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痤瘡

治療痤瘡

醫療美容術語
治療痤瘡泛指通過抑制皮脂腺的分泌、控制痤瘡丙酸杆菌的繁殖、調節體内激素水平、減輕炎症等去除尋常痤瘡(即粉刺、青春痘)的方式、方法。由于術式分型逐漸多種多樣,不同的方式方法優缺點也各不相同。[1]
  • 中文名:治療痤瘡
  • 外文名:
  • 專科分類:
  • 解剖部位:頭部-面部
  • 恢複時間:不同方法祛痘,恢複時間不同
  • 體位:仰卧位
  • 科室分類:皮膚科、醫療美容科
  • 疼痛感:無痛/輕度疼痛
  • 麻醉方式:無需麻醉/表面麻醉
  • 效果持續:根據具體方式不同有所差異
  • 操作方式:其他
  • 治療周期:多療程,因人而異

适用人群

面部出現痤瘡的求美者。

禁忌人群

1、對所用藥物、儀器過敏者。

2、體質虛弱者,嚴重的髒腑功能障礙者。

3、對治療效果抱有不切實際幻想者。

4、小兒,處于經期、妊娠期、哺乳期的婦女慎用。

5、面部皮膚有創傷、潰瘍、感染或有比較嚴重的皮膚病者禁用或慎用。

6、瘢痕體質,過敏性皮膚者慎用。

7、有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其他容易并發感染疾病者。

8、患有各種傳染病者。

技術/手術風險

1、過敏

常見于過敏性皮膚。使用了不适合自己皮膚或質量劣質的化妝品,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皮膚過敏可外塗抗過敏藥膏,若出現範圍較大且程度較重的皮膚紅斑、水泡、瘙癢等現象,應立即停藥,進行對症處理。出現全身性皮膚過敏症狀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處理。

2、激光治療的不良反應

激光治療常見的副反應包括一過性紅腫、紫癜、色素減退、色素加深、水疱、結痂、光敏反應及皮膚腫瘤等。術後應常規進行冰敷10~15分鐘。如出現紫癜、水疱,外搽燒傷濕潤膏或者抗生素軟膏,保護好痂皮,可預防上述副反應的發生。

3、暈厥

多由于精神緊張而引起,需要放松心态,必要時可進行相關的急救或治療。

4、感染

操作不當可能引發皮膚感染,通過規範操作、做好清潔和消毒工作有效預防感染。一發生感染,需要及時就醫處理。

效果說明

維持時間:通常來講,治療痤瘡的效果維持時間根據具體情況不同而有所差異。

影響因素:受個人體質、面部皮膚情況、治療方式、所用的藥物、護理等影響,治療效果及維持時間會有所差異。

時間變化:痤瘡治療後,面部皮膚得到改善。但随着時間的推移,有複發的可能,通常需要維持治療。

術後護理

1、術後監測

術後應注意觀察有無并發症出現,治療期間如出現任何不适,應及時到醫院複診。

2、術後處理

建議選擇清水或者合适的潔面産品保持皮膚清潔,若需化妝時應選擇不會堵塞毛孔的化妝品或者無油化妝品,且一定記得及時卸妝;注意飲食平衡,營養豐富,多吃酸奶、蔬菜、水果和粗糧;多飲水,防止大便幹燥;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生活不規律;治療痤瘡時注意調整好心态,保持愉悅的心情,盡力排解緊張、憂慮等不良情緒。

3、術後禁忌

忌食辛辣刺激、油膩食物,忌煙忌酒;少吃高糖飲食和奶制品,如薯條、面包、全脂牛奶等;不能濫用化妝品,避免暴曬,不能用冷水洗面;禁止用手擠壓粉刺,以免炎症擴散。

術前注意

1、與醫生溝通,了解具體流程、相關常識等,做好心理準備。

2、完善體格檢查、心肺檢查、血液常規檢查等,确認無嚴重全身性疾病,确認對美容藥物無過敏。

3、不良生活習慣改變,如禁止吸煙飲酒等。

4、女性應盡量避開月經期、哺乳期、妊娠期。

5、清淡飲食,避免進食糖類、油膩、海鮮腥發性及辛辣刺激性等食物。

6、保持積極的心态,正确地對待治療。

7、注意面部清潔,嚴格把控化妝品的選用。

相關醫學知識

痤瘡是一種毛囊皮脂腺單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皮損好發于面頰、額部和下颌,亦可累及軀幹,如前胸部、背部及肩胛部。以粉刺、丘疹、膿疱、結節、囊腫及瘢痕為特征,常伴皮脂溢出。各年齡段人群均可患病,以青少年發病率為高,也常稱之為“青春痘”。

1、病因

痤瘡發病機制仍未完全闡明。遺傳、雄激素誘導的皮脂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導管角化、痤瘡丙酸杆菌繁殖、免變炎症反應等因素都可能與之相關。部分患者的發病還受遺傳、免疫、内分泌、情緒及飲食等因素影響。

2、臨床表現

痤瘡主要有兩種皮損:非炎症性皮損和炎症性皮損。非炎症性皮損即粉刺,依據粉刺是否有開口,又分為黑頭粉刺(開放性粉刺)和白頭粉刺(閉合性粉刺)兩種。炎症性皮損有多種表現,如丘疹、膿包、結節和囊腫。

(1)黑頭粉刺:一般為針頭大小到米粒尖大小,可明顯高出皮膚表面,也可與皮膚表面平行。一般為一火山口樣丘疹,中央部呈深色或黑色,周圍皮膚呈膚色。用力擠壓能擠出白色或者淺黃色的内容物,頂部由于長期暴露于外界而被氧化為黑色。這些内容物一般為皮脂或者脫落的細胞成分。一般沒有自覺症狀。皮損可以散發,也可密集成片分布。有時候粉刺會很大,外觀如同一顆黑痣而被誤診。

(2)白頭粉刺:這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皮損,也稱閉合性粉刺,為針帽頭大小或米粒尖大小,一般高出皮面,呈白色或淺黃色丘疹。皮損可散發,也可密集分布,數量可以是數百甚至更多。一般沒有自覺症狀,輕微的粉刺有時僅僅是在手觸摸時感到皮膚有不平整感。

(3)丘疹:表現為一種與毛囊一緻的紅色的炎症性丘疹,大小不一,一般為綠豆或黃豆大小。皮損可以散發,重度者也可成片分布甚至具有融合成片的趨勢。丘疹一般沒有自覺症狀,部分患者可有輕微的瘙癢感或疼痛感;部分患者平時可能沒有疼痛感,僅僅在觸摸按壓時出現明顯的疼痛感。

(4)膿包:膿包為相對表淺的炎症性皮損,表現為基底潮紅,頂部有針帽頭大小的半球形黃色或乳白色膿包,有時膿包可以更大。膿包由于病損表淺,因此一般沒有疼痛感覺,有時具有輕度的瘙癢感。

(5)結節:結節是發生在皮膚較深部位的炎症,可以明顯高出皮面,也可略微高出皮面。一般為黃豆大小或豌豆大小,質地較硬,部分結節更大。可通過直接觸摸皮損來判斷結節的大小。根據病情的輕重不同,結節的數量和大小可明顯不同。如果結節發生在皮膚組織緻密度較高的部位,一般會有明顯的疼痛感;如果發生在組織疏松的部位,可以沒有症狀或者僅僅隻有輕微的疼痛感。

(6)囊腫:囊腫是一種具有囊性、波動性的炎症性皮損,可大可小,一般為蠶豆大小。囊腫可以沒有症狀,也可有輕微的疼痛感覺。皮損一般散發,部分嚴重病例可多個膿腫結節等融合成片,形成瘢痕。

3、臨床分類标準

我國比較普遍使用的标準仍然是Pillsbery分類的改良版本。這種分類基本上是以炎症程度作為主要依據,兼顧非炎症性皮損的數量進行分類的。

(1)Ⅰ級(輕度痤瘡):主要為非炎症性皮損散發或多發,炎症性皮損散發。

(2)Ⅱ級(中度痤瘡):Ⅰ級+淺表性膿包,炎症性皮損數量增加,局限于顔面部。

(3)Ⅲ級(中度痤瘡):Ⅱ級+深在性炎症皮損,發生于顔面部、頸部、胸背部。

(4)Ⅳ級(重度-集簇型痤瘡):Ⅲ級+囊腫,容易形成瘢痕,發生在上半身。

手術分型

1、藥物治療

一般痤瘡患者僅用外用藥物即可。對于外用藥物療效不佳或中重度痤瘡患者,需要采取外用藥物和口服藥物聯合治療。這些藥物治療均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1)維A酸類藥物

常用藥物包括第一代的全反式維A酸、異維A酸、維胺酯及第三代維A酸藥物阿達帕林和他紮羅汀等。其中同達帕林具有更好的耐受性,通常作為一線選擇。

(2)抗菌藥物

包括過氧化甲酰外用,口服或外用米諾環素、紅黴素、林可黴素及其衍生物克林黴素、氯黴素、氯潔黴素、夫西地酸等抗生素。

(3)激素藥物

口服包括雌激素、孕激素、螺内酯及胰島素增敏劑等抗雄激素藥物;潑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質激素藥物。

(4)其他

不同濃度與劑型的壬二酸、氨苯砜、二硫化硒,硫磺和水楊酸等藥物具有抑制痤瘡丙酸杆菌、抗炎或者輕微剝脫作用,臨床上也可作為痤瘡外用藥物治療的備選。

2、物理與化學治療

物理與化學治療主要包括光動力、紅藍光、激光與光子治療、化學剝脫治療等,作為痤瘡輔助、替代治療以及痤瘡後遺症處理的選擇。

(1)光動力與紅藍光

采用高純度、高功率密度的紅光及藍光,對皮膚進行照射後産生光動力學反應,損傷細菌細胞膜從而導緻細菌死亡,為新生細胞提供一個适合的環境。以增強新膠原彈性蛋白和膠原蛋白的生成,促進細胞生長,修複炎性痤瘡。

(2)激光與強脈沖光

通過治療儀器所發射的激光能量,順利地穿透病損的皮膚,進入病損部位,并對病損部位進行治療。該方法對于痤瘡紅印、瘢痕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射頻

點陣射頻和微針點陣射頻對于痤瘡、瘢痕的改善有一定效果,對亞洲人種還可以減少治療中色素沉着的風險。

(4)化學剝脫治療

淺表化學剝脫術主要包括果酸、水楊酸及複合酸等,具有降低角質形成細脆的粘着性、加速表皮細胞脫落與更新、刺激真皮膠原合成、組織修複和輕度抗炎作用,減少痤瘡皮損同時改善皮膚質地。臨床上可用于輕中度痤瘡及痤瘡後色素沉着的輔助治療。

3、中醫治療

包括中藥治療、針灸治療、刮痧治療、推拿按摩治療以及氣功治療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