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民歌

蒙古族民歌

蒙古族傳統音樂
蒙古族民歌主要分為兩大類:禮儀歌和牧歌。蒙古族民歌以聲音宏大雄厲,曲調高亢悠揚而聞名。其内容豐富,有描寫愛情和娶親嫁女的,有贊頌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頌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這些民歌反映了蒙古的風土人情。2008年6月7日,蒙古族民歌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1]
  • 中文名:蒙古族民歌
  • 外文名:
  • 别名:
  • 所屬民族:蒙古族
  • 分 類:禮儀歌和牧歌
  • 适合場合:婚宴等喜慶場等
  • 音樂特點:節奏自由或節奏整齊、鮮明
  • 代表歌曲:《嘎達梅林》、《達那巴拉》等
  • 遺産類别:傳統音樂
  • 遺産級别:國家級
  • 批準時間:2008年6月7日
  • 申報地區:通遼市、鄂爾多斯市、杭錦旗
  • 遺産編号:Ⅱ-105

基本介紹

蒙古族長調民歌是一種具有鮮明遊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獨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語言述說着蒙古民族對曆史文化、人文習俗、道德、哲學和藝術的感悟。

蒙古族長調藝術大師拉蘇榮介紹,在蒙古語中,長調稱“烏日圖道”,意即長歌,是相對短歌而言,除指曲調悠長外,還有曆史久遠之意。據考證,在蒙古族形成時期長調民歌就已存在,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曆史。

長調是蒙古語“烏日汀哆”的意譯。“烏日汀”為“長久”、“永恒”之意,“哆”為“歌”之意。在相關著作和論文中,也将其直譯為“長歌”、“長調歌”或“草原牧歌”等。“蒙古族長調民歌”是蒙古族民歌的一種形式,蒙古族民歌分為長調和短調。在蒙古族形成時期,長調民歌就已存在,字少腔長是其一大特點。

根據蒙古族音樂文化的曆史淵源和音樂形态的現狀,長調可界定為由北方草原遊牧民族在畜牧業生産勞動中創造的,在野外放牧和傳統節慶時演唱的一種民歌,一般為上、下各兩句歌詞,演唱者根據生活積累和對自然的感悟來發揮,演唱的節律各不相同;長調歌詞絕大多數内容是描寫草原、駿馬、駱駝、牛羊、藍天、白雲、江河、和湖泊。

長調旋律悠長舒緩、意境開闊、聲多詞少、氣息綿長,旋律極富裝飾性(如前倚音、後倚音、滑音、回音等),尤以“諾古拉”(蒙古語音譯,波折音或裝飾音)演唱方式所形成的華彩唱法最具特色。

同時,蒙古族長調民歌也是一種跨境分布的文化,中國的内蒙古自治區和蒙古國是蒙古族長調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區。中蒙兩國聯合申遺的成功,足以顯現蒙古族長調民歌作為一種文化遺産其不可估量的藝術性及世界性的價值。

2005年11月2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總部宣布了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中國申報的“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和中國、蒙古國聯合申報的“蒙古族長調民歌”榮列榜中。“蒙古族長調民歌”是中國第一次與外國聯合,就同一非物質文化遺産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的項目。

在蒙古族形成時期,長調民歌就已存在。蒙古族長調民歌與草原、與蒙古民族遊牧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承載着蒙古民族的曆史,是蒙古民族生産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蒙古族長調民歌也是一種跨境分布的文化。中國的内蒙古自治區和蒙古國是蒙古族長調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區。

蒙古族長調蒙古語稱“烏日圖道”,意即長歌,它的特點為字少腔長、高亢悠遠、舒緩自由,宜于叙事,又長于抒情;歌詞一般為上、下各兩句,内容絕大多數是描寫草原、駿馬、駱駝、牛羊、藍天、白雲、江河、湖泊等。

蒙古族長調以鮮明的遊牧文化特征和獨特的演唱形式講述着蒙古民族對曆史文化、人文習俗、道德、哲學和藝術的感悟,所以被稱為“草原音樂活化石”。

中國和蒙古國共同将“蒙古族長調民歌”成功申報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在未來的10年裡,兩國将在蒙古族長調民歌保護方面進行合作,共同協調采取保護措施,把保護工作做得更好。

盡管中國和蒙古國根據本國實際,對其進行了力所能及的保護,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長調民歌整體衰微的趨勢并沒有得到根本的遏制。對長調民歌所采取的局部、分割或零散的保護方式遠遠不能應對所面臨的各種挑戰與沖擊。

中國方面提出了與蒙古國聯合,共同将蒙古族長調民歌申報“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蒙古國政府積極回應了中國方面的建議。中蒙兩國在将近一年的時間裡,就聯合申報事宜,進行了多次不同層次的溝通、協商、考察以及聯合文本的制作等一系列工作,終于在聯合國規定的時間裡,完成了繁重而緊張的申報工作。孫家正表示,今後兩國将在蒙古族長調民歌的田野調查、研究、保護方法、保護措施等方面,進行密切和有效的聯合行動。

2006年5月,蒙古族長調民歌入選中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2007年10月24日,我國的首顆繞月衛星“嫦娥一号”搭載了三十餘首歌曲奔赴太空,其中一首就是蒙古族長調民歌《富饒遼闊的阿拉善》。

曆史淵源

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蒙古語有内蒙古、衛拉特、巴爾虎布利亞特三種方言。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紀初用回鹘字母創制,13世紀初,經蒙古學者卻吉·斡斯爾對原有文字進行改革,成為至今通用範化的蒙古文。

蒙古族不論男女老少都愛唱歌,他們尊崇唱歌和善于唱歌的人。蒙古族民歌主要分為兩大類:禮儀歌和牧歌。禮儀歌用于婚宴等喜慶場合,以歌唱純真的愛情、歌唱英雄、歌唱奪标的賽馬騎手為主要内容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