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中郎将

五官中郎将

古代官职名
五官中郎将,古代官职名。东汉以后,中郎将的名号被各割据势力广泛加于武官,不再限于禁卫统领等职,成为了一个大致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的阶层,其职位、品秩、权力差异很大,统兵将领亦多用此名,其上再加称号,如使匈奴中郎将、北中郎将等。三国时,各中郎将中比较著名的有建威中郎将周瑜、军师中郎将诸葛亮等。又建安中,曹操魏王嗣子曹丕就领五官中郎将,为丞相的副职。此后出现的东南西北等中郎将,其地位甚至一般被认为高于杂号将军。
  • 中文名:五官中郎将
  • 外文名:
  • 别名:
  • 设立朝代:汉代
  • 性质:古代官职名
  • 有关记载:《急就篇》

起源

五官之名盖起于晚周五行学说昌盛以后,核其所指,或泛称众职,义同百官;或即指五种官守而言;亦有单指一职而言者。如《楚语下》,观射父对昭王曰:“天地神民类物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急就篇》:“诸物尽讫,五官出。”颜师古解训:“古言五官者,总举众职以配五行,无所不包,事起五鸠、五雉,若今言百官也。”是泛指众职之谓也。《韩非子·十过》,赵襄子避智伯之锋,徙居晋阳

“君至,而行其城郭及五官之藏,城郭不治,仓无积粟,府无储钱,库无甲兵,邑无守具。襄子惧。”《艺文志》,阴阳家有《五曹官制》五篇。班氏本注:“汉制,似贾谊所条。”补注引疏证:“五曹算经云:一为田曹,地利为先;既有田畴,必资人力,故次兵曹;人众比用饮食,故次集曹;众既会集,必务储蓄,次仓曹;仓廪货币相交质,次金曹

。”颜师古《急就篇》解训又曰:“礼记曰:天子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工、司寇,典司五众也。”又《淮南子·兵略训》:“夫论除谨,动静时,吏卒辨,兵甲治,正行伍,连什伯,明鼓旗,此尉之官也;前后知险易,发斥不忘遗,此候之官也;隧路亟,行辎治,赋丈均,处军辑,井灶通,此司空之官也。收藏于后,迁舍不离,无淫舆,无遗辎,此舆之官也。凡此五官之于将也,犹身之有股肱手足也。

”凡此诸说虽有不同,然其指五种官守而言则一也。又《齐策》,靖郭君谓齐王曰:“五官之计不可不听也。”高诱注:“五官,齐之计簿书也。”汉世中央政府有五官中郎将;内爵十四等,其第十二曰五官,视三百石。是皆一职专称也。

汉代

秦置,西汉隶光禄勋,主中郎,秩比二千石。东汉时,部分侍郎、郎中亦归其统率。职掌宿卫殿门,出充车骑。东汉初年或参与战事。又协助光禄勋典领郎官选举,有大臣丧事,则奉命持节策赠印绶或东园秘器。

东汉末,曹操以曹丕为之,置官属,为丞相副贰。位在魏国诸臣上,僚属有长史、司马、文学、功曹,地位尊崇。三国蜀置,或仍领郎署。吴仍领郎署。晋沿汉制于光禄勋下置五官、左、右三中郎将,为近侍之官。泰始九年(273)省,太康中又见。东晋永和元年(345),授张重华为五官中郎将、凉州刺史,仅为名誉职务,后不复见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