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

西瓜

葫蘆科西瓜屬植物
西瓜,(學名:Citrullus lanatus,英文:Watermelon),西瓜堪稱“瓜中之王”,原産于非洲。唐代引入新疆,五代時期引入中土。屬葫蘆科,有多個種子。中國南北皆有西瓜栽培,西瓜是一種雙子葉開花植物,植株形狀像藤蔓,葉子呈羽毛狀。它所結出的果實是瓠果,為葫蘆科瓜類所特有的一種肉質果,是由3個心皮具有側膜胎座的下位子房發育而成的假果。本種果實為夏季之水果,果肉味甜,能降溫去暑;種子含油,可作消遣食品;果皮藥用,有清熱、利尿、降血壓之效。[1]
    中文名: 拉丁學名:Citrullus lanatus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又稱木蘭綱 亞綱:五桠果亞綱 超目: 目:葫蘆目 亞目: 科:葫蘆科 亞科: 族:冬瓜族、冬瓜亞族 亞族: 屬:西瓜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西瓜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溫帶、熱帶區域均有栽培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西瓜 中文别名:夏瓜、寒瓜、青門綠玉房 國家:中國 二名法:Citrullus lanatus 命名者:Matsum. et Nakai 花果期:夏季 生态習性:陸生植物 生活型:一年生蔓生藤本 日照:喜強光 水分:耐旱 溫度:25~30℃ 土壤:砂質壤土 食用價值:腌漬、制密餞、果醬、果汁、即食 英文名:watermelon 藥用價值:瓜皮有清熱利尿降血壓治燒傷 工業價值:可做飼料

形态特征

1、莖、枝粗壯,具明顯的棱溝,被長而密的白色或淡黃褐色長柔毛。

2、卷須較粗壯,具短柔毛,2歧,葉柄粗,長3-12厘米,粗0.2-0.4厘米,具不明顯的溝紋,密被柔毛。

3、葉片紙質,輪廓三角狀卵形,帶白綠色,長8-20厘米,寬5-15厘米,兩面具短硬毛,脈上和背面較多,3深裂,中裂片較長,倒卵形、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頂端急尖或漸尖,裂片又羽狀或二重羽狀淺裂或深裂,邊緣波狀或有疏齒,末次裂片通常有少數淺鋸齒,先端鈍圓,葉片基部心形,有時形成半圓形的彎缺,彎缺寬1-2厘米,深0.5-0.8厘米。

4、雌雄同株。雌、雄花均單生于葉腋。

(1)雄花:花梗長3-4厘米,密被黃褐色長柔毛;花萼筒寬鐘形,密被長柔毛,花萼裂片狹披針形,與花萼筒近等長,長2-3毫米;花冠淡黃色,徑2.5-3厘米,外面帶綠色,被長柔毛,裂片卵狀長圓形,長1-1.5厘米,寬0.5-0.8厘米,頂端鈍或稍尖,脈黃褐色,被毛;雄蕊3,近離生,1枚1室,2枚2室,花絲短,藥室折曲。

(2)雌花:花萼和花冠與雄花同;子房卵形,長0.5-0.8厘米,寬0.4厘米,密被長柔毛,花柱長4-5毫米,柱頭3,腎形。果實大型,近于球形或橢圓形,肉質,多汁,果皮光滑,色澤及紋飾各式。種子多數,卵形,黑色、紅色,有時為白色、黃色、淡綠色或有斑紋,兩面平滑,基部鈍圓,通常邊緣稍拱起,長1-1.5厘米,寬0.5-0.8厘米,厚1-2毫米,花果期夏季。

生長環境

溫度

西瓜喜溫暖、幹燥的氣候、不耐寒,生長發育的最适溫度24-30度,根系生長發育的最适溫度30-32度,根毛發生的最低溫度14度。西瓜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較大的晝夜溫差,較大的晝夜溫差能培育高品質西瓜。

水分

西瓜耐旱、不耐濕,陰雨天多時,濕度過大,易感病,産量低,品質差。

光照

西瓜喜光照,在日照充足的條件下,産量高,品質好。

養分

西瓜生育期長,産量高,因此需要大量養分。每生産100公斤西瓜約需吸收氮0.19公斤、磷0.092公斤,鉀0.136公斤,但不同生育期對養分的吸收量有明顯的差異,在發芽期占0.01%,幼苗期占0.54%,抽蔓期占14.6%,結果期是西瓜吸收養分最旺盛的時期,占總養分量的84.8%,因此,西瓜随着植株的生長,需肥量逐漸增加,到果實旺盛生長時,達到最大值。

土壤

西瓜适應性強,以土質疏松,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土最佳。喜弱酸性,PH5-7。

分布範圍

中國各地栽培,品種甚多,外果皮、果肉及種子形式多樣,以新疆、甘肅蘭州、山東德州、江蘇溧陽等地最為有名。其原種可能來自非洲,久已廣泛栽培于世界熱帶到溫帶,金、元時始傳入中國。

栽培技術

小拱棚

西瓜現以2㎡小拱棚西瓜栽培為例介紹如下:

小拱棚宜選擇南北走向,占地寬1.4~1.6m,先在中間開60cm寬、40cm深的瓜溝,施肥後深翻使土肥混勻并做成60cm寬,10~15cm高龜背形栽培床,床兩側各形成一條寬30cm的澆水溝,溝外側各做一條20cm高20cm寬的畦埂,埂上每隔1~1.2m插1條2m長、4cm寬的片,形成寬約1.5m、高約0.7m的拱架,架上扣2m寬薄膜,四周用土壓嚴壓實,棚間距約1m。每畝用竹片240~260片。0.014mm農膜約7.5kg或0.03mm農膜約16公斤,0.005mm地膜約2.5kg。該結構小拱棚一般年份4月初最低溫度可穩定在5度以上,能滿足西瓜緩苗期的要求。

培育嫁接苗

多采用有加溫設施的簡易溫室來培育嫁接苗,用南瓜或葫蘆做砧木,采用靠接或頂插接法。苗齡40天左右。

⒈苗床設置:苗床南北走向、東西寬1.2m,要求畦底平整,畦埂寬30~40cm,高15~20cm。

⒉營養土配制:營養土要求疏松、肥沃、保水、保肥且無病菌蟲卵。一般選用肥沃田園土2份加1份經夏季高溫發酵充分腐熟的過篩有機肥,然後按每立方加入碾碎的二铵0.5kg或複合肥1kg,50%多菌靈3~4兩,50%辛硫磷1兩,充分混勻後裝入直徑8cm高10cm的營養缽中。播前1周澆足水洇透營養缽。

⒊溫室消毒:播種前溫室用硫磺粉2kg/畝+敵敵畏0.2kg/畝拌鋸末薰24小時。

⒋種子處理:⑴黑籽南瓜黑籽南瓜種子休眠性很強,當年種子發芽率隻有40%左右。需用赤黴素打破休眠。具體做法是:先用溫水浸泡種子1~2小時,搓洗除去雜物,然後用150~200ppm赤黴素浸約24小時。若用上一年陳籽,則可直接浸種,浸種時間12小時即可。⑵葫蘆籽葫蘆籽種皮厚,吸水困難,種子萌發慢,出芽不整齊,發芽勢、發芽率低。可用熱水燙種法處理,先用涼水浸沒種子,再倒入80~90℃的熱水順一個方向不斷攪動,使水溫降到70~75℃并保持約1分鐘,最後倒入冷水使水溫降至20~30℃,繼續浸種24~36小時,也可參照南瓜種子處理法用100PPM赤黴素處理;⑶西瓜種子處理:一種是用50%多菌靈或托布津500倍液浸種30分鐘撈出清洗後再溫水中浸6~8小時;另一種是用80~90℃熱水燙種3~5秒然後加入冷水使水溫降至55℃左右,浸種約10分鐘,降至20~30℃浸種6~8小時。

無論采用哪種方法處理種子後,催芽前都要晾幹或擦幹種皮多餘的水分,待種觜無水膜包裹後再放到28~30℃環境中催芽,以免種仁内水分過多氧氣缺乏影響種子萌動。

⒌播種:用南瓜作砧木靠接。南瓜籽浸種不催芽,西瓜種子催芽後同時播于營養缽中砧木和接穗種子各點播兩粒,複土1.5cm,蓋地膜。白天棚溫30~35℃,夜間18~22℃,保證土溫在18℃以上,出苗後白天降~25℃左右,夜間15~16℃。即可播種催芽後的西瓜種子。西瓜種子播于沙盤中,播前将沙土用開水浸燙,降溫後将西瓜種子間隔約1厘米撒播,複土1厘米,蓋地膜保濕增溫。将沙盤至于溫室溫暖處約5~6天出苗,見光曬一天使西瓜幼苗子葉展開并充分變綠,此時葫蘆第一片真葉已展開(一葉一心)為頂插接法的最佳嫁接時期。

⒍嫁接:⑴南瓜與西瓜靠接:南瓜子葉平展露心時去掉生長點,在子葉下0.5~1cm處用刀片呈45度角向下斜削一刀,深度為莖粗的2/5~1/2,切口長約1cm。同時在西瓜接穗相應部位向上呈45°角斜削,深度為頸粗的1/2~2/3,切口長度與砧木切口相同。将接穗切口嵌入砧木莖的切口,使二者接口緊密貼合在一起,用嫁接夾固定接口。約

七天後接口愈合,切斷接穗根部,10~15天後去掉嫁接夾。⑵用葫蘆作砧木頂插接:嫁接時先将葫蘆頂芽及真葉去掉,僅留兩片子葉,然後用一個與西瓜苗粗細相當尖端帶有6~8mm斜面的竹簽,斜面向下沿葫蘆子葉葉脈與葫蘆莖約45°角的方向插入,以竹簽尖端剛好露出為準。将西瓜苗在子葉下8~10mm處用刀片斜切斷莖,切面長度8~10mm,拔下竹簽迅速将西瓜接穗切面向下插入葫蘆砧木中,使兩個切面貼緊,砧木子葉與接穗子葉呈“十”字形交叉。

⒎嫁接後管理:嫁接後及時蓋小拱棚保濕,并用遮陽網或類似物遮蔭。前三天一般不通風,白天25~28℃,夜間20~22℃,不低于18℃,小拱棚内空氣相對濕度保持95%以上。三天後逐漸增加通風換氣量,縮短遮蔭時間。約12天嫁接苗成活後,溫度可降到白天24~26℃,夜間16~18℃。注意及時去掉砧木萌生的側芽。噴藥預防病害發生。定植前3~5天進行低溫煉苗,白天加大放風量,白天22~24℃,夜間降至13~15℃,以增強定植後秧苗對小拱棚内環境的适應能力。

定植

定植準備

1、施足底肥:結合耕翻每畝施入發酵雞糞2~2.5方或優質圈糞6~8方(有條件的戶最好在夏季将雞糞和圈糞摻在一起高溫發酵,經高溫發酵的有機肥多施一些也不易燒苗),二铵30~40kg,硫酸鉀30~40kg,尿素10~15kg或碳铵25~40kg,微肥按缺素情況分别底施或噴施。

2、作畦、洇地、扣棚。

3、月下旬選晴天及時按要求作畦,定植前7~10天洇地、蓋地膜、扣小拱棚、烤地、升溫。

定植

⒈定植時期:石市及周邊縣市一般在3月底4月初,當小拱棚内5厘米地溫穩定在12℃以上時,即可選無風晴天定植,從物候上看此時正值柳樹發芽楊樹落絮。

⒉定植密度:每個栽培床定植兩行,株距不低于0.7m,畝栽650~700株。定植時用開穴器或瓜鏟在蓋好的地膜上直接按株距打孔、座水栽苗,最後将膜孔用土封嚴,及時加蓋小拱棚。

定植後管理

⒈溫度管理:⑴定植—團棵即從定植到瓜苗5~6片葉由直立生長轉向匍匐生長以前這段時期,大約13~15天。定植後前三天一般不放風以促進緩苗。緩苗後可每天上午十時至下午二時逐步加大放風量,以達到降溫、排濕、改善光照條件,降低植株生長速度,提高抗逆能力,達到葉厚、頸粗、根系壯。⑵團棵—座瓜:此階段已進入4月下旬,晚霜期已過,一般無須考慮凍害。此期植株根系和莖葉生長迅速,極易徒長造成坐果困難。因此要采取上午、中午放大風,夜間虛蓋膜促進養分合理分配,提早坐果。

⒉整枝方式:一般采用三蔓整枝方式,當主蔓長到30cm長,莖基部枝條達5cm時,每株選留兩條長勢均勻的健壯側蔓,多餘的側蔓及早去掉。

一般選留主蔓第二或第三雌花坐果,主蔓坐不住時可選留側蔓雌花坐果。一般坐果節位以前多餘的側枝及早去掉,而坐果節位以後幾節的側枝可留3~6片葉打尖,以增加葉面積提高産量。

⒊肥水管理:在定植水澆足的情況下,主蔓長約50cm時,可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5kg,磷酸二氫鉀10kg。當幼果長至雞蛋大小時每畝随水沖入尿素15kg,磷酸二氫鉀20kg。果實碗口大小時可根據地力情況每畝追施尿素10kg,磷酸二氫鉀15kg另外還可噴施葉面肥料防止莖葉早衰。

⒋人工輔助授粉:授粉時間是每天早晨7~11時,将當天開放的雄花去掉花瓣,将花粉輕輕塗抹在已開花的雌花柱頭上。在操作中應注意要周到均勻,以防止出現畸型果。

⒌西瓜二次結果的方法及關鍵技術: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割蔓再生,即在頭茬瓜定個後,注意選留基部萌生的新蔓3條,頭茬采摘後,距根莖部30cm剪除老蔓,利用基部新蔓結果。另一種是新梢留瓜,即在果實生長後期,利用主、側蔓頂端發出的新蔓坐果。一般7~10天可開花坐果,此法管理簡單,但坐果節位高,果形偏小,産量較低。關鍵技術主要是頭茬瓜膨瓜後期做好防病工作,葉面噴肥,嚴防莖葉早衰,摘瓜後及時清潔田園,用生根劑灌根并追肥澆水,促新蔓健壯生長。

播種育苗

營養土配制:營養土配制方法較多,常用2/3草炭土加1/3未種過瓜的大田土拌勻過篩,或1/3腐熟農家肥加2/3大田土。每方土加2kg過磷酸鈣,用800倍多菌靈液消毒,或用甲醛熏蒸。

浸種催芽:可用55℃溫水浸種消毒,不斷攪拌至水溫降至30℃左右。浸泡4小時後,清洗種子,然後用濕毛巾包緊置于30℃左右環境下催芽。

播種:播種前一天應用800倍甲基托布津液澆透苗土,待種子芽長到0.5cm左右時,播種于育苗盤内,種子應平放,芽尖向上,上蓋細營養土1.5cm厚,并用800倍甲基托布津液澆透育苗盤,溫度保持在25~30℃,以保證出苗整齊。出苗後溫度保持在18~28℃即可。苗床甯幹勿濕。早春應防止凍害,保證充足光照。夏季應防幼苗高溫徒長。

田間管理

西瓜花定

植:一般采用多蔓多果整蔓方式栽培,株行距60~80cm×180~200cm,每畝可栽530~730株。亦可立式網架栽培,株行距50cm×100~140cm,雙行定植。

肥水:以底肥為主,追肥為輔。底肥應每畝用53~66kg複合肥和2670kg堆肥,采取條施或撒施方式施用。以後整個生育期以“兩水兩肥”為主,即伸蔓肥,定植一周後以施氮肥為主,灌水;膨瓜肥,坐果一周後以施磷、鉀為主,灌水。

整蔓留果:因果實小,要達到較高産量,應采用多蔓多果方式栽培,一般保留一主蔓和3~4個子蔓,或不整蔓;留果時摘除主蔓上第一雌花,其餘均可保留二茬瓜,坐果節以下子蔓宜盡早摘除。

病蟲害防治:小型西瓜品種相對大西瓜品種具有較強的抗病性,一般病害為蔓枯病、枯萎病、病毒病、炭疽病等,病蟲害防治最好7~10天進行一次。

寄主

在田間主要為害瓜類幼苗和十字花科蔬菜幼芽、嫩根及草莓等漿果。喜食油菜、菜芥、小白菜、番茄、黃瓜、南瓜、瓠瓜、大豆、豇豆、苋菜、空心菜、莴苣等葉片及食用菌等。

危害:危害幼芽、嫩根造成缺苗斷壟,危害草莓時把漿果吃成孔洞;瓜類幼苗綠色部分受害後常不生蔓。對生産造成一定影響。

形态特征:成蟲體長10~14mm,體寬5~6.5mm,長橢圓形,共13節,灰褐色,頭部具1對線狀觸角;胸部8節,各節具1對足,腹部具7對腹足,尾節末端為兩個片狀突起。雌成蟲體背暗褐色,隐約可見黃褐色雲狀紋,每節後緣具白邊,雄蟲較青黑。卵近球形至卵形,黃褐色。初孵幼蟲白色,半透明,長約1.3~1.5mm,寬0.5~0.8mm,後逐漸變深,形态與成蟲近似,僅大小、體色不同。

生活習性:該蟲胎生繁殖,離開母體即可自由活動取食,取食後體壁顔色變深,身體增大,隔一段時間需鑽入土中蛻皮,每雌可繁殖110頭,幼蟲孵化後多随雌成蟲群集在一起,約經1~2.5個月後開始獨立生活,經1年成熟,多發生在陰暗潮濕牆角或石頭、土塊下,夜出為害,以晚上21~22時、清晨7~8時活動最盛,陰天也出來活動,幼苗及貼地果易受害,對圈肥及腐草有趨性,有負趨光性和假死性,受驚後立即卷縮成“西瓜”狀。

球鼠婦

中國還有一種西瓜蟲,學名為PorcellioscaberLatreille稱球鼠婦,廣布室内及潮濕之處,在田間也為害油菜等。

防治方法:⑴離村莊近的菜地、塘埂溝邊處應加強防治。田園内不留雜草,在田埂、壟間堆集腐草進行誘殺。⑵菜地避免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機肥。⑶結合防治地下害蟲噴藥防治在油菜苗期,發現蟲量大時開始噴灑25%愛卡士乳油1500倍液或20%蟲死淨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

猝倒病

本病是西瓜幼苗期的主要病害,發生普遍,可造成大片幼苗死亡。尤其在育苗床内受害最為常見。

⒈症狀:猝倒病菌的寄生性都是比較弱的,隻有在幼苗生長衰弱或其幼莖尚未木栓化時,才能侵入為害。苗期發病,幼苗莖基部産生水漬狀病斑,接着病部變黃褐色,缢縮成線狀。病害發展迅速,在子葉尚未凋萎之前幼苗即猝倒,拔出後接觸病部的表面極易脫落,在子葉下發病的成為卡脖子。有時幼苗尚未出土,胚莖和子葉已普遍腐爛。有時幼苗外觀與健苗無異,但貼伏在地面而不能挺立,檢查這種病苗,可看到其莖基部已收縮似線條狀。濕度大時,在病部及其周圍的土面長出一層白色菌絲體。

⒉病原病原為腐黴屬中的瓜果腐黴菌[Pythiumaphanidermatum(Eds.)Fitzp.]。菌絲無色,無隔膜。無性階段形成遊動孢子囊,有性階段形成球形卵孢子。

⒊發病規律病菌以卵孢子在12~18cm表土層越冬,适宜發病地溫為10℃,低溫對寄主生長不利,但病菌尚能活動。當幼苗子葉養分基本用完,新根尚未紮實之前是感病期,遇有雨、雪連陰天或寒流侵襲,則發病較多。

⒋無公害防治技術

⑴嚴格選擇營養土選用無病新土進行育苗,或對育苗土進行土壤消毒,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0.5千克加細土100kg制成藥土進行播後複蓋。

⑵加強苗床管理選擇地勢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作苗床,播前一次灌足底水,控制苗床的濕度。用有機肥或堆肥作苗床基肥時,必須充分腐熟。定植後,前期宜少灌水。若是大棚應及時通風降濕。

⑶化學防治出苗後發病初期可噴灑58%瑞毒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25%瑞毒黴(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40%乙磷鋁(疫黴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64%殺毒礬M8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70%乙膦·錳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58%雷多米爾·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一般7~10天噴一次,視病情,連續噴灑1~3次。每次噴藥後要結合放風,降低棚内濕度,可收到較好的防效。

枯萎病

西瓜枯萎病也叫蔓割病、萎蔫病等,分布十分廣泛。其發病率一般在5%左右,多者發病30%以上,甚至絕産。

症狀西瓜全生育過程均可發病。西瓜幼芽受害,在土壤中即行腐敗死亡,不能出苗。出苗後發病,頂端呈失水狀,子葉和葉片萎垂,莖蔓基都萎縮變褐猝倒;病蔓發病,基部變褐,莖皮縱裂,常伴有樹脂狀膠汁溢出,幹後呈紅黑色。橫切病蔓,維管束呈褐色。後期病株皮層剝離,木質部碎裂,根部腐爛僅見黃褐色纖維。天氣潮濕時,病部常見到粉紅色黴狀物,即病原苗分生抱子座和袍子團。

⒉病原病原為西瓜尖鐮孢菌[Fusariumoxysporumf.niveum(E.F.Smith)SnyberetHansen],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⒊發病規律本病是一種土傳病害,病原苗主要在土壤和病殘體上越冬,通過帶菌種子、土壤、肥料、灌溉水、昆蟲及人為傳播。病菌從寄主根部傷口或根毛的頂端細胞間侵入,帶菌種子萌發時病菌可直接侵入幼根。夏西瓜6月中、下旬開始發病,7月中旬至8月上旬為發病盛期。發病的主導因素是溫、濕度,溫度在8~34℃均可發病,24~32℃是侵染的最适溫度,而苗期在16~18℃時發病最多。雨後遇旱或時雨時晴的氣候條件下發病較多。另外,微酸性土壤及偏施氮肥,更利于發病。

⒋無公害防治技術

⑴選用抗病或耐病品種采用無病種子或種子消毒,從無病田中采種。種子消毒,在播前可用種子重量0.3%~0.4%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1小時。

⑵嚴格選擇營養土采用無病土育苗,用新土或消毒的土壤作營養缽育苗,可減少苗期病菌侵染。

⑶合理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提倡水旱輪作,施用腐熟的基肥,及時追施磷鉀肥,及時通風,降低大棚濕度。不可大水漫灌,防止植株早衰和莖基部因土壤水分供應不均衡,産生自然裂傷。發病時要控水,及時清除病株,徹底銷毀或深埋,并用石灰等進行土壤消毒。

⑷土壤消毒苗床消毒每平方米用50%多菌靈8克處理畦面。定植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667m21kg,混入細幹土30kg,混勻後,均勻撒入定植穴内。在夏季高溫季節,利用太陽能進行土壤消毒,即收獲後,翻好地、灌水、鋪上地膜,然後密閉大棚15~20天,地表土壤溫度可以達到70℃以上,對枯萎病及其他土傳病害、線蟲等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⑸嫁接育苗用黑籽南瓜或葫蘆作砧木嫁接。

⑹化學防治發病初期或發病前進行藥劑灌根治療,10%世高水分散顆粒劑3000~60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每株灌藥液0.25千克,每隔5~7天一次,連續防治2~3次。

炭疽病

炭疽病是西瓜重要病害之一,各地普遍發生,在多陰雨天氣和南方多水地區發生尤重,是影響西瓜穩産高産的主要原因。本病除為害西瓜外,還為害甜瓜等。

⒈症狀西瓜葉、蔓、果均可發病。葉部病斑,初為圓形淡黃色水漬狀小斑,後變褐色,邊緣紫褐色,中間淡褐色,有同心輪紋和小黑點,病斑易穿孔,葉柄和蔓上病斑梭形或長橢圓形,初為水浸狀黃褐色,後變黑褐色。果實受害,初為暗綠色油漬狀小斑點,後擴大成圓形,暗褐色稍凹陷,空氣濕度大時,病斑上長橘紅色黏狀物,嚴重時病斑連片,西瓜腐爛。

⒉病原病原為刺盤孢屬的葫蘆科刺盤孢菌[Colletotrichumorbiculare(Berk,&Mont.)Arx,異名Colletotrichumlagenarium(Pass.)Ell.etHalst.],病斑上小黑點為分生孢子盤。分生孢子橢圓形或長圓形,無色單胞,内含物顆粒狀,剛毛分散于分生孢子盤中,褐色,頂端色淡,有分隔。

⒊發病規律該病菌主要附着于寄主的殘體上遺留在土壤中越冬,種子也能帶菌,其種子上的病菌可存活2年。在适宜條件下,病菌依靠雨水或灌溉水的沖濺傳播,過多施氮肥、排水不良、通風透光差以及連作地塊發病都比較嚴重。重病田或雨後收獲的西瓜在貯運過程中也發病。

4.無公害防治技術

⑴選用抗病耐病品種甜瓜品種一般厚皮甜瓜(哈密瓜型)易感病,薄皮甜瓜(普通甜)較抗病。

⑵嚴格選擇營養土育苗地要實行與非瓜類3年以上輪作,防止土壤帶菌,不能輪換時必須進行苗床土壤消毒。

⑶種子處理對生産用種可用50~51℃溫水浸種或用種子重的0.3%~0.4%的50%多菌靈粉劑拌種;或用福爾馬林200倍液浸種30分鐘,用清水沖洗幹淨後催芽。

⑷農業措施與非瓜類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采用配方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注意平整土地,防止田間積水,雨後及時排水,合理密植。瓜類作物收獲後要及時清除病殘體等。

⑸化學防治大棚或露地于發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多黴靈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顆粒劑3000~6000倍液,或2%抗黴菌素(農抗120)水劑200倍液等,間隔7~10天一次,共噴藥2~3次。

物種分類

中國各地均可栽培。南方以海南島為主要産區,依其獨有的氣候特點,一年四季均盛産西瓜,品種多樣。北方以沿黃河一線為主要種植帶,黃河兩岸土地肥沃,沙性土質最适宜西瓜生長,結出的瓜是又甜又起沙。上至甘肅蘭州,下至陝西、河北,河南,山東。其中山東為西瓜主要的産區,主要集中在魯西地區的聊城、東明、濰坊、昌樂、德州、泗水等地。

根據形狀

早春紅玉

是雜交一代極早熟小型紅瓤西瓜。春季種植,5月份收獲,座果後35天成熟。夏秋種植,9月份收獲,座果後25天成熟。該品種外觀為長橢圓形,綠底條紋清晰,植株長勢穩健,果皮厚0.4-0.5厘米,瓤色鮮紅肉質脆嫩爽口,中心糖度12.5以上,單瓜重2.0公斤,保鮮時間長,商品性好。

黑美人

形狀呈橢圓形,瓜型較小,瓜皮為純黑色,顧名思義,黑美人。

無籽西瓜

根據遺傳特性,可人工種植出無籽西瓜,圓形,瓜瓤内沒有籽,需每年育種。

花皮

瓜呈橢圓形,瓜大,瓜皮淺綠和深綠相間。

特小鳳

圓形,瓜皮花條,黃瓤。

蜜寶

圓球形,果皮墨綠,成熟時表面有蠟粉,瓤紅色,肉質脆甜多汁。

樂寶

圓形,果皮深墨綠色,紅瓤,質密而脆。花皮西瓜

橢圓形,瓜大,瓜皮淺綠和深綠相間

爆炸瓜

産于江蘇省東台市,因皮薄而脆,到碰到皮就炸開而得名。

黃瓤

黃瓤西瓜叫新金闌,是從台灣引進的西瓜稀有品種。瓜小,最大隻有3kg,含糖量高而均勻,入口即化,這種黃瓤西瓜從坐果到成熟隻有33天,一年可收兩茬,畝産3000kg。

佩普基諾

佩普基諾是一種迷你西瓜,來自南美洲的一種野生植物。形狀類似于紅薯,但“佩普基諾”隻有3厘米長、直徑2厘米。雖然外表與普通西瓜無異,但“佩普基諾”内瓤為青綠色,根部為莖狀。口感如黃瓜般清脆爽口,營養價值比普通西瓜高,可直接食用。“佩普基諾”有兩種顔色和形狀,一種是淡綠色帶花紋的,瓜果通常是橢圓形;另一種是深綠和黃色相間的,瓜果一般是圓形。

白瓤

白瓤西瓜應該是已經成熟的西瓜,可以食用,但還不能确定西瓜的品種。

心形西瓜

2014年,一位來自日本熊本市的姓木村的農民經曆了長期的實驗,克服了很多困難,創造了他專有的心形西瓜,據說他的靈感來自于他的鄰居的一個玩笑話。Rocket News報道稱:“這種心形西瓜為了使汁液更甜蜜,在黏稠度上做出了犧牲。一旦你狼吞虎咽式的吃這種心形西瓜時,會有一些柔軟甜美的果肉留在你的嘴唇上。

方形西瓜

方形西瓜是在日本培育的,最初隻是為了方便存儲,節省空間

。杭州超市出售方形西瓜常溫下可放半年之久。

根據成熟期

西瓜種類可以分為早熟品種、中熟品種和晚熟品種三個種類。

1、早熟品種,從播種到收瓜需90-90天,瓜成熟快,從雌花開放到成熟需要25-30d0株酬小,适合密植,優良的品種有京欣、鄭雜、早花等小瓜型品種。

2、中熟品種,北方從播種到收瓜需90-100天,瓜成熟稍晚,從雌花開放到成熟需要30-40天,株型較大,長勢強。該類品種的瓜大、皮厚,較耐運輸和貯存,如西農R号等。

3、晚熟品種,北方從播種到收瓜需100-120天,軟培較少,瓜大,耐貯存,如紅優2号等。根據用途

西瓜種類可以分為鮮食西瓜和籽用西瓜。選育的西瓜品種多為鮮食西瓜,是西瓜栽培的主要類型,在西瓜種類中是雜種優勢利用程度最高的;籽用西瓜适應性強,側蔓結實率高,管理較為粗放,西瓜選種與鮮食西瓜相同。内蒙古、甘甭、新祖等省區是國内大闆瓜籽的主要生産地.主要為常規品種.甘肅已經培育出雜交品種。

根據染色體

種類為:二倍體、四倍體有籽西瓜和三倍體無籽西瓜。

1、二倍體西瓜加倍最常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堿處理西瓜種子成剛出土的幼苗,獲得四倍體。

2、四倍體西瓜是人工誘變二倍體西瓜實現染色體加倍獲得的,一般隻作為培育三倍體無籽西瓜時的親本(母本),不做栽培用。

3、三倍體西瓜是以二倍體西瓜作父本。四倍體西瓜作母本雜交獲得的,有品質好、産量高、無籽的特點,Fl内優良品種如黑蜜、新I号等。

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

食品禁忌

不宜多吃

元·李鵬飛《延壽書》雲:北人禀厚,食之猶慣,南人禀薄,多食易緻霍亂。又雲:防州太守陳逢原,避暑食瓜過多,至秋忽腰腿痛,不能舉動,皆食瓜之患也。因此,中醫辨證屬于脾胃虛寒,寒積腹痛,小便頻數,小便量多;以及平常有慢性腸炎、胃炎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屬于虛冷體質的人均不宜多吃。正常健康的人也不可一次吃太多或長期大量吃,因西瓜水分多,多量水分在胃裡會沖淡胃液,引起消化不良或腹瀉。

變質不能吃

西瓜變質後不可以吃,容易引起胃腸病而下痢。惟清·張璐《本經逢源》雲:西瓜,甘寒降瀉。子仁甘溫性升,開豁痰涎之理是其本性。又引《相感志》雲:食西瓜後食其子,即不噫瓜氣,其溫散之力可知。過食瓜果類緻使胃腸寒積腹痛者,酌服中藥理中湯可治。西瓜裨益于人雖多,慎記台灣民間俚語雲:日吃西瓜,半夜反症。

糖尿病人

西瓜約含糖類5%,且主要是葡萄糖、蔗糖和部分果糖,也就是說吃西瓜後會緻血糖增高。正常人由于會及時分泌胰島素,可使血糖、尿糖維持在正常水平。而糖尿病人則不同,在短時間内吃太多西瓜,不但血糖會升高,病情較重的還可能因出現代謝紊亂而緻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糖尿病人每天吃的碳水化合物(糖類)的量是需要嚴格控制的,因此如果一天中多次吃了西瓜,那麼應相應地減少吃飯和面制品(碳水化合物)的數量,以免加重病情。

腎功能不全者

腎功能不全患者,對排出體内水分的功能大大降低,所以常會出現下肢或全身水腫。這類病人若吃太多西瓜,會因攝入過多的水,又不能及時将多餘的水排出,緻使水分在體内超量儲存,血容量增多,因此不但使水腫加重,且容易誘發急性心力衰竭。故而腎功能不全患者以少吃或不吃西瓜為好。

感冒初期

中醫認為,不論是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其初期均屬于表證,應采用讓病邪從表而解的發散治療方法。并認為在表未解之前若攻之會加重病情。而西瓜有清裡熱的作用,所以這個時候吃西瓜會使感冒病情加重或病程延長。

口腔潰瘍病人

口腔潰瘍在中醫中被認為是陰虛内熱、虛火上擾所緻。由于西瓜有利尿作用。若口腔潰瘍者多吃西瓜,會使口腔潰瘍複原所需要的水分被過多排出,從而加重陰虛和内熱,使病程綿延,不易愈合。

産婦

産婦的體質比較虛弱,中醫認為多吃西瓜會過寒而損脾胃。

飯前及飯後不宜吃

因為西瓜中大量的水分會沖淡胃中的消化液,在飯前及飯後吃都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而且飯前吃大量西瓜又會占據胃的容積,使就餐中攝入的多種營養素大打折扣,特别是對孩子、孕婦和乳母的健康影響更大。而對于想通過節食減肥的人則在飯前吃點西瓜不失是一種減少食物攝入的好方法。

不宜吃得太多

因為西瓜屬于“生冷食品”,任何人吃多了都會傷脾胃,導緻食欲不佳、消化不良及胃腸抵抗力下降,引起腹脹、腹瀉。

少吃冰西瓜

雖然大熱天吃冰西瓜的解暑效果很好,但對胃的刺激很大,容易引起脾胃損傷,所以應注意把握好吃的溫度和數量。最好把西瓜放在冰箱冷藏室的最下層,這裡的溫度大約是8-10℃,這個溫度口味也最好,每次吃的量不要超過500克,且要慢慢地吃。對于有齲齒(蛀牙)和遇冷後即會感到酸、痛的牙過敏者,以及胃腸功能不佳者就不宜吃冰西瓜。

打開時間過久不能吃

天氣氣溫高後,适宜細菌繁殖,如果吃打開時間過久、已被病菌污染的西瓜,就會導緻胃腸道傳染病。因此,吃西瓜應注意選擇成熟的新鮮西瓜。

食用方法

西瓜雪泡

1、用球形小匙挖出10個小西瓜球,放在盤子裡,于冰箱内冷凍2小時。

2、剩下的西瓜削皮、去籽,切成小塊,放入攪拌機内,再加入橙汁和鮮奶油,蓋好蓋子以高速打15秒,直至充分混合。

3、将冷凍好的小西瓜球放入杯中,倒入打好後的果汁即可。

西瓜荔枝雪泥飲

1、西瓜去皮取肉,荔枝去皮,挖核,取出荔枝肉備用。

2、西瓜肉、荔枝肉和細砂糖一同放入食品加工機中攪打均勻,倒入制冰模具中,放入冰箱冷凍3個小時左右,直到液體凍結成型。

3、将冰塊再次盛入食品加工機中,攪打成雪泥,盛入杯中即可飲用。

西瓜奶油冰沙

1、西瓜瓤切塊去籽,放入攪拌機中攪打幾下成固液混合物備用。

2、将淡奶油打發。用刨冰機将冰塊刨成冰沙,與西瓜汁混合,放入準備好的容器中,擠上剛剛打發的淡奶油,最後淋上少許草莓醬即可。

西瓜是最自然的天然飲料,而且營養豐富,對人體益處多多,但西瓜優點雖然很多,大量或長期吃副作用也不可輕忽。明·汪穎《食物本草》雲:西瓜,性寒解熱,有天生百虎湯之号,然亦不宜多食。李時珍《本草綱目》雲:西瓜、甜瓜,皆屬生冷,世俗以為醍醐灌頂,甘露灑心,取其一時之快,不知其傷脾助濕之害也。

營養價值

西瓜堪稱“盛夏之王”,清爽解渴,味道甘味多汁,是盛夏佳果,西瓜除不含脂肪和膽固醇外,含有大量葡萄糖、蘋果酸、果糖、蛋白氨基酸、番茄素及豐富的維生素C等物質,是一種富有很高的營養、純淨、食用安全食品。瓤肉含糖量一般為5~12%,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甜度随成熟後期蔗糖的增加而增加。西瓜中所含的糖、蛋白質和微量的鹽,能降低血脂軟化血管,對醫治心血管病,如高血壓等亦有療效。西瓜皮及種子殼所制成的西瓜霜,能夠治療口瘡、口疳,牙疳,急性咽喉炎待喉症。西瓜果皮、果肉、種子都可食用、藥用。

西瓜果肉:蛋白質、葡萄糖、蔗糖、果糖、蘋果酸、瓜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内氨酸、丙酸、乙二醇、甜菜堿、腺嘌呤、蔗糖、蘿蔔素、胡蘿蔔素、番茄烴、六氫番茄烴、維他命A、B、C、揮發性成分中含多種醛類。西瓜果肉所含瓜氨酸、精氨酸成分,能增大鼠肝中的尿素形成,而導緻利尿作用。有清熱解暑、解煩渴、利小便、解酒毒等功效,用來治一切熱症、暑熱煩渴、小便不利、咽喉疼痛、口腔發炎、酒醉。

西瓜種子:含脂肪油、蛋白質、維生素B2、澱粉、戊聚糖、丙酸、尿素、蔗糖等。有清肺潤肺功效,和中止渴、助消化,可治吐血、久嗽。籽殼用治腸風下血、血痢。種子含一種皂樣成分,有降血壓作用,尚能緩解急性膀胱炎功能。

種仁(胚):有清肺、潤腸、和中、止渴等作用,為醫治腸、胃、脾内壅之要藥。

西瓜皮:被中醫稱瓜皮為“西瓜翠衣”,具有清熱解暑、瀉火除煩、降血壓等作用,對貧血、咽喉幹燥、唇裂,以及對膀胱炎、肝腹水、腎炎患者均有一定療效。另外,因為西瓜皮富含維生素C、E,用它擦肌膚,或将它搗成泥漿狀塗在皮膚上,待遇10~15分鐘後用水洗淨,有養膚、嫩膚、美膚和防治痱疖的作用。新鮮西瓜皮鹽腌後可作小菜。

對孕婦的益處

西瓜中除了水分外,還含有胡蘿蔔素、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抗壞血酸以及蛋白質、糖、粗纖維、無機鹽、鈣、磷、鐵等物質。

孕婦在妊娠期間常吃些西瓜,不但可以補充體内的營養消耗,同時還會使胎兒的營養攝取得到更好的滿足。在妊娠早期吃些西瓜,可以生津止渴,除膩消煩,對止吐也有較好的效果。妊娠末期,孕婦常會發生程度不同的水腫和血壓升高,常吃西瓜,不但可以利尿去腫,還有降低血壓的功效,這對于孕婦的健康也是有益的。西瓜還可以增加乳汁的分泌,因此,孕婦吃些西瓜對身體是有益的。

産前和産後吃些西瓜,可以治療和糾正孕婦貧血。如在盛夏分娩的孕婦,常吃西瓜可以防暑降溫,消夏祛暑。西瓜含糖分,有補充能量、保護肝髒的作用。分娩過程中,許多産婦(産婦食品)有精神緊張、産程延長、失血出汗、周身疲勞、胃腸蠕動減弱、食欲不振、大便秘結等現象,這時吃些西瓜不但可以補充水分、增加糖、蛋白質、無機鹽、維生素等營養的攝入量,刺激腸蠕動、促進大便通暢,還可以增加乳汁分泌,并有助于術後産婦的傷口愈合。

藥用價值

瓜肉中的瓜氨酸及精氨酸部分,據稱能增進大鼠肝中的尿素形成,導緻利尿。

性味

甘,寒。

①《日用本草》:味甘,寒,無毒。

②《飲膳正要,:味甘,平,無毒。

③《綱目》:甘淡,寒,無毒。

④《本草再新》:味甘,性涼。

歸經

入心、胃、膀胱經。

①《玉楸藥解》:入手太陰肺、足太陽膀胱、足陽明胃經。

②《本草求真》:入心包、胃。

③《要藥分劑》:入脾經。

④《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利小便.治暑熱煩渴,熱盛津傷,小便不利;喉痹,口瘡。

①《日用本草》:消暑熱,解煩渴,寬中下氣,利小水,治血痢。

②《飲膳正要》:主消渴,治心煩,解酒毒。

③《丹溪心法》:治口瘡甚者,用西瓜漿水徐徐飲之。

④《滇南本草》:治一切熱症,痰湧氣滞。

⑤汪穎《食物本草》:療喉痹。

美容功效

1、西瓜汁裡還含有多種重要的有益健康和美容的化學成分。它含瓜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蘋果酸、磷酸等多種具有皮膚生理活性的氨基酸,尚含腺嘌呤等重要代謝成分,糖類、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而西瓜的這些成分,最容易被皮膚吸收,對面部皮膚的滋潤、防曬、增白效果很好。方法:用瓜汁擦擦臉,或把西瓜切去外面的綠皮,用裡面的白皮切薄片貼敷15分鐘。

2、由于西瓜有利尿的作用,再加上水分大,所以吃西瓜後排尿量會增加,從而減少膽色素的含量,并使大便暢通,對治療黃疸有一定作用。另外,西瓜的利尿作用還能使鹽分排出體外,減輕浮腫,特别是腿部浮腫,對因長時間坐在電腦前而雙腿麻木腫脹的女性來說,西瓜是一種天然的美腿水果。

3、西瓜含有豐富的鉀元素,能夠迅速補充在夏季容易随汗水流失的鉀,避免由此引發的肌肉無力和疲勞感,驅走倦怠情緒。鉀也是美麗雙腿所必需的元素之一,常吃西瓜、多喝西瓜汁,會獲得漂亮的腿型。

4、新鮮的西瓜汁和鮮嫩的瓜皮可以增加皮膚彈性,減少皺紋,增添光澤。把西瓜肉放在碗裡壓碎,然後濾出汁來,這便是天然的皮膚調色劑。每天早晚在化妝之前将它當化妝水使用,清新而不刺激,堅持下去能使臉色更佳,妝容持久亮麗。用剩的西瓜汁可放在冰箱内保存,三天之内不會變質,常适合敏感膚質的人。

5、常吃西瓜還可以使頭發秀美稠密,因燙發而發質幹枯的人,可多吃。

植物文化

食物用途

西瓜在古今用于民俗治病和食療保健的資料甚豐。

1、《本經逢源》記載:西瓜能引心包之熱,從小腸、膀胱下瀉。能解太陽、陽明中暍及熱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湯”之稱,白虎湯為漢傷寒論方,功能清熱生津,解渴除煩,即指西瓜皮與其同功之喻。而春、夏伏氣發瘟熱,覓得隔年收藏者啖之,如湯沃雪。

2、《松漠記聞》雲:有人苦于目病,令以西瓜切片曝幹,日日服之,遂愈,由其性冷降火故也。

3、《随息居飲食譜》雲:食瓜腹脹者,以冬腌菜瀹湯飲即消。目赤口瘡用西瓜肉曝幹腌食之;唇内生瘡用西瓜皮燒研噙之;食瓜過多成病用瓜皮煎湯解之;口腔炎用西瓜皮曬幹,炒焦,加冰片少許同研末,用蜂蜜調塗患處。

研究曆史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産地,但關于西瓜的由來,說法不一。一種說法認為西瓜并非源于中國,而是産自于非洲,于西域傳來,故名西瓜。另一種說法源于神農嘗百草的傳說,相傳西瓜在神農嘗百草時被發現,原名叫稀瓜,意思是水多肉稀的瓜,但後來傳着傳着就變成了西瓜。

較為流行的觀點認為,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它原是葫蘆科的野生植物,後經人工培植成為食用西瓜。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種植西瓜,後來逐漸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傳至北歐,而後南下進入中東、印度等地,四五世紀時,由西域傳入中國,所以稱之為“西瓜”。據明代科學家徐光啟《農政全書》記載:“西瓜,種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按胡嬌于回纥得瓜種,名曰西瓜。則西瓜自五代時始入中國;今南北皆有。”這說明西瓜在中國的栽培已有悠久的曆史。過去,有人引宋代歐陽修《新五代史·四夷附錄》說:五代同州郃陽縣令胡峤入契丹“始食西瓜”,“契丹破回纥得此種,以牛糞複棚而種,大如中國冬瓜而味甘”,“周廣順三年(953)……峤歸”。于是,西瓜從五代時由西域傳入中國的說法,似乎成了定論。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學生課外讀物《衣食住行史話》中就有“西瓜始于五代”一節。其實,這種說法并不确切。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西瓜又名寒瓜。“陶弘景(南北朝時人)注瓜蒂言永嘉(晉懷帝年号)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音,即此也。蓋五代之先瓜種已入浙東,但無西瓜之名,未遍中國爾。”《南史·滕昙恭傳》說,昙恭“年五歲,母楊氏患熱,思食寒瓜,土俗所不産。昙恭曆訪不能得,銜悲哀切。俄遇一桑門問其故,昙恭具以告。桑門曰:‘我有兩瓜,分一相遺。’還以與母,舉室驚異,尋訪桑門,莫知所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卷十九記載隐侯(沈約)的《行園》詩雲:“寒瓜方卧垅,秋蒲正滿陂。紫茄紛爛熳,綠芋都參差。”從詩中談到寒瓜卧垅的時節看,正跟西瓜相符。另外,舊北京曾稱先上市的西瓜為“水瓜”,後上市的為“寒瓜”;今訪老農,也說晚西瓜确有“寒瓜”一稱。看來,上述文獻資料可以和李時珍的說法相印證。然而,李時珍的說法幾百年來似乎并未引起人們的注意。1976年,廣西貴縣西漢墓椁室淤泥中曾發現西瓜籽;1980年,江蘇省揚州西郊邗江縣漢墓随葬漆笥中出有西瓜籽,墓主卒于漢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這就無可辯駁地證明了李時珍記載的可靠性。

植物傳說

西瓜,顧名思義,是西域傳來的瓜。五代以前,既然它已經傳入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卻又不叫西瓜,而因其性寒解熱,稱寒瓜。因此,西瓜是從西域傳入中國的說法似有疑問。那麼,它是從什麼路線傳入中國的呢?推測它是由“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漢武帝曾派“譯長”,募商民,攜絲綢,乘海船去西方國家“市明珠、璧流離、奇石、異物。海船從雷州半島啟航,沿北部灣西岸和越南沿海航行,繞過越南南端金瓯角,再沿暹羅灣,順馬來半島海岸南下,到達新加坡,又西折,穿越馬六甲海峽,沿孟加拉灣到達已程不國,“漢之譯使自此還矣”(《漢書·地理志》);這條海道,就是所謂的“海上絲綢之路”。“已程不國”是今天的什麼地方呢,多數學者認為是斯裡蘭卡,也有人說是非洲東部的阿比西尼亞。無論哪種說法對,都說明漢武帝時代中國和非洲交通的海路已經打開了。因為在漢代,阿拉伯人已經掌握了印度洋上信風的秘密,能夠東西穿航印度洋。這樣,斯裡蘭卡和南洋群島完全有可能成為中國和非洲交通的中轉站。非洲的西瓜可以經過斯裡蘭卡或南洋群島再傳入中國。廣西和江蘇漢墓出土的西瓜籽,就是海上絲綢之路溝通中非文化交流的佐證。

另外,據1959年2月24日《光明日報》報道:在浙江杭州水田畈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也曾發現過西瓜籽。如果這個考古收獲确實可靠的話,中國有西瓜的曆史至少在四千年以上,而且西瓜原産非洲的說法,又另當别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