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区

苏州园区

工业园区
苏州园区是“中国-新加波苏州工业园区”的简称。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32.7万(常住人口72.3万)。苏州工业园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2004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十周年之际会见李光耀时表示:“希望中新双方把工业园区合作的成功经验,运用到新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成果,两国建立苏州工业园区,努力把中新互利友好合作关系提高到新的更高的水平。
    中文名:苏州园区 外文名: 别名:园区 行政区划代码: 行政区类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所属地区:江苏苏州 地理位置: 面积:278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 政府驻地: 电话区号: 邮政区码: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人口数量: 著名景点:金鸡湖景区、白鹭园、阳澄湖半岛 机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 火车站: 车牌代码: 地区生产总值: 英文名:Suzhou Industrial Park

概况

苏州园区是“中国-新加波苏州工业园区”的简称,英文缩写SIP。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32.7万(常住人口72.3万)。李克强在贺信中表示,苏州工业园区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胆先行先试,努力引进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践行创新驱动,实现了跨越发展,也为推动中新互利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自开发建设以来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中新双方建立了由两国副总理担任主席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1994年至今,已先后召开十一次联合协调理事会、十一次中方理事会,国务院八次发文,在目标规划、管理授权、政策扶持等重大问题上给予直接指导和具体帮助,并明确“凡是符合改革方向的可在园区先行,一时看不准的也可在园区试行”,为园区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发展环境。2015年2月,习近平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访问新加坡。

多年来,园区开发建设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取得了GDP超千亿元、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超千亿元、实际利用外资(折合人民币)超千亿元、注册内资超千亿元“四个超千亿”的发展业绩,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3.4%土地、5.2%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成为了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刚刚过去的2009年,园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7.5亿元,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492亿元,增长8.1%;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512.8亿美元,其中出口241.6亿美元,继续保持了较大规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7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118元,分别增长了13.1%和12.6%,区域发展呈现“经济持续回升、转型步伐加快、民生更加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园区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转型发展初显成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较早启动转型,初步走出了一条经济增长、资源集约、生态和谐的发展之路。先进产业高度集聚,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25个项目,全区投资上亿美元项目达101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欧美项目占比达49%,并在IC、TFT-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每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去年底分别达到32.5%、63%,并形成“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综合保税区等一批新的功能亮点,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离岸外包产值分别约占全国3%、17%和8.8%。发展质量持续提高,开展清洁生产、中水回用、节能降耗和绿色建筑等循环经济试点,万元GDP能耗0.34吨标准煤,万元GDP的COD、SO2排放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和1/40,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

2.创新活力显著增强。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以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为主阵地,大力推进科技跨越计划和“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创新资源日益丰富,国际科技园、生物纳米园、创意产业园等创新载体建设集群推进,建成和在建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形成了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10大国家级创新基地。创新功能加快完善,建成了IC设计、软件评测等20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拥有美国冷泉港会议亚洲分会等10余个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集聚各类创投机构80多家,创投资金规模超180亿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风险创投、产业投资、融资担保资金扶持体系。创新主体快速集聚,拥有各类研发机构160个、高新技术企业384家,中科院创新工程三期—中科纳米所揭牌投运并通过预验收,全国第三个国家级创新园——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挂牌成立;2000多名海外归国人才在园区工作,各类留学生创办企业达250多家,创新型园区建设实现跨越发展。

3.东部新城快速崛起。主动融入苏州中心城市发展,高标准推进各功能板块建设,东部新城初具雏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从一开始就秉承“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与“执法从严”、“适度超前”的开发理念,按照“九通一平”标准实施基础设施开发。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00多亿元,动迁民房5万多户,集中建设了一批高标准源厂设施,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完善城市功能,国际博览中心、科文中心、摩天轮等地标工程相继建成,九龙仓、新鸿基等多幢超高层建筑开始启动,集聚金融和准金融机构142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13家,引进知名商业品牌20多个,环金鸡湖区域正在成为苏州新的商业商务和文化中心。优化城市环境,以环金鸡湖区域为重点,积极实施美化亮化绿化工程,累计新增绿地2800多公顷,绿地覆盖率超45%,区域环境整体通过ISO14000认证。

4.中新合作持续深化。始终高举中新合作旗帜,深入推进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被两国领导人誉为中新合作典范。借鉴新加坡经验取得积极成效,累计派出2000多人次赴新加坡学习培训,编制现行规范有效文件103件,确立了全新的“亲商、亲民、亲环境”理念,构建了“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法制化环境,初步建立起“精简、统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先行先试探索不断加强,在物流通关、科技创新和生态环保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和“唯一”,例如:全国首个中外合作办学试点、首家保税物流中心(B型)、首个SZV空陆联程双向通关模式、首个综合保税区、首个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试点等,较好地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功能。园区经验加快辐射,国家商务部去年专门发文推广园区发展和借鉴新加坡软件经验,“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成为苏州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法宝”之一。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江苏省南北共建项目—苏宿工业园开发初见成效,跨江联动项目—苏通科技产业园正式启动。

5.各项事业和谐共进。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针,统筹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城乡发展更趋协调,加快推进老镇区改造、新镇区建设、社保并轨以及富民惠民等实事工程,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所辖三镇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市前列,基本完成农村民房一次动迁,基本实现城市化。社会事业更趋繁荣,教育现代化水平跃居全省前列,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建立了以邻里中心和社区工作站为依托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开发建设成果惠及全区居民。党的建设更趋加强,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型社区党建工作,设立了“中心区—社区—企业”三级党员服务中心,基本做到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阵地活动”,基层党建实现了“有效覆盖”。重视廉政建设,通过完善责任体系、健全监督网络,重点规范财务管理、政府采购、建筑有形市场招投标与土地公开拍卖等各项制度,有效提高了党风廉政建设水平。

当前,园区进入了“实践科学发展、塑造国际品牌”的重要阶段,正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按照中新两国领导人指示和理事会要求,瞄准创建“生态、科技、物流、服务外包四个示范区”和“全国水平最高、竞争力最强园区之一”的目标,进一步深化中新友好合作,加快实施“四大行动计划”(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生态优化),加快推进“四个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从资源依赖、投资拉动向科技依托、创新驱动转变;从“工业经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智力经济”转变;从“人力资源优势”向“人才资源优势”转变),努力打造“三大高地”(产业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及早把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生态型、创新型新城区。

一是全力塑造先进产业品牌。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工程来抓,以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区为重点,推进制造业向高端攀升,坚持高端化、高效益、高增值的产业发展之路,加快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产业体系。力争形成液晶面板、集成电路、机械制造、现代服务业等4个千亿级优势产业,培育软件及动漫游戏、服务外包、纳米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生态环保、融合通信等一批百亿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度和竞争力。

二是全力塑造自主创新品牌。以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为主阵地,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聚焦科技跨越计划,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推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基地建设,加快打造生物纳米园、光电产业园、创意产业园、服务外包产业园、环保产业园等一批新兴产业基地,着力推进企业上市,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形成500万平方米创新创业载体、6-8个百亿级新兴产业,培育成功20家以上自主创新型领军企业、10家以上科技上市公司,加快打造创新型科技园区。

三是全力塑造新城建设品牌。抓住苏州建设“三区三城”的有利时机,积极融入中心城市发展,进一步优化城市设计、完善功能、丰富内涵、提升品位,重点加快环金鸡湖金融商贸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阳澄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板块建设,全力打造服务外包经济、总部经济、金融商贸经济、物流会展经济、旅游文化经济五个特色现代服务业,力争3年内服务业年均增速超3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进一步提升国际技术产业新城的功能形象。

四是全力塑造中新合作品牌。始终维护发展好中新合作优势,与时俱进加强双向学习交流,完善互利合作机制,巩固提升园区项目在中新合作中的“旗舰”地位。充分发挥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机制,按照“第一性、唯一性”要求,加强先行先试探索,努力争取更多政策支持。不断深化内部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科学发展考评机制,完善“精简、统一、效能”的管理体制,弘扬“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继续加大“走出去”探索力度,加快苏宿工业园、苏通科技产业园开发,不断提升园区竞争力。

五是全力塑造和谐社会品牌。以社会民生为根本,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发展新模式,按照“功能对接、产业对接、建设对接、管理对接”的思路,提升区镇协调发展水平。更加注重社会和谐,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积极塑造多元多彩、开放包容的园区文化,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间新天堂”。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居安思危、励精图治,与时俱进、争先进位,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科学规划

苏州园区规划总面积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作为苏州东部新城,园区将建设成为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和苏州中央商务区。

根据区域发展总体目标,中新双方专家融合国际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联合编制了科学超前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布局工业、商贸、居住等各项城市功能,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

科技创新

苏州园区是全国首个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优惠政策试点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享受15%优惠税率。

创业创新政策

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重点资助国内外科技领军型人才及团队实施自主创新型科技创业项目。对科技领军人才创业项目给予启动资金、风险投资、跟进投资、项目贷款和担保五个专项资金资助,并给予项目资助配套、研发用房补贴、租用住房补贴、购买住房补贴、家属子女安置五项重点支持。

设立创投孵化器专项资金,重点资助未能入选科技领军人才工程的高水平科技项目。

实施创新创业启动资金扶持计划,对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给予一定金额的启动资金支持和其他优惠。

实施高层次和紧缺人才政策,对符合园区管委会认定的高科技成长型企业中的紧缺专业人才,每月给予薪酬补贴、租住人才优租房。

科技服务政策

设立创业投资企业风险补贴和跟进投资资金,鼓励创投投资高科技企业、降低创投企业投资风险。

设立中小企业统贷平台,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资金瓶颈。

设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对于企业上市公开发行股票,或通过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并成功挂牌交易,最终进入IPO并完成股票发行上市的企业,根据不同阶段给予总额300万元的奖励。

产业促进政策

软件及集成电路产业

新办软件生产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自获利年度起,享受所得税“两免三减半”。

软件生产企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所退还的税款,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

软件生产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职工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投资额超过80亿元或集成电路线宽小于0.25um的IC生产企业,经营期在15年以上的,从获利年度起,享受所得税“五免五减半”。生产线宽小于0.8微米(含)集成电路产品的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享受所得税 “两免三减半”。

通过CMMI各级认证的企业,分别给予奖励。

游戏动漫企业

原创动画电影和原创动画电视片完成备案、获得发行许可证并播出的分别给予奖励。

原创网络游戏产品经批准上线运行、单机版原创游戏产品获批准正式销售的,分别给予奖励。游戏运营公司投入运营新款网络游戏的,给予运营奖励。

对获得国际和国家级大奖的动漫游戏产品,给予奖励。获得权威部门奖励资助的动漫、游戏、影视项目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支持。→生物科技产业

凡符合国家规定的进口自用设备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销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科技产品所缴纳的增值税园区本级新增留成部分,在一定年限内给予适当补助。

根据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不同程度给予一定的奖励扶持。

发展业绩

园区经济始终保持年均30%左右的增速,以占苏州市4%左右的土地、人口和7%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5%左右的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3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

国际资本集聚

截止2008年6月底,吸引包括77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内的外商投资企业3299家,累计实现合同外资约339.6亿美元、内资1295.7亿元。涌现出一批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外商投资企业,企业开工率和投产率均超过70%,投产两年期以上企业80%实现赢利,其中近四分之一的投产企业已收回投资。

优势产业高地

IC、TFT-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主导产业加速集聚,软件及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纳米科技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权威评价

2004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十周年之际会见李光耀时表示:“希望中新双方把工业园区合作的成功经验,运用到新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成果,努力把中新互利友好合作关系提高到新的更高的水平。”

2007年11月,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演讲时指出:苏州工业园区不仅成为中新合作的亮点,也成为中国工业园区中的亮点。

2004年5月,新加坡李显龙总理表示:“苏州工业园是新中之间最重要和值得骄傲的合作项目。”

美国《新闻周刊》、《远东经济评论》和《华尔界日报》分别载文将苏州列为全球九大新兴技术城市之一、全球经济高科技前哨城市,并突出强调了园区所起的巨大作用。

法国《信息报》称园区为一个新硅谷。

英国《企业测位》报告书中把苏州工业园区列为亚洲顶级工业区。

日本《产经新闻》投资动向调查显示,拥有苏州工业园区的大苏州地区已成为日本企业生产基地外迁首选之地。

台湾电子电机工业同业公会(TEEMA)06年度对于大陆各大开发区的排名中苏州工业园区位列第一,在综合实力、投资风险降低、投资承诺兑现、行政透明程度等方面优势尤其突出。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