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力行

身體力行

漢語成語
身體力行,拼為shēn tǐ lì xíng,指親身體驗,努力實行。出自《淮南子·氾論訓》。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名稱:身體力行 拼音:shēn tǐ lì xíng 出處:《淮南子·氾論訓》 釋義:親身體驗,努力實行

成語資料

【讀音】shēn tǐ lì xíng

【釋義】身:親身;體:體驗。親身體驗,努力實行。

【結構】聯合式。

【近義詞】事必躬親、躬體力行、躬行實踐

【反義詞】紙上談兵。

燈謎】能挑千斤擔。

成語出處

《淮南子·氾論訓》:“聖人以身體之。”

《禮記·中庸》:“力行近乎仁。”

成語辨析

【正音】行:不能讀作“háng”。

【辨形】行:不能寫作“形”。

【辨析】“身體力行”和“事必躬親”都有“親身做”的意思。但“身體力行”偏重于“努力去實踐”;“事必躬親”偏重于“凡事一定要親自做”,并有“不放心别人去做”的意思。

【辨誤】身體,不作“一個人或一個動物的生理組織的整體”講;“力行”也不是說有力氣就行。

成語示例

◎作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倡導者,他身體力行,因地制宜地在後山開墾了半畝菜地,每日在地裡勞作後方才進食。

◎先生以緻知格物為基阯(址),以身體力行為堂奧。(清·張惠言《承拙齋空傳》)

◎身教重于言教,領導要求群衆做到什麼,首先自己要身體力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