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花

刺槐花

中藥材名
刺槐花,又名洋槐花,為豆科洋槐屬植物刺槐Robinia pseudocacia L.的花。具有平肝,止血的功效。主治頭痛,腸風下血,咯血,吐血,血崩。
    藥品名:刺槐花 外文名: 别名:洋槐花,胡藤花 是否處方藥: 主要适用症: 主要用藥禁忌: 劑型: 運動員慎用: 是否納入醫保: 批準文号: 藥品類型:植物 性味歸經: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

平肝,止血。頭痛,腸風下血,咯血,吐血,血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湯,9-15g;或泡茶飲。

化學成分

花含洋槐甙,刀豆酸,蓖麻毒蛋,鞣質類,黃酮類。

相關論述

1、《貴州民間方藥集》:“治大腸下血,咯血,吐血,血崩。”

2、《沙漠地區藥用植物》:“泡茶治高血壓病。”

加工炮制

5-7月花盛開時采收花序,摘下花,晾幹。

藥材性狀

本品略呈飛鳥狀或未開放者為鈎鐮狀,長1.3-1.6cm。下部為鐘狀花萼,棕色被亮白色短柔毛,先端5齒裂,基部有花柄,其近上端有1關節,節上略粗,節下狹細。上部為花冠,花瓣5,皺縮,有時殘破或脫落,其中旗瓣1枚寬大常反折,翼瓣2枚,兩側生,較狹,龍骨瓣2枚,上部合生,鈎鐮狀,雄蕊10枚,9枚花絲合生,1枚花絲下部參與連合,子房線形棕色,花柱彎生,先端有短柔毛。質軟,體輕。氣微,味微甘。

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豆科洋槐屬植物刺槐

形态特征

落葉喬木,通常高約15m。樹皮灰褐色,深縱裂;小枝暗褐色,具刺針,無毛;冬芽小,在落葉前藏于葉柄基部内。奇數羽狀複葉,葉軸具淺溝,基部膨大;小葉7-19,橢圓形、長圓形或卵圓形,長2-5.5cm,寬1-2cm,先端圓形或微凹,時有小尖刺,基部圓或寬楔形,全緣,上面無毛或幼時背面微有細毛;小葉柄長約2mm,具刺狀小托葉。總狀花序腋生,下垂,長10-20cm,花軸有毛,花梗長7mm,有密毛;花萼鐘狀,先端淺裂成5齒,微呈二唇形,具柔毛;花冠白色,芳香,旗瓣近圓形,有爪,基部有2黃色斑點,翼瓣彎曲,龍骨瓣向内彎,下部連合;雄蕊10,二體,上部分離或半分離;花柱頭狀,先端具柔毛。莢果條狀長橢圓形,扁平,長5-10cm,赤褐色,腹縫線上有窄翅,種子間不具橫隔膜。種子3-10顆,腎形,黑褐色。花期4-6月,果期7-8月。

分布區域

分布于中國南北各地。

生長環境

生于公路旁及村舍附近。

生長見習

為熱帶樹種,在黃河流域、長江下遊,生長發育較佳。性喜溫暖、向陽。土壤以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上最好。能耐幹旱、抗鹽、耐堿。

繁殖方式

一般采用種子繁殖,亦可用分、分根及扡插繁殖。

病蟲防治

有四點刺蛾為害葉部;斑衣蠟蟬為害幹部,故應用葉蟬散防治;星天牛亦為害幹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