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皮黃疸儀

經皮黃疸儀

肝癌并發黃疸患者的治療儀器
經皮黃疸儀是肝癌并發黃疸的患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積極對肝内原發腫瘤進行治療,是控制和消除黃疽的根本措施。針對黃疸,亦應積極利膽退黃或控制其進展,盡可能改善患者全身狀況,減輕患者痛苦,為後續治療尋求時機。
  • 中文名:經皮黃疸儀
  • 用途:治療黃疸
  • 類别:醫學
  • 屬于:儀器

治療儀M73262

1.均勻藍光照射;

2.藍光輻射強;

3.安靜,無噪音;

4.5支藍色熒光燈;

5.立式支架,光療頭高度可調;

6.計時器LED顯示,準确治療嬰兒治療時間和燈管的累計使用時間。

治療儀NJ33A

性能特點:

測試儀運用光纖技術、光電技術、電子技術及數據處理進行經皮膽紅素測量,隻要将其探頭輕按在新生兒、嬰幼兒前額皮膚上,瞬即可直接、準确地測量出與血清膽紅素濃度相關地經皮膽紅素值,經過換算,可直接顯示血清膽紅素濃度值。儀器測試無損傷、體積小、重量輕、易操作、使用安全,廣泛應用于各級醫院地新生兒科、兒保科等部門。

主要技術指标:

測量方式:光反射式。

顯示方式:大屏幕液晶顯示。

測量單位切換功能:可分别設置μmol/L、mg/dL、無單位(經皮膽紅素)。

平均測量功能:可設置2~5次平均測量方式。

電池電壓檢測功能:電壓不足時提示電池需充電。

充電時間短、使用時間長(一次充足電後可檢測800次以上)

就緒(READY)指示功能:"READY"指示燈亮表示可進行測試。

數據校正功能:測量結果可與标準校正闆、進口儀器比對并校正本儀器。

背光燈功能:可使用戶在光線不足地暗處也能正常操作和讀數。

重量:淨重約250g。

原理

經皮黃疸儀利用藍色光波(450nm)和綠色光波(550nm)在皮膚組織内的吸收差異,來檢測沉積于初生嬰兒皮膚組織内的膽紅素濃度。黃疸測定儀探頭有兩個光波,使用這種方式可測定出在黑色素和皮膚成熟期影響下新生兒皮膚組織内膽紅素的濃度最小值。此點是傳統方式不是能達到的。

當探頭置于嬰兒前額頭或胸骨部位并啟動電源後,氙光管發出的光線經玻璃纖維導引到皮膚表面,并直射皮下。在皮膚上的光波反複分散與吸收,最終回到玻璃纖維。返回到玻璃纖維的光部分經纖維内芯分散在表層皮膚組織内(短光波),另部分光外芯(長光波)深入到皮膚組織内,并達到皮膚組織内,并到達相應的光電二極管。通過計算光密度的差異,表皮和真皮之間共同的光波将被扣除。得到的僅是皮膚組織内兩波長區間的光密度差。

光波密度的差異顯示出相聯的血清膽紅素,顯示器上的讀數為血清膽紅素濃度值。

黃疸的治療

(一)内科治療

1.一般治療

卧床休息,給予低脂肪、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戒除煙酒。如合并有肝性腦病的患者,尚應限制或禁止蛋白飲食。

2.保肝及利膽藥物治療

肌苷能促進受損的肝細胞恢複,肝泰樂能促進肝細胞再生,益肝靈可保護肝細胞膜免受毒物損傷,門冬氨酸鉀鎂能加速肝細胞内三核酸循環,輔酶A、三磷酸腺若能促進機體能量代謝,均有利于肝功能的改善,使血中膽紅素水平下降,可酌情使用。

3.激素

激素可降低黃應時毒素對機體的損害,并抑制單核吞噬細胞系統,減少膽紅素的生成,抑制黃疽的進展。臨床上常用強的松龍,每天20-30mg。

4.補充血漿白蛋白

白蛋白可與血中非結合膽紅素結合,形成結合膽紅素,降低非結合膽紅素對機體的損害。

5.肝酶誘導劑

能加強肝細胞内與膽紅素代謝有關的酶的活性,促進膽紅素的代謝和排洩,常用苯巴比妥等。

6.經皮經肝膽管引流(PTCD)

是指經皮肝穿刺膽管引流,将膽汁引流出體外,是惡性膽道梗阻常用的姑息性治療方法之一。适用于不能手術切除的原發性及轉移性肝癌引起的膽道梗阻,或腫瘤切除術前,黃疸指數太高,須減輕黃疸,改善肝功能時。

(二)手術治療

1.腫瘤切除術

肝癌壓迫膽管引起梗阻性黃疸的患者,膽管未受侵犯,且一般情況好,心、肺、腎功能正常,腫瘤有手術切除指征時,應及時進行腫瘤切除術,手術方法包括肝的規則切除和不規則切除,臨床可根據腫瘤部位、大小及肝髒儲備能力等情況選擇不同術式,術後膽管壓迫解除,黃疸可完全消退。

2.置管引流術

膽囊切除、膽總管探查、肝葉切除等手術中,放置T型、U型、Y型引流管,通過腫瘤占據或壓迫的管腔,同時行高位空腸段造口,肝膽引流管與空腸造疾分别引出體外,術後可在體外将兩管連接,将膽汁引入腸道。對于一些已失去剖腹探查機會的極晚期病例,則可采用經皮肝穿刺肝膽管引流(PTCD)。

3.肝動脈結紮

可阻斷腫瘤90%的血供,而僅減少正常肝組織25%的血供,使腫瘤縮小,甚至缺血壞死,減輕對膽道系統的壓迫,使黃疸緩解,且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

4.肝動脈插管化療

進腹後由胃大彎處找到胃網膜右動脈,分離出長約1cm的一段動脈,用套線牽引,切開前壁,插人導管,直至肝動脈,根據腫瘤位置決定插人肝固有動脈、肝右動脈或肝左動脈,固定導管,将其引出腹壁,行插管化療,或用微化療泵化療,将微化療泵埋置于皮下。

5.膽管一空腸吻合術

肝癌壓迫膽道,不能手術切除時,可行膽管一空腸吻合術,将膽汁引人腸中,減輕黃疽。該法術式很多,包括左右肝管空腸吻合術、左肝内膽管空腸吻合術等,臨床可視腫瘤壓迫部位選擇合适的吻合點,也可在術中放置U型管引流。

(三)中醫藥辨證論治

1.濕熱内阻,濕從熱化

主證:身目俱黃,色澤鮮明,發熱口苦,心煩懊惱,食欲不振,脘腹脹問,尿少黃赤,大便幹結,舌苔黃膩,脈弦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利膽退黃。

方藥:茵陳蒿湯加減。

常用藥物:茵陳、桅子、大黃、黃書、黃連、黃柏、苦參、龍膽草、白鮮皮、防己、豬苓、茯苓、薏苡仁、澤瀉。熱重于濕者見全身發黃,色澤鮮亮,壯熱口渴,煩躁不安,或伴神昏諺語,或吐血黑便,可酌加犀牛角、黃連、生地、玄參、金銀花、蒲公英、大青葉、上茯苓等清熱解毒之品,或加大小薊。首草。丹皮、地榆等涼血止血劑。濕重于熱者可見身目黯黃,頭重身困,胸脘痞滿,惡心嘔吐,可酌加桂枝。白術、厚樸、霍香、蒼術。砂仁等c濕熱并重者可見頭身困重,脘腹痞滿,舌苔厚膩而黃,脈懦弱或德數,可加葛根、木香、厚樸、木通等。

2.瘀血内阻,膽腑不利

主證:身目黯黃,色澤晦黯或如煙熏,口淡不渴,脅下刺痛,積塊堅硬,固定不移,時有寒熱,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苔白,脈弦澀。

治法:行氣活血。

方藥:隔下逐瘀湯加減。

常用藥物:川穹、紅花、赤芍、當歸、五靈脂、元胡。香附、烏藥、積殼、茵陳、郁金等。

3.脾虛濕盛,濕從寒化

主證:身目黯黃,色澤晦黯或如煙熏,食少神疲,肢軟乏力,心悸氣短,脘腹脹悶,畏寒肢冷,或見腹大脹急,早寬暮急,大便搪薄,下肢浮腫,小便不利,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脈濡滑或微弱。

治法:健脾益氣,溫陽化濕。

方藥:茵陳術附湯加減。

常用藥物:茵陳、附子、白術、幹、桂枝、山藥、黃茂、蒼術、郁金、厚樸、茯苓、豬苓、澤瀉等;伴腹大堅滿,早寬暮急者,可酌加陳皮、大腹皮、大黃、甘遂、蕪花等。如伴見黑便、嘔血者,可加白及、竈心主、阿膠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