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软化症

髌骨软化症

软骨的退行性改变
髌骨软骨软化症,又称髌骨软骨病、髌骨劳损,是股髌关节软骨由于损伤而引起的退行性病变。目前也有将该病称为股髌关节炎。髌骨的后侧面大部分由软骨覆盖,表面光滑,呈“V”形,与股骨髁间切迹关节面相对应,形成股髌关节。本病好发于活动强度大的运动员及中年女性。[1]
    中医病名: 外文名: 别名: 就诊科室: 多发群体: 常见发病部位: 常见病因: 常见症状: 传染性: 传播途径: 中文名:髌骨软化症 英文名:patellar chondromalacia 别名:髌骨软骨软化症,髌骨软骨炎 英文别名:CP 传染病:否 常见发病:髌骨 多发群体:青壮年,运动员,体育爱好者 常见症状:膝关节髌骨后疼痛 就诊科室:骨科

病因

生物力学因素

(1)创伤学说

在髌骨软化症致病因素中,创伤学说渐趋公认,包括直接创伤、间接创伤及各种反复作用超过关节软骨生理范围的物理应力,导致关节软骨的“薄壳结构”和“拱形结构”破坏,软骨细胞失去它们的保护而坏死,软骨基质合成减少,导致关节软骨进行性破坏。

(2)髌骨不稳定学说

指高位髌、低位髌、髌骨倾斜、髌骨半脱位或脱位。髌骨不稳可造成髌骨关节面上压力增大、分布异常,引起软骨损伤。

(3)髌股压力学说

髌股关节生物力学研究的进展,对髌股压力与髌骨软化症的关系出现了不同认识。强调接触高压对髌骨软骨软化症的影响。但用压力过高学说难以解释临床上髌骨内侧偏面为髌骨软骨软化症高发区的现象。

生物化学因素

(1)自身免疫学说

关节软骨表面能阻止抗胶原抗体进入软骨深层组织而对其有保护作用。

(2)软骨营养障碍

各种致伤因素使关节液的分泌及其成分发生异常变化,影响髌软骨正常的营养和生理生化过程,促使软骨变性而发病。

(3)软骨溶解学说

关节滑膜受伤后渗透压改变,血浆中的酶进入滑液增多、活性增强,进而溶解软骨。

先天性因素

很多原因都可引起髌股关节关节两部分对合不良,如髌骨发育障碍,位置异常及股骨髁大、小异常,膝关节内、外翻及胫骨外旋畸形等,均可使髌骨不稳定,产生髌骨半脱位或侧倾,在髌骨滑动过程中,髌股关节面压应力过度集中于某一部位,成为慢性损伤的基础

后天性因素

主要与劳动、运动姿势与强度等有关,膝关节处于35°~50°半曲膝姿势时,会明显增加髌骨半脱位或侧倾,以致加重髌股关节的外侧磨损,如自行车、爬山、滑冰等的训练,是本病的常见原因。膝关节长期在大强度负荷(包括过度肥胖状态下)运动,也容易加重髌骨软化症。

临床表现

膝部直接外伤可引起髌骨软骨或骨软骨骨折,或因多次损伤,如运动伤,引起软骨退变性改变,软骨面粗糙,失去光泽,严重者软骨脱落,骨质暴露,其相对的股骨关节面也受到损伤。损伤部位多在髌骨中心。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且多有明显外伤史,或有慢性积累性小损伤,主要症状是膝关节髌骨后疼痛,轻重不一,一般平地走路症状不显,在下蹲起立、上下楼、上下坡,或走远路后疼痛加重。

检查

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体格检查、X线检查及放射核素检查:

1.髌骨压磨试验

检查时使髌骨与其相对的股骨髁间关节面互相挤压研磨或上下左右滑动,有粗糙

的磨擦感、磨擦声和疼痛不适;或检查者一手用力将髌骨推向一侧,另一手拇指按压髌骨边缘后面可引起疼痛。有关节腔积液时,浮髌试验可呈阳性。

2.单腿下蹲试验

病人单腿持重,逐渐下蹲到90°~135°时出现疼痛,发软,蹲下后单腿不能起立。

3.X线检查

照膝关节正、侧位及髌骨切线位X线片,早期无异常所见、晚期可因软骨大部磨损,髌骨与股骨髁部间隙变窄,髌骨和股骨髁部边缘可有骨质增生。

4.放射性核素检查

骨显像检查时,侧位显示髌骨局限性放射性浓集,有早期诊断意义。

鉴别诊断

在诊断上,本病需与多种疾病进行鉴别,其中包括:

1.先天性盘状半月板肥厚;

2.先天性膝关节脱位;

3.内外侧半月板损伤;

4.半月板钙化;

5.半月板骨化;

6.剥脱性骨软骨炎;

7.滑膜软骨瘤病;

8.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

9.半腱肌、半膜肌腱滑脱;

10.股二头肌腱滑脱等。

并发症

早期症状不严重,休息或服一般止痛药即可缓解,病变在“隐蔽状态”下不断发展,直至发展为髌股关节炎,严重者膝关节伸屈活动受限,不能单腿站立。晚期已形成髌股骨关节炎时,病变区软骨及软骨下骨已有明显破坏,软骨已无再生修复能力。另外还容易合并半月板损伤和创伤性关节炎等。

治疗

第一,要制动休息。在该类疾病特别严重或者是发作的时候,要保持严格的卧床、制动、休息。而在该类疾病症状比较轻或者是缓解期的时候,虽然制动不是那么严格,但是仍然要禁止一些膝关节大负荷运动的活动,比如登山、爬楼梯、骑自行车等等,这些活动要严格禁止。n

第二,需要服用一些消炎、消肿、止痛的药物来进行治疗。最常使用的是针对该类疾病的非甾体类药物,比如塞来昔布或者是尼美舒利等等。与此同时,还可以选择性的应用一些营养软骨的药物,比如硫酸软骨素、硫酸氨基葡萄糖等等。n

第三,要针对性的使用一些理疗来作为辅助的治疗。比如针灸、推拿、烤电、热敷等等。n

第四,在症状缓解之后,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做相应的功能锻炼,比如直腿抬高或者是游泳这类的活动。

预防

避免长期、用力、快速屈伸运动。髌骨软化症的发生对中老年人来说有其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就是关节软骨本身的退变,这与年龄等因素有关。外在因素就是机械性因素对关节软骨的慢性损伤。预防髌骨软化症的发生主要要从减少对髌股关节的持续压力,改善软骨的营养。

1.认识髌骨软骨的生理性磨损规律

年龄意味着磨损:15岁以前:膝关节处于发育阶段,疼痛多发在膝关节附近,小孩的所谓“生长痛”多见。15岁~30岁:膝关节处于“完美状态”,不知疲倦地用。但能缓冲冲击髌骨软骨仅是3~5毫米厚,由于无神经分布,不知痛或疼痛1~2天自然“好了”,所以在15~50岁很长一段时间无“预警信号”。30岁~40岁:有轻度磨损,为脆弱期,可出现短期的膝关节酸痛,不引人注意。40岁~50岁:经常在走远路后,膝关节就出现酸痛,应该开始保养关节了。50岁以上:膝关节疼痛常发而明显,软骨快全层磨损,关节炎开始发生(它是髌骨软骨的“使用寿命”接近终点的信号)。人的膝关节软骨退变,在30岁以后就开始了。45岁以下人群骨关节炎患病率仅为2%,而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68%,可见自然磨损进展慢,不正常磨损才致病,所以对膝关节的保健应及早进行。有髌骨软化症要及早矫正髌股关节关节两部分对合不正常,不要症状重了才治疗。

2.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不科学的持续性蹲位和剧烈的运动,如爬山、爬楼梯等膝关节屈曲位负重用力的锻炼。避免突然改变锻炼的强度,目前依然有人在做“站桩”试图增强膝关节力量和耐力的活动,这绝对不适合髌骨软化症患者,因为在屈膝35°~50°范围内髌骨向外滑出力加大,髌骨软骨所受到压力和摩擦也最大,所以不少人做后症状加重。人们要懂得如何避免不正当的膝盖负重:躺下时,膝盖的负重几乎是0。站起来和走路时负重大约是上半身体重1~2倍。上下坡或上下阶梯的时候,是3~4倍。跑步时,则是4倍。打球时,膝盖的负重大约是6倍。蹲和跪时,膝盖的负重大约是8倍。

3.主动充分活动关节

在不负重条件下进行。如平卧在床上主动伸、屈膝关节。坚持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0分钟。充分活动关节可使髌骨关节面各个部分都受到刺激,滑液营养成分能均匀渗透到软骨组织中去,并能增强关节的润滑作用。

4.防止髌骨关节面持续受压

屈膝位髌骨所受压力较大,容易损伤关节面。要避免持续性蹲位对髌骨关节面的压力。

5.石膏固定或下肢牵引治疗

要主动行股四头肌锻炼,股四头肌舒缩时能带动髌骨上下移动,有利于软骨的营养渗透及减轻髌股关节面的持续受压。

6.膝关节出现不适或不定位疼痛

要考虑到早期髌骨软化症的可能,要及时休息、及时治疗,防止关节软骨退变加重。

饮食保健

饮食上无需禁忌,加强营养即可,可以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及奶制品,豆类,虾皮,海带等。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