自治政府總理哈尼亞已經同意就根據“獄中協議”組建民族聯合政府事宜與法塔赫及其他派别進行磋商。n

10月1日,哈馬斯武裝人員與法塔赫支持者在加沙地帶發生激烈沖突,緻使8人死亡、70多人受傷。n

12月1日,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宣布,組建聯合政府的談判失敗。n

12月16日,阿巴斯在拉姆安拉發表講話說,他已決定盡快要求提前舉行立法委員會選舉和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選舉。n2007年n

2月8日,阿巴斯與哈馬斯政治局領導人邁沙阿勒就建立民族團結政府、新政府政治綱領和重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等問題達成“麥加協議”。n

2月15日,巴自治政府宣布解散,阿巴斯授權哈尼亞組建新政府。n

3月17日,巴民族聯合政府宣誓就職。n

5月23日,在法塔赫和哈馬斯再次爆發沖突兩星期後,阿巴斯與哈尼亞舉行會談,商量如何停止兩派之間的暴力沖突。n

6月9日,哈馬斯和法塔赫武裝在加沙地帶爆發激烈沖突,造成30多人傷亡。此後沖突日趨激化哈馬斯用武力奪取了對加沙地帶的控制權。。n

6月14日,哈馬斯從法塔赫手中奪取了加沙控制權。阿巴斯宣布解散民族聯合政府,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實施緊急狀态。n

6月15日,阿巴斯任命法耶茲為緊急政府總理。n

6月17日以獨立人士薩拉姆·法耶茲為總理的巴勒斯坦緊急政府宣誓就職,宣告成立剛3個月的巴民族聯合政府正式解體。n2008年n

6月,以哈馬斯為主的加沙各武裝派别與以色列達成了為期6個月的停火協議。n

12月19日停火協議到期後,雙方沒有就延續停火協議達成一緻。以哈馬斯為主的加沙各武裝派别認為,由于以方未能遵守承諾在停火期間解除對加沙地帶的封鎖以及停止對加沙地帶的軍事打擊,以方應為停火協議到期未能延續負責。n

12月27日,以色列空軍向加沙地帶的哈馬斯目标發動大規模的空襲,緻使至少23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780多人受傷。n

12月27日,以色列戰機和武裝直升機對哈馬斯控制的加沙地帶發動了大規模空襲,哈馬斯發言人巴爾胡姆當日要求其下屬武裝派别對以色列發射遠程火箭彈,以報複以軍空襲加沙。 這次空襲是自1967年中東戰争以來,以軍襲擊所造成的巴勒斯坦人單日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加沙地區應急機構負責人29日表示,以色列對哈馬斯發動的空襲已造成310人死亡,另有1400餘人受傷。巴勒斯坦27日宣布未來三天為哀悼日。n

2011年n

2011年12月14日在加沙城慶祝哈馬斯成立24周年。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當日發表聲明,稱哈馬斯成立24年來,共有1365名以色列人在哈馬斯發起的行動中死亡,另有6411名以色列人受傷。哈馬斯軍事翼“卡桑旅”總計發動1117起針對以色列人的行動,包括87起自殺式襲擊。24年間,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總計11039枚。n

2012

2012年11月18日,以色列總理表示,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将繼續下去,并擴大規模。同時,哈馬斯方面則提出了停火條件,由于哈馬斯自以為在沖突中“占了上風”,所以對停火的要價很高:一是以色列解除對加沙的封鎖,二是以色列承諾再不對加沙領導人“定點清除”。n

2014年n

2014年6月巴勒斯坦法塔赫與哈馬斯兩大派别就組建聯合政府達成了協議,但法塔赫對加沙基本沒有控制力和影響力,也無法配合哈馬斯的抗以行動。以色列對哈馬斯大打出手,其重要的目的是,警告阿巴斯領導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與哈馬斯聯合沒有出路。n

7月27日哈馬斯再攻擊以色列,以軍随即恢複轟炸加沙。以色列的軍事打擊,至7月28日已奪走超過1000條性命

2017年n

2017年5月,原政治局副主席、加沙地區領導人哈尼亞當選成為哈馬斯新任領導人。n

2017年5月,哈馬斯公布新政策文件,在組織屬性、領土主張等方面立場均有所調整,并首次公開表示願加入巴解組織,積極謀求在巴政壇合法地位。n

2019年n

2019年9月26日阿巴斯在第74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發言中提到,将推動在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和東耶路撒冷舉行大選,并呼籲聯合國及相關國際機構對此進行監督。n

2019年10月1日,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宣布,将與巴勒斯坦各派就舉行大選展開協商。法塔赫中央委員會當天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舉行會議。法塔赫将成立一個由法塔赫副主席馬哈茂德·阿魯勒領導的委員會,主要任務是在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發布大選令前與各派就大選相關事宜進行協商。n

2020年n

2020年8月31日晚哈馬斯宣布與以色列達成諒解協議,以遏制地區緊張局勢升級。

2021年n

2021年5月10開始,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n

2021年5月11日以軍報複空襲造成巴勒斯坦至少20人死亡包括9名兒童。n

以軍發言人吉爾伯曼表示,近日,從加沙地帶射向以色列的火箭彈有數十枚,以軍将在未來幾天内對巴勒斯坦哈馬斯武裝發動空襲。他說,以軍正在為各種各樣的可能做準備,包括地面軍事行動,以及對巴勒斯坦恐怖武裝組織的領導人進行定點清除。n

以色列國防軍2021年5月17日發布聲明說,以軍當天襲擊了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在加沙地帶北部的一艘潛艇。

成員介紹

領導人物

謝赫·艾哈邁德·亞辛n

謝赫·艾哈邁德·亞辛(阿拉伯語:أحمد يس,Sheikh Ahmed Ismail Yassin,1937年-2004年3月22日),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激進組織“哈馬斯”(伊斯蘭抵抗運動)的精神領袖與創始人,1987年創立伊斯蘭組織哈馬斯。少年時期的一場體育事故緻使亞辛四肢癱瘓,之後一直依靠輪椅生活,另外眼睛的視力近乎盲人。2004年3月22日遭以色列直升機導彈襲擊喪生。他在哈馬斯的領導地位由原哈馬斯發言人、哈馬斯的強硬派人物蘭提西接任。

阿蔔杜勒·阿齊茲·蘭提西n

阿蔔杜勒·阿齊茲·蘭提西(阿拉伯語عبد العزيز الرنتيسي,又譯蘭蒂希或蘭堤辛,1947年10月23日-2004年4月18日)。第一次中東戰争時,年僅半歲的他與父母來到加沙地帶南部的罕尤尼斯難民營。曾在埃及接受兒科醫師和藥劑師培訓,獲得博士學曆。

1987年,巴勒斯坦被占領土爆發反以起義後蘭提西與謝赫·艾哈邁德·亞辛等共七人聯合創建了“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并使其迅速發展成為被占領土上最有影響的伊斯蘭激進組織之一。蘭提西因積極參與反以行動,多次被捕,此後坐牢時間累積達7年之久。1992年,蘭提西與其他四百多名巴抵抗分子被驅逐至黎巴嫩南部,作為這些人的發言人,蘭提西開始為國際社會所熟知。

一年之後,蘭提西回到加沙,成為哈馬斯的主要發言人,并被認為是僅次于亞辛的第二号人物。蘭提西屬于哈馬斯内部的激進派,主張建立一個沒有猶太國的伊斯蘭中東。在以色列軍方暗殺亞辛後,蘭提西于2004年3月23日晚接任加沙地帶哈馬斯領導人,同年4月18日遭以軍導彈暗殺身亡。

伊斯梅爾·哈尼亞n

伊斯梅爾·哈尼亞(英文:Ismail Haniya,阿拉伯文:إسماعيل هنية),哈馬斯政治領袖之一,2006年2月21日被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馬赫姆得·阿巴斯任命為巴勒斯坦下屆總理。

組織發言人

2013年11月,以強硬路線聞名的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任命一名“海歸”美女為發言人,希望藉此樹立較為溫和的形象。n

伊斯拉·穆達萊爾,23歲,曾在英國讀書多年,出身加沙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大學教師。她認為,“了解西方社會,知道如何與其對話”是她成為哈馬斯首名女發言人的原因。n

穆達萊爾曾是一名新聞記者,愛好小說寫作,還執導過電影。她告訴媒體記者,自己考慮了近一年時間,才決定接受哈馬斯任命。今後她将代表哈馬斯以英語與媒體打交道。n

加沙哈馬斯新聞辦公室負責人伊哈蔔說,哈馬斯正在實施一項改變形象、與世界對話的計劃,任命女發言人是計劃一部分。 n

穆達萊爾還打算學習希伯來語,以直接跟蹤以色列媒體的報道。她表示,自己不拒絕和以色列媒體打交道。

組織成員

舉行軍事演練的哈馬斯成員哈馬斯組織嚴密,正式成員約2萬人,擁有約5600人的武裝,其中“卡桑旅”是主要軍事派别,曾策劃多起針對以色列目标的自殺式爆炸襲擊事件。2006年5月,哈馬斯還組建了一支由3000多人組成的準軍事力量,又稱“特别安全部隊”。n

卡桑旅,以20世紀30年代反對英國統治的著名巴勒斯坦烈士阿茲丁·卡桑的名字命名。卡桑旅不是一個軍事意義上的旅,而是對哈馬斯一個個戰鬥小組的統一稱謂,其前身是一個幾百人組成的敢死隊。卡桑旅的創始人和最高領導人是薩拉赫·謝哈德,2002年7月,在其加沙地帶的住所内被以色列戰機投下的一枚重磅炸彈炸死。卡桑旅的另一位創始人易蔔拉欣·穆卡達在2003年3月8日乘汽車在加沙地帶街道上行駛時,突遭以軍導彈襲擊,當場死亡。現任卡桑旅負責人是戴伊夫。

資金來源

哈馬斯的資金主要來自境内外支持其主張的穆斯林。哈馬斯資金雄厚,在加沙和約旦河西岸,哈馬斯的支持者分别占當地人口的35%和17%。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