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臉

開臉

美容工藝
開臉,又稱開面、絞面、絞臉。中國古方美容法,是去除面部的汗毛,剪齊額發和鬓角的儀式。[1]漢族婚俗之一。指婚禮前為新娘修飾梳妝臉面。女子一生隻開臉一次,表示已婚。多由公婆、丈夫、子女俱全的所謂全福婦女進行操作。是中國舊時女子嫁人的标志之一。開臉有在上轎前在女家進行,也有娶到男家後進行。開臉人須是父母子女雙全的婦人。用具有新鑷子、五色絲線或錢币等。開臉後,要給開臉人賞封。中國解放後,女性才常常以開臉美容,可是,随着五花八門的美容品登場,開臉美容法也逐漸消失。另外,開臉也是評書中的一種說功。
  • 中文名:開臉
  • 外文名:
  • 别名:稱開面、絞面、絞臉
  • 其他外文名:Facial threading
  • 屬性:美容法
  • 由來:女子出嫁時去淨臉和脖子上的汗毛
  • 寓意:标志着做姑娘的時代已結束

詞語釋義

開臉kāiliǎn

(1)[Facialthreading]∶舊俗,女子出嫁時去淨臉和脖子上的汗毛,修齊鬓角。

(2)[carvethefaceofasculpture]∶工藝中雕刻人物的臉部例句:明清時期墓出的和田玉蓮花童子,開臉漂亮,工藝較精細。

開臉方法

1.坐向:“開臉”要選擇在背人眼的地方舉行,坐的方向或坐南朝北,或坐北朝南,忌坐東西向。

2.具體步驟:

a.先用粉塗在面部,尤其是頭發邊緣處塗擦。

b.用紅色雙線,變化成有三個頭的“小機關”,兩手各拉一個頭,線在兩手間繃直,另一個頭隻好用嘴咬住、拉開,成“十”字架的形狀。隻需雙手上下動作,那紅色雙線便有分有合。

c.線挨到人的面部,便可将汗毛絞掉。兩線貼近姑娘的臉面,扯開、合攏三下、絞掉臉上的汗毛,臉上呈現出三條線,因此又叫“彈三線”。

d.反複在臉上絞掉四周的汗毛,再将辮子散開,在後腦殼上挽成“轉”(發髻),并插上簪子及各種飾品。

3.寓意:姑娘的形象霎時因“開臉”改觀,臉面皮膚變白了,發型也變了,這就标志着做姑娘的時代已結束。這關目,多半是嬸娘和嫂嫂來完成,也有叫攙媽奶奶做的。

“開臉”時,還邊扯汗毛邊念《開臉歌》予以祝賀:“左彈一線生貴子,右彈一線産嬌男,一邊三線彈得穩,小姐胎胎産麒麟。眉毛扯得彎月樣,狀元榜眼探花郎。我們今日恭喜你,恭喜賀喜你做新娘。”“開臉”是一種民間傳統的美容方法,它和城裡姑娘出嫁之前進美容院化新娘妝是異曲同工的,其中都寄托着新娘對美的追求,對新生活的憧憬。

曆史傳說

開臉,又稱開面、絞面、絞臉。中國古方美容法,是去除面部的汗毛,剪齊額發和鬓角的儀式,漢族婚俗之一。指婚禮前為新娘修飾梳妝臉面。女子一生隻開臉一次,表示已婚。多由公婆、丈夫、子女俱全的所謂全福婦女進行操作。是中國舊時女子嫁人的标志之一。開臉有在上轎前在女家進行,也有娶到男家後進行。開臉人須是父母子女雙全的婦人。用具有新鑷子、五色絲線或錢币等。開臉後,要給開臉人賞封。中國解放後,女性才常常以開臉美容,可是,随着五花八門的美容品登場,開臉美容法也逐漸消失。

開臉的起源已無從追溯,資料顯示,早期婚前開臉是讓臉部光潔美麗,讓新郎一見鐘情,但或因為中國人的觀念保守,不将這個目的說清楚,而将它假托于一則年代久遠的傳說。

另一個傳說是指隋炀帝經常微服出巡,暗中命令侍衛攔截迎親轎子,強拐新娘,吓得百姓迎親時不敢敲鑼打鼓,一個聰明人要娶妻,女方堅持風光出嫁,聰明人便交待媒婆将新娘臉上汗毛盡除,略施脂粉,讓新娘坐在朱紅描金的藝閣上,迎親隊伍沿途敲鑼打鼓,被侍衛攔截時,推說是迎神會,侍衛看到新娘臉若盈光,汗毛都看不見,以為是天仙而不敢冒犯,便順利放行。

文學記載

《紅樓夢》第六回:“開了臉,越發出跳的标緻了,那薛大傻子真玷辱了她。”《二刻拍案驚奇》第二五卷:“三日之前,蕊珠要整容開面,鄭家老兒去喚整容匠。”

以神魔小說《封神演義》為原型的電視劇《封神榜》中,殷十娘為王後開臉,也可以看到早期傳說的影子。

作用原理

開臉的原理,是用線去除臉部汗毛,隻需粉、線和鑷子的簡單用具,妙是妙在開臉的手藝。

開臉時,先把粉塗在“模特兒”的臉上,用嘴咬緊線頭,兩手分别把線拉成三角形,再用手将線不斷分合移動,絞掉汗毛。完整的開臉,包括剪齊額發和鬓角、修眉,連眼皮上下、鼻梁邊的細小位置、後頸都會進行。

掌握不好可能割傷臉

原理簡單,可是,做起來卻非常考功夫,掌握不好,可能會割傷臉。

開臉後,汗毛已除,必須在一個半至兩個月之後才做另一次開臉,以免在汗毛未長的情況下傷及臉部。

常開臉保持面容幼滑

在中國海南島出世的覃學銮和莫澤英指出,年輕時,當地女子都流行與對方互相開臉,每一個多月開臉一次,成了年輕朋友之間互相美容的樂趣。“尤其是過年過節,大家都來開臉,美麗迎接好日子!”她們說,開臉也未局限于女子,一些男子也愛嘗試,可見愛美很久以來已不是女人的專利。

現代開臉隻限儀式

開臉曾是中國女子出嫁前進行的儀式,大馬的海南人至今仍流傳這種傳統儀式。

王秋美說,目前的開臉隻限于儀式,男方會在送禮時,送上粉和線,出嫁前由父母子女雙全的婦人主持開臉儀式後再上妝,沒有真正去開臉。

她說,其家婆葉玉春鐘情開臉,所以,直到逝世前都保持着光滑的臉胧,羨煞旁人。

王玉蘭則說,她當年因為怕痛,所以在出嫁時沒開臉,可是,今天嘗試後,才發現開臉不是想象中那麼痛,隻是鼻子周圍稍疼,臉部感覺尚好,開臉後感覺更滑潤。

平時有上美容院習慣的楊曜瑂則說,比起現代的美容法,開臉省略了所有的美容品,直接用線從臉上去汗毛,效果卻不遜。

評書“開臉”

評書的說功。即在書中主要人物第一次出現時,說書人對其面貌膚色、穿着打扮、身材體形以及所攜器物的集中介紹,以引發聽衆産生想象,顯示人物的鮮明形象。有散文、韻文兩種。西河大鼓等曲種在說大書時也使用此種手法。

比如《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開臉是:身高八尺,同字體格,面如冠玉,眉分八彩,目若朗星,鼻如玉柱,唇若丹朱,兩耳有輪。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氣概;關羽的開臉是:身高九尺五,虎體熊腰,面如重,卧蠶眉,丹鳳眼,高鼻梁,四字口,大耳相襯,胸前飄灑五绺長髯,滋潤已極。頭戴鹦哥綠的紮巾,身穿鹦哥綠的短襖,下身是青色的兜裆滾褲,兩隻皂鞋,往這兒一站,威風凜凜,與衆不同。

評書中的開臉,評書演員會用最到位、最傳神的語言勾勒出其相貌特征,讓聽衆未見其人已領其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