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沁右翼中旗

科爾沁右翼中旗

内蒙古自治區興安盟下轄旗
科爾沁右翼中旗建制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又名圖什業圖旗,簡稱科右中旗,位于大興安嶺南麓,科爾沁沙地北端,是興安盟最南端的一個旗。全旗總土地面積15613平方公裡,轄12個蘇木鎮,173個嘎查,464個艾裡,總人口25萬,其中蒙古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6.9%,是内蒙古自治區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數民族聚居旗。2020年,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常住人口為20.74萬人[1],管轄面積為15613平方公裡,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裡12.81人。2020年,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地區生産總值達到68.7億元; 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産投資28.4億元,其中工業固定資産投資13億元,房地産開發投資4.87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公共财政預算支出分别達到3.87億元和34.7億元,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113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9.56億元。[2]
  • 中文名:科爾沁右翼中旗
  • 外文名:Horqin Right Wing Middle Banner
  • 别名:科右中旗
  • 行政區劃代碼:152222
  • 行政區類别:旗
  • 所屬地區:内蒙古自治區興安盟
  •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區東部
  • 面積:15613平方千米
  • 下轄地區:6個鎮、6個蘇木
  • 政府駐地:白音胡碩鎮
  • 電話區号:0482
  • 郵政區碼:029400
  • 氣候條件: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25.5
  • 著名景點: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機場:
  • 火車站:白音胡碩站、西哲裡木站
  • 車牌代碼:蒙F
  • 地區生産總值:
  • 地區總生産值:68.7 億元(2020年)
  • 方言:東北官話、蒙古語
  • 人口:207380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建制沿革

唐代為地。

遼代為黃龍府北境。

明代劃入科爾沁。

清初為科爾沁六旗之一。

清崇德元年(1636年)起實行旗建制。

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始有哲裡木盟建制,科爾沁右翼中旗隸屬于哲裡木盟。

民國35年(1946年)6月,隸屬于興安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3年2月,隸屬于内蒙古自治區東部區行政公署。

1954年4月,隸屬于呼倫貝爾盟。

1965年8月,劃歸哲裡木盟。

1980年7月26日,國務院批準恢複興安盟建制後,劃歸興安盟。

1969-1979年随哲裡木盟劃歸吉林省。

1980年興安盟恢複時,由哲裡木盟劃入興安盟。

行政區劃

2012年,科爾沁右翼中旗轄6個鎮、6個蘇木、173個嘎查、26個居委會、464個艾裡:巴彥呼舒鎮、巴仁哲裡木鎮、吐列毛都鎮、杜爾基鎮、高力闆鎮、好腰蘇木鎮、代欽塔拉蘇木、新佳木蘇木、哈日諾爾蘇木、額木庭高勒蘇木、巴彥茫哈蘇木、巴彥淖爾蘇木。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科爾沁右翼中旗位于大興安嶺南麓、科爾沁沙地北端,是興安盟最南端的一個旗。北與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突泉縣相鄰,東與吉林省通榆縣、洮南市接壤,南與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相連,西與通遼市紮魯特旗、霍林郭勒市以及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毗鄰。距内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東北934公裡,距興安盟行署所在地烏蘭浩特市西南160公裡。距通遼市190公裡,距霍林郭勒市195公裡,距長春市380公裡,距沈陽市480公裡,距哈爾濱市560公裡。地理坐标為北緯44°14′–46°41′,東經119°34′–122°18′。

地形

科爾沁右翼中旗屬于山前丘陵洪積台地,北部為淺山丘陵地帶,占總面積的60%;中部為霍林河沿岸平原區,占總面積的15%;南部為沙丘沼澤地帶,占總面積的25%。

氣候

科爾沁右翼中旗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7.2℃,最高氣溫39.9℃,10℃以上年積溫為3322.2℃。年日照時數在2900小時——3102小時之間。年平均降水量在300毫米左右,降水時間分布高度集中,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12%,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2%,秋季降水量占全年的14%,冬季降水量占全年的2%。年蒸發量2046毫米左右。無霜期平均為120天左右(北部80——100天,南部150天左右)。

水文

科爾沁右翼中旗境内水域面積100平方公裡(約15萬畝),境内有大小湖泊78個,山泉67眼,大小河流21條,最大河流霍林河,境内流程285公裡,年均流量3.4億立方米。

自然資源

礦産資源

截止到2013年,科爾沁右翼中旗境内已探明的地下礦産有:金、銀、銅、鐵、鉛、鋅、稀土、钼、葉臘石、珍珠岩、石英石、矽石、高嶺土、煤炭等。2010年探明的鉛鋅資源量約為5777萬噸,鉛金屬量約為71.6萬噸、鋅金屬量約為103萬噸、銀金屬量約為3716噸。探明銅礦石資源量1623萬噸,銅平均品位0.79%,銅金屬總儲量12.58萬噸。葉臘石、高嶺土探明儲量約為98.75萬噸。矽石儲量超過900萬噸。

動物資源

截至2012年,科爾沁右翼中旗境内的野生動物有馬鹿、野豬、狼、狍子、白鹳、丹頂鶴等近200種。

植物資源

截至2012年,科爾沁右翼中旗境内已查明的野生植物共有6科、279屬、566種,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的有蘆葦、山杏等;藥用植物有麻黃、甘草、防風、赤勺、桔梗、黃芩等230多種。

土地資源

截至2012年,科爾沁右翼中旗有耕地300萬畝,草牧場1300萬畝,林地355萬畝。具有栗鈣土、黑鈣土、暗棕土壤和草甸土等多種類型的土壤。

水資源

科爾沁右翼中旗境内地表水年平均徑流量6.91億立方米,地下水可開采量10.56億立方米。翰嘎利水庫庫容量達1.8億立方米,年可供工業用水6000萬立方米。

人口民族

人口

2012年,科爾沁右翼中旗總人口25.14萬人。農村牧區人口18.6萬人,占總人口的72%,其中,貧困人口8.23萬人,占農村牧區人口的44%。2012年,科爾沁右翼中旗人口出生率9.37%,自然增長率4.86%。

2017年,總人口255494人,由14個民族構成,其中蒙古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6.6%,是全區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數民族聚居旗。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科爾沁右翼中旗常住人口為207380人。

民族

科爾沁右翼中旗蒙古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5%,是内蒙古自治區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數民族聚居旗。

政治

旗委書記:白雲海

旗委副書記、旗長:郭堂

旗委副書記:王輝宇

旗委副書記:霍增龍

旗委常委、副旗長:王玉林

旗委常委、副旗長:谷立民

旗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鳳恩

旗委常委、紀檢委書記:佟紅岩

旗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政府辦公室主任:白洋

旗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秀華

旗委常委:巴特爾 

經濟

綜述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增長方式仍比較粗放,經濟增長對投資和資源的依賴程度還比較高,社會分配相對不公平,城鄉居民間收入差距擴大,農業基礎設施脆弱,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相對滞後,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創新能力較弱,就業壓力依然較大等。

科右中旗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旗,2011年被納入到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省級聯系領導為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長白玉剛,現由中央宣傳部定點幫扶,自治區28個廳局延伸幫扶30個貧困嘎查,26個盟直部門協助幫扶,鄂爾多斯準格爾旗對口援建。

2016年,全旗地區生産總值達65.96億元,增長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7億元,增長12.4%。公共财政預算收入實現2.32億元,增長12.85%。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産投資完成80.7億元,增長14.1%。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00元,增長8.4%。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04元,增長7.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億元,增長10%。

2020年,科爾沁右翼中旗全年地區生産總值達到 68.7 億元;500 萬元以上固定資産投資 28.4 億元,其中工業固定資産投資 13 億元,房地産開發投資 4.87 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公共财政預算支出分别達到 3.87 億元和 34.7 億元;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 18113 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 9.56 億元。

第一産業

2014年,科爾沁右翼中旗建設高标準農田41.83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1萬畝。糧食産量達到13億斤,同比增長15%。種植飼草料50萬畝(高産苜蓿草3000畝)。畜牧業方面,建成棚圈3600座、34萬平方米,青貯窖2800座、14萬立方米,完成黃牛人工冷配改良4萬頭、杜泊羊人工配種改良4.5萬隻,胚胎移植150枚。牧業年度,全旗牲畜存欄329萬頭(隻、口),同比增長20%;牲畜出欄145萬頭(隻、口),同比增長15.7%。農牧業産業化方面,耕地規模化流轉總面積達到38.6萬畝。涉晰農産品倉貯深加工項目落實原料基地1.3萬畝,采取大型機械噴灌、全程機械作業的現代農業經營模式種植馬鈴薯、中藥材3700畝。 

2020年1月2日,科爾沁右翼中旗入選全國第四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第二産業

2014年,科爾沁右翼中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增5家,達到31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3.7億元,同比增長14.1%。重點項目方面,總投資382億元的内蒙古礦業40億立方米煤制氣項目已征地5000畝,建設期水電路訊實現“四通”,完成了自備商砼攪拌站、辦公樓及生活設施主體工程建設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工作。 

第三産業

2014年,科爾沁右翼中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6.7億元,比2013年增長11.6%。内蒙古銀行、郵政儲蓄銀行開業運營。金融機構新增貸款2.6億元。争取商貿流通類項目13項,為12家企業落實資金4577萬元,有效增強了企業發展後勁。全旗市場主體達到1.3萬家,注冊資金46.4億元。

交通概況

國道G111線與省道S306線在境内交彙,規劃中的五右高速公路也即将動工興建。

社會事業

科技教育

全年全旗推廣盟級及以上農業先進技術32項。全旗各行業科技人員達到5105人,其中:農業技術人員367人。

各類教育事業進一步得到鞏固和發展。2007年末,全旗共有中、小學校110所(包括小學教學點63個),在校學生30936人,其中:中學在校學生14900人,小學在校學生16036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聾啞學校1所,在校學生18人,職業中學1所,在校學生662人,年進行城鄉人員技術培訓1650人。年内考入大專院校學生1497人,其中:考入外省區大專院校128人。

2012年,科爾沁右翼中旗舉辦實用技術培訓班200期,參訓人數達5萬餘人次。

教育事業

2012年,科爾沁右翼中旗完成總投資1579萬元建築面積7415平方米的6個教師周轉房工程。鄂爾多斯市援建的總投資1890萬元的旗蒙古族幼兒園遷建項目已交付使用。截至2014年,科爾沁右翼中旗境内共有38所學校。

20219年末,科爾沁右翼中旗共有中、小學校47所(包括小學教學點8個)。在校學生24369人,其中,中學在校學生11388人,小學在校學生12981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聾啞學校1所,在校學生144人;幼兒園43所,校内學前班138個,在園幼兒5597人;職業中學1所,在校學生510人。本年普通高考專科及以上上線人數980人。

文化事業

2012年,科爾沁右翼中旗舉辦了第十七屆烏力格爾、好來寶培訓班,組織開展了“科爾沁右翼中旗第九屆烏力格爾好來寶大賽”“科爾沁右翼中旗第七屆科爾沁民歌大賽”和“科爾沁右翼中旗第十屆青年歌手大賽”。 

科爾沁右翼中旗在2013年慶祝老年人體育協會成立三十周年活動中,組織了由旗内24支代表隊、1268位老年人參加的,包括太極拳、太極劍、安代舞、秧歌、健身舞、柔力球、腰鼓等多種表演形式,涉及門球、台球、乒乓球、網球、棋牌等5大比賽項目的老年人體育文化活動。

衛生事業

2012年,科爾沁右翼中旗總投資6500萬元的蒙醫傳統療術樓項目已完成選址。科爾沁右翼中旗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5%。投資480萬元,完成了8個蘇木鎮總面積2400平方米的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新建項目。  

城鎮建設

科右中旗堅持規劃先行與建管并重相結合,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加快形成政府主導、多元參與、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科學編制城鄉規劃以改善居民生産、生活質量為重心,按照适度超前、滿足未來發展需要的原則,因地制宜編制好巴彥呼舒鎮城市建設改造提升規劃,完成巴彥呼舒鎮橋北區13.5平方公裡控制性詳規、北山公園及前德門山公園設計方案編制工作。加強與中郡集團合作,加快編制“馬主題小鎮”和霍林河景觀工程規劃設計。

打造魅力巴彥呼舒鎮:加快巴彥呼舒鎮城市改造提升步伐,增強城關鎮輻射帶動發展的能力。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深入開展“自治區園林城市”創建工作。

啟動總投資2.5億元的城鎮綜合改造工程。實施總投資2.24億元的老舊住宅小區升級改造工程,改善群衆居住環境。開工建設總投資7000萬元的建築立面改造及亮化工程。完成總投資1500萬元的路燈節能改造項目。加快推進總投資4.9億元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力争改造600戶、5.88萬平方米。實施投資2.84億元的水源地保護及供水工程,從根本上解決巴彥呼舒鎮區群衆安全飲水問題。總投資1.14億元的巴彥呼舒鎮污水處理廠擴建及配套管網工程投入運行,日處理污水能力提高到2萬噸。

全力啟動馬主題小鎮建設。依托優越的自然條件、深厚的馬文化底蘊、廣泛的群衆基礎和良好的馬産業發展前景,借助國家、自治區支持培育特色小鎮建設的大好政策,圍繞霍林河流域兩岸,通過PPP模式,力争啟動總投資4.83億元的“馬主題小鎮”和霍林河景觀工程一期項目,把巴彥呼舒鎮打造成中國首個“馬主題小鎮”,成為具有鮮明特色的馬業重鎮、商貿強鎮、旅遊旺鎮和民族文化名鎮。加強市容市貌整治。

鞏固自治區衛生旗縣創建成果,優化城鎮管理。充實和加強綜合執法力量,加大執法力度,下大氣力整治私搭亂建、亂潑亂倒、随意占道、亂停亂靠等行為,通過綜合施策,有效緩解城區道路擁堵、群衆出行不便等突出問題。深入與北控水務集團合作,積極探索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模式,有效治理環境衛生、物業棄管等問題。着力規範和整頓出租車市場,加強出租車運營管理,加大對非法運營車輛的打擊力度。

培育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按照“一鎮一特色,一鎮一風情”的思路,加強建制鎮和旅遊沿線重點蘇木鎮建設,打造代欽塔拉、巴彥淖爾、好腰蘇木、巴仁哲裡木等美麗特色小鎮,完善市政基礎設施,提升景觀風貌,提高小城鎮吸納人口、集聚産業能力。以危房改造、遊牧民定居工程和改善農牧民人居環境為重點,選擇一批産業基礎好、民族文化特點鮮明、村容村貌整潔美觀的嘎查,集中力量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美麗鄉村。

推動綜合執法向蘇木鎮、嘎查延伸,提高小城鎮治理水平。完善嘎查基礎設施和環境衛生管護長效機制,深入開展環境整治專項行動,鞏固“十個全覆蓋”建設成果,争取為148個嘎查添置垃圾清運設施,力求美麗鄉村管得好、護得美。

2021年8月27日,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國家鄉村振興局确定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鐵路、公路、航空、水利、市政、能源、信息通信等“七網”體系。鐵路網,加快長春(開安)至西巴彥花鐵路科右中旗段項目建設進度。公路網,哈根廟至白音胡碩一級公路二期、代欽塔拉至哈日諾爾段公路竣工通車;積極推進省際通道升級高速公路、通榆至巴彥呼舒高速公路等項目前期工作。

實施總投資1.2億元、全長150公裡的通村水泥路項目,實現所有行政嘎查和69個撤并嘎查全部通瀝青(水泥)路。争取把75個不通水泥路艾裡的農村公路項目列入自治區公路建設計劃,解決偏遠地區不通路問題。

航空網,積極争取通用機場項目,加快推進立項、選址、環評、招商等工作,确保年内取得突破性進展,滿足旅遊、防汛抗旱、勘測救災等需要。水利網,完成霍林河綜合治理工程巴彥呼舒至哈日諾爾段、翰嘎利水庫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力争開工建設霍林河雙山分洪、引水樞紐除險加固工程,積極争取嫩江及重要支流治理項目。配合做好引綽濟遼調水工程和白雲花水利樞紐建設項目前期工作。能源網,做好紮魯特至興安500千伏線路工程等電網建設項目前期工作。

實施總投資2.4億元的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項目,進一步解決電壓不達标、不通動力電等突出問題。市政網,加快推進道路等市政管網建設,實施好總投資1.66億元的4.55萬平方米鎮區道路、5公裡給水管網、13公裡污水管網等工程。信息通信網,進一步擴大城鄉光纖網絡和移動4G通信網絡覆蓋面。

曆史文化

綜述

科右中旗曆史悠久,人文璀璨,是蒙元文化和科爾沁民間文化藝術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民族傳統文化底蘊厚重,城鄉群衆文化活動活躍。王府刺繡、拉弦樂器、民族食品制作、蒙醫蒙藥、祭敖包等民族文化獨具魅力,絢麗多姿。

擁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科爾沁民歌之鄉”“烏力格爾之鄉”“蒙古族四胡之鄉”“安代之鄉”“科爾沁服飾之鄉”“賽馬之鄉”“蒙古文書法之鄉”等名片。

境内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個,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達到4項,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達到12項。

敖包祭祀

蒙格汗山敖包祭祀,是蒙格罕山周圍蒙古族群衆自發組織的紀念成吉思汗的祭奠儀式,于每年農曆五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舉行,從古沿襲至今。 

2009年,科爾沁右翼中旗申報的敖包祭祀列入第一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擴展項目。

圖什業圖民歌

圖什業圖民歌泛指曆史上科爾沁右翼中旗在圖什業圖旗時期的原生态歌曲。

圖什業圖王府服飾

圖什業圖王府服飾包括:服裝、服飾、鞋帽及馬匹裝飾等。

烏力格爾

“烏力格爾”蒙古語,意為“說書”。自19世紀中葉,代代相傳,在科右中旗發展起來,沿襲至今。

科右中旗設制300多年,位于大興安嶺南麓,蒙古族近21萬人,占全旗總人口的83.4%。由于烏力格爾是在廣泛吸收民間文學和民間音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非常适合當地蒙古族群衆的審美意識和欣賞習慣,所以受到廣大農牧民的喜愛。在科右中旗人們把“胡爾奇”(蒙古語譯作拉四胡說書人)當作貴客請進家中,常常通宵達旦地演唱,一部曲(書)目要數日以至十數日才能演唱完。

新中國成立初,在當地群衆中譽為“四大藝人”的紮那、蒯莽、常明、孟根高力套被旗政府授予“人民藝人”稱号。1954年,該旗組建了旗民族曲藝團,在高力闆鎮成立了第一個蒙語說書館。在廣袤的科爾沁草原漸之形成了以孟根高力套、額爾敦珠日合、布仁巴雅爾為代表的三種不同說唱風格的藝術流派。

如今,科右中旗新一代胡爾奇又将烏力格爾的研究推向了新階段。

1993年,有7人在家鄉舉辦的自治區首屆大賽中分獲一、二等獎和創作獎。

1995年,該旗被自治區文化廳授予“蒙古族曲藝藝術之鄉”。

1996年又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在2000年和2002年全國第一屆、第二屆烏力格爾比賽中,該旗參賽選手榮獲“功勳獎”和一、二、三等獎;在2002年“琶傑杯”全國大賽中榮獲“特别獎”。

2004年,甘珠爾、照日格圖榮獲自治區首屆民間文化“阿爾丁”成果獎。

2005年8月,在蒙古族人口比例居全國之首,有着“烏力格爾之鄉”稱譽的科右中旗舉辦了自治區首屆烏力格爾藝術節和全國第五屆大賽活動,該旗四十八人參賽,三十九人榮獲個人、集體獎項20個。

2002年以來,科右中旗推出了一年一屆的烏力格爾藝術節,相繼成立了藝人協會和培訓中心,并由政府設專戶撥付資金對烏力格爾事業予以支持,對藝人加以培訓,同時還出版了《科爾沁右翼中旗·享譽全國的烏力格爾之鄉》一書。目前,全旗登記在冊的烏力格爾藝人有130人之多,對于繁榮和發展民族文化做出了積極貢獻。

賽馬節

一年一度的科爾沁草原賽馬節是科爾沁右翼中旗蒙古族民衆慶祝牧業豐收的傳統節日,多在農曆七、八月間舉行。

賽馬比賽一般有三種形式:1、速度賽馬;2、賽走馬;3、賽颠馬。要求參賽馬匹必須是骟馬。

科爾沁右翼中旗位于科爾沁草原腹地。曆史上曾是古哲裡木盟十旗會盟地,成為清代科爾沁草原賽馬節舉辦之地,沿襲至今。

科爾沁草原賽馬節分為民間自娛型和旗級大型賽事兩種舉辦形式。近年還增加女子騎乘、馬術、馬球等項目。蘇木鎮、場礦還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在本地賽馬節上增加了套馬、摔馬項目。旗級賽馬節除了傳統競技和文娛活動外,還舉行祭敖包儀式。

綜觀科爾沁草原賽馬節的曆史沿革帶有草原文化的鮮明特征,其内涵昭示它的民族性、群衆性、地域性、節慶性,為馬背民族文化的傳承,在曆史與未來之間架起了一座無形的渡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右中旗養馬、馴馬、賽馬的群衆逐年增多。興建了賽馬場和養、馴基地,組建了“科爾沁馬術俱樂部”,舉行了大型的“科爾沁草原賽馬節”,擁有“全國中國馬速度大賽”永久承辦權,獲得自治區5部委授予的“賽馬之鄉”稱号。

科爾沁草原賽馬節傳承300餘年,迄今為興安盟重大節慶活動之一。列入盟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

科爾沁服飾

清代以前,蒙古族男女習慣于穿用布料、綢料、皮張縫制的長袍。顔色多為紅、綠、藍、紫、古銅色,忌全身穿黑色衣服。款式為肥大不開衩,袖長領高,腰帶寬厚,适宜高寒、多風的氣候。冬季騎馬放牧時護膝、防風,夏季防蚊蟲、遮暴曬。白天穿着為衣服,夜間脫下為被子。到了清代和清代以後,服裝款式漸漸受滿、漢等民族的服飾影響,發生了很大變化。

蒙古族傳統的服裝,四季服飾不一。

春季,男子多穿開衩棉袍(蒙語稱“帕瑪”),紮紅、綠綢腰帶,頭戴羔兒皮圓筒帽,腳穿高腰布靴(蒙語稱“固圖勒”)或穿青牛皮靴;女子穿藍、綠等顔色棉袍,着繡花靴子,不紮腰帶,頭紮紅、綠絲綢頭巾。

夏季,男子多穿藍色或白色夾袍,着布靴,有些男子喜歡包幞頭,有的戴有檐兩端開口的圓筒帽;女子穿不開衩的單袍(蒙語稱“其木查”),多藍、綠色,也有白色,大袍外罩黑色花邊的無袖長袍(蒙語稱“紹巴”),頭紮淺藍或綠絲綢頭巾,穿繡花布鞋。

秋季男女都穿棉袍,其它穿戴與春季服飾相同。

冬季,男子穿大絨鑲邊的白茬皮袍,足蹬套氈襪的布靴或青牛皮靴,頭戴狐狸皮或羔兒皮帽,還有一種尖頂、卷檐、展開以遮住耳、腮、脖子的羔兒皮帽(亦稱馬胡斯);女子穿大絨鑲邊二毛剪茬皮袍,或用藍綠布吊面羔兒皮袍,着裡套布棉襪的繡花靴子,貼身穿白布褂、黑布棉褲,胳膊套有納着花邊的緞、布、羔兒皮套袖,頭戴五彩飄帶的緞面皮裡繡花護耳(蒙語稱“勞布斯”),不出遠門時一般以紅、淺藍色綢頭巾包頭。無論皮、棉、夾、單長袍皆右大襟,衣扣多用銅、銀制的雙圓扣。

男人為了防備關節受涼或保護棉褲,勞動時常穿套褲,春秋穿布料做成的套褲,冬天穿皮制的套褲。

新中國成立後,随着多民族的聚居,服飾習俗的互相影響及生産生活方式日益改善,蒙古族穿着日趨多樣化。牧區的老年人有的還穿蒙古袍,青壯年隻有在節日或參加重要的社交活動之際,為體現民族特點,穿上民族服裝。

蒙藥

蒙藥理論主要内容包括五元、六味、藥力、藥性、藥物功能,分平息與清瀉兩類,劑型如湯劑、散劑、丸劑、膏劑、藥油、油療劑、瀉劑、催吐劑、鼻藥、溫和導劑、猛烈導劑、脈瀉劑等。

蒙醫

蒙醫傳統療法有放血療法、拔罐穿刺法、酸馬奶療法、藥浴、蒙醫正骨術、蒙醫震腦術,此外,蒙醫的外療法還有敷罨法、塗擦療法、油脂療法、瀉下法、鼻藥療法、溫和導瀉法、猛烈導瀉法、脈療瀉法等等。

蒙古族拉弦樂器

蒙古族拉弦樂器主要有潮爾、馬頭琴、四胡三種,主要用于為獨秦和說唱類唱腔伴秦。

風景名勝

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科爾沁右翼中旗旗境内東北部,地理座标為北緯44°51′42″——45°17′36″,東經121°40′13″——122°14′07″。

蒙格罕山自然保護區生态旅遊景區

蒙格罕山又名鮮卑山,地處大興安嶺中段東麓向科爾沁沙地過渡地帶,位于西日嘎蘇木依和哈達嘎查境内。蒙格罕山是科爾沁右翼中旗四大罕山之首。主峰海拔高度721.3米,總面積2.08萬公頃。

五角楓自然保護區生态旅遊景區

五角楓自然保護區生态旅遊景區位于大興安南麓,科爾沁濕地最北緣,地理坐标為北緯45°00′50″—45°18′28″,東經121°20′30″—121°45′00″。是一個以保護五角楓、榆樹疏林系統和珍禽栖息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總面積61641公頃。

翰嘎利湖生态旅遊景區

翰嘎利湖位于旗所在地巴彥呼舒鎮北7.5千米,容量9250萬立方米,養魚水面0.17萬公頃,最高年捕魚25萬千克。

沙島湖生态旅遊景區

沙島湖位于科爾沁右翼中旗巴彥忙哈境内,距巴彥呼舒鎮75公裡。

珠日赫山旅遊景區

珠日赫山旅遊景區位于五角楓自然保護區境内,距旗政府所在地巴彥呼舒鎮20公裡。

圖什業圖賽馬場

圖什業圖賽馬場位于旗所在地巴彥呼舒鎮東側,緊靠111國道處。圖什業圖賽馬場總占地面積50萬平方米,主體建築面積13.7萬平方米。

古哲裡木會盟地遺址

哲裡木會盟地位于吐列毛杜鎮境内,後依哲裡木山,前臨霍林河,西望奎屯罕山,東視罕查幹山的小平原中央。

黑帝廟遺址

黑帝廟又稱遐福寺,位于巴彥呼舒鎮,建于清乾隆年間。

圖什業圖王府遺址

圖什業圖王府遺址座落在科爾沁草原風水寶地——代欽塔拉草原。圖什業圖王府建于圖什業圖紮薩克第十三世親王巴寶多爾濟執政期間(清同治10年——清光緒16年即1871年——1890年)。

榮譽稱号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2020年4月,被内蒙古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命名為“第五屆自治區文明城市”。 

2020年10月9日,被生态環境部命名為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2021年10月19日,入選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拟命名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