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南基

樸南基

原朝鮮勞動黨計劃财政部部長
樸南基(1934年2月21日-2010年3月12日),黃海南道海州市人、原朝鮮勞動黨計劃财政部部長。他畢業于金策工業綜合大學、列甯格勒工業大學,曾擔任勞動黨第二經濟事業部部長、國家計劃委員會委員長、勞動黨重工業部部長、最高人民會議預算審議委員會委員長、國家計劃委員會委員長等職,2005年開始擔任勞動黨計劃财政部部長。[1]2009年朝鮮貨币改革失敗導緻經濟癱瘓後,他因主導貨币改革而被免職。2010年3月18日,他已經在平壤順安區域被強加了“作為大地主的兒子,潛入革命隊伍,蓄意置國家經濟于死地”的罪名而以叛國罪被槍決。
  • 中文名:樸南基
  • 外文名:
  • 别名:
  • 民族:
  • 籍貫:
  • 畢業院校:列甯格勒工業大學
  • 職務:
  • 政治面貌:
  • 代表作品:
  • 性别:男
  • 去世日期:2010年2月12日
  • 出生地:朝鮮黃海南道
  • 主要成就:朝鮮前計劃财政部長,1985年、1992年兩次獲得金日成勳章
  • 職位:朝鮮前計劃财政部長
  • 在職時間:2005年-2010年

個人履曆

人物政績

1958年,黨中央商業财政部指導;

1963年,國家計劃委員會中央統計局副局長;

1969年,黨中央商業财政部副部長;

1972年5月,金屬工業省副相;

1976年5月,國家計劃委員會副委員長;

1984年6月,黨中央第二經濟工作部部長;

1984年7月,黨中央委員;

1984年12月,黨中央書記局書記;

1985年9月,中央人民委員會經濟對策委員會委員;

1986年12月,最高人民會議預算審議委員會委員,政務院國家計劃委員會委員長;

1988年10月,黨中央重工業部部長;

1988年11月,黨中央書記局書記(1993年11月卸任);

1990年5月,最高人民會議預算審議委員會委員長(1993年12月卸任);

1993年11月,平壤市行政經濟委員會委員長(1996年2月卸任);

1998年9月,國家計劃委員會委員長;

2003年9月,最高人民會議預算審議委員會委員長;

2005年9月,黨中央計劃财政部部長;

1986年起連續當選第八屆至第十二屆最高人民會議代議員,1985年、1992年兩次獲得金日成勳章;

2005年上任,主持指揮消除朝鮮境内滋生的市場經濟因素的工作;

2010年3月,因主導朝鮮貨币改革的勞動黨計劃财政部長樸南基日前被免職,原因是朝鮮2009年進行的貨币貶值導緻市場經濟癱瘓,社會不安情緒也在增長;

2010年3月18日,據韓聯社報道,有消息說,朝鮮勞動黨前計劃财政部長樸南基,因貨币改革失敗上周在平壤被槍決。

教育經曆

1934年2月21日生先後畢業于金策工業大學、列甯格勒工業大學、布拉格工業大學,自1985年擔任黨中央商業财政部指導員後,開始其政治生涯。樸南基于2005年7月被任命為朝鮮經濟指揮塔—勞動黨計劃财政部長。

政治事件

政治經曆

1986年12月被提拔為全權負責人民經濟的國家計劃委員長,從此一直在第一線指揮朝鮮計劃經濟。金正日在21世紀初引入部分市場經濟因素時,他曾被内閣總理樸鳳柱搶去風頭,但在市場弊端不斷暴露以後,他于2005年7月被任命為勞動黨計劃财政部部長。

樸南基2006年底曾向金正日彙報說:“我将重整内閣(指總理樸鳳柱)懷着資本主義幻想搞砸的事情,确立基于社會主義原則的經濟管理制度。”翌年(2007年)4月,樸鳳柱被免去總理職務,被降職為順天聚乙烯醇聯合企業所代表。

2009年11月30日實施貨币改革以後,朝鮮面臨巨大的通貨膨脹壓力。據悉,朝鮮罷免了勞動黨計劃财政部長樸南基,以追究其對貨币改革失敗的責任。樸南基于2005年7月被任命為朝鮮經濟指揮塔——勞動黨計劃财政部長,在過去數年裡帶頭指揮消除朝鮮境内滋生的市場經濟因素的工作。

樸南基2009年共123次陪同金正日進行現場指導,但2010年1月3日以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裡,他一次都沒有進入金正日随行人員名單。有人分析說,樸南基成了貨币改革失敗的“替罪羊”。一位高層脫北者表示:“上世紀90年代中期發生居民大量餓死事件導緻民意嚴重惡化時,金正日曾将勞動黨農業秘書徐寬熙亦誣陷為美國間諜,在平壤市民面前将其公開處決,把原本指向自己的人民不滿情緒轉嫁到徐寬熙身上。”

2010年3月,朝鮮勞動黨計劃财政部長樸南基因為要對2009年12月實施的貨币改革失敗擔當責任,所以2月20日左右已經被免職。

免職原因

2009年11月,朝鮮實現了自1959年以來的首次貨币貶值,以期應對愈演愈烈的通貨膨脹并消除境内滋生的市場經濟因素。韓國《朝鮮日報》援引一名消息人士的話說:“實施貨币改革以後,市場功能處于癱瘓狀态,朝鮮境内物價飙升。”這位匿名人士還透露說:“在朝鮮權力内部,就貨币改革失敗互相推卸責任,而在這一過程中,主導貨币改革的樸南基被免職。”

槍決内幕

多名對朝消息人士18日對韓聯社透露:“朝鮮當局于上周在平壤市順安區的某一射場,槍決了樸南基。”報道稱,朝鮮貨改失敗後,朝鮮居民對此産生了不滿情緒,因此朝鮮将責任推給樸南基,以反革命分子的罪名,予以槍決。

報道還引述消息人士的話說,朝鮮當局給樸南基的罪名是“作為大地主的兒子,潛入革命隊伍,蓄意置國家經濟于死地”。

樸南基于1月中旬在中央黨全部幹部出席的“中央黨大論争”上,受到了強烈的批評,之後被拘禁,并接受了國家安全保衛部的審訊。

槍決原因

貨币貶值

朝鮮幾年來通貨膨脹、物價瘋漲,2009年啟動貨币改革,按100:1的兌換率把舊朝鮮元兌換為新朝鮮元,然而币改并未成功卻一度引發經濟混亂。

貨币現狀

朝鮮印制鈔票的926号廠為印制新鈔票,正在24小時運作。該廠在2009年貨币改革之後,一度曾停止印制鈔票,但是從2010年2月18日開始重新啟動生産線,每天印制約1億新朝元。對于加印鈔票的背景,媒體分析稱:“新鈔票的币值下跌,造成購買力下跌,這對政府的采購也構成了影響。所以需要加印鈔票。而且2010年甚至銀行也出現現鈔短缺的情況。

死後影響

朝鮮主管貨币改革的官員樸南基,因為改革失敗引起民憤,被金正日作為代罪羔羊,毅然處決。報道一出,各界對朝鮮主要官員問責制的鋼鐵紀律無不震驚,評論對金正日如此重視民意感到不可思議,認為這反映了朝鮮勞動黨的統治出現變數。

真正能令朝鮮經濟出現變數的,恰恰是最強硬的軍方。當朝鮮局勢風雨飄搖,軍方在2009年卻公然接管國家出口,并負責對中國大陸輸出礦石資源,直接掌握外彙,這根本就是蘇聯崩潰前,一些國家資源逐步被私有的翻版,不過前蘇聯的主角不是軍人,而是政府官僚罷了。此後,朝鮮把海外負責間諜工作的機構與人民武力部的偵察局合并,擴編為偵察總局,将之歸入軍方監管範圍,也就是将有能力得到外彙的人都由軍方操控,希望把國家主要資金來源都交予軍方。

此外,朝鮮軍方不時調派卡車,前往各地的國營農場,運走當地收成供部隊使用,據說有時比率抽取高達1/4,與其說這是國家的額外稅收,倒不如說是軍方為增加自己轉型的資本進行的前期工作。當朝鮮軍隊有自己的謀生能力,特權階級必然出現,對國家市場化不一定反對,反而隻要兼顧了自己的利益,還可能在關鍵時刻出乎意料的支持。由于朝鮮是那麼封閉的國度,我們更不能以正常邏輯閱讀當地的一舉一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