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创建于1938年,历经贵州省立毕节师范学校、毕节半耕半读师范学校、毕节师范专科学校等时期。1993年,教育部定名为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5年3月,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毕节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毕节学院,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毕节学院更名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1]
  • 中文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 简称:贵州工程学院
  • 主管部门:贵州省
  • 校训:明德笃学、弘毅力行
  • 校歌:《合唱1938》
  • 知名校友:张学立
  • 英文名:Guizhou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综合
  • 属性:省属普通本科高校
  • 所属地区:中国贵州省毕节市
  • 现任校长:陶文亮
  • 主要院系:矿业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等
  • 学校地址: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学院路
  • 学校代码:10668

历史沿革

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毕节县立初级中学创建。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毕节县立初级中学更名为贵州省立毕节师范学校。

1950年,贵州省立毕节师范学校更名毕节师范学校。

1958年,毕节师范专科学校创建(合署)。

1961年,贵州省毕节民族师范学校并入毕节师范学校。

1953年,贵阳民族师范学校创建。

1958年,贵阳民族师范学校更名贵州省毕节民族师范学校。

1962年,毕节师范专科学校改建毕节中学教师进修学校。

1975年,毕节师范学校升格毕节地区五七师范大学。

1978年,毕节地区五七师范大学改建贵阳师范学院(毕节大专班)。

1981年,贵阳师范学院(毕节大专班)升格为毕节师范专科学校。

1993年,毕节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80年,毕节三中更名为贵州省毕节师范学校。

2005年,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节教育学院、毕节师范学校合并升格为毕节学院。 

2012年,教育部决定增加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对口支援毕节学院。 

2014年5月23日,毕节学院更名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2018年6月,毕节首个院士工作站在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授牌成立。 

2019年8月,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15年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下设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化学工程学院、生态工程学院、矿业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体育学院等15个学院。开设34个本科专业。

院系

专业(专业方向)

人文学院 

广播电视新闻学

汉语言文学

历史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学 

人力资源管理 

会计学 

师范学院

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 

外国语学院

英语

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移动通信3G、4G方向)

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学院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非师范)、物理学(师范)

应用物理学(应用电子技术方向)

数学与应用数学

化学工程学院

应用化学、化学

生态工程学院

旅游服务与管理(非师范专科专业)

地理科学(师范)

生物科学(师范)

矿业工程学院

地质工程(非师范)、采矿工程

测绘工程(非师范)、安全工程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工程管理、土木工程

艺术学院

舞蹈表演、视觉传达设计

美术学(师范)、音乐学(师范)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师范)、体育教育(师范)

师资力量

据2015年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职工914人,其中博士34人、硕士412人、正高职称42人、副高职称241人。教师中有“863”专家1人、省管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有行业兼职教师、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97人、外籍教师3人。

团队名称

带头人

审批时间

逻辑学教学团队 

张学立

2011

省级教学团队

学科建设

据2015年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4个。

省级重点学科:生态学

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应用化学

省级重点支持学科:应用化学

省级重点学科

生态学、特殊教育学

省级特色重点学科

应用化学

省级重点支持学科

逻辑学、采矿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

教学建设

据学院2015年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22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

序号

所在院部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立项时间

1

人文学院

古代汉语

卢凤鹏

2007年

2

外国语学院

综合英语

王乔英

2007年

3

外国语学院

大学英语

夏蔚兰

2007年

4

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

动物学

王延斌

2007年

5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磁学

王朴

2007年

6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复变函数

金瑾

2007年

7

人文学院

逻辑学

张学立

2008年

8

人文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

母进炎

2008年

9

政治与法学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

漆国江

2008年

10

政治与法学学院

毛邓三理论

刘晓红

2008年

11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物理化学

杨玉琼

2008年

12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篮球

王祯义

2008年

13

教育科学学院

基础心理学

李舒波

2009年

14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有机化学

刘高赋

2009年

15

人文学院

文学概论

刘代霞

2009年

16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高等数学

张云艳

2009年

17

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

植物学

陈坤浩

2009年

18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光学

彭双艳

2009年

19

政治与法学学院

伦理学

李萍丽

2009年

20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矿山岩石力学

刘玉成

2011年

21

人文学院

中国现代文学

刘克礼

2011年

22

经济与管理学院

政治经济学

陈兴才

2011年

校级精品课程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3年底,学院有省教育厅特色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14个校级科研机构。

省教育厅特色重点实验室:应用化学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中心:毕节学院化学化工技术开发中心

序号

机构名称

所属部门

成立时间

1

夜郎文化研究所

毕节学院

2003年

2

毕节学院岩溶山区生态建设研究所

毕节试验区研究院

2005年

3

毕节学院毕节试验区研究院

毕节学院

2006年

4

毕节学院彝学研究院

毕节学院

2006年

5

黔西北民族艺术研究所

美术学院

2006年

6

毕节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所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06年

7

毕节学院黔西北民族民俗文化研究所

人文学院

2006年

8

毕节学院逻辑与文化研究中心

毕节学院

2007年

9

毕节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毕节学院

2007年

10

毕节学院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所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2008年

11

毕节学院循环经济研究院

毕节行署、贵州大学

2008年

12

黔西北民族工艺服饰研究所

美术学院

2008年

13

毕节学院草地生态研究所

毕节试验区研究院

2010年

14

毕节学院毕节试验区经济发展研究所

毕节试验区研究院

2010年

科研成果

2011年,全校发表学术论文325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72篇,SCIE、EI、ISTP、CSCD、CPCI-SSH收录人大复印资料共35篇;出版专着11部、成果获奖15项。

2013年学校共获得各级各类项目立项115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1年,学院图书馆有藏书近51万册,期刊700余种,内容包括领袖着作、哲学、法律法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图书,并拥有《大定府志》、《贵州通志》、《明实录》、《四库全书》、《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彝文古籍图书等珍贵文献;有包括清华同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子光盘、《四库全书》电子光盘等电子文献近千种,基本形成与学院办学宗旨、办学特色相适应的能够满足学院师生教学科研需要的有本校特色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

学术期刊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创刊于1983年,原名为《毕节师专学报》、《毕节学院学报》,1999年公开出版,是毕节地区惟一一家公开出版的刊物。1998更名为《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毕节学院,《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随之更名为《毕节学院学报》,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9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文化传统

校徽

校徽标志以“蜂巢”为设计理念,结合螺母、化学分子、冰晶等六边形结构,将工程的“工”字、贵工程字母“g”“G”“C”巧妙融合于标志图形中,用简练的直线和面状分割构成寓意深刻的图形。

通过蜂巢结构象征建筑工程、以螺栓象征机械工程,以分子结构象征化学工程……,把工程的主要特征予以突显;在正六边形内变化组合出汉字“工”,直观表达“工程”之意;造型结构结合字母“g”“G”“C”,表达“贵工程”名称略语;图形结构特征与太极图形相似,蕴含万物互相转化、相对统一;循环相生、互动共生的哲学内涵。

上下箭头及立体空间象征天、地、东西南北四方,构成完美“六合”之意象。标志象轮船的锚,寓意沉着、厚重,夯实根基;向上的箭头,寓意贵工程欣欣向荣、发展创新,以及“艰苦创业、不断进取”的办学精神。打开的书本以及笔尖造型,象征知识、学习,突出学校特征;标志形似现代建筑,具空间感,突出“工程”印象。开放性的空间,体现贵工程开放式的思维理念。采用海天蓝和麦田黄两种色彩搭配,动静相宜,突出睿智、理性、宽广、活泼等特点。

标志把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的基本要素以简练、独特的图形展现,整体造型沉稳、和谐。准确传达地域、工程和知识等特征信息,蕴含深厚文化内涵,集中展现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的良好形象。

校训

明德笃学、弘毅力行

一.校训立意

“明德笃学、弘毅力行”是对毕节学院办学理念的高度概括,体现学校的办学方针,培养目标,又体现教师治学和学生学习的应有态度,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寓意深刻,富有哲理。八字校训既独立成意,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浑然一体,涵盖了教育思想、治学精神、品格修养等方面。同时,校训与毕节学院“艰苦创业、不断进取”的办学精神和“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毕节试验区精神的紧密结合。

二.校训解读

“明德”,就是要明晓事理,涵养品行。语出《礼记·大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大学精神的精华。“德”为一切之根本,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体现。“明德”不仅要修个人之身,养个人之德,还要心怀天下。

“笃学”,“笃”,一心一意、坚持不懈;“笃学”,专心好学。语出《三国志·吴志》。寓意学生敏而好学,博闻强识;教师诲人不倦,刻苦钻研,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弘毅”,“弘”为宽广;“毅”为强忍,有毅力,志坚不拔,持之以恒。语出《论语·泰伯》。“弘毅”指宽宏坚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是师生为人、为学、为事的基本精神追求和人格力量,是成就事业的根本保证。寓意学校在7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广大师生“艰苦创业、不断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力行”,意为努力实践,竭力而行。语出《礼记·中庸》。意为在求学向善的过程中不仅要专心好学,还要尽力践行。“力行”是学的结果,就是要努力实践,学以致用,做到知行合一。“力行”就是全力以赴去实现愿景的自觉行为。体现了地方高校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明德笃学,弘毅力行”,秉承“艰苦创业、不断进取”的办学传统,用以教导师生注重品德修养、具有刚强的意志力、敏而好学、刻苦钻研、不断实践、知行合一,努力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校歌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校歌》,1939 年杨友群作词,汪秋逸作曲。

毕节的土地连锁川滇,毕节的民风诚朴勇敢,我们毕师的同学一个个要做顶天立地的英雄汉。听太平洋的波浪汹涌澎湃,看大陆上莫测的风云变幻。五千年的历史责任正担在我们双肩,莫退后、莫退后、退后就是灭亡,要胜利只有向前、向前、向前、向前!建立青年的新中国,我们是中国的新青年,中国的新青年,中国的新青年!

学校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令狐荣锋

校长

张嗣杰 

党委副书记

汤宇华

党委副书记

向贤礼

纪委书记

郭永红

副校长

李琳、杨友昌、朱杰、赵军

学校荣誉

2019年8月5日,获评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