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

汉语汉字
皓,汉字,拼音hào。属通用字。皓本意是指太阳出来时天地光明的样子。在诸多颜色中,白色最为明亮,因此引申为白。老人的头发、胡须都是白色的,故又特指须发皆白的老人。[1]
  • 拼音:hào
  • 繁体:皓
  • 部首:白
  • 仓颉:HAHGR
  • 郑码:NKMJ
  • 笔顺:325113121251
  • 名称:皓
  • 笔画:12
  • 四角号码:24661
  • UniCode:CJK
  • 规范汉字编号:U 7693
  • 释义:洁白、明亮
  • 词性:形容词
  • 相关词语:皓月、皓齿
  • 结构:左右结构
  • 五笔98:RTFK

详细字义

〈形〉

(1) (形声。本作“皜”。本义:光明)。

田字格中的“皓”字

田字格中的“皓”字

(2) 同本义 [bright;luminous]

月出皓兮。——《诗经·陈风·月出》。

皓月千里。——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皓月(明月);皓旰(光明亮丽);皓颢(明亮洁白);皓洁(明亮洁白)。

(4) 白:洁白 [white]

皓,白也。——《小尔雅》。

白石皓皓。——《诗经·唐风·扬之水》。

皓皓乎不可尚已。——《孟子·滕文公上》。

有五六老叟,庞眉皓发。——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庞传》。

曼理皓齿。——《韩非子·杨权》。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曹植《洛神赋》。

绛皓驳色。——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皓腕(素腕,指女子洁白的手腕);皓皓(洁白的样子;光明的样子);皓手(洁白的手);皓然(洁白的样子);皓齿明眸(洁白的牙齿,明亮的眼睛)。

(6) 通“昊”。广大的样子 [vast]

闇乎天下之晦盲也,皓天不复,忧无疆也。——《荀子·赋》。

皓天舒白日。——左思《咏史》。

太皓悦和,雷声乃发。又如:皓然(元气盛大流行的样子);皓天(天的泛称;即昊天);皓荡(广阔天边的样子)。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午集中】【白字部】皓 ·康熙笔画:12 ·部外笔画:7

《唐韵》《正韵》胡老切《集韵》下老切,?音昊。《尔雅·释诂》光也。《小尔雅》白也。《博雅》皓皓,明也。《诗·?风》月出皓兮。《扬子·渊骞篇》明星皓皓。

又《集韵》洁白也。《诗·唐风》扬之水,白石皓皓。《朱注》又胡暴反,叶下鹄。鹄,音告。

又虚旷貌。《大戴礼》常以皓皓,是以眉寿。

又皓胶,水冻貌。《楚辞·大招》雾雨淫淫,白皓胶只。

又《广韵》颢,今作皓。《说文》商山四颢,白首老人也。《史记·留侯世家》四人从太子,须眉皓白。《师古注》所以谓之四皓。

又通作昊。太皓,天也。《後汉·郞顗传》太皓悦和,靁声乃发。《荀子·赋篇》皓天不复。《注》皓,同昊。

又天皓,星名。《史记·天官书》岁隂在丑,星居寅,以十二月与尾箕晨出,曰天皓。《前汉·天文志》作天昊。

又与皞同。《楚辞·远游》历太皓以左转。《注》卽太皞也。

又《唐韵》《韵会》《正韵》?古老切,音杲。皓皓,洁白精莹貌。

又姓。《吴越春秋》句践大夫皓进。

又《集韵》呼回切,音灰。发皓落也。刘昌宗说。 《玉篇》同皜。《集韵》或作皞暠䯫。《广韵》从日作晧。

词性变化

〈名〉

借指老翁 [old man]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 南山皓。—— 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

常用词组

◎ 皓白 hào bái

[white] 雪白;洁白

须发皓白

◎ 皓齿朱唇 hào chǐ zhū chún

[white teeth and red lip] 齿白唇红。形容女子容貌的娇美

打扮粉妆玉琢,皓齿朱唇。——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 皓首 hào shǒu

[hoary head] 白头,指老年

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后书书·吕强传》

方言汇集

◎ 粤语:gou2 h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au3 [hau2] gau3 [宝安腔] hau1 [陆丰腔] hau6 [客英字典] hau3 [台湾四县腔] hau3 [hau1] gau3 [梅州腔] hau3 gau3 [客语拼音字汇] hau4 ho4

◎ 潮州话:hau2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