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瓊花

天目瓊花

忍冬科莢蒾族莢蒾屬植物
天目瓊花又名雞樹條,天目瓊花的樹态清秀,葉形美麗,花開似雪,果赤如丹。宜在建築物四周、草坪邊緣配植,也可在道路邊、假山旁孤植、叢植或片植。枝、葉、果均入藥。天目瓊花的複傘形花序很特别,邊花(周圍一圈的花)白色很大,非常漂亮但卻不能結實,心花(中央的小花)貌不驚人卻能結出累累紅果,兩種類型的花使其春可觀花、秋可觀果,在園林中廣為應用。
    中文名:天目瓊花 拉丁學名:Viburnum opulus Linn. var. calvescens (Rehd.) Hara f. calvescens 别名:雞樹條、佛頭花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亞綱:合瓣花亞綱 超目: 目:茜草目 亞目: 科:忍冬科(Caprifoliaceae) 亞科: 族:莢蒾族(Vibur-neae) 亞族: 屬:莢蒾屬(Viburnum) 亞屬: 組: 亞組: 種:歐洲莢蒾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原産中國,發現于浙江天目山地區。天目瓊花山野自生,天然分布于内蒙古、河北、甘肅及東北地區,國外分布于朝鮮、日本、俄羅斯等 命名者及年代:(Rehd.) Hara f.,1956 保護級别:

物種信息

天目瓊花Viburnumsargentii)别名雞樹條莢迷、佛頭花,是忍冬科,莢蒾屬歐洲莢蒾的原變型,落葉灌木植物。産黑龍江、吉林、遼甯、河北北部、山西、陝西南部、甘肅南部,河南西部、山東、安徽南部和西部、浙江西北部、江西(黃龍山)、湖北和四川。生于溪谷邊疏林下或灌叢中,海拔1000-1650米。日本、朝鮮和蘇聯西伯利亞東南部也有分布。

天目瓊花喜光又耐蔭;耐寒,多生于夏涼濕潤多霧的灌木叢中;對土壤要求不嚴,微酸性及中性土壤都能生長。根系發達,移植容易成活。

形态特征

落葉灌木,高2-3米。葉濃綠色,單葉對生,通常淺3裂。傘形聚傘花序頂生,緊密多花,由6-8小傘房花序組成,直徑8-10厘米,能孕花在中央,外圍有不孕的輻射花;花冠杯狀,輻狀開展,乳白色,5裂,直徑5毫米;花藥紫色;不孕性花白色,直徑1.5-2.5厘米,深5裂。核果球形,直徑的8毫米,鮮紅色,有臭味經久不落。種子圓形,扁平。花期5-6月。果期8-9月。産華中、華東、華北、東北和西北。俄羅斯、蒙古、朝鮮半島和日本亦有。

繁殖方法

扡插

常于春末秋初用當年生的枝條進行嫩枝扡插,或于早春用去年生的枝條進行老枝扡插。

扡插基質:就是用來扡插的營養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扡插限于條件很難弄到理想的扡插基質,建議使用已經配制好并且消過毒的扡插基質;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沖洗幾次。海砂及鹽堿地區的河砂不要使用,它們不适合花卉植物的生長。

扡插枝條的選擇:進行嫩枝扡插時,在春末至早秋植株生長旺盛時,選用當年生粗壯枝條作為插穗。把枝條剪下後,選取壯實的部位,剪成5~15公分長的一段,每段要帶3個以上的葉節。剪取插穗時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剪口在最上一個葉節的上方大約1公分處平剪,下面的剪口在最下面的葉節下方大約為0.5公分處斜剪,上下剪口都要平整(刀要鋒利)。進行硬枝扡插時,在早春氣溫回升後,選取去年的健壯枝條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4個節,剪取的方法同嫩枝扡插。

扡插後的管理

溫度:插穗生根的最适溫度為20℃~30℃,低于20℃,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于30℃,插穗的上、下兩個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并且溫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扡插後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扡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扡插後溫度太高溫時,降溫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時,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度較大,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

濕度:扡插後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85%。插穗生根的基本要求是,在插穗未生根之前,一定要保證插穗鮮嫩能進行光合作用以制造生根物質。但沒有生根的插穗是無法吸收足夠的水分來維持其體内的水分平衡的,因此,必須通過噴霧來減少插穗的水分蒸發:在有遮蔭的條件下,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越高噴的次數越多,陰雨天溫度越低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但過度地噴霧,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爛,因為很多種類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

光照:扡插繁殖離不開陽光的照射,因為插穗還要繼續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分和生根的物質來供給其生根的需要。但是,光照越強,則插穗體内的溫度越高,插穗的蒸騰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扡插後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待根系長出後,再逐步移去遮光網:晴天時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網,第二天上午9:00前蓋上遮光網。

壓條繁殖

選取健壯的枝條,從頂梢以下大約15~30公分處把樹皮剝掉一圈,剝後的傷口寬度在一公分左右,深度以剛剛把表皮剝掉為限。剪取一塊長10~20公分、寬5~8公分的薄膜,上面放些淋濕的園土,象裹傷口一樣把環剝的部位包紮起來,薄膜的上下兩端紮緊,中間鼓起。約四到六周後生根。生根後,把枝條邊根系一起剪下,就成了一棵新的植株。

上盆或移栽:小苗裝盆或養了幾年的大株轉盆時,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粒基質作為濾水層,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厚度約為1~2公分,再蓋上一薄層基質,厚約1~2公分,然後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

上盆用的基質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上完盆後澆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蔭環境養護一周。小苗移栽時,先挖好種植穴,在種植穴底部撒上一層有機肥料作為底肥(基肥),厚度約為4~6公分,再覆上一層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放入苗木後,回填土壤,把根系覆蓋住,并用腳把土壤踩實,澆一次透水。

快繁技術

1.材料采集:選擇1a生健壯的半木質化且芽間距短的筆直枝條作材料,這種枝條灰綠色,柔韌彈性好,采集材料時務必帶一段3-5cm2a生老枝,采後及時将材料的下部浸入水桶,避免運輸過程中失水。

2.材料制作:離體材料長度為15-20cm,粗度為0.5-0.6cm,材料上端是平切口,距離頂芽2.5-3cm;在底芽的側下方0.5cm處剪成馬耳形切口,切口要平滑。将下部葉片全部摘除,隻留最上端2片,并各剪去一半,以減弱蒸騰作用。

3.材料促根處理:離體材料剪好後,立刻将下切口浸入盛放有500PPMATPl号生根粉溶液的塑料容器中,浸入深度為4cm,處理時間為30min,取出後即行快繁。

4.快繁:先用粗度為0.8cm的木棍打孔,深度為3cm,株行距為5cMx5cM,每平方米400株,快繁深度為3cm。

5.苗床管理:繁後12d愈傷組織基本可包滿切口,17d後部分生根,24d後90%的材料生根。經約7-10天的煉苗即可移栽大田。

管理要點

濕度管理:喜歡略微濕潤至幹爽的氣候環境。

溫度管理:耐寒。夏季高溫期度夏困難,不能忍受悶熱,否則會進入半休眠狀态,生長受到阻礙。最适宜的生長溫度為15~30℃。

光照管理:喜歡半蔭環境,但放在室内養護一段時間後(二個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蔭的地方養護一段時間(一個月左右),如此交替調換。放在室内養護時,盡量放在有明亮光線的地方,如采光良好的客廳、卧室、書房等場所,但要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到它。在早春、晚秋和冬季,由于溫度不是很高,陽光也不強,可以在早晚給予它直射陽光的照射,以利于它進行光合作用,能健康地生長。

肥水管理:喜歡盆土幹爽或微濕狀态,但其根系怕水漬,如果花盆内積水,或者給它澆水澆肥過分頻繁,就容易引起爛根。給它澆肥澆水的原則是“間幹間濕,幹要幹透,不幹不澆,澆就澆透”:

(1)春、秋兩季

這兩個季節是它的生長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花寶”→清水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室外養護的1~4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放在室内養護的3~6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

(2)夏季

夏季高溫期它生長緩慢,對肥水要求不多,需要适度控肥控水,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清水→“花寶”→清水→清水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室外養護的1~3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放在室内養護的3~5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澆水時間盡量安排在早晨或傍晚溫度較低的時候進行。

(3)冬季

在冬季植株生長緩慢,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清水→“花寶”→清水→清水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4~8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澆水時間盡量安排在晴天中午溫度較高的時候進行。

修剪:在冬季植株進入休眠或半休眠期後,要把瘦弱、病蟲、枯死、過密等枝條剪掉。

轉盆:隻要養護得法,它就會生長很快,當生長到一定的大小時(約兩到三年時間),就要考慮給它換個大一點的盆,以讓它繼續旺盛生長。換盆用的培養土及組分比例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

脫盆:把要換盆的花放在地上,先用巴掌輕拍盆的四周,使根系受到震動而與盆壁分離,把花盆倒過來放在左手上,左手的食指與中指輕輕夾住植株,手腕與指尖頂住盆沿,右手拍打盆底,再用母指從底孔把根土向下頂,讓植物脫出來。脫出來後,用雙掌輕輕拍打盆土,讓多餘的土壤脫落。

花盆準備:選一适當大小的花盆,盆的底孔用兩片瓦片或薄薄的泡沫片蓋住,既要保證盆土不被水沖出去,又要能讓多餘的水能及時流出。瓦片或泡沫上再放上一層陶粒或是打碎的紅磚頭,作為濾水層,厚約2~3公分。排水層上再放有肥機肥,厚約1~3公分,肥料上再一薄層基質,厚約2公分,以把根系與肥料隔開,最後把植物放進去,填充營養土,離盆口約剩2~3公分即可。

主要價值

綠化

天目瓊花适于寒冷地區,作為觀賞綠化樹種,花大密集,具大型不孕花,優美壯觀;秋葉變紅,非常美麗;秋冬果紅滿枝,和白雪相襯,滿目白雪内鮮紅,景色迷人。宜作行道、公園灌叢、牆邊及建築物前綠化樹種。

經濟

天目瓊花種子含油率26.20%,可榨油供制肥皂或工業用;葉、枝果人藥可治氣管炎。

病蟲防治

病害

主要病害有葉枯病和葉斑病。

防治方法:于發病初期對苗木噴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視病情,隔15-20天,噴2-3次。

蟲害

蟲害有葉蟬、蚜蟲和紅蜘蛛危害。

防治方法:早春是防治蚜蟲的最佳時期。可用50%辟蚜霧超微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灑受害部位。紅蜘蛛選用73%滅螨淨3000倍液噴霧,連噴2-3次。葉蟬一般不需要單獨噴藥防治,發生量較大時應及時噴藥防治。一般可選用以下藥劑:40%氧化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

注意事項

天目瓊花的花、葉、果、樹型極為優美,集觀花、觀葉和觀果于一體,如養護管理不當,則會引起花少葉稀,大大降低了觀賞價值。要使天目瓊花花繁葉茂,就必須做到:

①選用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

②種植時需施足基肥,以後每年秋後在根周土壤中施以腐熟的有機肥,開花前後需各施1次薄肥。

③每年秋後入室前要進行修剪,剪去過密枝、枯枝和病蟲枝,将弱長枝截短;第2年萌動前剪去隔年果穗。

④澆水不要過多,對多雨季節要排水防澇,及時倒除盆内積水。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