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山佛光寺

黃光山佛光寺

景觀景點
黃光山佛光寺位于廣東省惠來縣城西北方向,距縣城17.3公裡,地處溪西鎮魯陽村與曲溪村之間的群山中。原名“黃藤崗”,曾稱“黃亭崗”,後改名“黃光山”。清宣統三年(1 9 1 1)桂月(農曆八月) 碑刻為“黃光山”,1997年改名為“黃光山佛光寺”故名。2004年佛光寺被省民族宗教委員會評為“廣東省委文明宗教活動場所”。2005年10月,應惠來縣佛教協會和寺内僧衆的誠邀,南華寺方丈傳正大和尚正式擔任佛光寺主持。[1]
  • 中文名:黃光山佛光寺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
  • 氣候條件:
  • 開放時間:無
  • 門票價格:
  • 占地面積:
  • 著名景點:
  • 所在地:溪西鎮魯陽村與曲溪村之間的群山中
  • 位于:廣東省惠來縣城西北方向
  • 原名:“黃藤崗”
  • 票價:無
  • 曾稱:“黃亭崗”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簡介

佛光寺,原名“玄德古寺”,位于惠來縣城西北方向,距離縣城約有17.3公裡。地處溪西鎮魯陽村與曲溪村之間的群山中,原名“黃藤崗”,曾稱“黃亭崗”,後改名為“黃光山”。清宣統三年桂月碑刻為“黃光山”,1997年改名為“黃光山佛光寺”。始建于南宋德祐元年,距今已有730多年的曆史,是粵東著名的佛教寺院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省民族宗教委員會評為“廣東省委文明宗教活動場所”。n黃光山山門由六根圓形水泥柱組成,貼着赭石色的條形瓷磚,上面挂着彩旗,橫額嵌着“佛光靜境”四個大字。佛光寺前有個放生池名為洗心湖。佛光寺有大雄寶殿、鐘樓、鼓樓、天王寶殿和地藏閣等景點,還有一些寶殿還在建造中,大雄寶殿外有兩條用植物剪成的龍,十分生動,進入大雄寶殿有三尊如來佛祖,還有500尊栩栩如生的羅漢,其實這些都是民間藝術家創作的作品,天花闆的畫工也十分精美。大雄寶殿的右邊是鐘樓,左邊是鼓樓,後邊是天王寶殿。每個建築的邊緣都有一個龍頭,還有一些雲紋。黃光山上還有很多佛祖石像,有一尊大佛像圍着很多小佛像,小佛像的手勢都不相同。這就是黃光山山頂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佛光大佛”,據《佛光寺》一書記載,該處原為一塊山頂平地,寺内僧衆及山下村民常于夜間看見該處發出奇異亮光,堅信是佛陀降臨,護佑衆生。1994年在傳正大師倡議和發動下動工興建,曆經兩年竣工。佛像高28米,石雕佛像腳下160片蓮花瓣組成底座,由白色麻石雕刻而成,佛像慈祥莊嚴,矗立于山頂,周圍48尊各2米多高的石雕佛像環繞四周。佛光大佛像前漢白玉石雕香爐,精工細琢,工藝獨特,堪稱石雕工藝之瑰寶,潮汕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景觀

登黃光山巅峰眺望,可睽見惠(來)、陸(豐)、潮(陽)、普(甯)、揭(陽)五縣田疇連綿;遠眺南海波瀾壯闊,海水連天,海天一色。寺内有明代銅錢,有皇封聖旨牌,有摩崖石刻等珍貴文物。在寺院前面有一片寬闊的場地,為清代惠邑武舉人練武之場所。土地革命時期與抗日戰争時期,玄德古寺還曾作為中共地下活動根據地。1997年建成的佛光大佛,蓮花座高2.08米,大佛身高21.34米,總重量為3200噸,造價300多萬元。佛像造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為廣東佛像之最,譽稱為“粵東第一佛”。2004年佛光寺被省民族宗教委員會評為“廣東省委文明宗教活動場所”。2005年10月,應惠來縣佛教協會和寺内僧衆的誠邀,南華寺方丈傳正大和尚正式擔任佛光寺主持。

佛光靜境黃光山

黃光山是一個鐘靈毓秀之地。四周山脈綿延,群山相擁,疊巒奇景,怪石林立,腳下的龍溪河川流不息,極目南海,水天一色。

黃光山位于惠來縣隆江鎮區西北約8公裡處隆青公路旁。背倚大南山脈,西靠大尖山、二尖山,山名“黃藤崗”,後改稱“黃亭光山”、“黃光山”。

黃光山山下曲溪村有一對“鴛鴦榕”,遠近聞名,兩株巨榕,一對欣碩的樹幹,不知何時擁抱一體,想必愛戀有情,和睦相處。

黃光山山門由六根圓形水泥柱組成,貼着赭石色的條形瓷磚,上面挂着彩旗,橫額嵌着“佛光靜境”四個大字。山門右側有一天然湖,波光如鏡,清可鑒人,乃山泉水聚積而成,水質甘醇,名為洗心湖,也稱放生池。觀黃光山上佛光寺投影于洗心湖,湖光山色相映成趣。佛光禅寺猶如蓮花般綻放于景色幽美的山間。

上山大道兩邊樹木層生,摩崖石刻增添了名山古刹風采,附近的石娘洞,是一間由幾塊巨石組成的天然石屋,天然巨石趨向石娘,屋頂巨石相接處,形成一自然岩石彩光孔,俗稱“天窗”。石屋四周石頭形态各異,形成自然石林群,有:靈猴蕩秋千、猴子撈月、即鑒石等自然景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人歎為觀止。

距離石娘洞二百米處有“南天門”景點。穿過南天門,就是馳名遐迩,曆史悠久的玄德古寺。古寺左側有“大龍門”,大龍門與南天門對稱,風格一緻,色調各異。寺前大埕從南面築一護山石壁,寬45米,高12米,上嵌“黃光山”三字。靠巨壁欄處為“天公”神位,東處有一元寶塔,精築華麗;寺前的中央放置着一尊緬甸漢白王雕釋迦牟尼佛像,2米多高,重2噸,佛像莊嚴慈祥,全身潔白,左手放于膝蓋,右手安貼前胸,線條分明,雕藝精緻,雕像堪稱古寺一寶。大埕西南處的“觀海亭”,亭聯曰:“南有水面對太山朝關,宋主德海遠君仁義望”。每逢天氣晴朗,遊人可置身于亭中觀賞到遠處的美麗南海。

玄德古寺外牆石刻有清宣統三年(1912)桂月碑刻“黃光山”三個行書大字,及《重修黃光山古寺序》,石刻記載:“龍水輕舞,獅山雄踞,宋有僧人黃光潛修于此,嗣後名曰黃光山,山有南宋古寺,明之石刻,清之武物,革命舊址。其山昔乃百越地,泰屬南海郡,晉為海甯境,宋系龍溪都,明歸潮州府……幽徑盤旋,石屋洞天,涓涓流泉,增添風采,登峰颠衆山小,眺南溟海若鏡,四邑河山映眼,五鎮風物入畫,百裡南嶺滴翠,曆代豪傑折腰,萬引龍溪洶湧,滿載升平業績,情由景生,神從境萌,黃光山乃尋幽覽勝之地,發古思念之境地”。另一石刻曰:“該寺為大革命時期及抗日戰争時期,革命活動據點,曾被國民黨軍隊燒毀”。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玄德古寺始于南宋德佑元年(1275),距今已有730多年曆史,是粵東著名佛教寺院。寺坐北朝南,有三山門,門額橫刻“玄德古寺”四個楷書大字。兩側镌刻着戲劇人物畫等,門廊刻有描繪黃光山勝景的佳句:“左右高山朝聖地,雲鎖高峰水自流,黃藤崗景映春香。腳下龜蛇更為良,近看遍景寫不盡,遠望大海連接天。”整座寺宇規模弘大,宏偉壯觀,寺内集石雕、瓷雕和金漆木雕等潮汕建築藝術與民間工藝于一體。

據有關史料記載:古時黃光山腳下的村莊,史上有多位中舉之前曾在此攻讀;清代曲溪鄉武舉在此練武;南昌起義領導人賀龍曾于此留下足迹;大革命時期東江特委創建大南山蘇區,農民運動傑出領袖彭湃也曾到這裡。大革命時期唐大河領導赤衛隊在這裡組合,組織武裝配合中共東江特委書記彭湃攻克惠來城。許許多多動人的曆史故事鑄就了黃光山的輝煌。玄德古寺曆經七百多年的風雨洗禮,幾經興廢,黃光山玄德古寺以其源遠的曆史,積厚的文化底蘊聞名于世。

黃光山有大雄寶殿,殿内奉三如來石雕皆高5.3米,稱“三寶佛像”,近旁奉伽葉、阿難二侍者石雕像,各1米多高,兩旁是十八羅漢石雕。有天王殿、鐘鼓樓、藏經閣、觀音閣、大悲閣、地藏殿、萬佛塔、念佛堂、舍利塔、長廊、五百羅漢塑像。現方丈傳正大師高瞻遠矚,為發展惠來縣宗教事業,古寺修建,重建,擴建一新,開辟進寺登山水泥路兩條,各分東西。建築具有南閩特色,氣勢雄偉,規模壯觀。各殿堂樓閣,雕梁畫棟,石刻浮雕精湛,造型生動,内容豐富。當代旅遊專家陳傳康教授曾贊美黃光山“深山藏古刹,福地有洞天”。

黃光山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便是山頂的“佛光大佛”。據《佛光寺》一書記載,該處原為一塊山頂平地,寺内僧衆及山下村民常于夜間看見該處發出奇異亮光,堅信是佛陀降臨,護佑衆生。1994年在傳正大師倡議和發動下動工興建,曆經兩年竣工。佛像高28米,石雕佛像腳下160片蓮花瓣組成底座,由白色麻石雕刻而成,佛像慈祥莊嚴,矗立于山頂,周圍48尊各2米多高的石雕佛像環繞四周。佛光大佛像前漢白玉石雕香爐,精工細琢,工藝獨特,堪稱石雕工藝之瑰寶,潮汕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站在黃光山山頂“佛光大佛”前,憑欄遠眺,前面田野一望無垠,地沃物豐,山清水秀,黃光山是一個鐘靈毓秀之地。四周山脈綿延,群山相擁,疊巒奇景,怪石林立,腳下的龍溪河川流不息,極目南海,水天一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