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龍

潛龍

漢語詞語
潛龍,漢語詞彙,讀音qián lóng,典故名,意思是謂陽氣潛藏,比喻聖人在下位,隐而未顯,也比喻賢才失時不遇。出自《周易》卷一《乾卦》。[1]
  • 中文名:潛龍
  • 拼音:qián lóng
  • 典出:《周易》

釋義

意思是謂陽氣潛藏,比喻聖人在下位,隐而未顯,也比喻賢才失時不遇。

典源

《周易》卷一《乾卦》「潛龍勿用。」唐·孔穎達疏:潛者,隐伏之名;龍者,變化之物,言天之自然之氣,起于建子之月,陰氣始盛,陽氣潛在地下,故言,初九,潛龍也。此自然之象。聖人作法言,于此潛龍之時,小人道盛,聖人雖有龍德,于此時唯宜潛藏,勿可施用,故言勿用。

引經釋義

(1).謂陽氣潛藏。

《易·乾》:初九,潛龍勿用。李鼎祚 集解引 馬融 曰:物莫大於龍,故借龍以喻天之陽氣也。初九,建子之月,陽氣始動於黃泉,既未萌芽,猶是潛伏,故曰潛龍也。

唐 呂岩 《憶江南》詞:長生術,初九秘潛龍。慎勿從高宜作客,丹田流注氣交通。

(2).比喻聖人在下位,隐而未顯。

《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二·食舉歌》:“瑞徵辟,應嘉鐘,舞雲鳳,躍潛龍。”

《舊唐書·文苑傳上·謝偃》:“勿忘潛龍之初,當懷布衣之始。”

《三國演義》第九一回:“昔 太祖武皇帝,創立基業,本欲立 陳思王 子建 為社稷主;不幸奸讒交集,歲久潛龍。”

(3).比喻賢才失時不遇。

《後漢書·馬融傳》:“聘畎畝之羣雅,宗重淵之潛龍。” 李賢 注:“潛龍,喻賢人隐也。”

清 顧炎武 《送李生南歸寄戴笠王錫闡二高士》詩:“潛龍猶在水,别鶴已來 秦 。”

廖仲恺 《壬戌六月禁锢中聞變有感》詩:“詠到潛龍字字凄,那堪重賦井中泥。”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