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渠國

義渠國

古代國名
義渠國指在今甘肅、陝西和甯夏一帶,從遠古起就活動着許多名稱各異的遊牧民族。據《後漢書·西羌列傳》概述:“及平王之末,周遂陵遲,戎逼諸夏。自隴山以東,及乎伊洛,往往有戎。於是渭首有狄獠圭冀之戎,泾北有義渠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骊戎,伊、洛間有楊拒、泉臯之戎。”這些衆多的戎、狄族,在春秋時期,尚處于從原始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時期,文化落後于中原地區,常以遊牧為生。[1]
    中文名:義渠國 外文名: 别名: 地 點:今甘肅、陝西和甯夏一帶 特 點:以遊牧為生 性 質:從原始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時期

義渠戎起源

義渠戎,是諸戎中較強的一支。原居甯夏固原草原(見《中國上古史演義》)和六盤山隴山兩側,歸西王母管轄。商代,他們與居住在隴東和北方的狄族後裔獯育相互為鄰,又相互攻擊,後來又與居住在北豳地(今甯縣一帶)的商屬先周部落(姬姓)經常發生沖突,不斷蠶食其領土。戎、狄人數雖少,但由于長期以打獵為生,剽悍好鬥,戰鬥力極強,先周部落和他們進行過多次殘酷的血戰。周人南遷後,隴東地區全部被狄人占領。義渠戎又和狄人互相掠奪,互相征戰,在狄強戎弱的情況下,義渠戎為了生存,暫歸服于狄人猃狁。商武乙時代,季曆在商朝的支持下,于武乙三十五年“伐西落鬼戎,浮十二翟王”(即猃狁),迫使狄人放棄北豳遠移蒙古草原。武乙三十年,季曆又伐義渠戎,“乃獲其君以歸”,迫使義渠等戎臣服于商周。

西周王朝建立後,從穆王到宣王,多次派兵攻伐義渠諸戎,時戰時和,宣王三十九年至四十年,“王料民于大原”,采取安撫政策,将五戎安置于大原地(即今慶陽、固原地區),五戎之中唯義渠戎留居今董志原中心及東南部泾水之北。這裡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沛草豐,宜耕宜牧,義渠戎和先周南遷後的遺民雜居,不斷學習周遺民的農業生産技術,學習周族文化,在生活風俗上逐步與周族同化,發展成為區别于其它羌戎的義渠族。

義渠戎發展

西周末年,戰敗後逃往朔方的犬戎(即猃狁)叛周,率兵南下,殺幽王于郦山。周平王懼狄戎,乃遷都洛邑。在此之前,義渠戎趁周室内亂,宣布脫離周王朝的統治,正式建立方國(都城在今甯縣城西北50裡處的焦村鄉西溝村)。從此,中國曆史上出現了義渠國的名稱。

義渠建國不久,随即出兵并吞了彭盧戎(在今鎮原彭陽和慶陽彭原)、郁郅戎(在今慶陽、環縣、合水)、朐衍戎(在今鹽池)、鳥氏戎(在今泾川、靈台),擴大了疆域。其國界西達西海固草原,東抵橋山,北控甯夏河套,南達泾水,面積約10萬平方公裡。義渠戎經多年休兵養士,兵強馬壯,力量空前壯大。

秦占義渠戎

西周以後,建國于渭水流域的秦國也悄然崛起,長期和鄰邦的戎、狄不斷發生戰争。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救助和護駕有功,平王封他為諸侯,賜地岐山,并賦予征讨西方戎、狄之全權。到了秦穆公時,任用百裡奚等将相,打敗了晉國,被中原諸國一直視為戎、狄的秦國聲威大振。公元前624年,秦穆公又采用從戎人那裡招來的大臣由餘的計策,攻伐北地義渠,“益國十二,開地千裡”,遂霸西戎。

秦穆公稱霸西戎後,野心勃發,時刻想“問鼎中原”,但當時晉國的勢力也很雄厚,象座大山一樣阻擋着秦國東進的道路。于是,秦國就想先廓清自己西北的地域,便把進攻矛頭轉向義渠。公元前444年,秦伐義渠,“執其君以歸”。義渠戰敗後,吸取教訓,厲兵秣馬,通過14年時間的養精蓄銳,于公元前430年(秦躁公十三年),傾全力攻秦,從泾北直攻到渭南,不但收複了過去的失地,而且把疆域擴大到20萬平方公裡。它的地域東達陝北,北到河套,西至隴西,南達渭水。此後數十年内,是義渠國最強大的時期。

公元前331年,秦趁義渠國發生内亂之機,秦惠王遣庶長操兵平定,義渠臣服于秦。但是,義渠國仍然明服暗不服,經常偷襲秦國。公元前327年,秦又伐義渠,将其郁郅城(今慶城)奪去,義渠失敗,再次向秦稱臣。

公元前318年,義渠趁中原諸國混戰,背叛秦國,朝貢于魏。魏公孫衍動員趙、韓、燕、楚四國與魏聯合攻秦。大戰當前,秦以“錦繡千匹、美女百名”拉攏義渠,義渠拒之,并趁勢起兵伐秦,“大敗秦人李帛之下。”這一重創,減緩了秦國東進的步伐,不得不把戰略重心重新轉向義渠國。

公元前314年,秦調集重兵從東、西、南三面入侵義渠,先後奪得25座城池,使義渠國疆域大大縮小,實力銳減。

義渠戎滅亡

公元前306年,秦昭王立為國君,昭王母宣太後攝政。她改變正面征讨義渠國的策略,采用懷柔、拉攏的政策,以堕其志。義渠國大敗後,也想與秦重修舊好,以休養生息。義渠王就利用昭王剛即位的機會,親自到秦國去朝拜。但義渠王一到鹹陽,就被早已盤算好的宣太後久留于秦,并長期與其淫亂。到公元前272年,“宣太後誘殺義渠王于甘泉宮”,接着發兵滅了義渠,在該舊地置北地、隴西、上郡。北地郡治義渠縣。

社會評價

義渠民族從商代武乙年間建部落方國算起,至秦昭王時共存史800餘年,其中在豳地建立奴隸制君國(前772—前272)達500年之久。古義渠的曆史充分說明: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族人民在祖國土地上勞動、生息和鬥争,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曆史文化,推進了民族融和的步伐。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是曆史發展的主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