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

伊犁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治州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地處祖國西北邊陲,成立于1954年,轄塔城、阿勒泰兩個地區和10個直屬縣市,是全國唯一的既轄地區、又轄縣市的自治州。全州總面積35萬平方公裡,人口420萬人,有哈薩克、漢、維吾爾、回、蒙古、錫伯等47個民族成份,其中哈薩克族占25.5%,漢族占45.2%,維吾爾族占15.9%,回族占8.3%,蒙古族占1.69%,錫伯族占0.83%。自治州境内駐有普通高等院校伊犁師範學院、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農業第四、七、八、九、十師和新疆礦冶局、天西林業局、阿山林業局、新疆卷煙廠、阿希金礦等一批中央和自治區直屬單位。伊犁被譽為“塞外江南”、“中亞濕島”,“花城”伊甯市是伊犁州的首府。
    中文名:伊犁 外文名: 别名: 别稱: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下轄地區:塔城、阿勒泰 建立時間:1954年 人口:420萬人

自然資源

經緯度

伊犁州地處東經80°9′42″---91°01′45″,北緯40°14′16″---49°10′45″。

氣候

年極端最高氣溫42.8℃,極端最低氣溫-51.0℃,其中伊犁河谷年平均氣溫10.4℃,塔城地區年平均氣溫8.7℃,阿勒泰地區年平均氣溫5.8℃。年平均降水量:伊犁河谷417.6毫米,山區600毫米左右;塔城盆地342.7毫米,山區400毫米左右;阿勒泰山區202.6毫米;其餘地區100-20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伊犁河谷2898.4小時;塔城地區2714.7小時;阿勒泰地區2976.8小時。

土地資源

全州國土總面積35萬平方公裡,南北長760公裡,東西寬630公裡。其中州轄土地總面積270035平方公裡,州直屬縣市57418平方公裡,塔城地區95616平方公裡,阿勒泰地區117000平方公裡。與邊境線總長度為2019公裡。伊犁州地貌類型:山地8363244公頃;丘陵6298931公頃;平原10297437公頃;沙漠2043855公頃。土地利用類型:耕地174.62萬公頃;園地0.93萬公頃;林地180.11萬公頃,其中天然林171.56萬公頃;草地1895.12萬公頃,其中天然草場1879.1萬公頃;未利用土地409.07萬公頃。

水利資源

伊犁州境内有河流208條,年徑流量363.20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自産319.6億立方米,地下水186.08億立方米,山區139億立方米,平原106.44億立方米;實際控制流量360.67億立方米。湖泊(大于1平方公裡)26個,總面積1125.2平方公裡。冰川3065條,總面積3524.44平方公裡,儲水量1366.69億立方米。水能儲量為1248.65萬千瓦。

主要礦産

伊犁州境内主要礦産有:铍、白雲石、鉀長石、鉻、铯(居全國前五名)、煤、鐵、錳、鎳、金、銀、鋁、鋅、石灰岩、螢石。

主要山脈

阿爾泰山山峰高度4374米;準噶爾山山峰高度3500--3700米;天山山脈(博羅科努山、科古琴山、烏孫山、那拉提山)山峰高度7443米。

教育事業

基礎教育穩步發展。經過50多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開以來,自治州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優化教育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推進教育創新,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使全州基礎教育發展到一個新水平。到2005年底,全州有各級各類學校1615所,在校生711960人,其中少數民族431566人,專任教師53798人,其中少數民族31644人。

小學876所,在校學生373635人;初中331所,在校學生186681人;高中118所,在校學生84987人。全州已有21個縣(市)實現了“兩基”,覆蓋人口281.93萬人,到2007年将全面實現“兩基”目标。全州小學、初中、高中在校生與1949年相比分别增長6倍、101倍和520倍。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發展迅速。改革開放以來,自治州普通高等教育得到較快發展。目前,全州有普通高校和職業技術院校2所。成立于1948年的伊犁師範學院,用漢、哈、維三種語言文字進行教學,在校本專科學生一萬餘人,校本部現有人文學院、中語學院、外語系、數學系、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生物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體育學院、藝術學院、法經系、計算機科學系、教育科學系11個院系和成人教育學院及哈薩克文化研究所、教育科學研究所、中亞研究所、新疆阿依特斯研究所、新疆唐加勒克研究所等五個研究機構,有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凝聚态物理實驗室等九大實驗室,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一個。

奎屯校區設有文理系、工程系、應用技術系、生命與資源環境系、基礎部、藝術中專部六個教學系部。30個本科專業,17個專科專業,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基礎數學、光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突厥語族),基本形成了完整的高等師範教育專業體系。2004年,設在西部明珠、北疆交通樞紐——奎屯市的伊犁教育學院并入伊犁師範學院,為創辦伊犁大學邁出了重要一步。2001年成立了伊犁職業技術學院現有3系1部,60個專業,在校生有1429人。

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

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在改革中前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自治州的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有了較大發展。自治州先後成立了伊犁教育學院、伊犁州電大、伊甯衛校、伊犁州财貿學校、伊犁州成人中專等,到2005年底,自治州有普通中等專業學校12所,在校學生4666人;成人中等專業學校8所,在校學生1234人;成人高校3所,在校學生11293人。

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事業有了新的發展。目前全州已有各類幼兒園249所,在園幼兒37781人,幼兒教育質量有了較大提高,2003年州直紅旗幼兒園、苗苗幼兒園榮獲“全國青年文明号”光榮稱号。

教師隊伍

教師隊伍建設得到加強。自治區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我州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積極發展各級各類師範教育,采用繼續教育等多種形式培養,培訓中小學教師,目前已建立起一支基本适應當前教育、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現在全州有專任教師53798人,其中少數民族31644人,比1954年增長15倍。

全州共有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49419人,到2005年底,全州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的學曆合格率分别為99.01%、96.38%、69.11%;小學專任教師中,專科學曆率達66.63%,初中專任教師中,本科學曆率28.90 %。50多年來,他們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紮根邊疆的山區、牧區,艱苦奮鬥、辛勤工作、教書育人,做出了重大貢獻,湧現出許多全國、自治區勞動模範、先進教師和優秀黨員。

民族教育

民族教育充滿生機和活力。自治州黨委政府始終地把發展民族教育作為重點,牧區教育作為難點。在教學語言上采用漢、哈、維、蒙、柯、錫伯、俄羅斯等7種語言文字,是全國使用教學語言最多的自治州。根據自治州牧區、山區地廣人稀、交通不便、牧民居住分散、流動頻繁的特點,大力發展農牧區寄宿制教育。

2005年底,全州有牧區寄宿制中小學202所,在校生105688人。2005年,為實現我州“兩基”攻堅目标,國家又撥專項資金實施了“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到2007年全州将增加農村牧區寄宿制學校190所,将有在校學生153368人。為培養“民漢兼通”的人才,自治州加強民族中小學的漢語教學,推行雙語教學實驗,促進了民族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民辦教育異軍突起。近幾年來,自治州加大了《民辦教育促進法》的宣傳貫徹力度,出台實施了《自治州促進民辦教育發展暫行辦法》,民辦教育得到了空前發展,現有民辦教育機構達到229個(所),在校生34114人,教職工2985人。全州民辦中小學30所,在校生11394人,教職工1184人。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教育成就

自治州的教育科學事業随着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深入而不斷深入。2003年以來,自治州相繼成立了教育學會,學科專業委員會和教科所,初步形成了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教科研隊伍。有2000多篇教育、教學專著、論文和研究報告在中央、地方刊物和論文集上發表,有的還在國外刊物上發表。2004年自治州又成立了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加大了國内、國際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恢複出版了漢、哈、維三種文版的教育科學類季刊《伊犁教育》雜志(季刊),與兵團農四師教委聯合出版了《伊犁教研信息報》,為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教科研交流園地。

命名建立了21個自治州級教科研基地,選拔命名了45名自治州級教科研學科帶頭人。批準立項了自治州2005年教育科學規劃課題87項,其中重點課題20項。自治州還廣泛開展了教學經驗交流會、教學研讨會,承擔了全國、自治區教育科學多項重點研究課題,給自治州的教育教學改革帶來了勃勃生機。

曆史沿革

西域都護府

伊犁得名于伊犁河(光明顯達,形容河水在太陽照耀下碧波粼粼),最早見《漢書》,史稱伊列、伊麗、伊裡等名。清乾隆年間定名伊犁。《西域同文志》中,伊犁為維語,取義于“犁庭掃闾”(意即将庭院犁平整用來種地,把裡巷掃蕩成廢墟),寓意平定準噶爾功蓋千秋,西陲從此永保安甯。

古代伊犁

古代的伊犁,泛指伊犁河流域以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最早見于我國史冊的伊犁民族是塞人,西漢時伊犁為烏孫國屬地,顯慶二年(公元657年),唐朝政府命蘇定方為伊麗道大總管,進軍伊犁,統一了西域。其地置州、府,隸屬安西都護府,唐武周長安二年(公元702年)改隸新設置的北庭都護府。

元末明初建别失八裡汗國,王都在今伊甯市附近的伊甯縣境,伊犁自此成為西域的政治中心。清代統有伊犁,始于乾隆年間對準噶爾封建貴族叛亂的平定。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政府在今霍城縣惠遠鄉設立“總統伊犁等處将軍”,統轄天山南北各路駐防城邑及歸附清朝的中亞和哈薩克族各部。 

沙俄時期,伊犁大部分土地被俄羅斯帝國侵占,現在為哈薩克斯坦境内。 

1954年11月29日設立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伊甯市改為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轄市,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轄伊犁、塔城、阿勒泰3專區。

伊犁專區

1950年設伊犁專區,專署駐伊甯縣。轄伊甯(駐甯遠)、綏定、霍城、溫泉、博樂、精河、鞏哈、新源、鞏留、特克斯、昭蘇、伊甯等12縣。

1952年由伊甯縣析置伊甯市,屬伊犁專署領導。伊犁專署駐伊甯市。轄1市、12縣。 1953年鞏哈縣改名為倪利克縣。 1954年原倪利克縣改名為尼勒克縣。1954年3月25日甯西縣改稱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區。将溫泉、博樂、精河3縣劃歸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區。1954年11月29日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成立後,伊犁專區屬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領導。

1955年撤銷伊犁專區,原伊犁專區所屬伊甯、綏定、霍城、新源、鞏留、尼勒克、特克斯、昭蘇等8縣和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原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區改設)改由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直轄。 1957年伊甯縣駐地遷吉裡圩孜。

1965年綏定縣改名為水定縣。

1966年撤銷水定縣,并入霍城縣。霍城縣遷駐水定鎮。

伊犁地區

1975年設立伊犁地區,屬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領導。伊犁地區駐伊甯市。原由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直轄的伊甯市和伊甯(駐吉裡圩孜)、尼勒克、新源、鞏留、特克斯、昭蘇、霍城(駐水定)等7縣和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劃歸伊犁地區。轄1市、7縣、1自治縣。1979年,撤銷伊犁地區,所屬的伊甯市、伊甯縣、尼勒克縣、新源縣、鞏留縣、特克斯縣、昭蘇縣、霍城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劃歸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管轄。 

1984年9月14日,國務院批準設立伊犁地區,轄原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直轄的伊甯市、伊甯縣、尼勒克縣、新源縣、鞏留縣、伊克斯縣、昭蘇縣、霍城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駐地伊甯市。1985年正式成立。 

伊犁地區位于自治區西部,伊犁河上遊。全縣總面積55325平方千米,總人口211.54萬人(少數民族142.03萬人)。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伊犁地區總人口2082577人。其中:伊甯市 357519人、伊甯縣 385829人、察布查爾縣 161834人、霍城縣 333013人、鞏留縣 153100人、新源縣 269842人、昭蘇縣 145027人、特克斯縣 133900人、尼勒克縣 142513人。 

2001年3月26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決定撤銷伊犁地區,變動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管理體制。2001年10月6日,國務院批準撤銷伊犁地區。

伊犁景點

鞏乃斯大草原

伊犁鞏乃斯,蒙語意為“太陽坡”分布在伊犁新源境内,是新疆細毛羊的故鄉,也是“天馬——伊犁馬”的著名産地。 

伊犁鞏乃斯草原四季景色俱佳,而以春色為最,6月哈薩克牧民從“冬窩子”轉場而來,使花香鳥語之中,又多了陣陣牧歌,片片牧群,盛裝的少女,骠悍的騎手,為壯美的大草原增添了盎然生機。距新源縣城3公裡,恰合普河飛瀉而成的恰合普瀑布,呼嘯而下,為鞏乃斯重要的景點之一。

果子溝

有“伊犁第一景”之稱,它位于霍城縣城東北的40公裡處,是312國道烏魯木齊-伊犁公路的必經通道,它的北端出溝口便是著名的塞裡木湖。 

果子溝全長28公裡,山勢高峻,雲杉密布,烏伊公路在景色優美的山谷中蜿蜒,坐在汽車裡的感覺象在空中飛行,頭頂上是藍天和山尖,下面谷底的杉樹看起來像是火柴棍。果子溝是大自然賦予的天然寶庫,野果不計其數,藥材資源也很豐富,自春至秋野花爛漫,果香馥郁,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果子溝”。

伊犁美食

伊犁的飲食具有濃郁的民族風味。風味小吃有:奶茶、抓飯、粉湯、風味包子、納仁、辣罐和血腸、馕、拉面。地方小吃最多的地方就是解放路客運中心周圍和紅旗路上的美食城。

啤沃 

又稱卡哇斯,是新疆伊甯市特有的一種俄羅斯風味的飲料。口味有點像蜂蜜味的啤酒,開胃,喝多了會醉。如果能配合羊肉串吃,那種感覺簡直就是美輪美奂。  

其制作方法有如下幾種: 

1.玉米粉制格瓦斯。 

原料 脫胚玉米粉、酵母、白糖、蜂蜜及其它調味料少許。 

2.玉米花釀制格瓦斯。 

配方 玉米花600克,白糖1千克,蜂蜜200克,糖精少許,大1千克,引子适量(也可用啤酒花代替)。 

3.炒麥茶制作格瓦斯 

麥茶500克 開水12000克 生酵母35克 白糖600克 葡萄幹60粒 檸檬皮1個 蜂蜜60克 以上原料用量可制出格瓦斯飲料10000克(約合55杯)。 

4.以麥芽、面包幹、酒花、蔗糖、菌種和水為原料,通過将面包幹和麥芽粉碎→浸出液化→糖化→蒸煮→冷卻→發酵→冷卻→過濾→加糖→充二氧化碳→灌裝封瓶→巴氏殺菌冷卻即可成品,所生産的飲料具有開胃健脾、助消化等多種保健功能,産品質量穩定,不含任何防腐劑和添加劑,保質期可達3~6個月,解決了現有兌制飲料含有防腐劑的缺陷。 

熏肉和馬腸子 

初冬開始,哈薩克人家要屠宰牲畜備冬肉,腌制熏幹越冬,熏制的肉香味濃郁、耐貯藏。市場上出售的熏肉基本相似,再增加些佐料,如孜然、胡椒、花椒、洋蔥等,可煮熟、蒸食。馬腸子是熏肉中的上品。  

伊甯市是新疆出産薰肉、馬腸子最純正的地方。 

涼粉 

涼粉在伊犁是一種大衆化風味小吃,制作方法簡單,但對原料的要求頗為嚴格,一要選用純豌豆澱粉,二要調味上乘,三要清潔衛生。講究的是用鹽、土堿、蓬灰水和面,押成一種銀絲細面,煮熟後用涼開水漂洗,晾幹表層水分,即可食用。

馬奶子

是盛夏的草原上最迷人的飲料,用馬奶發酵釀制而成。酒精含量僅1.5-3度,不易醉人,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大量鈣質,有助于消化。馬奶酒略帶酸味,微有酒香,清涼适口、沁人心脾。 

納仁 

是特具草原風味的食品,在哈薩克人家裡面 又是待客的美味佳肴,先用大火煮肉,後用原汁肉湯煮面條或面片,撈出裝盤,把肉塊放在面條上,這就是納仁,食時,根據各人的愛好再澆上洋蔥汁或蒜泥等佐料,其味鮮美無比,回味無窮。 

辣罐血腸和布爾哈雪克炖魚

新疆伊犁錫伯族人獨特的菜肴。辣罐吃起來香辣帶甜,開胃爽口,能刺激食欲。 血腸是将血塊搗碎拌上剁碎的動物油和洋蔥末、鹽、粉、胡椒粉等調料後裝腸,捏緊紮實,放入鍋中煮熟而成,切片趁熱食用,味濃香,油而不膩。“布爾哈雪克”是一種野生的香草,這種草具有奇特的香味,因形似樹葉,故錫伯人稱“布爾哈雪克”,譯成漢語就是柳葉草,也有人譯作魚香草。魚香草炖魚,一般将鮮魚去鱗後開膛洗淨剁成塊,下鍋清炖,加鹽、辣椒面和魚香草嫩莖,魚肉和湯特别香。

面肺子

維吾爾族群衆不僅能用牛羊肉做出種類繁多的風味食品,而且還能以羊的内髒作原料,烹制出鮮香異常的美味來,灌面肺、灌米腸就是代表。 

面肺和米腸是維吾爾族人民喜愛的傳統風味小吃,也是待客的佳品。現在這種獨特的風味小吃深受新疆各族人民的喜愛。  

其作法是,首先将羊肺、羊腸洗淨,羊肺裡灌清油、面漿、雞蛋等,腸子灌用羊肝、羊心、羊腸油加佐料與大米攪拌加水的餡,用水煮熟即成。灌面肺軟嫩、灌米腸糯鮮,香噴可口,風味獨特。 

粉湯 

是回族人民的一種家常風味佳肴,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要烹制粉湯,回族人做粉湯就像漢族人家過年包餃子一樣,成為喜慶節日必備的食物,主要原料是涼粉塊,要求透亮細嫩,才能做得味道鮮美、酸辣适度、油而不膩。

沾片子 

是新疆伊犁回民特有的一種吃面的方法,可能來源于陝西。将面做成手掌大小的面片,然後醋加蒜末,油潑辣子,那種

味道簡直無與倫比。 

油塔子、油糕

油塔子是一種類似花卷的食品,不過是在面上抹上油,然後卷起,做成層狀塔。味道很好吃。油糕則軟糯香滑,吃一口絕對回味無窮。 

冰激淩

伊犁維族自制冰激淩(比KFC和麥當勞還有那個騙人錢的哈根達斯好吃不知多少倍)伊甯市漢人街裡的那家老字号的,應該沒有人不知道吧? 即便不知道,去那裡一打聽也就知道了。注意:在烏市的同志們要想吃伊犁的冰淇淋可以到延安路口那,新農大廈旁邊的使館巷裡面去,那是這漢人街的分店,和這是兩兄弟開的! 

野馬鈴醬

新疆伊犁特有的一種植物,野馬鈴做的醬,産量非常低,可以去伊甯市漢人街撞撞運氣,有時候就可以碰上,顔色紅紅的,吃起來酸酸甜甜,感覺象草莓醬,但沒有草莓醬那麼膩。 

刀瓦撲

是一種特有的新疆冰鎮飲料,用酸奶酪和大塊的冰混合,然後加入糖和冰水,味道妙不可言。在盛夏新疆的街頭到處可見,但最為正宗的當然是在伊犁伊甯市的漢人街上了。那裡簡直就是新疆美食的發源地和搖籃,或者說是新疆美食的聖地。還猶豫什麼,趕緊去吧。 

酥油 

新疆伊犁的酥油有别于其它的地方,味道醇厚,鮮美,包裝精緻。有小盒裝的,也有原始的羊肚裝的,入口即化,後味無窮。用來早餐、或者放在奶茶裡增加風味。配合馕、果醬吃,那是一種生活品位和享受。 

霍蘭雞肉與羊頭肉

新疆伊犁---伊甯市美食天堂,說這個話不為過,那裡的餐館随便進,味道肯定地道,不像别的地方沒去過的餐館怎麼着也得考慮三思而後行。伊甯市的霍蘭雞肉是看似清炖雞,卻又不是,端上來的碗裡面放一個煮雞蛋,雞肉的口味鮮、肉質嫩、麻中帶微辣,湯清淡不膩人,但味道濃郁。屬于上等的極品美食。羊頭肉是将羊頭火了以後,然後洗淨入鍋加鹽清煮,羊頭肉的味道出奇的好,無法用言語來表達,隻能自己試過以後才有體會,那種美味會讓你終身難忘。

恰瑪菇

一種新疆特有的植物,形狀似球狀白蘿蔔,個頭跟乒乓球到網球那麼大,其自身的味道和白蘿蔔相似,但沒有蘿蔔那麼辛辣,口味比白蘿蔔綿潤。和羊肉一起炖,味道上佳。其葉子可以放在肉抓飯中,可以解膩。  恰瑪菇藥用功效更是顯著,可以補腎,甚至還有人将其作為了化妝品美顔。 

伊犁蜂産品

1、花粉:新疆伊犁唐布拉大草原是曆史生态環境保存較完整的地區,純淨天然,無污染,所産的花粉具有豐富、全面、均衡的營養成分,因而被營養學家譽為“濃縮的微型營養庫”和“可吃的美容品”之美名。  

2、山花蜜:“塞外蜜庫”伊犁,以盛産優質山花蜜而著稱。“山花蜜”又稱“百花蜜”,其氣味清香怡人,芬芳幽神;口感綿甜,舒心潤腹。  

3、蜂王漿:蜂王漿又名蜂乳,是工蜂的舌腺分泌物,具有明顯的酸澀辛辣味,回味略甜,它含20多種氨基酸和豐富的維生素,以及酶類、糖類礦物、磷酸等化合物。同時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是天然的高級營養品、滋補品、保健食品和貴重藥品。 

伊犁瓜果 

西瓜與甜瓜:伊犁名氣最大的西瓜品種是察布查爾花皮白籽瓜,瓜呈圓球形,瓜瓤淺紅色、質脆、汁多,蜜甜可口。厚皮甜瓜, 具有肉色青、厚、甜綿、香濃、汁多的特色。  

海棠果:伊犁有海棠果品種14個,分布最廣,栽培多的品種是短圓形的黃海棠,具有肉質粗脆,汁多、味香、甜酸适口的特點,鞏留縣的大黃六棱海棠品質好,最耐貯藏。

經濟狀況

2005年,伊犁州圍繞建設“工業富州、牧業大州、旅遊名州、外貿強州”的目标,緊緊抓住“大水利、大交通、大口岸、大能源、大石化”建設機遇,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發展特色經濟,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2005年全州生産總值完成374.5億元,比上年增長13.4%。其中一産114億元,增長5.5%;二産130.8億元,增長24.2%;三産129.7億元,增長10.8%。地方财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22.07億元,增長25.6%。州直生産總值完成165.16億元,同比增長14.2%,其中:一産43.45億元,增長6%,二産61.43億元,增長23.3%,三産60.28億元,增長12%。地方财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9.5億元,增長26.19%。州直外貿進出口總額達9.63億美元,同比增長116.5%。完成固定資産投資80.64億元,同比增長37.53%。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195元,比上年增長270元。

野生動植物

伊犁地區境内野生動植物資源異常豐富。境内野生動物,鳥類有254種,食肉類和有蹄類野生動物17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1、2級)的野生珍稀動物有雪豹、北山羊、盤羊、岩羊、貂熊、棕熊、馬鹿、猞猁、四爪陸龜、白鶴、天鵝、雪雞、獵隼、灰鶴、玉帶海雕、金雕等64種,另外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10種。有野蘋果、野核桃、山杏、山楂、草莓、薄菏、馬鈴、蘆葦、酒花等。尤其分布在逆溫帶的野蘋果、野核桃、山杏、山楂是珍貴的原始基因庫,有很高的科研和選育、改良、利用價值。境内還有甘草、麻黃、貝母、黨參、柴胡、冬花、雪蓮、大薊等野生藥材,品種繁多,充分利用,造福于人類。據不完全統計,野生植物有108種447屬。其中,屬于國家重點保護(1、2級)的野生珍稀植物,有野蘋果、野核桃、雪蓮、肉苁蓉、白梭梭、中麻黃、甘草、新疆野杏、沙生柽柳、沙拐棗、珊瑚蘭、手掌參、火燒蘭、蒙古紅門蘭等27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