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夜

前夜

屠格涅夫著长篇小说
《前夜》是俄国作家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60年。《前夜》反映的是改革的“前夜”。1853年夏,两名贵族青年舒宾和别尔谢涅夫在莫斯科河畔漫无边际的闲聊,渐渐谈到了爱情,谈到了们他俩都悄悄爱上长发姑娘叶琳娜。叶琳娜是一位有同情心、醉心理想的姑娘。这个热情、正直、有自我牺牲精神、美丽的俄罗斯姑娘爱上了一个以解放祖国为己任的保加利亚青年。她不管父母反对,嫁给了他。她决心为解放保加利亚而献身。虽然她的丈夫在他们回保加利亚的路上病故,但她忠于自己的信仰,一个人出发到保加利亚去了。
  • 中文名:
  • 别名:
  • 作者:屠格涅夫
  • 类型:
  • 连载平台:
  • 最新章节:
  • 是否出版:
  • 作品名称:前夜
  • 外文名称:накануне
  • 文学体裁:长篇小说
  • 字数:130000
  • 首版时间:1860年

内容简介

小说反映了俄国19世纪50年代末社会运动的高涨及对新人物、新生活的社会需要的背景。主人公叶琳娜是个正直、热情而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俄国姑娘。她出身豪门贵族,身边有好几位热心的追求者,都不称心。后来她遇到保加利亚人英沙罗夫,他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积极战斗并准备奋斗终生,十分钦佩和爱慕,并不顾父母反对嫁给了他。与他同赴保加利亚参加反对土耳其奴役的民族解放运动。途中丈夫病逝,叶连娜忠于信仰,依然前行。

创作背景

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的《前夜》发表于1860年,当时农奴制已经濒临崩溃,革命形势在俄国形成,民主主义彰命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特征。具有对新事物敏锐感受以及跟现代生活紧密联系的作家屠格涅夫感到了新生活的来临,一种新的人物充塞他的心扉、他创作了《前夜》这部优秀的作品。

正如他自己指出的那样,“所以提名为《前夜》,是因为它出现的时间是1860年、即农奴解放前一年,而不是因为它的内容,新的生活那时在俄国出现,像叶琳娜和英沙罗夫那样的人物便是这种生活的先驱者。”《前夜》是俄罗斯文学史中最早的一部歌颂“新人”即献身事业且有行动的人物的长篇小说。

人物介绍

英沙罗夫

小说中男主人公英沙罗夫是一个为解放自己国家而不懈奋斗的保加利亚商人的儿子,他与屠格涅夫以前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不同:他不是出生在贵族家庭,他定居俄国是为了把自己的国家从土耳其解放出来。英沙罗夫积极勇敢,坚强果断,善于行动,他言行一致,外表羸弱却蕴藏着勇士般的力量,对自己所要从事的事业从不动摇和怀疑。在危急时刻非常镇定,他有勇有谋,为了尊严把德国人丢进水里。在他看来,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并做好了随时为祖国献身的准备。高尚的精神、正义的行为以及不惜自我牺牲的形象使他成为真正的先进人物代表,也正是这些吸引了贵族出身的俄罗斯姑娘叶琳娜。

叶琳娜

叶琳娜身上所具有的那种民主主义情绪、那种敏锐的洞察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意志坚强的性格以及那种人道主义的内心追求,是有其发展的环境和思想基础的。她很早就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正确评价周围的一切事物。父母的不幸婚姻使她对周围的人淡漠,同时也孕育了叶琳娜同精心的幼芽,但这种同情心主要还是源于她生长的社会,因为在她的周围遍布着饥饿、贫穷和痛苦,使得她的内心不安与痛苦。

正如杜勃罗留波夫说的那样:“叶琳娜渴望着积极的善,她在自己周围寻找缔造幸福的可能,因为,如果包围着她的邻人们的是痛苦、不幸、贫穷和堕落、那么她不仅不明白怎样可以有幸福,就是她自身的安宁也是不可能的。”她深切同情那些弱者,常常梦见贫困的人,并将她这种同情的怜悯延伸到她周围的自然界,所以被虐待的小动物以至小麻雀、小昆虫都得到了她的保护,这都体现了她那种富于同情的心理和要求平等的人道主义情感。

叶琳娜是—个指引历史列车行进的路标,叶琳娜的年代,是俄罗斯大地风云激荡的年代。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动荡不宁,农民起义剧增,社会气氛紧张,危机一触即发。俄国正处于大变革的“前夜”。农奴制度岌岌可危,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各种力量在相互碰撞中。贵族的革命性逐渐消失,革命的主动权逐步转移到平民知识分子手中。

美妙的向往,空洞的理论,已无法制约时局,无法导向历史的进展,时代需要勇于行动的新人形象,而屠格涅夫在这关键的时刻,推出了叶琳娜作为新人的代表。叶琳娜这一人物的特点可以说集中体现了近现代俄罗斯伟大女性的形象,是俄罗斯一系列优秀妇女形象的发展,是农奴制改革前进步社会力量发展的表现。叶琳娜是成长的、先进的年青一代的代表。她是俄罗斯文学中第一个以完全独立的战士面貌出现的俄国先进妇女形象。

舒宾

舒宾作为俄国没落贵族阶级的年轻代表出现在《前夜》中,与作为“社会多余人”的别尔谢涅夫一起,反衬出了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新人”英沙罗夫的强劲形象。

舒宾虽自调为艺术家,却逃避当时亟待革新的俄国社会赋予青年人改造社会的重任;他既鄙视贵族的虚伪、自大,但也看不起下层民众,觉得他们缺乏教养,品行粗俗。较之于那些积极报身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勇士们,舒宾更愿意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去表达自己的愤怒,而不是站出来,担当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去“打破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即便那种上流社会的所谓“绅士复仇”,给舒宾带来了些许可怜的安慰,但在外人看来,那只不过是自我安慰、自欺欺人罢了。舒宾面临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救的解决,而且迟早会在某一天总爆发。

正如那群没落的上流社会的贵族一样,虽然知道现状大不如前,但他们仍不愿放下身段,投身民主主义革命的洪流。他们宁愿站在一旁冷嘲热讽当下社会的种种恶习和弊端,也不屑和不愿意去改变这个社会,甚至还惧怕和厌恶那些挺身而出的革命“新人”会危害到他们的既得利益。这不能不说是俄国贵族的悲哀,不能不说俄国贵族的灭亡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作品影响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前夜》是俄国文学中描写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形象的最早作品。被文学评论家们一致认为是屠格涅夫的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的不朽之处在于:它在俄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以非贵族出身的知识分子作为作品的主人公,迅速而敏锐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历史发展的趋向和要求,揭开了俄国文学崭新的一页。

作者简介

屠格涅夫(1818-1883)生于世袭贵族家庭。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的小说不仅迅速及时地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现实,而且善于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恰当的言语、行动,通过对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语言简洁、朴质、精确、优美,为俄罗斯语言的规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曾在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就读,并开始诗的创作。后到德国学习,长期侨居国外。1847-1852年发表《猎人笔记》,揭露家奴主的残暴和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的中篇小说《木木》表现了对农奴制的抗议。早期诗作有《帕拉莎》、《地主》。其他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父与子》、《烟》、《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还有剧本<村中一月>和散文诗等。他善于写景,擅长塑造少女形象,风格清新,富于抒情,被列宁誉为俄国的语言大师。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