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汉语文字
冬(拼音:dō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此字一般认为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绳子两端有结的样子,意为终结、终端,是“终”的初文。   冬季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故“冬”又指冬季。后来“冬”又由一年的最后一季引申为专指农历的十一月。“冬”也用作拟声词,用于形容敲鼓的声音,用作拟声词的“冬”繁体作“鼕”,后简化为“冬”。[1]
  • 中文名:冬
  • 拼音:dōng
  • 部首:夂
  • 五笔:TUU
  • 仓颉:HEY
  • 郑码:RSTD
  • 部外笔画:2
  • 总笔画:5
  • Unicode:CJK

文字源流

甲骨文“冬”字形体有待考证。不少学者认为,图1和图2是“冬”的甲骨文字形。但是这个字形最初并不表示冬季,而是“终了”的意思。这些甲骨文像丝绳两端的打结,以示终端之义,也就是“终”字的初文。而冬季是四时中最后一个季节,又冬终两字读音相近,所以要表“结束”的意思示它本义“终结”时,后人就在“冬”字的左侧加了一个“纟”旁,造出一个“终”字来表示。

“冬”的金文写作图3、4。图3的金文“冬”字与甲骨文形体非常相近,但图4和甲骨文形体相差较大,这个形体像一个封团的房屋,屋内是一个太阳,大致表示太阳不出来,即天空无太阳照耀,用来表示冬天。《说文解字》收录的字头正篆的形体基于金文的形体进行了改造,金文形体中的“日”消失了,形体下面换作表示冰的部件“仌”,不见太阳而只见冰,就成了冰天雪地、滴水成冰的冬天了。“冬”字头下的古文形体,即图6,与图4的金文是基本一致的。后来为了书写方便,小篆体的上半部分变成了“夂”,而下半部分的“仌”简化成了两点,就是隶书和楷书“冬”字。  

从《说文解字》的说解来看:“冬,四时尽也。”“冬”是指四季的最后一个季节。作为季节名词,在文献中常被使用和记载,例如《尚书·洪范》:“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冬、夏同时列举,表示冬季。古汉语中“冬”与“终”还可以见到通用的情况。现代汉语中,“冬”常被用来表示时令,与冬季相关的事物也都可以冠以“冬”来描述,例如“冬雨”“冬雪”“冬麦”,等等。  

“冬冬”连用,则与“冬天”之义毫无关系,那是后起的象声词,如陆游《二月二十四日作》诗:“棠花开社酒浓,南村北村鼓冬冬。”可是后来人们又造了一个上形(鼓)下声(冬)的新形声字“鼕”,表示敲鼓的声音,但是笔画太多,书写不便,因此在简化汉字时,把“鼕鼕”废除了,仍用“冬冬”作象声词。  

详细释义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名词

冬季,一年四季的最后一季,也指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winter

《尚书‧洪范》:“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

柳青《种谷记》二:“他准备今冬不买地,用那个力量雇人打土窑。”

冬月;冬至;冬眠;越冬;隆冬

特指冬月,农历十一月的俗称。

明杨慎《南诏野史·滇南月节词·调寄渔家傲》:“冬月滇南雲护野,曹溪寺里梅开也,绿萼黄须香趁马。”

通“终”。完结,终了。

end

银雀山汉墓简《孙子兵法‧势》:“冬而复始,日月是□。”通行本“冬”作“终”。

通“终”。指自始至终整段时间。

end

马王堆汉墓帛书甲本《老子‧道经》:“飘风不冬朝,暴雨不冬日。”通行本“冬”作“终”。

(Dōng)姓氏用字。

拟声词

形容敲鼓或敲门等的声音。

rub-a-dub;

rat-tat;

rat-a-tat

唐·顾况《公子行》:“朝遊冬冬鼓声发,暮遊冬冬鼓声绝。”

大白《红色的新年》诗:“冬!冬!!冬!!!远远地鼓声动了!”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一】【仌部】都宗切(dōng)

四时尽也。从仌从夂。夂,古文终字。

说文解字注

四时尽也。冬之为言终也。《考工记》曰:“水有时而凝,有时而释。”故冬从仌。

从仌,从会意,

见糸部。  

广韵

都宗切,平冬端 ‖ 冬声终部(dōng)

冬,四时之末。《尸子》曰:“冬为信,北方为冬。冬,终也。”又姓,前燕慕容皝左司马冬寿。都宗切。七。  

康熙字典

【子集下】【冫部】冬;康熙笔画:5画;部外笔画:3画

古文:韵会》都宗切,并笃平声。《说文》:四时尽也。《礼·月令》: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乐记》:冬,藏也。《前汉·律历志》:冬,终也。《白虎通》:冰霜,冬之候也。《鶡冠子·环流篇》: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又姓。《韵会》前燕有司马冬寿。  

【亥集下】【鼓部】 鼕;康熙笔画:18;部外笔画:5

《广韵》《集韵》《韵会》并徒冬切,音彤。《广韵》鼓声也。《唐书·马周传》:请置六街鼓,号为鼕鼕鼓。

又《集韵》徒东切《正韵》徒红切,并音同。义同。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上大下小,“夂”罩住下部两点。“夂”,首笔撇从竖中线起笔,与捺笔相交于田字格中心。下部两点,垂直对齐,上小下大,都在竖中线。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t

王力系统

t

董同龢系统

t

ôŋ

周法高系统

t

əwŋ

李方桂系统

t

əngw

西汉

东汉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东冬锺江

woŋ

齐梁陈北周隋

冬锺

woŋ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t

uoŋ

拟音/王力系统

t

uoŋ

拟音/董同龢系统

t

uoŋ

拟音/周法高系统

t

uoŋ

拟音/李方桂系统

t

uong

拟音/陈新雄系统

t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上平二冬

合口呼

一等

全清

都宗切

tuoŋ

集韵

平声

上平二冬

合口呼

一等

全清

都宗切

toŋ

礼部韵略

平声

都宗切

增韵

平声

都宗切

中原音韵

阴平

东锺

合口呼

全清

tuŋ

中州音韵

平声

东锺

多龙切

洪武正韵

平声

一东

全清

德红切

tuŋ

切韵

平声

合口呼

一等

全清

都宗切

分韵撮要

阴平

第六东董冻笃

社会影响

2022年11月21日,“汉语盘点2022”启动仪式上,主办方推荐“冬”等为国内字。

方音汇集

注意:发音用国际音标标注,仅作参考,实际发音以当地发音为准。

方言区

方言点

发音

调值

调类

北京官话

北京

tuŋ

55

阴平

北方官话

济南

tuŋ

213

阴平

中原官话

西安

tuoŋ

21

阴平

西南官话

武汉

toŋ

55

阴平

西南官话

成都

toŋ

44

阴平

江淮官话

合肥

təŋ

212

阴平

江淮官话

扬州

toŋ

21

阴平

晋语

太原

tuŋ

11

平声

吴语

苏州

toŋ

44

阴平

吴语

温州

toŋ

44

阴平

湘语

长沙

tən

33

阴平

湘语

双峰

tan

55

阴平

赣语

南昌

tuŋ

42

阴平

客家话

梅县

tuŋ

44

阴平

粤语

广州

tʊŋ

53

阴平

粤语

阳江

tʊŋ

44

阴平

闽语

潮州

taŋ

33

阴平

闽语

厦门

tɔŋ (文)/taŋ (白)

55

阴平

闽语

福州

tuŋ (文)/tøyŋ (白)

44

阴平

闽语

建瓯

tɔŋ

54

平声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