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冠李戴

張冠李戴

漢語成語
張冠李戴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說:把這一方涉及的過程安插給那一方,比喻認錯了對象,弄錯了事實。
    中文名:張冠李戴 外文名:misattribution 拼音:zhāng guān lǐ dài 出處:明·田藝蘅《留青日劄》

成語解釋

冠:帽子。把姓張的帽子給姓李的戴上。比喻弄錯了事實或對象。

成語出處

明田藝蘅《留青日劄張公帽賦》:“諺雲:‘張公帽掇在李公頭上。’有人作賦雲:‘物各有主,貌貴相宜。竊張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例句說明

1、我冷冷地提醒美國同行,他們是在“張冠李戴”,小題大作。

I coldly informed my american colleagues that they were box-tickers, making a fuss about nothing.

2、約翰遜和誇克二君隻将責任推在銀行規模之上,似乎是張冠李戴了。

The faith that messrs johnson and kwak put in merely capping the size of banks is misplaced.

3、這個過程很值得好好聽一聽,不過還是長話簡說吧,施米茨發現戴西造假的證據,他從沒寫過采訪記錄工人的事情張冠李戴,沒去采訪過工人宿舍等等。

It's worth a listen, but, in short, schmitz discovers that daisey made up scenes, never took notes, conflated workers,nevervisited a dorm room, and so on.

4、一直以來,歐洲政治領導層的做法犯了張冠李戴的錯誤,目前的情況仍然如此。

Europe's political leadership has been, and still is, committing a category error in its approach.

5、同月,eads和波音公司同時競标美國空軍350億美元的運油飛機合同,而美國國防部犯了一個匪夷所思的錯誤,它張冠李戴,把兩家含有機密内容的标書互寄給了對方。

In the same month an extraordinary error by the pentagon saw eads and boeing, rivals for a$ 35 billion tanker contractfrom the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being sent confidential details of each other's bids.

典故出處

把姓張的人的帽子戴到了姓李的人頭上,這叫作“張冠李戴”,比喻認錯了對象或者弄錯了事實。為什麼非得拿姓張、姓李的人來說事呢?各種辭書都沒有解釋清楚,僅僅舉了一些例子,比如明人田藝蘅所着《留青日劄》中有一篇《張公帽賦》:“諺雲:‘張公帽掇在李公頭上。’有人作賦雲:‘物各有主,貌貴相宜;竊張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因此就把“張冠李戴”的出處安在了田藝蘅頭上,可是人家田藝蘅明明說“諺雲”,可見在他之前早就有了這個說法,田藝蘅隻不過轉述“諺雲”而已。如此不求甚解,真是典型的“張冠李戴”!

其實,這個成語出自武則天時的俗語“張公吃酒李公醉”,記載在張鷟的《朝野佥載》一書中:“天後時,謠言曰:‘張公吃酒李公醉。’張公者,斥易之兄弟也;李公者,言李氏大盛也。”張昌宗、張易之兩兄弟是武則天最寵愛的面首,此時,李姓王朝已經易姓,武則天改國号為周,篡奪了李姓的天下,她的兒子唐中宗李顯也被廢黜。

“張公吃酒李公醉”這句當時的民謠,張鷟解釋為“李公者,言李氏大盛也”,這種解釋沒有任何道理;“張公吃酒李公醉”一語非常刻薄,是諷刺李顯無法撼動母親的地位,奪回李姓的天下,在陪伴母親飲酒的宴會上,那邊廂“二張”飲酒飲得興高采烈,這邊廂李顯獨自一人悶悶不樂,懷有無限的心事,悶酒喝着喝着就喝醉了。這才是“張公吃酒李公醉”的真正含義。

相似的說法還有李商隐的詩《龍池》:“龍池賜酒敞雲屏,羯鼓聲高衆樂停。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薛王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李業,壽王是李隆基的第十八子李瑁。楊玉環本來是壽王妃,被李隆基看中,使用了一些陰謀手段搶奪而去,變成了著名的楊貴妃,一躍而為李瑁的繼母。

唐玄宗李隆基在龍池舉行盛大的酒宴,薛王沒有任何心事,喝至沉醉,盡歡而回,可是李瑁呢?就如同當年的李顯一樣,心事重重,老婆都被當爹的奪去了,而且還在酒宴上顧盼生輝,他能不郁悶嗎?不過跟李顯不一樣的,李瑁的悶酒再喝也喝不醉,酒宴歸來,李瑁仍然醒着,而且徹夜不眠。此之謂“薛王沉醉壽王醒”,同“張公吃酒李公醉”如出一轍。

唐代時,又從“張公吃酒李公醉”演化出另外一個俗語:“張公帽兒李公戴。”這句俗語就更刻薄了,此處的“李公”指武則天早已死去的老公高宗李治,“二張”的帽子戴到了李治頭上,不是綠帽子是什麼!這才是“張冠李戴”這個成語的真正語源。

到了宋代,從“張冠李戴”的語源又演化出其他相似的諺語,比如“張三有錢不會使,李四會使卻無錢”,比如“張三李四”,等等。後來凡是一個成語或者俗語中同時出現張姓和李姓的,幾乎都源出于“張公吃酒李公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