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

汉语汉字
颖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读作yǐng,形声字,最早见于《说文》小篆。其本义是禾穗的尖端。长在植物尖端的一般都是嫩芽,所以“颖”引申指草木的嫩芽。引申泛指物体的尖端。
  • 中文名:颖
  • 拼音:yǐng
  • 繁体:穎
  • 部首:页
  • 五笔:XTDM
  • 仓颉:PDMBO
  • 郑码:RRMG
  • 字级:一级字
  • 平水韵:上声二十三梗
  • 笔画:13
  • 部首笔划:5
  • 四角号码:21982 
  • UniCode:U 9896
  • 造字法:形声
  • 结 构:左右结构
  • 异体字:颕

字源演变

此字始见于篆文。形声字。形构从禾、顷声。从禾,表示与稻禾相关;顷声,表示音读。隶变作颖,楷书作颖。在六书中属于形声。规范字作“颖”。

汉印有“颖川太守”,用为地名。《说文》:“颖,禾末也。从禾,顷声。《诗》曰:禾颖穟穟。”所以“颖”的本义就是指禾穗的末端,借指禾穗。《诗·大雅·生民》:“实颖实栗。”毛传:“颖,垂颖也。”就是指下垂的“禾穗”。由于“颖”处于最尖端,又有“禾芒”,所以人们就把“尖端”、“锋芒”等也称为“颖”。《史记·平原君传》:“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这样的话,整个锥子尖都会全部掉出来不光是仅露个头罢了)这又是指“锥尖”了。后来引申为“突出”、“杰出”之义。“颖”还可以指“刀环”。《礼记·少仪》:“刀却刃授颖。” (刀要避开刀刃,抓住刀环)郑玄注:“颖,镮也。”也可以指“警枕”。《礼记·少仪》:“枕几颖杖。”郑玄注:“颖,警枕也。”或以为此“颖”为“警”之假借。今简化为“颖”。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颖(穎)yǐng(一ㄥˇ)

⒈  禾的末端,植物学上指某些禾本科植物小穗基部的苞片:颖果。

⒉  东西末端的尖锐部分:锋颖。

⒊  才能出众:聪颖。颖悟。颖慧。颖异。新颖。

基本词义

◎ 颖

穎、頴 yǐng

〈名〉

(1) (形声。从禾,顷声。从禾与农作物有关。本义:谷穗。亦称“颖片”。指禾本科植物小穗基部的二枚苞片)

(2) 同本义 [glume]

颖,禾末也。从禾,顷声。谓贯于穗及近于穗之芒秒。——《说文》

禾穗谓之颖。——《小尔雅》

异亩同颖。——《书·归禾序》

实颖实贾。——《诗·大雅·生民》

嘉禾重颖。——应贞《晋武帝华林园林》

(3) 又如:颖果(干果的一种,种皮和果皮合而为一,里面只有一粒种子)

(4) 锥芒 [awl]

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5) 又如:颖脱(将锥放在囊中,终将全部脱出。比喻能充分显露内在的才能);短颖毫笔

词性变化

◎ 颖

穎 yǐng

〈形〉

(1) 聪敏 [intelligent]

灵运幼便颖悟。——《南史·谢灵运传》

君性颖异。——邓文原《苏府君墓表》

(2) 又如:颖拔绝伦(聪敏过人,找不出第二个人);颖秀(聪慧出众);颖哲(聪慧)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说文·禾部》:“颖,禾末也。从禾,顷声。《诗》日:‘禾颖穗稿。”’(颖,禾穗的末端。从禾,顷声。《诗经》说:“禾穗美好。”)

说文解字注

(颖)禾末也。

颖之言茎也。颈也。近于采及贯于采者皆是也。大雅。实颖实栗。毛曰。颖、垂颖也。禹贡郑注曰。百里赋入总。谓入刈禾也。二百里銍。銍、断去稿也。三百里秸。秸、又去颖也。四百里入粟、五百里入米者、远弥轻也。礼器。稾鞂之设。郑注。穗去实曰鞂。鞂与秸同物。郑注尙书曰。去颖、谓用其采也。注礼器曰。去实、谓用其颖也。史记曰。锥处囊中。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巳。少仪。刀却刃授颖。是则颖在锥则却於末。在刀则却於刃。在禾则却於?也。浑言之则颖为禾末。析言之则禾芒乃为秒。从禾。顷声。余顷切。十一部。

诗曰禾颖穟穟。

大雅生民文。今诗作禾役。毛曰。役、列也。玉裁按。役者、颖之叚借字。古支耕合韵之理也。列者、之叚借。禾穰也。此颖通穰言之。下章之颖则专谓垂者。

康熙字典

《唐韵》余顷切。《集韵》《韵会》《正韵》庾顷切。并音颍。《玉篇》:禾末也。《诗·大雅》:实颖实栗。傅:颖,垂颖也。疏:是禾穗之挺,言其穗重而颖垂也。《书序》:唐叔得禾,异亩同颖。傅:颖,穗也。禾各生一茎,而合为一穗。

又镮也。《礼·少仪》:刀却刃授颖。

又锥芒也。《史记·平原君传》:如锥之处囊中,乃颖脱而出。

又警枕也。《礼·少议》:颖杖琴瑟。注:颖,警枕也。疏:颖是颖发之义,故为警枕。《释文》:颖,京领反。

又《韵会》:笔头也。韩愈有《毛颖传》。

又《正字通》:士才能拔类者亦曰颖。陆机《文赋》:拔尤取颖。

又姓。《左传·隐元年》:颖考叔为颍谷封人。后遂以为氏。《急就篇》亦作颍。按颖当依《说文》隶禾部,《字汇》《正字通》讹入页部,今改正。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