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獲鳥

姑獲鳥

中國傳說妖怪
姑獲鳥,中國傳說的妖怪,傳說為産婦死後所化的一種怪鳥。有時以九頭的樣子顯形。
    中文名:姑獲鳥 外文名: 别名: 出身地:中國

介紹

小孩死掉的孕婦所化,偷别人家的小孩來養,非常怕狗。

又名“夜行遊女”,“天帝少女”或是“鬼鳥”。能夠吸取人的魂魄,所居住的地方都是磷火閃耀的,常在夜晚出來活動,披上羽毛即變成鳥,脫下羽毛就化作女人。傳說是産婦所化,最喜歡抱人家的孩子,如果那個有嬰兒的家庭,夜晚忘記了收晾在屋外的嬰兒衣服的話,那麼一被它所發現,就會在上面留下兩滴血作為記号……;不過别擔心,據說它們都是在7,8月的夜裡才出來活動的。

姑獲鳥(也被直接稱作女鳥)在《玄中記》有記述:“姑獲鳥能收人魂氣,今人一雲乳母鳥……時人亦名鬼鳥。“但肯定無法與煽動楚風的九頭鳥相比。據學者考證,在中國古代,“九““鬼“兩字為通用。

這個長着九張人面的大鳥,因為頭顱的左顧右盼造成了别扭的步态,據說與鴨子的步伐近似,一些怪異的表情麋集于一身,它出沒于宮阙的後花園,并為暴虐的統治帶來災禍。

其一,滴血降災,攝人魂氣。唐人劉恂《嶺表錄異》雲:“鬼車,春夏之間,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嶺外尤多。愛入人家攝人魂氣。或雲九首,曾為犬齧其一,血滴之家,則有兇咎。”

其二,點血兒衣,取人小兒。《天中記》說:“姑獲鳥能收人魂氣,今人一雲乳母鳥。言産婦死化作之。能取人之子以為已子。胸前有兩乳,有小子之家則血點其衣以為志,今時人小兒衣不欲露者,為此也。”

其三,形象醜陋,性情兇暴。宋人周密《齊東野語》中說它:“身圓如箕,十脰環簇,其頭有九,其一獨無,而鮮血點滴,如世所傳每脰各生兩翅,當飛時,十八翼霍霍竟進,不相為用,至有争拗折傷者”。(脰,即脖子)。

此外,據說它還喜歡人們剪下的指甲,以便從中得知人們的禍福。誰有災禍,它就落在誰家屋上鳴叫(《嶺表錄異》卷中)

姑獲鳥就是來自中國傳說的妖怪,有時以九頭的樣子顯形。

「奇異雑談」裡提到了它的由來,說是死去的産婦的執念所化,抱着嬰兒在夜裡行走,懷抱裡嬰兒的哭聲就化成了姑獲鳥的叫聲。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想象一下,一個渾身染着鮮血的女人抱着哇哇啼哭的嬰兒獨自蹒跚着走在瓢潑大雨中,在四周望不見人煙的荒野裡,她隻能用自己的手來為孩子無力地擋住猛烈的風雨,在雨簾中,原先秀美的臉上交織着迷茫,痛苦,悲傷,怨恨等複雜的表情。

不知道為何前人要把她們醜化成搶奪别人嬰兒的妖怪,其實她們隻是一個想多在這世上陪陪孩子的可憐的母親罷了。

其實姑獲鳥的傳說是來自于我們中國的,《天中記》說:“姑獲鳥能收人魂氣,今人一雲乳母鳥。言産婦死化作之。能取人之子以為已子。胸前有兩乳,有小子之家則血點其衣以為志,今時人小兒衣不欲露者,為此也。”不過當姑獲鳥以妖怪形象風行全國時,一個美麗迷人的故事,卻蛻變出來,并迅速流傳開去。

這就是從姑獲鳥中變異出來的羽衣仙女故事。魯迅《古小說鈎沉》中輯有這個故事:“姑獲鳥晝飛夜藏,蓋鬼神類,衣毛為飛鳥,脫衣為女人。一名天帝少女,一名夜行遊女,一名鈎星,一名隐飛。鳥無子,喜取人子養之以為子。今時小兒之衣不欲夜露者,為此物愛,以血點其衣為志,即取小兒也。故世人名為鬼鳥,荊州為多。

昔豫章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人,不知是鳥,匍匐往,先得其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諸鳥。諸鳥各去就毛衣,衣之飛去。一鳥獨不得去男子取以為婦,生三女。其母後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而飛去。後以衣迎三女,三女兒得衣亦飛去,今謂之鬼車。”

姑獲鳥

在《古劍奇譚》、《仙俠世界》等國産遊戲中,都有名叫“姑獲鳥”的妖怪。她總是長着巨大的鳥類翅膀,卻有一張充滿怨氣的美人臉,現身幽暗處,殺人于無形。

“姑獲鳥”其實是一種很經典的國産妖怪。在晉代小說《玄中記》裡,詳細記載着它的故事。這種妖怪穿上羽衣就是鳥,脫下羽衣則是女人,最喜歡在夏季的夜晚出來遊蕩,吸取人的魂魄。

靈異傳說往往來自人們對自然界的觀察和腦補。盛夏正是許多夜行性鳥類最活躍的時期,比如有一身保護色“羽衣”的夜鷹,就會在夏夜出來吞食飛蟲(詳見《博物》2013年9月号)。

試想,某位古人在夏夜納涼時,突然看見一隻身形模糊、眼睛反光的鳥,不但發出怪叫,還張着恐怖的大嘴,用饕餮般的氣勢在空中飛舞——這确實容易吓人一跳。所以也不難理解“姑獲鳥吸食魂魄”這個傳聞的由來了。

“吸魂”雖然恐怖,但穿脫羽衣在鳥與人之間切換的這一點,又容易讓人産生旖旎聯想。《仙俠世界》中,就有一隻姑獲鳥愛上了人類,甘願化身為人、相夫教子。這個故事其實也有出處可循:晉朝時有傳說,某男子在田間勞動,看到一群鳥兒落地,脫下羽衣,變成了美女。于是他偷偷拿走一件羽衣,衆鳥驚飛,無法變回去的那位美女隻好嫁給他。不過強扭的瓜不甜,結局并不圓滿——許多年後,男子偶然說漏了藏羽衣的地點,他的妻子立刻翻出羽衣,變回鳥兒飛走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