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順軍港

旅順軍港

占地面積為5839平方米的人造公園
旅順軍港始建清代,其實早在明代旅順就設有水師營,由此出海巡哨,随着帝國主義不斷侵入黃渤沿海。[1]為加強旅順口海上防務,從1880年至1890年10年間,清政府命北洋大臣李鴻章籌建北洋水師,經營旅順港。在旅順征民大擴航道,疏浚港灣、填海、築炮台、建港池,使旅順口成為當時世界聞名的軍事要塞,并為五大軍港之一。至1894年中日甲午戰争,清政府在旅順隻經營了16年,随後的幾十年由日俄分别侵占,1955年4月15日,中蘇舉行旅順軍港交接儀式,從4月16日起旅順軍港的防務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掌管。現做為北海艦隊的一處訓練基地,西港正在進行擴建之中。旅順軍港地處遼東半島西南端,黃海北岸。港口門開向東南,東側是雄偉的黃金山,西側是老虎尾半島,西南是巍峨的老鐵山,周圍環守旅順港,天然形勝被譽為“天下奇觀”。最具旅順濱海小城風光特色的旅順軍港公園坐落于白玉山南麓,旅順軍港北岸。南面對着旅順口門的主航道,西與旅順西港相連,東臨四八一O工廠和旅順東港,北臨黃河路,是一座建于1985年、占地面積為5839平方米的人造公園。别看它面積不大且又狹窄,它的曆史卻可上溯到十九世紀末葉。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名稱:旅順軍港 開放時間:08:00~16:00 地理位置:遼東半島西南端 門票價格:10.00元(包含園内展覽) 面積:5839平方米 所屬國家:中國 所屬城市:遼甯省大連市 建議遊玩時長:2小時 适宜遊玩季節:6月-10月

戰略地位

旅順軍港地處遼東半島西南端,黃海北岸。港口口門開向東南,東側是雄偉的黃金山,西側是老虎尾半島,西南是巍峨的老鐵山,周圍環守旅順港形勢險要,天然形勝被譽為“天下奇觀。我們所指的“旅順口”“獅子口”就是寬近300米由兩山對峙而成的出海口。過300米中隻有一條91米的航道,每次隻能通過一艘大型軍艦,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在戰略上是易守難攻旅順軍港近似一個封閉海灣港口東西長4公裡,南北寬2公裡整個海灣又分為東、西兩港,那座彎曲的幹灘很像老虎的尾巴。旅順口做為世界名港與這老虎半島的存在有密存關系。清代在這半島上曾設練兵場和燈塔。以這條老虎尾半島為界把整海灣分為東西兩部分,東港港口寬75米,水深5.6-8.8米碼頭四周是石砌岸壁設有大型船塢,它的西港港口寬220米,港内水域廣闊,不凍不淤,為淺水灘港内隐蔽性和防風性良好,再加上那老虎尾半島的存在又形成一堵大然防波堤,使西港好似一個内湖。

其實旅順軍港的險要之處全存于航道兩側的山上,那裡隐蔽着許多火力機關,交叉成網、互相支援,敵艦很難靠近,所以無論是甲午戰争還是日俄戰争,日軍都沒有從海上攻進旅順,所以一些軍事家形容說:“旅順一口,天然形勝,即有千軍萬馬,斷不能破”。

曆史沿革

1881年秋,北洋大臣李鴻章出于鞏固北方海防的考慮,選址旅順作為北洋海軍根據地。親率部分文武官員周馥、馬建忠、黃瑞蘭等抵達旅順口考察形勢,得出:旅順口居北洋要隘,京畿門戶,“為奉直兩省海防之關鍵”,“蓋咽喉要地,勢在必争”的結論。

11月11日,李鴻章将在旅順建港設塢的計劃正式上報朝廷,獲準後,它立刻組建了旅順工程局,1882年9月,李鴻章委派直隸修補道員袁保齡擔任工程局總辦,到1890年9月,旅順船塢全部竣工,耗白銀139.35萬兩,同時在旅順港沿岸用從山東長島運來的紫色花崗岩石條修建了防浪堤,堤高3米左右,現海岸防浪堤即是當時所修的雛形。防浪堤上有鑄鐵和花崗岩纜栓。

現在的軍港公園也是那時修築的防浪堤一部分,當地人稱為“壩沿”。 日俄戰争結束後,“壩沿”(即現軍港公園一帶)是一座批發和販賣水産海鮮的漁碼頭,每天清晨就停泊着許多各類木船,進行水産交易的人流和貨車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1945年8月22日,蘇軍進駐旅順後,從旅順火車站終點延伸到黃河路南側至旅順船塢修建了一條單軌鐵路,并在鐵路邊經過壩沿處(軍港公園現址)建倉庫一座,還在附近的海岸橋下入海口處架設了木橋,并鋪設了鐵軌。

1955年,蘇聯紅軍撤離旅順時倉庫移交給中國人民解放軍旅順駐軍的後勤部管理,作為貯存水泥之用。

1958年,海岸橋下入海口處木橋被拆除。這一帶成為當地居民“放大棒釣魚”,夏季遊泳的天然場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