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鳔盘鮈

短鳔盘鮈

鲤科属下的动物
短鳔盘鮈(Discogobio brachyphysallidos)是鲤科盘觞属的一种动物,根据盘鮈属系统发育分析及地理分布格局研究,推测盘鮈属鱼类应形成于古云贵高原湖泊,形成时期在古云贵高原湖泊形成之后,南盘江形成之前。南盘江形成之后袭夺了古云贵高原湖泊里的盘鮈祖先种类,在云贵高原台面抬高之后,产生了珠江上游即南盘江和北盘江与珠江中下游之间的巨大落差,盘鮈鱼类的祖先种群也依次分化出大吸盘种类中的吻端珠星无分化与吻端珠星分化明显两大类群。古滇池原南流,与南盘江水系相通,后倒流向北,与金沙江连通,由此金沙江水系袭夺了分布在滇池中的云南盘鮈。盘鮈属鱼类仅分布于元江-红河主干的左岸支流中,这种分布与其主干的左岸支流向古云贵高原浅水湖泊或云贵高原东部水系袭夺有关。盘龙河袭夺了南盘江中的古盘鮈种群,绿汁江袭夺了金沙江中的古盘鮈种群。
    中文名:短鳔盘鮈 拉丁学名:Discogobio brachyphysallidos 别名: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硬骨鱼纲(Osteichthyesu) 亚纲:幅鳍亚纲(Subclass Neopterygii) 目:鲤形目(CYPRINIFORMES) 亚目: 科:鲤科(Cyprinidae) 亚科:野鲮亚科(Labeoninae) 族: 属:盘觞属(Discogobio) 亚属: 种:短鳔盘鮈 亚种: 分布区域:喜生活在江河上游和山涧溪流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形态描述

背鳍ii-8;臀鳍ii-5;胸鳍i-14—15。腹鳍i-8;侧线鳞;围尾柄鳞16。第一鳃弓外侧鳃耙19—22。下咽齿2行,3·5—5·3。脊椎骨4+34—35。

体长为体高的4.4—5.4倍,为头长的4.6—5.4倍,为尾柄长的5.8—6.8倍,为尾柄高的8.4—9.3倍。头长为吻长的1.8—2.1倍,为眼径的5.0—6.1倍,为眼间距的1.8—2.1倍,为头高的1.4—1.8倍,为头宽的1.3—1.5倍,为吻须长的5.5—7.3倍,为口角须长的5.4—7.2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7—2.0倍。

体长,稍侧扁。头部略呈平扁。吻端稍尖且突出,其上布满细小的角质珠星。口下位,新月形。吻皮向下并向腹面扩展,盖于上颌外面,与下唇在口角处相连,上具肉质小乳突。上唇消失,上颌与吻皮分离。上下颌边缘呈角质薄锋。下唇较宽,形成一椭圆形的吸盘,后缘游离,其游离缘可达到眼前缘的垂直下方。眼侧上位偏后,眼间较宽,微凸。须2对,吻须较长,口角须短,均短于眼径。鳞中等大,背鳍前鳞片排列不整齐,近头部小,背鳍起点之前大而明显。腹鳍基部具腋鳞。胸腹部裸露区大,扩展至胸鳍中部之下方或更后。侧线平直。

背鳍无硬刺,起点至吻端的距离较至尾鳍基为近。胸鳍长度大于腹鳍,后伸远不达腹鳍起点。腹鳍起点位于背鳍起点之后,约与其第三、四分枝鳍条相对,鳍条末端可达肛门,近臀鳍起点。臀鳍无硬刺,后伸不达尾鳍基部。尾鳍分叉,下叶较大于上叶。

下咽齿齿面微凹,顶端稍钩曲。鳔小,2室,前后室总长度小于头长,前室椭圆形,壁较厚,后室细小,呈锥状,后室长为前室的0.7—1.0倍。肠管甚长,其长为体长的5.5—8.5倍。腹膜黑褐色。

固定标本体呈棕褐色,腹面浅黄色。各鳍浅褐色,尾鳍上下缘具黑色条纹。

国内分布

分布于南盘江、元江、金沙江水系。

标本信息

测量标本13尾;体长63—132mm;采自云南罗平、元江、绥江。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