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中山路

泉州中山路

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境内道路
泉州中山路是条传统商业街,贯穿城市南北,是古城"三片一线"保护的重要地段,其建筑风格体现了泉州多种文化融合的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价值。泉州中山路凭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2010年被列入第二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名录。
  • 中文名:泉州中山路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
  • 长度:
  • 起点:
  • 终点:
  • 行政区类别:街道
  • 所属地区:泉州
  • 电话区号:0595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建立时间:20世纪20年代初
  • 类型:传统商业街

概述

孙中山先生在全世界华人中享有极高的威望。多少年来,人们用不同的方式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当年,孙中山先生为了革命到处奔波,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其影响至深至远。现在,中国各地许多城市都有纪念这位世纪伟人的“中山路”。这些“中山路”承载着沧桑历史,展现着时代风貌。

始建

中山路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上个世纪的20年代初,泉州贤达之士提出拆城辟路,以打破泉州古城长期闭塞的落后局面;1924年,南北大街全线贯通;随后,为了永久纪念孙中山先生,全国各城市的主要街道统一命名为“中山路”。泉州南北大街改称“中山路”。老城区最著名的街道中山路本身也是老城区最著名的街道。它形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沿街廊柱式骑楼浓缩了南洋式建筑精华,正所谓“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是我国仅有、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中山路上,罗马式钟楼、大上海理发店、原为施琅后花园所在地的基督教堂、花桥慈济宫、秀才读书的泮宫,同样散发着古城特有的魅力。

泉州市中山路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00一年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它长达二公里多,路两边的连排式骑楼建筑,既结合泉州民居的传统特色,又融入海交文化的建筑精华,是历史上中西合璧的成功范例,也是中国仅有的、保存最完整、最长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是泉州从古代向现代转折过渡的历史见证。

“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后一句说的是泉州的中山路。

“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中山路浓缩南国建筑风格,是我国仅有、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

从泥土路到石头路,再到泉州市区的第一条名为七贤的水泥路,最后是1922年正式改名为中山路。中山路经历80多年的风风雨雨。

所获荣誉

2001年,泉州“中山路整治与保护”项目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这是我省建筑物首次获此殊荣。评审团充分肯定项目“一英里延伸保护”创造了新的典范,地方政府的发起及私人团体积极参与是社会共同保护遗产的典型。权威性的材料和细腻的现代元素,确保了遗产原貌修复的顺利完成。

徜徉中山路上,罗马式钟楼、大上海理发店、原为施琅后花园所在地的基督教堂、花桥慈济宫、秀才读书的泮宫……多少古老的故事娓娓道来。

在长达2500多米的街道上,商店林立,各类商品令人眼花缭乱,商业气息与文化氛围奇妙地交织在一起。它那骑楼式建筑是闽南文化和东南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体现着泉州侨乡人民和海外侨胞共同珍视的历史价值和情感色彩。

文物保护

为了保护这条著名的中山路古街历史风貌,泉州市政府于2000年启动实施“中山路整治与保护”项目。整治工程设计总原则的制定,主要以保护中山路的建筑原有尺度,使用传统的地方材料与施工工艺为主导思想,充分考虑立面、骑楼内地面、天棚、店铺牌匾广告、绿化以及市政方面的统一协调,以“洗脸式”“嵌牙式”的整修方式,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使中山路恢复了历史原貌,使人们流连其间,感受到古城老街风采依旧的温馨气息。

2010-05-14泉州中山路入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一条珍珠项链串起古城历史“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泉州中山路形成历史悠久,至上世纪20年代修建成列柱式骑楼建筑,全长约2.5公里,蕴含着丰富的建筑文化,既结合泉州民居的传统特色,又融入海交文化的建筑精华,是历史上中西合璧的成功范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作为我市老城区第一条拓宽的道路,中山路这一历史文化街区的完整保护,让老城区“十字形城市框架”得以完好保存,许多市民都对中山路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他们从本社《泉州晚报》和《东南早报》等媒体上得知中山路冲刺中国“十大名街”时,纷纷参与投票、建言保护工作。今年65岁的老文史工作者杨清江自小就住在中山路旁,对这条老街有着说不尽的感情。他认为,中山路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一个活的城市标本,一种生命力的象征,让古城的辉煌历史不断延续。

“中山路就像一条璀璨的珍珠项链,串起古城的重要文物史迹,走在这里就像翻阅一本厚重的书籍,可以通读古城的历史。”作为一名老泉州人,周焜民谈起中山路两侧的文物史迹如数家珍,从北向南有泉山门、威远楼、子城丽正门、留府埕、府文庙、天后宫……

周焜民说,老城区众多重要的文物史迹都在中山路两侧,从城市布局而言,中山路在这座古城的地位不言而喻。事实上,中山路这条老街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宋元时期它就是泉州最热闹的街区,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就此而言保护好中山路就是保护泉州的“城标”。

立面整治

“城市建设管理年”十个景观整治项目之一

市区温陵路立面整治规划设计方案基本确定

昨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作为“城市建设管理年”的十个景观整治项目之一,温陵路沿街立面整治的规划设计方案基本确定。

整治规划设计范围为温陵路南起泉州大桥,北至环城北路与少林路交叉口,全长约3.7千米,包括道路两侧建筑立面整治设计和道路景观整治设计两方面的内容。

方便市民八个节点重点改造

此次规划方案通过对现状的仔细调查和研究,在温陵路选取八个节点进行重点改造设计。这八个节点分别为:少林路与温陵路交叉路口、仁凤街口、汉唐天下南侧护城河路口、释雅山公园大门入口、小商品街主入口、小商品街次入口、中医院大门入口、东湖公园入口。这些节点的改造,不仅将使温陵路成为一道景观长廊,同时也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休闲小品 走累了您就歇一歇

温陵路每侧道路整治规划范围约20米,包括绿化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规划主要对部分人行道铺地、缘石坡道、休闲小品、绿化、路灯、停车位等提出整治方案。

在人行道的设计中,把“人”的因素作为立足点。根据人行道的宽度及相邻建筑物的商业氛围或周围公共绿地的休息氛围适当布置行人休憩空间。在每个休憩空间的“小节点”结合树池造型,设置一排花池,形成半围合空间,行人休息坐椅、公话亭、垃圾箱以及书报亭点缀其间。这样的休闲空间,如同“珍珠”把整条道路串成一条动静交错、疏密相间的“项链”。

旧貌新颜 老建筑换上新罗裳

温陵路建筑立面的整治,立面形象较差或外墙损害严重的,将重新设计立面进行改造,立面形象较好的则基本保持建筑原貌,采取清洗、用相同材质修补或整体更换面层等措施。

立面整治中加强空调外机位、广告牌、门店牌匾、防盗网的规范设置整理。将拆除建筑外墙面对本建筑及相邻建筑采光、通风、消防等有影响的广告,经核查的违章广告也将拆除。在外墙面上布置外露的空调外机的建筑,将根据每栋建筑的立面风格设置相应的空调外机位,其数量须满足现有及将来放置空调外机的需求。

温陵路少林路交叉处

温陵路与少林路交叉处的安全岛是重点改造的节点之一,该地块呈三角形状,边长约50米。规划将其设计成街心绿地,中心用不同高度的灌木叠落出一个多层次的圆形花坛,在其中竖立一尊体现南少林文化的石雕,其余空地设计为草坪,并在草坪上点缀一些色彩丰富的灌木群。

改步行街

已列入第二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的泉州中山路,即将启动13年来的首次大整修(详见本报3日、4日报道)。虽然规划部门已为中山路开出5剂“良方”,力图恢复这条名街昔日的风貌,但关于中山路开发与保护的讨论,从未终止。

本报在海都闽南网海角社区和新浪微博发起的讨论中,绝大多数网友认为,中山路整修,应突出闽南特色,着重修葺特色建筑;而开发方面,一种声音最为响亮,那就是学习厦门等其他城市的做法,提升中山路的商业业态,将中山路改造成步行街。

交通难题未解 改步行街有点难

几年前,将泉州中山路设为步行街的呼声就已经此起彼伏,其间也有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关于这方面的建议,甚至有建议将涂门街至钟楼,作为泉州步行街的一段试点路段。

不过,泉州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条件还不成熟,“主要是交通方面难以解决”。

他说,中山路改步行街,首先要顾及交通分流,周边没有可承接游客或市民的大型停车场。

其次,中山路周边小巷居民车辆通行难以解决。“看看中山路两侧后街,如西侧,涂门街至壕沟墘路面,目前仅容单辆车出入。而东侧,如百源路至南俊路段,距离又太远,根本没办法解决泉州中山路两侧小巷居民的交通需求。”该人士认为,只有在泉州市政府东迁后,中山路改造才能找到突破口。

“泉州应有一条属于自己的步行街,最好选在中山路,这才不枉费中山路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的头衔。”泉州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说,虽然目前条件不成熟,但市政府东迁后,可结合周边改造,设置停车场,将中山路改造成步行街。

厦门中山路 改步行街的三要素

去年9月全线改为步行街后,成为游客到厦门必逛的线路之一。厦门中山路改造为什么能成功,昨日,记者采访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副总规划师王冬冬。

“厦门中山路的优势是地理位置好,能与旅游相结合。”王冬冬说,厦门中山路对面便是轮渡和鼓浪屿景区,游客游玩鼓浪屿后,便会到中山路逛逛,这是厦门中山路成功的原因之一。

其次,这条街不是主干道,改成步行街对周边道路交通分流影响不大,且与中山路平行的大同路、定安路等,相当于中山路的店面后街,可分流周边居民的交通压力,这是厦门中山路成功改造为步行街的关键因素。

第三,虽然中山路的商业氛围与厦门其他地段相比没有竞争力,但有许多特色店铺驻扎,如黄则和等厦门名小吃。

“泉州是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而泉州中山路又是这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冬冬认为,泉州可多挖掘中山路的资源,结合今后泉州城的建设,将泉州中山路改为特色步行街。

中山路整修 网友最希望突出闽南特色

泉州中山路即将大整修的消息见报后,本报在海都闽南网海角社区和新浪微博,发起“中山路整治应注重哪些方面?”的投票。

其中,“突出闽南特色文化”排第一位,占80%,“特色建筑的修葺”排第二,占62%,“商铺的整合”位列第三,占44%。另外,网友们还关注停车的便利、道路的拓宽修整等方面。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