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

外卖

销售供顾客带离店铺商品的行业
外卖,是指销售供顾客带离店铺的商品(一般指自己店铺现有的)。随着电话、手机、网络的普及,外卖行业得到迅速的发展。  数据显示,从2016年的0.63亿人到2019年的4.23亿人,中国在线外卖用户规模逐年增长。2020年中国在线外卖用户规模继续增长至4.56亿人。  外卖以用户的即时洞察为核心,以大数据为驱动,围绕着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打通线上和线下消费场景,线上实现交易闭环,线下通过即时配送完成交易履约,从而为更多用户提供从需求发起到商品验收的一站式服务。  [1]截至2022年12月,中国外卖用户达5.2亿。[2]
  • 中文名:外卖
  • 英文名:Take Out
  • 地区:美国
  • 类型:网上订餐
  • 上市时间:2004年

词语解释

外卖是个很广泛的词汇。过往的理解就是快餐的外送服务,但随着广大用户“即需要、即外卖、即使用”的方便快捷的“外卖生活方式”的形成和普及,如今一切卖家提供的外送商品都可以说是外卖。像鲜花、手机、化妆品、宠物粮和玩具,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外卖买到的,可说是“万物皆可外卖”。  

点外卖注意

点外卖要注意什么呢

1. 选平台

选择正规专业的外卖平台或者知名品牌餐饮企业的app订单,不选择“朋友圈”“微博”“微店”等未经有关部门许可备案的订餐渠道订餐。

2. 选商家

疫情期间,选择外卖的时候注意不要选小作坊,最好是口碑好、品质有保障的商家,保障卫生条件;在订餐平台查看餐饮单位是否有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确认经营资质,选择近距离的餐饮单位订餐,多浏览评论信息,了解食品安全情况,自觉抵制“黑外卖”。

3. 选食品

注重食物多元化,荤素搭配,优先选择热食类食品,少选冷菜、裱花蛋糕、生食海产品等风险较高的食品;适量点餐,对“满减优惠”“超低折扣”等促销行为要保持平常心,避免餐食浪费。

4. 安心取

消费者通过平台下单后,应优先选择“无接触配送”。取餐时戴好口罩,与送餐人员确定好外卖的存放地点,自行取餐,减少面对面接触。收到外卖后,检查食品是否与订购的一致,食品包装和“食安封签”是否完好,发现食品变质或受到污染,应当拒收并联系商家、平台进行处理。另外,取外卖应尽量避免和外卖人员接触,取回外卖对外卖包装进行消毒并记得洗手消毒。  

行业发展

餐厅打包

餐饮店家食品打包形式是最早出现的外卖形式,虽然古老,却延续。  

电话订购

随着电话和手机的普及,电话订购餐饮食品逐渐成为餐饮外卖行业的手段之一,促使了外卖行业的发展。相对于餐厅打包,电话订购以其无需上门的优势,很大的刺激了外卖行业的发展。  

网站订购

90年代互联网的普及,网站订购极大地拓展了外卖用户群体,提升了外卖用户体验,使外卖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学生和白领成为网站订购的主力。随之也发展起来很多互联网餐饮订购外卖企业。  

外卖新技术

移动订购

随着广大用户“即需要、即外卖、即使用”的方便快捷的“外卖生活方式”的形成和普及,如今外卖行业不仅可以满足用户餐饮商品的在线即时购物需求,还可以满足花卉园艺、蔬菜生鲜   、水果、酒水饮料、个人洗护、家居日用、母婴用品、数码家电、服饰鞋包、美妆护肤、宠物生活、医药等各种品类商品,在各种生活场景下的需求。围绕用户生活全场景、全品类的即时消费需求,网上外卖平台通过快捷的履约配送服务、丰富的商家和商品供给覆盖,帮助用户实现了“即需要、即外卖、即使用”的方便快捷的“外卖生活方式”。    

外卖封签

2018年2月5日,北京市海淀区启用100万份首批“食安封签”。在外卖制作、打包、送达的过程中,封签相当于一个检验标志。卖家在制作完成后贴好,消费者在收餐时可检验,若封签破损,可拒收。该封签预计6月底前可实现北京市全覆盖,在2018年覆盖全国30城。  

疫情下外卖

自2019年疫情出现以来,为了全面落实疫情防护政策,保护消费者防疫健康,外卖企业积极推广“无接触配送”,即骑手通过与商家、用户沟通协商,由商家将商品放在指定取货处,由骑手将商品送达用户指定位置后,用户自行取货的全程无人与人接触的放心配送方式。此前,美团外卖发布的《无接触配送报告》显示,采用“无接触配送”的订单占订单总量80%以上,且每次外卖都使用“无接触配送”服务的用户占超过总用户六成。   疫情期间物流缓滞,外卖进一步承担起“城市摆渡人”角色:为防疫大众补充了从餐饮果蔬到消杀医药的各种商品,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助力全民抗击新冠疫情。  

相关公告

2021年6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贯彻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有关事项的公告》,明确了餐饮服务经营者要严格执行反食品浪费制度规范,其中要求餐饮外卖平台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理性消费。  

相关信息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4.69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976万,在各类调查应用中增速最为明显。随着我国经济活力的全面恢复以及外卖行业监管进一步加强,外卖行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新消费趋势凸显,行业覆盖内容更加丰富多元。疫情以来,以生鲜、药品为代表的即时配送业务飞速发展,与餐饮外卖共同助力惠民生、稳经济。伴随着用户在疫情中逐渐养成的零售消费习惯,各类非餐饮外卖业务占比正在不断扩大,外卖行业覆盖内容不断丰富。与此同时,外卖行业生态与骑手权益保障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行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推动外卖行业健康长远发展。  

事件曝光

黑作坊事件

2016年3月15日,央视315 晚会曝光了饿了么 外卖“黑作坊事件”。经央视记者的实地调查:在 “饿了么” 网站上,餐馆的照片看着干净正规光鲜亮丽,但实际却是油污横流,不堪入目。“饿了么” 平台引导商家虚构地址、上传虚假实体照片,甚至默认无照经营的黑作坊入驻。  

外卖潜规则

2017年12月26日,央视财经记者调查发现,外卖商家先提价,再用满减红包抵扣,顾客并没有得到实惠。一些商家也坦言,食客越来越依赖外卖平台,商家70%的营业额都来自外卖收入。

外卖平台的餐食价有的竟比堂食价高50%,有商家表示,若选外卖平台专送每单需被收取18%服务费,外卖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  

相关政策

2021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商务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 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对保障外卖送餐员正当权益提出全方位要求。  

2022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规定明确,网络餐饮服务平台经营者未依法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实名登记、审查许可证,或者未履行报告、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等义务,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消费者有权主张网络餐饮服务平台经营者与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承担连带责任。  

外卖员收入

由于多数外卖配送岗位都是没有底薪的计件收入,而送单量和单价又受很多因素影响,所以外卖员之间的收入相差很大。

(一)送单量:送单量是对收入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有的外卖站点或平台有奖励机制,单量达到一定数量后,可获得额外奖金。以下是影响送单量的2个最主要因素。

1、外卖员的个人素质:体力好爬楼快、地址熟记于心,同行业相比,能少量提升自己的配送速度。而吃苦耐劳是影响送单量最主要的品质,单量是需要靠时间和毅力磨出来的。

2、商家出餐速度:是影响订单配送难易度的最主要因素。不同商家之间出餐速度差距很大,有些商家会因为制作工序复杂等因素,导致出餐速度较慢。而作为外卖员,时不时会遇到商家卡餐的特别情况,订单上就要了特别简单的几样菜品,商家硬是四五十分钟把骑手手上的订单全拖超时了,都出不来餐。

(二)单价:订单单价主要受以下5点影响。

1、地域: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城市每一单的基础配送费高至7至15元,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乡镇每配送一单的配送费低至只有3至5元。

2、季节:在冬季从事外卖工作的人员不及夏季人多,导致外卖员缺少,在加上还有一部分外卖员需要过年回家,北上广等地区每一单的额外补贴金能高达10到20元。

3、气候:恶劣天气有额外补贴,例如下雨时完成的订单每一单都可享受到0.7至1.5元的额外补贴(补贴金额随雨量大小浮动),高温也有一元左右的补贴金。

4、时间点:晚上12点以后到早上7点之前完成的订单一般会有一元左右的特殊时段补贴金,该项补贴金受所在地区影响,因为有的站点没有该项补贴金。

5、特殊订单:大额订单、超重订单也都有补贴。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