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中學

北京市第二中学

北京市首批全国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校
北京市第二中学(Beijing No. 2 Middle School)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位于北京市东城区。[1]1999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首批全国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校,它前身是清朝左翼宗学,始建于1724年。学校处在北京市的中心区域,坐落在北京市东城区灯市东口内务部街。北京市第二中学师资雄厚,教学设施先进、全面,在社会上拥有良好声誉。每年超过95%毕业生考入第一批重点大学,六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学校先后与11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
    中文名:北京市第二中学 外文名:Beijing No.2 Middle School 别名: 校训:“敬业乐群”和“扎实、创造、团结、有恒” 创建时间:1724年 类别:公立中学 教师人数:215 主要奖项:北京市示范高中

学校简介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内务部街15号

邮政编码:100010

学校重点级别:北京市示范高中校

北京二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它前身是清朝左翼宗学,始建于公元1724年(清雍正二年)。校庆日为每年的4月1日。从有学校相关历史记载到现在,二中已有288年的历史。学校处在北京市的中心区域,坐落在北京市东城区灯市东口内务部街。

历史沿革

北京市第二中学据考证可以追溯到清朝左翼宗学。左翼宗学与右翼宗学(现北京三中)一并,始建于清雍正二年闰四月初五(1724年5月27日)。左翼宗学系清镶白旗子弟学校,其确切校址是今东四南大街(东四十字路东侧至灯市东口)马路东侧的街面上。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戊戌变法,左翼宗学改建为左翼八旗第五初等小学堂。

宣统二年(1910年)3月,改为左翼八旗中学堂。

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京师公立第二中学校,后又改名为北平市立第二中学、北京市立第二中学。1910年至1936年校址移至史家胡同(“史可法祠堂”旧址)。

民国25年11月1日(1936年),北京二中由史家胡同迁入内务部街15号现址。即原军阀段祺瑞政府内务部公署所在地。

1999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首批全国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校。

2011年,北京市第二中学与美国索斯兰中学(Southlands Schools International)合作举办中美高中双文凭课程项目。

师资队伍

现有39个教学班,学生1791名,教职工总数215名,其中专任教师134名,特级教师7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3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0人,区级骨干教师27人、校级骨干教师24人,占任课教师总数的67%。

北京二中拥有结构合理、学识广博、治学严谨的一流教师队伍和先进的教学设施。现有46个教学班,学生2333人,教职工227人,教师143人,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62人,中级教师62人。

学校宗旨

北京二中以“全面优质,追求卓越”为学校的指导思想,形成了治学严谨、朴实无华、稳健务实的办学风格。学校首创了“实验自助餐”的学习模式,开设了网页制作、跆拳道、摄影等40多门选修课,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历年的中高考成绩均列市区前茅,多名同学在国际或全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北京二中继1985年与瑞士音特拉根中学结为友好学校后又与丹麦索罗中学、日本长崎北高等学校、日本筑前高等学校、香港观塘中学建立友好交往关系。

教学特色

1.以人为本,坚持品格教育和诚信教育,严格管理。形成了良好的校风,远近闻名。

2.教学上创造了适合学生发展,灵活且自主选择班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四个学科: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施行小班分层授课)。分层原则:分层不分班,保底不封顶,学生自选层,层

间可流动。

3.各科教学大力夯实基础,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大胆开发符合现代教育的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英语使用纯英国进口教材,聘请经验丰富的外教进行口语训练。

4.为了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学校每年组织初一至高三的学生去外省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小学部每月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段练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

5.学校每年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赴国外游学,先后去过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

教学质量

二中作为一所示范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提供了多元的发展空间,优秀的二中毕业生层出不穷。每年100%的二中毕业生考入大学,超过95%毕业生考入第一批重点大学,约1/5左右的学生考入清华、北大。2006年高考中,我校何旋同学取得了北京市文科第一的好成绩,这已是我校培养的第六个北京市高考状元。2007年我校郭依侬、辛云娜同学又分获东城区文科、理科状元。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