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东华里

佛山东华里

清代城镇街道
佛山东华里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福贤路,原名“伍杨街”,以清初聚居此地的杨族和伍族姓氏命名,其后两族相继衰落,房产逐渐转卖与他姓,至清乾隆年间更名为“东华里”,至嘉、道年间,迁入骆氏家族,该族的骆秉章当时在朝中为协办大学士、四川总督,曾对该里后半段北侧宅第大加修葺改造,屋宇更为规整美观。清末时,华侨富商招雨田家族又迁入该里,招氏为市郊澜石石头乡人,初经商于佛山,后转香港创“广茂泰”洋行,发家成巨富后,将其东华里中段南侧的宅第进一步改建装修,遂成目前之面貌。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名称:佛山东华里 出土地点: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福贤路 馆藏地点:佛山 所属年代:1843年

东华里历史

佛山东华里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福贤路,原名“伍杨街”,以清初聚居此地的杨族和伍族姓氏命名,其后两族相继衰落,房产逐渐转卖与他姓,至清乾隆年间更名为“东华里”,至嘉、道年间,迁入骆氏家族,该族的骆秉章当时在朝中为协办大学士、四川总督,曾对该里后半段北侧宅第大加修葺改造,屋宇更为规整美观。清末时,华侨富商招雨田家族又迁入该里,招氏为市郊澜石石头乡人,初经商于佛山,后转香港创“广茂泰”洋行,发家成巨富后,将其东华里中段南侧的宅第进一步改建装修,遂成目前之面貌。

东华里简介

东华里全长112米,街首闸门楼尚存道光二十三年(1843)的石刻街额,街道宽阔畅顺,花岗石铺砌的路面洁净平整。街内两旁的宅第俨然清代旧貌,因历来是官家富户所居,故无论建筑形式或装修,均极为讲究,门房高大,石砌台阶,门墙多为水磨青砖结砌;室内的厅堂装饰亦不俗,多有木雕屏风、花架及隔扇等高档设置。街之前段为互相毗连的屋宇,其中尚存“伍氏宗祠”、“招氏宗祠”、“招雨田祠”及招氏“敬贤堂”等建筑物;街后段两旁各有小巷四条,巷内为宅第后三进的住宅,排列整齐,格式统一,均锅耳式封火山墙,“三间两廊”式平面布局,室内设置除个别略有改动外基本为旧貌。

东华里现在

东华里不仅是佛山,也是珠江三角洲乃至整个广东省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镇街道,是研究佛山地方吏、建筑史以及居住习俗等问题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1989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山是中国南方一座以纺织、陶瓷、电子、家电为主导工业的现代化的繁荣城市。这里高楼林立,商业、工业、住宅、游乐等区域组成了一幅颇为壮观的都市图画。可就在这高楼群间偶尔会夹着一条古老的小巷。从这里,人们可以窥见昔日古镇的风貌。

记者采访了其中一条名叫东华里的古巷。它在老城区的中部,全长153米,首尾建有门楼,巷口很窄,不大起眼,小门楼上题有“东华里”三个字,上方刻着“道光年”(1843年),可见它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

据介绍,东华里原来只有杨伍两家富户居住,叫杨伍街。如今巷内仍有杨伍两姓的祠堂和书舍等建筑物。以后两家逐渐衰落,最后把巷内住宅转让给一个曾任总督的官员居住。这位总督对东华里故宅大加修整,使房屋更为整齐。以后几经修筑,东华里便成为佛山市一条著名的街道。

我穿过小门楼,踏着一条两米多宽的花岗岩石板路向深处走去,只见巷的前段都是毗连的尖斜锅耳顶古屋。房屋外观完好。巷后段多是三间两廊住宅,分别排列在与街道垂直的横巷两旁。东华里小巷两旁各有4条横巷,石砌路面,两旁房屋用水磨青石砌墙,极为规整,是一百多年前佛山典型的住宅建筑。

行走间,一阵孩子的笑声吸引了我,原来这里有一座古祠堂改成的幼儿园。我循声走了进去。古祠堂是庄园式建筑,墙上的雕塑仍然颜色鲜明。孩子们正在厅堂里围成圈做游戏。他们的欢声笑语使这寂静的古巷增添了生机。

这里各家的门户都有折叠的木门,通过折叠门不但可以看到庭院里有老人在下棋、种花、打麻将,还可以看到居室内的陈设。这里很多住户的厅堂里完好无损地保留着旧式家具和古屏风等物件,显得古朴典雅。

我访问巷里第一户人家时,户主胡老太太热情地领我观看了她家的住房。这是典型的传统的三间两廊式住宅。所谓三间,是居中的厅堂和两侧的居室。居室与厅堂间有天井,天井两旁为廊,廊门与街道相接。开门的一侧廊房一般作卧室,另一侧廊房多作厨房。在堂屋的门檐下有一陈旧的长条红木板,上面雕有花卉、鸟兽等,图案仍十分清晰。堂屋里除了个别的生活用品之外,其余全是旧式的红木家具。

“你很喜欢这个地方吧?”我问老太太。“是的,我已在这里生活了30余年,熟悉东华里的一砖一瓦,而且和左邻右舍相处得也比较融洽。这里干净,没有苍蝇和蚊子;白天巷里十分清静,不像高楼群里那样嘈杂喧闹。住平房进出门对我也很方便。不只是我,巷里上了年纪的人都不愿离开这里搬到新楼去住。”

我拜访的另一家是个5口之家,有4房2厅,共百余平方米。主人许国康原来是佛山市瓷厂的技术员,已退休在家几年,现在和老伴、儿子、媳妇、孙子生活在一起。许国康告诉我,过去住房紧张时,这100多平方米的住地被隔成许多间,最多时住过9口人家,后陆续搬出东华里,目前只剩下他们一家人了。他说:“一般年轻人都不喜欢住在东华里,嫌它缺少现代化的气氛,他们更喜欢高楼,我的儿子也已买到一套单元房,不久就要搬进新居。那时就只剩下我和老伴了。让人苦恼的是打扫卫生太费事了,不过不管怎样,我也不想离开我居住了30多年的地方。”也难怪,在东华里有他的不少棋友,他们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在他家几米见方的小凉台上也有他的乐趣。凉台上摆满了他多年精心培植的大小盆景,我边欣赏边听他介绍,颇有兴味。

古巷东华里现在成了佛山市的一个历史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许多中外游客都到这里参观,一些电视制片组和电影厂也都到这里来拍片。

相关新闻

2013年12月,由佛山岭南天地、佛山日报社共同主办的“再见东华里回归日”活动举行。近百名原东改办指挥小组领导、东华里旧居民代表重聚岭南天地,一起追忆祖庙东华里改造的6年历程。n

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始于2008年,在佛山市、禅城区两级政府的支持和整体策划下,香港瑞安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2008年2月28日启动了“佛山岭南天地”工程。祖庙东华里整个古建筑群以“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修葺、利用,同时运用现代手法,把整个片区打造成集文化、旅游、居住、商业为一体的综合街区。n

市民共寻佛山记忆n

“东华里旧改工程整个片区共涵盖了22个市级以上文保单位,涉及7个居委会,近万户家庭共约3.8万人,工程之巨大及任务之艰巨可见一斑,拆迁及改造过程也遇到一系列难题,但在指挥小组精心部署及合理规划下一一顺利解决。”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工程常务副总指挥谭炎说。作为居民代表,何耀荣对片区的改造深感欣慰。他说,过去的古旧街巷电线乱布,有着诸多安全隐患,岭南天地在保留历史建筑的基础上给一砖一瓦都赋予了新生力量,让原住居民回到片区既可寻回历史痕迹,也可感受岭南天地作为佛山新名片的时尚魅力。n

“再见东华里回归日”是主办方举办的“寻找佛山记忆”系列活动的其中一项。在过去一个月,岭南天地联合佛山日报社相继举办了“回到过去”佛山老照片展览、“万人集体记忆”陈邵雄指纹印记艺术等活动。昨日,相关领导也对完成后的10米指纹巨作“万人集体记忆”陈邵雄指纹印记艺术进行了完结式指模盖印。该指纹巨作将永久保留在岭南天地作展示,印证属于佛山人的共同回忆及佛山城市的历史变迁。n

《老佛山新天地》明晚开播n

与此同时,由佛山岭南天地和佛山电视台联合摄制、历时6年倾力制作的大型纪录片《老佛山新天地》昨日也正式举行首映礼。该片记录着祖庙东华里片区旧城改造进程,承载着广大佛山市民对祖庙东华里片区的集体回忆及美好憧憬。该纪录片明晚8时45分将在佛山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