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艘航母

中国第一艘航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
“中国第一艘航母”,即指辽宁号航空母舰(代号:001型航空母舰,舷号:16,简称:辽宁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隶下的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也是中国第一艘服役的航空母舰。
  • 中文名:中国第一艘航母
  • 外文名:Chinese aircraft carrier Liaoning
  • 前型/级:
  • 次型/级:
  • 研制单位:
  • 国家:
  • 别名:辽宁舰
  • 级别:库兹涅佐夫级

概述

辽宁号航空母舰前身是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次舰瓦良格号,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瓦良格号于乌克兰建造时遭逢苏联解体,建造工程中断,完成度68%。1999年,中国购买了瓦良格号,于2002年3月4日抵达大连港。

2005年4月26日,开始由中国海军继续建造改进。解放军的目标是对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舰进行更改制造,及将其用于科研、实验及训练用途。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辽宁号,交付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2013年11月,辽宁舰从青岛赴中国南海展开为期47天的海上综合演练,期间中国海军以辽宁号航空母舰为主编组了大型远洋航空母舰战斗群,战斗群编列近20艘各类舰艇。这是自冷战结束以来除美国海军外西太平洋地区最大的单国海上兵力集结演练,亦标志着辽宁号航空母舰开始具备海上编队战斗群能力。2018年4月12日,辽宁舰编队亮相南海大阅兵。

研制背景

苏联时期,其军事指导思想首先否决了核战争能够赢得战争胜利的观点,核战争“不可能成为达到政治战略目的的手段”,所以苏联和俄罗斯海军仍然重视常规武装力量建设,鉴于苏联和俄罗斯航空母舰舰载机数量有限,质量跟不上,且不可能为航空母舰配备像美国航母战斗群那样的护航舰队,因此,适当增强航母自身的攻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尽管以牺牲舰载机的数量来装备强大的反舰和防空导弹系统与传统航空母舰的发展趋势格格不入,但是苏联海军并没有把航空母舰作为一个主要的进攻反击力量,而是将航空母舰作为一种辅助力量,将航空母舰的载机能力与巡洋舰的攻击能力集成在一起,一定程度上不仅增强了航母自身的攻击能力和防卫能力,也可以减小航空母舰编队规模。

从而用航空母舰掩护导弹巡洋舰和攻击核潜艇进入还击来犯航空母舰的攻击阵位,然后利用苏海军具有强大攻击力量的导弹威慑/击毁来犯航空母舰。这就是之所以在这种军事指导思想下建立的苏联海军,即使没有像西方那样先进的航空母舰,但是却能够与西方航母舰队相抗衡的条件。

建造沿革

1982年5月7日,经过反复酝酿和讨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部长会议做出了按照1143.5设计方案建造第三代载机巡洋舰的决定。继第一艘航母“定单105”(1143.5设计方案的工厂编号,“定单105”就是库兹涅佐夫号载机巡洋舰)于当年9月开工后,1983年苏联军方决定建造第二艘航母“定单106”,同样由当时乌克兰联盟共和国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承建。

按照当初的设计,两艘同级载机巡洋舰的满载排水量为67000吨,全长306米,比美国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仅短22米。

舰艏飞行甲板高度距离水面有七层楼高,舰艉飞行甲板宽度73米。航母最多可容纳大约60架战机,飞行甲板前部有12具SS-N-19反舰导弹发射器。其主要使命是确保苏联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安全和战斗效能的发挥,消灭敌方海上和基地的海军兵力。

1985年12月4日,“定单106”在造船台安家落户。到了1988年,“定单106”船体建造成功,并于当年11月25日下水。1990年7月,“定单106”被命名为瓦良格(Varyag)号,以纪念在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沉没的瓦良格号巡洋舰。截至1991年11月,瓦良格号的建造率已达68%。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