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黨人起義

十二月黨人起義

1825年反沙皇專制制度的起義
1821年一批具有民主主義思想的貴族軍官成立革命組織,謀劃起義,主張建立共和國或君主立憲政體。1825年12月14日,乘沙皇亞曆山大一世突然死亡,先後在彼得堡和烏克蘭發動起義,均遭失敗。後五百多人受審,五位首領被處死,一百多人被流放。他們因此被稱為"十二月黨人"。[1]
    中文名:十二月黨人起義 外文名:Восстание декабристов 發生地點:聖彼得堡 主要人員: 結果:起義失敗,沙皇審判起義的人

背景

1825年11月19日(公曆12月1日),在南方塔甘羅格軍港檢閱軍隊的亞曆山大一世突然病逝,8天後這個消息傳到聖彼得堡,宮廷内部出現了一片混亂。

按照皇統世系,亞曆山大一世去世後,皇位應該由他的大弟弟康斯坦丁繼承,但康斯坦丁因為同一個與皇族沒有血緣關

系的波蘭女子結婚,已宣布放棄皇位。亞曆山大一世生前指定了第二個弟弟尼古拉為皇位繼承人。

但有關的诏書在亞曆山大一世生前并未公布,而是密藏于東正教教會、樞密院和國務會議。

因此出現了尼古拉向遠在華沙的哥哥康斯坦丁效忠,而康斯坦丁堅決拒絕皇位,并根據亞曆山大一世的密诏向在聖彼得堡的弟弟尼古拉效忠的場面。

因華沙與聖彼得堡相距遙遠,往返書信無法及時送達,因此在俄國形成了十餘天皇統中斷的混亂局面。

過程

十二月黨人決定利用這樣一種特殊的形勢,趕在皇位繼承人尼古拉舉行再宣誓繼位的12月14日(公曆12月26日)前發動軍事行動,迫使新沙皇和樞密院宣布改制。

他們選舉了近衛軍團長特魯别茨科依擔任起義軍總指揮,并且拟定了《告俄國人民宣言》,宣布推翻沙皇政府,立即召開立憲會議,成立臨時政府,同時宣布廢除農奴制,解放全國農奴。

12月14日晨,由十二月黨人軍官帶領的近衛軍團體按照計劃開進彼得堡的樞密院廣場,在彼得一世的紀念像下近衛軍排列好戰鬥方陣,到下午起義軍人數增至3000餘人,周圍還有2萬餘名擁護起義的老百姓。

然而尼古拉一世早有防備,他在12月14日淩晨就緊急召開國務會議宣布繼位,又命令樞密院議員向他們舉行效忠宣誓。然後又派出大量的軍隊将樞密院廣場層層包圍。

這時原定擔任起義軍總指揮的特魯别茨科依臨陣脫逃而不見蹤影,起義軍和周圍的老百姓處于群龍無首的狀态,因而延誤了戰機,而便于尼古拉一世調兵來鎮壓。

在尼古拉一世數次下令開炮之後,廣場上響起了激烈的炮聲、槍聲、人喊和馬嘶聲,起義最終被鎮壓,被打死的起義軍官兵和老百姓共計1271人。

結果

起義失敗後,沙皇政府成立了“秘密審訊委員會”,對參加起義的人進行審判。

十二月黨人領袖彼斯特爾、雷列耶夫、卡霍夫斯基、穆拉維約夫—阿波斯托爾、别斯圖熱夫—柳明以特等罪被處以極刑。

有數千名起義參加者被處以重刑,有121人被流放到人煙稀少、寒冷荒蕪的西伯利亞服苦役。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十二月黨人的妻子自願抛棄優越富足的貴族生活,離開大都市,選擇跟随自己的丈夫的長期流放的生活。

意義

十二月黨人起義是俄國曆史上對沙皇專制制度的一次巨大的沖擊,它不同以往的以農民起義為主體的革命,十二月黨人無論是在文化教育水平、政治素質和遠見、政治鬥争手段、組織能力等方面均遠遠勝于前者。

列甯把十二月黨人稱為“貴族革命家”、“貴族中的優秀人物幫助喚醒了人民”,并且把這一時期稱為貴族革命時期。

十二月黨人大多數出身于貴族家庭并且在沙皇統治機構中擔任一定的官職,但是他們并不願意沉溺于貴族階級醉生夢死的生活,盲目地為沙皇專制統治盡忠盡德,他們從愛國主義和人道主義的立場出發,努力探尋俄國社會的出路。

他們從少年時代起大多接觸過西方的文化和教育,有些人在學校讀書時便開始鑽研西方特别是法國啟蒙思想家的着作,這些着作多半出自伏爾泰、盧梭、馬布裡等人手筆。

十二月黨人的可貴之處在于,他們不僅專注于理論建設和輿論宣傳,而且更緻力于革命實踐。

他們徹底地背叛了他們所出身的那個階級,背叛了他們曾經捍衛的那個制度,自覺地将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與自己聯結在一起,不怕流血犧牲,英勇地發起了向俄國專制制度的第一次沖擊,推進了俄國的政治現代化進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