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龙虎山

江西龙虎山

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贵溪县境内,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1]。龙虎山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虎山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是中国道教发祥地,2007年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定居,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2]。北京时间2010年8月2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丹霞”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丹霞”项目包含了由江西龙虎山为代表的六大景区[3]。
  • 中文名:龙虎山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江西省鹰潭市西南
  • 气候条件:
  • 开放时间:07:30~17:30 08:00~17:00
  • 门票价格:成人208元、儿童145元
  • 占地面积:
  • 著名景点:仙水岩、正一观、天门山、崖墓
  • 所属城市:江西鹰潭

历史渊源

道教是中国古老的宗教,早于世界其他各种宗教。在五千年前,我国就出现了道家。《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曾至肃州空洞(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开天经》云广成子为老子的化身。)《抱朴子内篇》云:“黄帝西见黄子,受九品之方,过空桐,从广成子受自然之经。”广成子居空桐山,授黄帝自然之经,是为道家传道之始。   

我国原始时代,人群处于愚昧状态,备受自然界的各种威胁,在人们尚不能掌握自己命运,处理周围发生事故的情况下,于是崇拜自然、信仰鬼神,为求避祸求福,沟通天人之间、神鬼之间的信息,开始出现了巫师。殷人尚鬼、重巫祝。巫,为人们占卜吉凶祝福。祝,取悦于神,以沟通人之间的信息。人们依靠巫祝,来申达自己的愿望和祈求,改变现状,以求安居乐业。

至周代,人们进一步探索神仙的踪迹,战国时期,尤为特出。庄子《逍遥游》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飞,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屈原《楚辞.离骚》中也说:“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凰飞腾兮,又继之以日夜”。当时列国诸侯,为求长生,向往神仙,于是方士竞出,纷献仙药,齐威王、燕昭王、秦始皇之属,皆遣使入仙山求长生药。是为方仙道兴盛时期。

汉初,黄老子学兴,推崇黄帝,尊奉老子,汉文帝、景帝,以黄老之道治天下,曾一度出现了历史上的“文景之治”。继而汉帝迷信神仙,建立了新的神仙体系。此后方士辈出,访仙求药,极一时之盛。道教起源于西汉的黄老道,正式产生于东汉。东汉末年四川有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即天师道,张道陵称为「天师」;有张角的太平道,曾组织过黄巾起事。黄巾起事失败后,太平道逐渐湮没无闻。而五斗米道在东汉以后仍继续发展,并以天师道著称,成为后世道教的正统和主流。

中国道教对中国大地名山间10处相传为上天遣群仙治理之所、36处相传为上仙治理之所和72处相传乃上帝命真人所治之地,分别称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和七十二福地。而龙虎山鬼谷洞被列为三十六小洞天的第十五洞天,名贵玄司真洞天;龙虎山在七十二福地中被列为三十二福地。所以,龙虎山是中国道教的洞天福地之所。龙虎山有着渊源的道教文化,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张天师在龙虎山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时间最长的道派。百神受职之所的“大上清宫”,始建于东汉,为祖天师张道陵修道之所。宫内伏魔殿的镇妖井,就是施耐庵笔下梁山一百单八将的诞生地。

基本简介

龙虎山

江西龙虎山是中国道都最早发源地,山青水秀,文物丰富,历史上是道教名山。但是,作为旅游胜地开发,却是近几年的事。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县,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因东汉中叶道教创始张陵(亦称第一代天师)在此炼丹,宣扬有青龙白虎环绕于丹鼎之上,因而改名为龙虎山。自张陵以后,道教天师在这里承袭了63代,历1900年,建有10座道宫,81座道观,50座道院。这些宫、观、院多已不存,但规模宏大的上清宫部分建筑和历代天师起居之所的“嗣汉天师府”至今尚存。

上清宫

上清宫是我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古老道宫之一,也是历代天师祀奉太上老君和朝会之所。由于历代皇帝拨出大量金银修建,极盛时曾建有24殿、36院及其他建筑。亲扣国成立音,上清宫殿宇大多已毁坏。现尚存有福地门、九曲巷、下马亭、钟楼、龙虎仙峰、玉门殿、东隐院及明石刻等。

天师府

天师府是中国目前保存较好的封建时代大府第之一,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之一。天师府分为三大部分,即以三门为主体的前路建筑;以私第为主题的中路建筑;以万法宗堂为主题的西路建筑。这座天师府在规模上以及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堪与曲阜孔府相比。游龙虎山最精彩的节目是乘船游览龙虎山下的上清(亦称芦溪河)。30华里长的河道,水清见底,风景如画,乘一叶轻舟,览阅两岸景色,与游漓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清河

游上清河,最精彩的景观是称做水碉和仙岩的地方。水岩的景点有古栈遗迹、飞云阁、棋盘岩、玉璧凌空、仙女观花、仙梳石、金钏峰、仙勺石、试剑石、一线天、莲花石、仙桃石、雌雄石、石鼓石等。有些景,可在船上观看;有些,则要弃舟登岸才能看到。佩岩包括二十四岩和旱仙岩,有些景只可仰视,不可就近,有些景观则需要循山间和盘旋而上,始能领略其风貌。 在仙岩和水岩峭的石壁上,满布大小洞穴,里面棺椁无数,被称为神厅的崖墓博物馆。这些26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崖墓群,是龙虎山以一奇观。

龙虎山风景区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区。除以上介绍的景观外,还有象鼻山、衙石、张家山、马祖岩等景观。象鼻山位于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中心,距龙虎山3公里,因山崖酷似一象头,一条弯曲悬空的巨石形似象鼻直伸,故名为象鼻山。

名称由来

龙虎山在江西贵溪县西南部。其名之由来有二说:一谓以山形得名。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十一云:“龙虎山在贵溪县南八十里,两峰对峙,状若龙虎。”二谓据张陵故事得名。

①清娄近垣《龙虎山志》卷二云:“龙虎山在江西广信府贵溪县西南八十里之仁福乡,……本名云锦山,第一代天师于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因以名山。”

②后说自然是道教中人的识见。道教称其为第三十二福地,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七十二福地》云:“第三十二龙虎山,在信州贵溪县,仙人张巨君主之。”

③龙虎山是天师道发展至龙虎宗时张陵后嗣世居之地,是龙虎宗、正一道的中心,在道教诸名山中居重要的地位。该山以张陵后嗣入居最早,据天师道士称,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永嘉(307~312)间已赴龙虎山,即龙虎山之有道士和天师道演变为龙虎宗在三国或西晋。此说疑点很多,缺乏佐证,很难当作信史。

从古碑刻文字看,龙虎山最早的道教庙宇是南唐保大八年(950)所建的张天师庙,最早居龙虎山的张陵子孙为二十一代张秉一,此见五代南唐陈乔所撰之《南唐新建信州龙虎山张天师庙碑铭》:“道之将行,必先于崇奉,乃诏执事建天师新庙于信州龙虎山。……二十一代张秉一,体备清和,气凝元寂,钩深致远,……再光先构,不亦宜乎!”

④从道教资料看,龙虎山最早的道教庙宇是唐会昌(841~846)中所建的真仙观,最早居龙虎山的张陵子孙为第二十代张谌,此见娄近垣所撰之《龙虎山志》卷二。该卷《上清宫》条称上清宫原为“第四代天师自汉中归龙虎山(所)建传箓坛,唐会昌中,赐额真仙观。”

⑤卷六《张谌传》曰:“二十代谌,字子坚,唐会昌中,武宗召见,赐传箓坛额曰真仙观。”

⑥张盛建传箓坛不尽可信,张谌时武宗赐额传箓坛,似近史实。

景点介绍

泸溪河

泸溪河发源于福建光泽原始森林区,一路穿山过峡,汇集36股山溪,沿途经云台山、象山、圣井山、上清镇、正一观、仙水岩、马祖岩,汇入信江,进鄱阳湖,注入长江,全长286公里,在景区流长43公里,是龙虎山风景区水上游览的最佳线路。这条河随流经地点的地名不同,而有不同名称,如“沂溪”、“泸溪” 、“上清溪”、“云锦溪”等,现统称“泸溪河”。泸溪河水深处“二两丝线打不底”,水浅处游鱼历历可数,水急处船筏如箭离弦,水缓处平滑如镜,尤其是碧水与丹山结合得非常和谐,山立水边,水绕山转,真可谓河水与天上来,泸溪仙境流。

难怪晁朴之在泸溪泛舟后,欣然写下“行尽江南最远山,却寻千越上溪滩”的名句。泸溪河两岸分布着许多神井丹池、流泉瀑布,这是龙虎山水文化的又一奇景。水帘洞飞泉玉帘,银瀑喷薄,濯鼎池、龙化池、清浊池不涸不溢晶莹如镜,圣井、灵泉井水美味甘,清凉心田。元代名人赵孟頫的一首《水帘洞》写道:“飞泉如玉帘,直下数百尺。新月悬帘钩,遥遥挂空碧。”揭傒斯在《云锦溪棹歌》中写道,“绕过浮石是蓝溪,溪上青山高复低。山中泉是溪中水,寻源直到华山西。”泸溪河是龙虎山的母亲河,两岸的奇峰异石、茂林修犹如仙境一般。

飞云阁

飞云阁位于仙水岩码头上游,这里壁立千刃、面临深渊。崖壁上刻有“玉壁凌空”、“半天仙迹”、“神仙可栖”、“鹤归留影”等摩崖石刻,均为明嘉靖首辅(宰相)手笔。崖下有一天阔地,大约可容数百人之多。古时这里建有寺庙,并在绝壁中建有栈道通往庙内。此庙规模较大,上下共七层,因此又叫“七层庙”。庙后来毁于火灾。明代诗人马犹龙的《信州水岩舣舟蜚云阁》就作了生动的描写:“似是桃源道,频通渔父船。莲花拓石秀,云锦照川妍。壁遗蜕,丹封不记年。琼田杳,故物为谁传。”

金钟峰

这座耸立在河水边的上面小下面大的山峰,外形酷似上清宫内的龙钟,这叫金钟峰,上山无路,高不可攀。传说原来上清宫内有一对龙钟、凤钟,敲打龙钟,凤钟和鸣,而且初一敲钟响到十五。有一天凤钟被如进皇宫,皇帝要张天师在上清宫敲龙钟,而凤钟却偏偏不响,皇帝龙颜不悦。凤钟在被抬回的路上,羞愧难当,便掉在泸溪河边。张天师盛怒之下,将它点化成这座金钟峰。

覆盆岩

这座石壁弯拱、倾斜欲坠的山峰,叫覆盆岩,大家看它是不是很像一个倒扣的大脸盆。这座山脚下的水最深,据说二两绣花丝线也打不到底,可以一下通到20公里以外鹰潭公园龙头山下,与信江相连。山壁上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石洞、石沟。这是以前水流沿另一方向裂隙下渗溶蚀的结果,后期河流一侧的岩块崩塌后,使之暴露,加快其溶蚀、片状风化剥落的作用,形成类似足印或其它形状不规则的洞穴,以及沿倾斜裂隙而成的斜条带状洞穴、石沟。由于这些洞穴多数酷似人的足迹,所以民间又称之为“仙人足迹”。

旁边有一道从山顶直贯水中的斜沟,传说,这些都是许真君擒孽龙留下的。许真君是西晋时期的著名道士许逊,曾隐居南昌西山。当时,由于孽龙作怪,江西经常遭洪水,许真君穷追不舍,在石壁上踩出一个个深深的脚印。在山顶他们又大战几个回合,孽龙突然使了一个金蝉脱壳计,从覆盆岩滑下河底,留下一道深沟。入水后,从鹰潭龙头山下深吸一口气又潜入鄱阳湖,累得精疲力尽,终被观音用铁链条制成的面条锁住心肝,镇在南昌西山万寿宫的水井里。

观音念它对老母还有一点孝心,使同意它每年三月三、九月九出来探望老母。孽龙出来时,便会引起暴雨洪水。所以当地百姓有一道歌谣说:“三月三、九月九,无事莫在河边走。”,覆盆岩上还有一处奇观。山的顶部有一个倒三角的洞穴,一根横梁上平放着两具棺木,据分析,是一处崖墓夫妻葬。已经2600多年静静的躺在一块。

仙水岩

这座看似有上下两层的山峰,就是与“水岩”并名的仙岩。仙岩耸立在泸溪河的西岸,为周围山峦的最高峰,山峰奇秀,灵洞密布。《龙虎山志》中记述着:“岩中空洞,结庵以居。下临深渊,上嵌空碧。到处洞穴中通。......泛舟仰视,上穷目力,仅可仿佛。”所以,唐代大诗人顾况当年泛舟到此,被眼前奇峰吸引,又因不知如何上得山去,而疑惑不已,因此,赋诗一道:“楼台采翠远分明,闻说仙家在此城。欲上仙城无路上,水边花里有人声。”

山顶之上建有道教宫观—兜率宫,山腰之内建有寺庙—仙姑庵,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者非常丰富和谐。人说,在龙虎山,登高可览99峰龙腾虎跃之雄峻。那只有登上这座仙岩,才可真正领会这一说法的神韵所在。关于仙岩的还发生诸如“许真君大战孽龙”、“县长娶尼姑”等故事。仙岩与旁边的山峰隔开一道上宽下窄的裂缝,叫一线天,两山合在一起也被称为“试剑石”。

《龙虎山志》记载:“试剑石,在仙岩隔峰。祖天师试剑开此,一石中分,截然两断。”据说,原来这两座峰是连为一体的,东汉中叶,祖天师张道陵初来云锦山炼丹,当地土地爷不肯外乡人插足这一福地。于是,张天师自称是太上老君命他来炼丹创道的,并有宝剑为凭。土地爷不信,便刁难张天师,宝剑如能将此山劈开他就依了。哪知,天师拨出宝剑,手起剑落,刀光剑影之中,一石中分。土地爷拱手相让。“一线天”左侧山头有一突出的岩石,酷似一个目瞪口呆的猴头,那叫“惊呆猴”。

正是因为张天师的这一惊天劈地神剑,使这位“猴爷”回不神来。当然传说归传说,这里形成“一线天”的景观,是由于早期地层产状平缓的地块,随着地壳抬起上升,沿着其中的节理、裂隙,水流不断的快速冲刷,侵蚀切割,因而出现与节理、裂隙走向基本一致的平直峡谷、深沟,沟谷两侧多为陡峭的崖壁。崖壁上,软岩层往往被水冲刷出槽、穴、洞坑等。

子牙迎宾

河边东岸有一座临水的怪石,酷似一尊北京周口店的猿人头像。整个五官与外形很到位,嘴角微微上翘,酷似一位慈祥的老公公笑脸迎接我们,因此,人称“迎客公”。但也有人说这位迎客公就是《封神演义》中的太公姜子牙,传说姜子牙在帮助武王起兵伐纣时,统率许多道术之士在此囤兵休整,吃饭时,感觉这里的河鱼特别鲜嫩,便在部队开拨也未如愿,留下遗憾。便吩咐左右,待他百年之后,一定要把他葬在这条河里与鱼为伴。也许是姜太公已如愿以偿。后来这条河床抬高,水位下降,子牙的头颅露水面,是面带微笑、心满意足的样子。所以,这无蚊村对岸的这座巨大、山峦重叠、多姿多彩的山峰叫“九虎一龙壁”。

传说龙虎山是一处龙盘虎踞、龙腾虎跃的洞天福地,共有100只虎,100条龙,神态各异,各显神通。这座石壁就隐含着九只老虎一条龙的身影。看看我们能分辨出几只。当地人说,能辨出一只虎,说明是个聪明人;能辨出二到三只虎,说明有才有德;能辨出四到五只虎,说明才高德望;能辨出七到九只虎,定是才高八斗,官至一品;如果一气呵成辨出九虎一龙,必定要做真龙天子。据说当年张天师辨出了九虎一龙尾,民间便称他为“鬼王”,而乾隆皇帝下江南游龙虎山时,九虎一龙在他眼前活灵活现,可谓生龙活虎。我们有幸来此,不妨用心数一数,测试一下自己的才气如何。尊怪石被人们称为“子牙迎宾”。

脸谱

东岸临水的山体,呈暗红色,许多凹进的部分颜色略为浅些,当三四个洞穴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面部表情非常丰富的脸谱,这种组合,在这座山体表面非常多,而且,脸部表情各不相同,所以这座山峰被称为“脸谱石壁”。这里共镶嵌着108个神态各异的脸谱,传说正是《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青面兽杨志、黑旋风李逵等108个好汉的脸谱。为什么108个好汉的脸谱会留在这里呢?众所周知《水浒传》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写的就是发生在龙虎山的故事。

当年洪太尉受大宋仁宗之命,到龙虎山宣请张天师进京祈禳瘟疫,不想在上清宫“伏魔之殿”误走了老祖天师洞玄真人在镇妖井内镇锁着的36员天罡星,72座地煞星,共108个魔君。“魔君”出世后,便成了水泊梁山的108将。所以龙虎山是梁山好汉的出生地。但据传说,当年洪太尉放走的是118将。他们直冲上半天后,在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张天师在京禳救灾病时已感知,迅速念咒擒拿,而其中10员魔王拼力抵挡天师法力,其他108位魔君四散逃走。

10员魔王终究敌不过张天师的法力,被张天师一一降伏,点化成龙虎山的“十不得”景观。为此,当地流传一句民谣“龙虎山中十不得,若有一得天下了得”。其他108位魔君天师因没能捉拿,便将他们画影图形,记在了这座山壁上,以代世人指认。因为这条河是当时的主要交通要道,来往的人很多。这是流传在民间的“水浒外传”的一章,当然有历史的局限性。这也是这座山峰的来历。

老道岩

位于脸谱石的南端,立着一位仙风道骨的老道。这是当年天师将108位魔君的肖像画出后,供人指认,为了及时掌握“举报”信息,派了一位忠于职守的道人在这里看守。但直到好汉们到了梁山忠义堂,英雄座次排定,也没有人“举报”,久而久之这位道便成了一尊“老道岩”。

无蚊村

无蚊村位于泸溪河东岸仙水岩景区的许家村,共有50来户人家200余人,据载为许真君的后裔。历来靠打鱼、种田为生,村中人多长寿,所以又有长寿村之称。该村依山傍水,峰峦秀丽,村内树木葱茏,村前碧波荡漾、舟楫穿梭,这里冬暖夏凉、气候温和。可是村里却有一奇特现象,就是没有蚊子,因此被称为“无蚊村”,是极为理想的避暑胜地。

据传说,有一代天师的母亲心情好动,喜欢游山玩水。而这代天师也格外孝敬母亲,唯母命是从。这日,张一师陪伴母亲来仙水岩游玩,沿路上,看不尽水秀山青,奇峰异岭。不觉红日西沉,夜幕降临。于是借宿许家村。时值初夏,天气乍 热,村内成群结队的山蚊子特别大,咬起人来就是一个大包,村里人有顺口溜说:三只蚊子一盘菜,三只老鼠一麻袋,老鼠尾巴做腰带。天师母亲刚住进来不久,便被蚊子咬得全身红肿,气得直骂天师无能,成天只知道擒妖捉怪,连只小小的蚊子都对付不了。

天师满脸羞愧,对母亲道:“请母亲息怒,我以为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只不过是几只蚊子,区区小事,何劳母亲大人动怒,我把它们赶走不就是了”。说着抽出宝扇,问母亲要扇几下。张母不知其中缘由,便问天师祥情。天师说:“我这宝扇扇一下,全村无蚊、扇两下,方圆十里无蚊……”,“好啦,别处我可管不了啦……”,天师母亲被蚊子咬急来,只想把身边的蚊子赶走,未等天师把话说完,便抢过头说。天师点头称是,口念法咒,轻轻地一扇,立时但见:蚊公蚊婆,哼着小歌;拖儿带女,逃出山窝。

崖墓“升棺”表演

从考古发掘的陪葬物来看,这些棺木里的主人均为古越族人。“越有百族”,生活在龙虎山一带的,属于干越。他们居住干栏式房屋,水行而山处,信奉蛇(龙)图腾,断发文身,善于用舟,喜食水产。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反悔无人葬于高高的山崖之上呢?至今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古越人为避免战争破坏,有的说,是为了防止盗墓,有的认为当地水患较多,葬于高山便于保存。

另有史料记载,当时的人认为“弥高者,以为至孝,即终身不复礼祭”;其棺葬可使“子孙高显,于是争挂高岩以趋吉”。但多数人从崖墓基本在朝阳的高这一现状推断认为,应与古人崇拜太阳和企盼永久保存先人遗骨有关。这硕大的棺木又是怎样安放于悬崖绝壁之上的呢?如何“升棺(官)”发财表演,还是让我们一起到实地去看看再说吧!

交通指南

1、火车至鹰潭,然后由鹰潭乘汽车前往。龙虎山距鹰潭市20公里。

2、鹰潭火车站西侧的长途汽车站乘往仙水岩方向的班车(5:30—17:30,15分钟一班,票价5元,半小时可达)。

铁路线路

鹰潭位于浙赣、皖赣、鹰厦三条铁路干线的交汇处,乘火车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杭州、福州、厦门、昆明、长沙、南京、南昌、九江等大城市。 

公路线路

鹰潭火车站西侧的长途汽车站乘往仙水岩方向的班车(5:30—17:30,15分钟一班,票价5元,半小时可达)。206国道(烟台—汕头)、320国道(上海—瑞丽)经过鹰潭,到龙虎山。

航空线路

龙虎山到福建武夷山机场116公里,距南昌机场120公里。

门票信息

龙虎山全程游览票225元,预订价215元。

景点文化

道教文化

从唐会昌至五代末,在龙虎山嗣教的张陵子孙为二十代张谌,二十一代张秉一,二十二代张善,二十三代张季文。他们皆无重要事迹可述。此期所建宫观,即上述之真仙观、张天师庙,和另一座三清观。入宋以后,张陵后嗣渐受朝廷重视,龙虎山道教随之兴盛。在宋元时期成为与茅山、阁皂并立的三山符箓之一。此期嗣教的张陵后嗣为二十四代至三十五代,其名依次为张正随、张乾曜、张嗣宗、张象中、张敦复、张景端、张继先、张时修、张守真、张景渊、张庆仙、张可大。从二十四代张正随起,每代都曾被诏赴阙,赐“先生”号,表现了宋室对龙虎宗的重视和支持。

其中三十代张继先和三十五代张可大尤得朝廷恩宠。张继先,字嘉闻,一字道正,号翛然子。徽宗崇宁三年(1104),“赴阙,召见,问曰:‘卿居龙虎山,曾见龙虎否?’对曰:‘居山,虎则常见,今日方睹龙颜。’”所答十分乖巧。又问修丹之术,对曰:“此野人事也,非人主所宜嗜。陛下清静无为,同夫尧舜足矣!上悦。”

崇宁四年(1105)赐号虚靖先生。“十二月还山,凡父兄皆赐爵有差。四方从学者恒数千(《龙虎山志》作“十”——引者注)百人。”与林灵素、王文卿同显于徽宗朝。喜属文作诗,善内丹术,“雅善书法,尝书《道德经》以进御,……书《茅山宣和御制化导碑》,时称其工”。

张可大,字子贤。端平(1234~1236)间累召赴阙。嘉熙三年(1239)“七月召见,赐号观妙先生,敕提举三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据此记载,宋初鼎立的三山符箓,经过二百年之发展,龙虎宗竟跃居为三山符箓之首,表明其力量之壮大。

两宋时期,龙虎山除各代嗣教天师外,又出现了大批有名道士。娄近垣《龙虎山志》卷七“人物”目列有宋道士二十六人,其中有王道坚者,贵溪人,上清宫道士,就学于张继先。政和(1111~1117)间赴召,“馆于太乙宫,徽宗问以轻举延年之术,对曰:‘清静无为,黄帝所以致治;多欲求仙,汉武所以罔功,修炼非天子事也。’授太素大夫,号凝妙感通法师。”又有留用光,字道辉,贵溪人,师蔡元久。

通法术,据称多次祷雨有验,宋孝宗“授左右街都道录,太乙宫都监,号冲静先生。宁宗为出内帑钱帛修上清宫,新而广之,……嘉泰甲子(1204)得请还山,校定黄箓科仪。”今《道藏》第九册收有蒋叔舆编集的《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五十七卷,除部分为陆修静、张万福、杜光庭之遗作辑录外,大部皆题“留用光传授,蒋叔舆编集”,证明留用光是继杜光庭之后道教黄箓斋仪的重要整理、修订人之一。

宋代龙虎山道教拥有大批宫观。一是旧有几座宫观得到扩建、赐额。主宫上清宫在唐会昌中名真仙观,宋祥符(1008~1016)间敕改上清观,经几次扩建,政和三年(1113)改名上清正一宫。后再经扩建,至南宋时规模已甚为可观。原张天师庙,宋崇宁(1102~1106)中改名演法观,咸淳(1265~1274)间重建,明嘉靖乙卯(1555)重修,改额正一观。南唐保大(943~957)中赐名的三清观,元至大(1308~1311)间升冲虚至道宫。

二是新建了大批宫观。据元明善和娄近垣所撰两种《龙虎山志》的粗略统计,可确定为宋代新建的宫、观、庵、院,近二十所。计有:建于嘉祐(1056~1063)间的凝真观,崇宁(1102~1106)间的静应观、祈真观,大观(1107~1110)间的灵宝观,宣和(1119~1125)间的逍遥观,嘉定(1208~1224)间的金仙观,嘉熙(1237~1240)间的紫霄宫、真元宫、真应观,南宋宁宗朝(1195~1224)的归隐庵,咸淳(1265~1274)间的瑞庆观,北宋徽宗朝(1101~1125)的浑沦庵、靖通庵。另有建于宋,而不明具体创建年代之云锦观、仙隐观、归隐庵、蒙谷庵、天乐道院等,亦分别见于二种《龙虎山志》。

元代是龙虎山道教的鼎盛时期。此期嗣教的张陵后嗣为三十六代至四十一代,其名依次为张宗演、张与棣、张与材、张嗣成、张嗣德、张正言。从张宗演起,代代被元室封为天师、真人,主领江南道教。至三十八代张与材时,更封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位居诸符箓派之首。龙虎山因此也成为此后诸符箓派众山之首。

此期龙虎山出现了大批著名道士。一是输送了一批道士至大都(燕京),由张留孙组成一个规模较大的龙虎宗支派——玄教,主领江南广大地区之道教事务,其主要骨干如张留孙、吴全节、夏文泳、陈日新、陈义高、薛玄曦等,不下数十百人,皆出身龙虎山。二是留居龙虎山者,亦不乏杰出之士。李宗老,达观院道士,吴全节之师,世祖至元(1264~1294)间授江东道教都提点,住持本山上清宫。

吴元初,龙虎山高士,就学于道教学者雷思齐,所著诗文集为《元元赘稿》,虞集为之叙。略云:“元初服黄冠以自隐,无所营于时,故无所争于人,交游天下名士,诗文往来,皆一时之盛。其言温而肆,清而容,杂而不厌,几于道者之乎?”刘思敬,卢陵人,长游蜀中,从灵宝陈君受丹砂诀,遍历名山,年五十,始入龙虎山为道士,自号真空子。寻主郁和道院。炼铅汞为丹砂。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奉诏赴阙,并进六甲飞雄丹治世祖足疾。居八年,乞还山,结八卦庵于琵琶峰之右。金志扬,号野庵,人称金蓬头,永嘉人。游龙虎山,居先天观,复构蓬莱庵于圣井山,又命其徒李全正、赵真纯筑天瑞庵于峰顶。四方闻其道者,无远近,皆往礼叩问。张彦辅,龙虎山道士,精绘事,虞集曾为其所作《江南秋思图》赋诗,又为方方壶作《圣井山图》 ,危素为之作序。

元代龙虎山除对原有宫观多有修葺外,又新建有大批宫观。据元明善和娄近垣所修两本《龙虎山志》的不完全统计,共新建宫、观、庵、院达三十七所。计有:建于元世祖至元间的文惠观、乾元观、会真道院、望仙道院、紫霄道院、清溪道院,冲和观、慈寿观、八卦庵、止止庵、寄庵、太极庵、西华道院、东山道院、云山道院、云溪道院、瑶峰道院,建于元贞(1295~1296)间的龙泉观、通真道院,建于大德(1297~1307)间的崇文宫、元成宫,怡云道院,建于延祐三年(1316)的元禧观,建于至治(1321~1323)间的仁静观,建于泰定元(1324)的明成观,建于至正(1341~1368)间的繁禧观、蓬荜观。

另有建于元,而不明具体创建年代之玉隆宫、元都观、神德观、明胜观、先天观、佑圣观、桃源观、招真观。还有仙源道院,元明善谓建于至元间,娄近垣谓建于大德间;紫云庵,元明善谓建于大德间,娄近垣谓建于至正间。

明前中期,龙虎山道教续有发展。此期嗣教的张陵后嗣为四十二至四十九代,其名依次为张正常、张宇初、张宇清、张懋丞、张元吉、张玄庆、张彦頨、张永绪。最初,朝廷仍沿旧习封张正常为天师,不久,取消“天师”号,只称大真人。但其领导的正一派,仍为明室所承认和扶持,故至嘉靖末,其教仍能维持不坠。其中张宇初除熟谙家传符箓教法外,亦通内丹术,且较熟悉儒经子史,是张陵子孙中的佼佼者。

有《岘泉集》二十卷行于世。此期有大批道士如吴葆和、林靖乐、傅同虚、曹大镛等不下二十人,先后被征召入京任道录司官职。原为龙虎山达观院道士的邵元节,在嘉靖中更受尊宠,位至三公。随其入京的邵启南、陈善道、王用佐、吴尚礼等,也得显位。此期住山道士中,亦有杰出者。方从义,字无隅,号方壶子,贵溪人。出家于混成道院,学仙于金蓬头。工诗文,善古隶章草,尤精于画,写山水,极潇洒。卢大雅,贵溪人,混成院道士。工诗为顾元等所称道。吴伯理,号巢云子,龙虎山道士。永乐(1403~1424)中任上清宫提点。随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访张三丰,入蜀居鹤鸣山。博通经史,工诗文,精篆隶,亦能作枯木竹石。

明前中期除对龙虎山原有某些宫观作过修缮外,新建者寥寥无几。计有:北真观、南极观。另有冲元观,或谓明洪武(1368~1398)初建,或谓元元贞间建。明中叶后,特别是清代,朝廷对张陵后嗣的待遇多加贬抑,以龙虎山为中心的正一道渐趋衰落。至1936年,其主宫上清宫之建筑已全被破坏,“只空余危楼一角”。张陵子孙世居之天师府,亦“经贵溪县政府利用,开办完全小学一所。天师亦不常驻此。”LH近十年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龙虎山得到认真贯彻落实。1990年,江西省政府出资百余万元,迁出占用天师府的中学,重修天师府。“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重又展现气势雄伟的建筑风貌,海内外道众参访者络绎不绝。

龙虎山地质公园

江西龙虎山地质公园是我国已发现737处丹霞地貌中发育程度最好序列发育最完整的地区。公园丹霞地貌成因以构造侵蚀为主,并有水流冲刷侵蚀、崩塌残余、崩塌堆积、溶蚀风化崩塌等多种类型;形成了石寨、石墙、石梁、石崖、石柱、石峰、峰林、峰丛、单面山、猪背山、嶂谷(一线天)、天生桥、穿洞、扁平洞、岩槽、水蚀洞穴、竖壮洞穴、蜂窝状洞穴、崩塌洞穴、崩积岩块、石门、造型石、天然壁画等地貌形态类型23种之多。

悬棺之谜

随着贵溪市西南的龙虎山202座悬棺群,抖落尘封千年的黄土,走入世人的视野,时与空变得茫然交离,宇与宙显得幽深玄迷。专家考证认为,龙虎山的崖墓悬棺群,距今有2600余年的历史,是古越人所葬。这些崖墓群镶嵌在陡峭的石壁上,犹如陈列在巨大的历史长廊中的文化珍品。岩洞棋布,高低错落,不可胜数,遥望绝壁之上历经千年的淡黄色的棺木崖穴,令人心生谓叹。

令人叹为观止是,这些悬崖绝壁高100多米,龙虎山崖墓下临深渊,地处绝壁,那么古越人是如何将重达千斤的棺木是用什么办法放置进去的?古越族人为什么要把先人安放洞里?崖墓里葬的又是什么身份的人?古越人为何采用绝壁洞穴墓葬?重重悬疑背后,到底隐藏着一种什么样的文明形态?千百年来,这些疑问一直都是千古世界之谜,龙虎山崖墓因此蒙上了一层层神秘的色彩,由此产生了种种神话传说:有人说这洞里的东西,是神仙用金丝线吊上去的;也有的说这洞里装的是无字天书、金银财宝……绝壁崖墓悬疑千古,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

种种传说似乎不能使人信服,一千多年前,就有人表示了心中的疑惑,宋理学家朱熹曾发出疑问:“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无独有偶,原中科院院长、现代考古学家郭沫若也发出了“船棺真个在,遗蜕见崖看”的感叹,表示无法用科学解释崖墓的遗憾。如今龙虎山悬棺的“千古之谜”,已令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为它皓首穷经,欲解其谜。鹰潭旅游部门悬赏50万元征求揭开悬棺之谜。

申遗事件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专家保罗·丁沃尔评价龙虎山说:“除了千奇百怪的地质地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进入龙虎山景区,吸引游客的还有旅游设施、地质博物馆、独特的指示牌,这说明龙虎山管理很到位。主管这方面工作官员的知识丰富,素质很高,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方面做了出色的工作。另外,龙虎山在发展过程中,还注重与景区居民的互动,使他们受益,这也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在历时三年的申遗过程中,龙虎山始终未曾放松管理,实现了厚积薄发。在环境整治工程中,龙虎山景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整治”这一最终目标。在核心景区的整治中,龙虎山景区通过奖励、补偿资金的办法对核心景区内民居进行统一规划改造,先后投入经费2亿多元,完成了300多栋违章建筑、空心楼、烂尾楼拆除,800余栋平改坡,完成降层136户,粉刷和美化房屋1720户。为了美化景区环境,提升遗产保护水平,景区邀请国内建筑专家设计了“黛瓦、坡顶、褐栏、灰墙”的统一民居外观风格,完美实现了“拆障、显山、露水、见秀”,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

在改造民居同时,龙虎山景区景区投资近1.5亿元建设了高标准、高规格的国内一流的游客中心,总面积达到8000平方米,能同时容纳6000名游客,开辟了长达10公里的新游线。

在景区绿化方面,投资1200万元对景区进行了植树绿化和生态恢复工程,采取高标准设计,打造森林景观。完成游客中心景观绿化、考察线路景观绿化、新游线生态植被恢复等,绿化面积达50万平方米,新植草皮6万平方米,新植各类树苗45万余株,做到了“增绿、造景”,自然流畅。

申遗成功

北京时间8月2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丹霞”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丹霞”项目包含了由江西龙虎山为代表的六大景区。

与其他五个景区相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虎山可谓中我国丹霞地貌的代表,从以下五大优势中就可以看出:

优势一:与一同申遗的其他景区相比,龙虎山的丹霞地貌更具有代表性。龙虎山是地貌演化历史过程中的中壮年晚期~老年早期阶段丹霞峰林地貌的典型代表作,也是地貌地质作用中展示雨水侵蚀丹霞峰林地貌特征和河流侵蚀型老年早期疏散式丹霞款谷峰林地貌特征的典型例证。占地面积220万平方公里的龙虎山景区已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森林公园等,优秀的地质地貌构成为了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优势二:从地貌上来看,龙虎山不仅具有丹霞地貌的典型特征,碧水丹山的景色如同中国的泼墨山水画,更是令游人拍手称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专家克里斯·伍德博士在对龙虎山景区考察后竖起大拇指称这里是“丹霞地貌景观自然美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山水画等艺术创作的天然模本。”

优势三:龙虎山所在的信江盆地代表了地球历史上大陆盆地形成、演化之中生代白垩纪以来的历史,地质遗迹记录了地球中生代以来的六大地质事件,在研究世界上大陆盆地中具有最典型的意义。

优势四:龙虎山是一处罕见的珍稀濒危物种的避难所和栖息地,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价值。保存有完整的低海拔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世界极具濒危鸟种中华秋沙鸭最大越冬群体:一类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在全世界只有近千只,在龙虎山过冬的就有200余只。达到了国际湿地公约提出的国际重要湿地标准。

优势五:龙虎山是丹霞景观与历史文化完美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型例证。龙虎山不仅有着碧水丹山的丹霞地貌,这里还是中国道教发源地。1900多年前,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张天师)便选择在龙虎山炼丹修行,历届张天师已经延续了六十三代。

在今后的工作中,龙虎山将继续打好基础建设和管理工作,成为“丹霞地貌”和“中国自然遗产”地的表率。

江西龙虎山自驾车路线:

1、南京——龙虎山自驾车

线路1:南京距龙虎山景区约680公里,全程只需8小时车程,可从南京出发经马鞍山、芜湖、南陵、池州、东至、景德镇、乐平到鹰潭龙虎山风景区

线路2:南京出发经马鞍山、芜湖、黄山、景德镇、乐平到鹰潭龙虎山风景区

2、广州——龙虎山自驾车

从广州出发,上粤赣高速,到河源定南转赣粤高速(一路高速),在温厚高速转温高速,在鹰潭西站口下,途径206国道直达龙虎山风景旅游区(全程估计需7-8小时)

3、上海——龙虎山自驾车

上海—杭州—杭金衢高速(金华方向)—常山—黎温高速—鹰潭西—(206国道)龙虎山

4、杭州——龙虎山自驾车

杭州方向、温州方向、丽水方向、金华方向:金丽温高速—杭金衢高速—梨温高速,在鹰潭 南出站口下进入景区,全程5.5小时

5、宁波方向、舟山方向——龙虎山自驾车

甬台温高速—金丽温高速—杭金衢高速—梨温高速,在鹰潭南出站口下进入景区,全程6小时

6、台州方向——龙虎山自驾车

杭甬高速—杭金衢高速—梨温高速,在鹰潭南出站口下,进入景区,全程6.5小时

7、福州——龙虎山自驾车

线路1:福州出发途经—闽清—南平—三明—建阳—武夷山—上饶—鹰潭—龙虎山

线路2:福州出发,由福州西上京福高速约4小时到温家圳,转梨温高速,梨温高速到鹰潭西站1小时下高速,鹰潭西站到龙虎山景区30分钟,一共行程500公里,实际行车时间5.5小时

8、江苏——龙虎山自驾车

线路1:南京距龙虎山景区约680公里,全程只需8小时车程,可从南京出发经马鞍山、芜湖、南陵、池州、东至、景德镇、乐平到鹰潭龙虎山风景区。

线路2:南京出发经马鞍山、芜湖、黄山、景德镇、乐平到鹰潭龙虎山风景区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