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高等学校文科共同课哲学教材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受教育部政治理论教育司和北京市委大学工作部委托写的高等学校文科共同课哲学教材。于1982年出版第一版,由于反映良好,分别于1984、1990、1995、2004年出版第二、三、四、五版。
  • 书名: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 别名:
  • 作者:
  • 类别:
  • 原作品:
  • 译者: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定价:
  • 开本:
  • 装帧:
  • ISBN:

基本介绍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11月1日) 丛书名: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平装: 37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300061283 条形码: 9787300061283 产品尺寸及重量: 22.6 x 16.8 x 1.8 cm ; 458 g ASIN: B002EENLTW

目录

导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三、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一、时代课题的哲学解答

二、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三、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第三节 学习马克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确立辩证的思维方式

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三、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

第一章物质与世界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一、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二、时间和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第二节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一、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第三节 从物质到意识

一、 意识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

二、意识: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三、意识的结构和功能

四、意识与人工智能

第四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同源性

二、物质形态的层次型和同构性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及其实践意义

第二章实践与世界

第一节 实践的本质和结构

一、实践: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二、实践:人的存在方式

三、实践的理性结构与社会结构

第二节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一、实践的主体和客体

二、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实质

三、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第三节 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二、自在世界与 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三、实践的世界观意义

第三章社会及其基本结构

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和整体性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三、社会结构:交往活动的制度化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人于自然之间现实关系的总体

二、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三、阶级: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

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一、政治结构及其核心

二、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

第四节 社会的文化结构

一、意识、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

二、文化结构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三、文化结构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功能

四、传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

第四章个人与社会

第一节 人的个体存在和社会存在

一、人的个体发生与社会遗传

二、现实的个人与现实的社会

三、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

第二节 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一、人的社会价值

二、人的个人价值

三、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创造人与人创造社会

一、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

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五章联系与发展

第一节 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方向性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与系统联系

二、物与物的关系和“为我而存在的关系”

三、运动、变化、发展及其方向性

第二节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一、反映联系和发展相统一的决定论

二、规律及其实现:从可能到现实

三、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及其核心

四、客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与实践辩证法

第六章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质量量变规律

一、质、量、度

二、量变、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三、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及其与突变的关系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作用

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

三、矛盾论与系统论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肯定与否定

二、否定之否定及其实质

三、“否定性的辩证法”与实践观、矛盾观

第七章历史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更替

第一节 历史运动的规律及其特殊性

一、发展过程的自在形式和自为形式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四、阶级斗争的规律及其历史作用

第二节 历史规律的实现途径

一、科学技术革命: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

二、社会革命与改革: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两种形式

三、伟大人物:历史规律的发现者和历史任务的提出者

四、人民群众:历史的创造者

第三节 社会形态的更替及其多样性

一、社会、社会形态、社会经济形态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第八章认识与实践

第一节 认识的发生

一、实践: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二、认识的种系发生

三、认识的个体发生

第二节 认识的本质

一、认识: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二、认识的本质与人的社会性

三、反映客观世界与创造主观世界

第三节 认识的结构

一、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同构性

二、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相互作用及其特征

三、认识结构演化与发展的特点

第九章认识形式与认识过程

第一节 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基本形式

一、认识:感性直观与理性思维的统一

二、认识的感性形式及其社会历史性

三、认识的理性形式及其本质

第二节 认识的过程及其内在机制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二、反思、建构、虚拟

三、语言、符号与认识

四、非理性因素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五、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第十章认识活动与思维方法

第一节 认识活动中的思维方法

一、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

二、思维方法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第二节 辩证思维方法及其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一、知性思维与辩证思维

二、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三、当代科学思维方法群

四、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第十一章真理与价值

第一节 真理

一、真理及其属性

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三、知识的客观有效性与人的生存实践

第二节 价值

一、价值的客观基础

二、价值的主体性特征

三、价值的相对性

四、价值与评价

第三节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一、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

二、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性

三、实践: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

第十二章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进步及其标准

一、社会进步的基本含义

二、社会进步过程中的代价

三、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第二节 人的发展及其历史进

一、社会进步中的人的发展

二、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

第三节 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

一、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变

二、人的异化及其扬弃:从片面的人到全面的人

三、共产主义: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

内容简介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简称《原理》)的第五版。自1982年首次出版以来,《原理》以其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层次明晰等鲜明特点,深受人们的欢迎。从第一版到第四版,《原理》发行了1 000万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宣传中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这同时表明了它的生命力和社会价值。

但是,自1995年《原理》第四版出版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取得的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进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新经验表明,《原理》的内容和结构仍需进一步改进与完善,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需要深入阐述和补充,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并妥善处理,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的问题应得到充分体现。?

更重要的是,《原理》第四版出版的九年来,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国际看,世界进入科技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格局多样化这样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国内看,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也进 入到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历史任务的 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学院派”,它应该也必须关注现实,注重同现实进行“对话”,从而以哲学的方式概括并反映新的实践所提出的新的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决定对《原理》再进行一次修订,因而向读者献上这本《原理》第五版。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