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亥馴馬

王亥馴馬

漢語成語
傳說王亥有一次,黃帝的部下捕獲了一匹野馬,每當人們接近它時,它就前蹄騰空,昂頭嘶鳴,或把後腿崩起,但它并不傷害人和其它動物,隻以草為食。當時人們都還不認識這種動物,便把黃帝請來辨認。黃帝觀察很長時間,也未能認出是什麼動物,隻讓大家不要殺掉,派馴養動物的能手王亥用木欄先把它圈起來。
    中文名:王亥馴馬 創作年代:炎黃時期 體彩:成語

故事起因

傳說黃帝的部下捕獲了一匹野馬,每當人們接近它時,它就前蹄騰空,昂頭嘶鳴,或把後腿崩起,但它并不傷害人和其它動物,隻以草為食。當時人們都還不認識這種動物,便把黃帝請來辨認。黃帝觀察很長時間,也未能認出是什麼動物,隻讓大家不要殺掉,派王亥用木欄先把它圈起來。

故事經過

在5000年前的皇帝時代,人們過着遷徙不定的遊牧生活。傳說有一次,皇帝的部下捕獲了一匹野馬,每當人們接近它時,它就前蹄騰空,昂頭嘶鳴,或者尥蹶子,但它并不傷害人和其他動物,隻以草為食。當時人們都還不認識這種動物,便把黃帝請來辨認。黃帝觀察很長時間,也未能認出是什麼動 物,便讓大家不要殺掉,并派馴養動物的能手王亥用木欄先把它圈起來。

過了一段時間,王亥發現木欄外邊又來了幾匹這種紅色的野馬,它們對着木欄内的那匹野馬叫個不停,不肯離開。過了一天,王亥把木欄門打開, 不料外邊的好幾匹野馬一下子都沖進木欄,和圈在欄内的野馬混在一起,互相嘶叫了一陣,然後又都 卧了下來。

王亥把欄杆門關住,用割來的草喂它們。過了不長時間,其中一匹馬突然生下了一隻小馬駒。王亥高興極了。消息傳開,人們也都紛紛前來觀看。這些野馬和人接觸的時間一長,好像發現人類并不想傷害它們,所以在人面前也不驚慌,變得十分溫順。特别是小馬駒,很喜歡和人一起玩耍。

有一天,王亥喂過馬後,牽出一匹性格溫順的馬,縱身跳上馬背。馬一受驚,猛地四蹄騰空飛奔起來,把毫無精神準備的王亥一下子抛下來,跌了個仰面朝天。等王亥從地上爬起來,馬已跑得很遠 了。王亥站起來望着越跑越遠的馬,心裡十分着急,以為它再也不會回來了。

正要往回走,不料, 這跑得很遠的馬,又扭頭跑回來了。王亥高興極 了,忙把馬引進欄杆内圈好。後來他想出了一個辦法,用桑樹皮擰成一條繩子,把馬頭綁好,慢慢牽出來。然後又跳上馬背。馬仍像剛才那樣,飛奔起 來。這回王亥吸取了上次教訓,一隻手緊緊抓住綁在馬頭上的繩子,另一隻手抓緊馬鬃,任憑馬怎麼飛跑,王亥總是不松手。跑了一陣後,馬的速度減慢下來,直到馬不再跑時,王亥這才放松繩子,緩緩地騎着回去。

王亥騎馬成功後,一下子轟動了。風後、應龍、常先、大鴻等前來觀看,很快黃帝也知道了。 應龍是黃帝身邊的一員大将,對騎馬當然更感興趣。他積極協助王亥馴馬,練習騎馬。一天清早, 一件不幸的事發生了,王亥、應龍起來練馬,忘記把欄杆門關上,一隻老虎乘無人時聞進圈裡,把可愛的小馬駒咬死,正張口要吃的時候,被人們發現了。

老虎來不及吃掉小馬駒,跳出欄杆逃走了。王亥和應龍一見小馬駒被老虎咬死,氣極了,立刻帶上弓箭,騎上馬向老虎逃去的方向追去。他們一口氣奔跑了幾十座山,終于找到了這隻老虎。兩人看準目标,連發幾箭,把老虎射死在山谷中。在返回路上,王亥、應龍又騎在馬上順便射死了幾隻鹿。 不料他們的行動,引起了風後的注意。

風後一向智多謀廣,他腦子一動,便對黃帝說:"既然騎在馬上能追老虎,能射殺野獸,那麼,打仗時能不能也騎在馬上,追殺敵人?"風後建議黃帝下一道命令:各部落所有打獵的人,今後出外打獵,一律不許射殺野馬。凡能捉回野馬者,給予獎勵。黃帝不僅同意這個建議,而且自己也開始練習騎馬。他命應龍、王亥對捉回來的200多匹野馬要精心飼養, 進行訓練。應龍專門挑選200多名精幹的小夥子每天從早到晚,既馴馬,又練人。經過兩年多的訓練,中華民族最早的騎兵就這樣誕生了。這支騎兵隊伍在後來的涿鹿大戰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