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丸

四神丸

中成藥
四神丸,中成藥名。由肉豆蔻(煨)、補骨脂(鹽炒)、五味子(醋制)、吳茱萸(制)、大棗(去核)組成。[1]該品為淺褐色至褐色的水丸;氣微香,味苦、成而帶酸、辛。常用于慢性腹瀉,腸結核等屬脾腎虛寒的久瀉、五更洩瀉、腹痛不思飲食、食不消化,腰酸肢冷等病症。四神丸與腎上腺素抑制腸管作用的比較表明,該方的抑制作用并非通過α受體而起作用。該方重用補骨脂為君藥,以溫腎為主,兼以暖脾澀腸,主治命門火衰、火不暖土所緻的腎洩;真人養髒湯重用罂粟殼為君藥,以固澀為主,兼以溫補脾腎,主治瀉痢日久、脾腎虛寒而以脾虛為主的大便失禁。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通用名:四神丸 主要成分:肉豆蔻、補骨脂、五味子、吳茱萸、大棗 藥品類别:處方藥、基本藥物、醫保工傷用藥 适應症:腹瀉,消化内科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克,一日1—2次。 注意事項:忌食生冷、油膩 用途分類:内科用藥

處方

肉豆蔻200g(煨);補骨脂400g(鹽炒);五味子200g(醋制);吳茱萸100g(制);大200g(去核)

性狀

本品為淺褐色至褐色的水丸;氣微香,味苦、鹹而帶酸、辛。

功能主治

溫腎散寒,澀腸止瀉。用于腎陽不足所緻的洩瀉,症見腸鳴腹脹、五更溏瀉、食少不化、久瀉不止、面黃肢冷。

用法用量

1.丸劑:口服。一次9克,一日1~2次。2.片劑:口服。一次4片,一日兩次。

禁忌

實熱洩瀉、腹痛禁用。忌食生冷、油膩。

執行标準

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

選方

溫腎散寒,澀腸止瀉。

【方義】

(1)補骨脂:辛苦大溫,能補相火以通君火,火旺乃能生土,故以為君。

(2)肉蔻:辛溫能行氣消食,暖胃固腸,五味鹹能補腎,酸能澀精。

(3)吳茱:辛熱除濕燥脾,能入少引厥陰氣分而補火。

(4)生:暖胃;大棗:補土,所以防水。

(5)蓋久瀉皆由于腎命火衰,不能專責脾胃,故大補下焦元陽,使火旺土強,則能制水而不複妄行矣。

【變化方】

(1)五味子散:單用五味子、吳茱萸。治同。

(2)二神丸:單用破故紙、肉豆蔻。治同。

(3)四神丸:除五味子、吳茱萸、加茴香、木香,姜棗煮丸。治同。煎服法:姜煮棗丸。

藥理作用

1.對離體小腸運動的影響:四神丸及其拆方二神丸、五味子散,以及單味藥五味子、吳茱萸,對家兔離體腸管的自發活動有明顯抑制作用,并能對抗乙酰膽鹼和氯化鋇引起的腸痙攣。四神丸與腎上腺素抑制腸管作用的比較表明,該方的抑制作用并非通過α受體而起作用。

2.對小鼠小腸推進運動、藥物性腹瀉小鼠腹瀉次數的影響:采用小鼠止瀉試驗和炭末推進法.結果四神丸能降低大黃、蓖麻油引起的腹瀉小鼠的腹瀉次數,并能抑制正常小鼠和拮抗溴吡斯的明小鼠的炭末推進率.結論顯示四神丸具有良好的澀腸止瀉作用,其可能是通過抗膽堿作用和直接作用于胃腸道平滑肌而起作用。

藥物來源

腎洩,又稱五更洩、雞鳴瀉,多由命門火衰,火不暖土,脾失健運所緻。《素問·金匮真言論》說:“雞鳴至平,天之陰,陰中之陽也,故人亦應之。”五更正是陰氣極盛,陽氣萌發之際,命門火衰者應于此時,因陰寒内盛,命門之火不能上溫脾土,脾陽不升而水谷下趨,故令五更洩瀉。正如《醫方集解》所雲:“久瀉皆由腎命火衰,不能專責脾胃”;脾失健運,故不思飲食、食不消化;脾腎陽虛,陰寒凝聚,則腹痛、腰酸肢冷。《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精則養神”,脾腎陽虛,陽氣不能化精微以養神,以緻神疲乏力。治宜溫腎暖脾,固澀止瀉。

方中重用補骨脂辛苦性溫,補命門之火以溫養脾土,《本草綱目》謂其“治腎洩”,故為君藥。臣以肉豆蔻溫中澀腸,與補骨脂相伍,既可增溫腎暖脾之力,又能澀腸止瀉。吳茱萸溫脾暖胃以散陰寒;五味子酸溫,固腎澀腸,合吳茱萸以助君、臣藥溫澀止瀉之力,為佐藥。用法中姜、棗同煮,棗肉為丸,意在溫補脾胃,鼓舞運化。諸藥合用,俾火旺土強,腎洩自愈。方名“四神”,正如《绛雪園古方選注》所說:“四種之藥,治腎洩有神功也。”

該方由《普濟本事方》的二神丸與五味子散兩方組合而成。二神丸(肉豆蔻、補骨脂)主治“脾腎虛弱,全不進食”;五味子散(五味子、吳茱萸)專治“腎洩”。兩方相合,則溫補脾腎、固澀止瀉之功益佳。原方肉豆蔻、補骨脂、五味子、吳茱萸均未标劑量,後世方書多參照《證治準繩》卷6之四神丸而補。

《醫方集解》記載該方服法宜在“臨睡時淡鹽湯或白開水送下”,頗為有理,正如汪昂所雲:“若平旦服之,至夜藥力已盡,不能敵一夜之陰寒故也。”故應囑患者于臨睡時服藥,更為奏效。

該方與真人養髒湯同為固澀止瀉之劑,但所治不盡相同。該方重用補骨脂為君藥,以溫腎為主,兼以暖脾澀腸,主治命門火衰、火不暖土所緻的腎洩;真人養髒湯重用罂粟殼為君藥,以固澀為主,兼以溫補脾腎,主治瀉痢日久、脾腎虛寒而以脾虛為主的大便失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