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

汉语汉字
钧(拼音:jū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钧是匀的分化字,本义指制作青铜器的原料重量单位。又指制陶器时,模子下面的转轮。古籍中钧常常和均通用,指平均、均匀。钧也用作敬辞。  [1]
  • 中文名:钧
  • 拼音:jūn
  • 繁体:鈞
  • 部首:钅
  • 五笔:QQUG(86、98)
  • 仓颉:OPPIM
  • 郑码:PRTD
  • 字级:一级(编号:1533)
  • 平水韵:上平十一真
  • 笔画:9
  • UniCode:CJK统一汉字U 94A7
  • 注音字母:ㄐㄩㄣ
  • 总笔画数:5 4
  • Unicode:CJK统一汉字U 94A7
  • 造字法:形声字、会意字
  • 结构:合体字,左右结构
  • 异体字:銁、銞、?
  • 四角码:8712₀

文字源流

形声兼会意字。钧,西周金文以匀字为之,“匀”是“钧”的初文。金文的“匀”作图1,外部是“旬”的古字,本义是十天,于此作声旁,表音;中间的两点(“吕”)像铸成饼形的金属原料,表义。西周金文“赐金一匀”“  

“钧”本义指重量单位,古代以一斤为一金,三十斤为一钧。因为“钧”是量词,表示重量,而国家的政务是关乎全民的大事,是举足轻重的,所以“钧”用来比喻国家政务,执政称为秉钧。因为“钧”与国家政务有关,所以旧时用于对上级或尊长的敬辞,如:钧府、钧启。

“钧”“均”同音假借,字义相通。“均”的本义为平均、均匀,进而有全、都的意思,所以“钧”也有平等、同样等意思。不过,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多见,用“均”字的时候更多。古人制作陶器时,依靠转轮的转动,使陶器的壁厚度均匀,所以用“钧”来指制陶器的转轮。  

详细字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jūn

量词

古代重量单位之一。三十斤为一钧。

《尚书·五子之歌》:“关石和钧,王府则有。”

孔颖达疏:“《律历志》云: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千钧一发;雷霆万钧

名词

制陶器所用的转轮。

wheel

《墨子·非命上》:“言而毋仪,譬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者也。”

张华《答何劭》诗之二:“洪钧陶万类,大块禀群生。”

陶钧

古代乐器的调律器,引申指调节乐音的标准。

《国语·周语下》:“是故先王之制钟也,大不出钧,重不过石。”

钧天广乐

调;乐调。

tune

《国语·周语下》:“细钧有钟无镈,昭其大也。”

《汉武帝内传》:“范成君击湘阴之声,段安香作九天之钧。”

比喻国家政权。

power

葛洪《抱朴子·汉过》:“当涂端右阉官之徒,操弄神器,秉国之钧,废正兴邪,残仁害义。”

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摺:“调和鼎鼐理阴阳,秉轴持钧政事堂。”

钧枢

比喻自然天工。

《汉书 ·贾谊传》:“大钧播物,坱圠无垠。”

古代河流名。汉水支流之一。上、中游即今河南淅河,下游即汇合淅河以后的丹江。

《汉书·地理志上》:“丹水,水出上雒冢领山,东至析入钧。”

姓氏用字。

形容词

敬辞。用于有关尊长或上级的事物或行为。

钧慈;钧听;钧令

(Jūn) 通“均”。相等。

same;equal;

balanced

《礼记·投壶》:“奇则曰奇,均则曰左右钧。”

《孟子·滕文公上》:“经界不正,井地不钧。”

《吕氏春秋·古乐》:“取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

动词

调节乐音。

《列子·汤问》:“文非弦之不能钧,非章之不能成。”(钧,一本作“钩”。)

衡量轻重、数量等。

《吕氏春秋·仲春》:“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角斗桶,正权概。”

《后汉书·陈蕃传》:“钧此二者,臣宁得祸,不敢欺天也。”

通“均”。相同。

《尚书·泰誓上》:“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

通“均”。使数量相等;均分。

《诗经·大雅·行苇》:“敦弓既坚,四鍭既钧。”

副词

通“均”。全,都。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论》:“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钧之未睹厥容貌。”

苏轼《进单锷吴中水利状》:“州县惮其经营,百姓厌其出力,钧曰:‘水之患,天数也。’”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四】【金部】居匀切(jūn)

三十斤也。从金匀声。

銞,古文钧从旬。  

说文解字注

三十斤也。

段注:斤者,十六两也。三十斤为铢萬一千五百二十。为絫二十七萬六千四百八十。《汉志》曰:“钧者,均也。阳施其气,阴化其物,皆得其成就平均也。”按,古多叚钧为均。

从金,匀声。

段注:居匀切,十二部。

古文钧,从旬。

段注:銞,古旬、匀多通用。  

广韵

居匀切,平谆见 ‖匀声真1部(jūn)

钧,三十斤也。又姓,《风俗通》云:“楚大夫元钧之後。”汉有侍中钧喜。

【校释】三:原讹作“二”,据钜宋本、巾箱本等及《说文》、《玉篇》改。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部】 钧·康熙笔画:12 ·部外笔画:4

古文:銞。《唐韵》居匀切。《集韵》《韵会》规伦切。并音均。《说文》:三十斤也。孟康曰:万一千五百二十铢。《书·五子之歌》:关石和钧。疏: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钧石所以一天下之重轻,而立民信也。

又《集韵》:一曰陶旊轮。《正字通》:陶人模下圆转者为钧。《前汉·贾谊传》师古注:陶家名转者为钧,盖取周回调均之义。

又大钧,天也。《前汉·贾谊传》:大钧播物,坱圠无垠。注:如淳曰:陶者作器于钧上,此以造物为大钧也。言造化为人,亦犹陶之造瓦耳。

又杜甫诗:八荒开寿域,一气转洪钧。

又乐名。张衡《西京赋》:飨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

又劒名。《淮南子·览冥训》:淳钧之器成。注:淳钧,古劒。

又地名。《左传·昭四年》:夏启有钧台之享。注:河南阳翟县南有钧台陂。

又水名。《前汉·霍去病传》:涉钧者。注:钧耆,水名。

又姓。《风俗通》:楚大夫元钧之后,汉有侍中钧喜。

又与均同。平也。《诗·大雅》:四鍭即钧。注:矢镞重羽轻,必参亭而三分之,一在前,二在后,得平均也。

又等也,同也。《左传·成六年》:善钧从众。注:钧,等也。

又《襄二十六年》:多鼓钧声。注:钧,同其声。

《集韵》:或书作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钅”的第二笔是短横,末笔㇙(竖提)一笔写成。“钅”“匀”宽窄大致相当,顶部左右旁齐平,底部“匀”低。第三笔横在横中线上侧。“匀”,首笔撇的撇尖抵田字格中心,“勹”内点笔在横中线,提笔从竖中线起笔。  

书法欣赏

t

t

t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k

i̯wĕn

王力系统

k

ǐwen

董同龢系统

k

juen

周法高系统

k

jiwen

李方桂系统

kw

jin

西汉

东汉

jiə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真谆臻

jiwen

北魏后期北齐

真谆臻

jiwen

齐梁陈北周隋

真谆臻欣

jiwen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k

i̯uĕn

拟音/王力系统

k

ǐuěn

拟音/董同龢系统

k

juen

拟音/周法高系统

k

iuɪn

拟音/李方桂系统

k

juiĕn

拟音/陈新雄系统

k

ǐuen

韵书集成

字形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上平十八谆

合口呼

三等

全清

居匀切

kjuen

集韵

平声

上平十八谆

合口呼

三等

全清

规伦切

kjuen

韵略

平声

规伦切

增韵

平声

规伦切

中原音韵

阴平

真文

撮口呼

全清

kiuən

中州音韵

平声

真文

居云切

洪武正韵

平声

八真

全清

规伦切

kyən

分韵撮要

阴平

第八宾禀嫔毕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