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大學

溫州大學

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溫州大學(Wenzhou University),簡稱“溫大”,位于浙江省溫州市,是浙江省教育廳和溫州市共建的浙江省重點高校,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級創業型人才培養溫州模式創新實驗區、首批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知識産權試點高校、首批“浙江省國際化特色高校”建設單位、浙江省教師教育基地、國家級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長三角高水平特色地方高校創新聯盟發起成員,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單位。溫州大學由溫州師範學院(創辦于1956年)和原溫州大學(創辦于1984年)于2004年合并組建而成,曆經“兩校合并、七校融合”的沿革變遷,辦學源頭可追溯至1933年創建的溫州師範學校。截至2021年3月,學校有茶山和學院路兩個校區,占地總面積1973.44畝;校舍面積99.65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7.94億元,館藏紙質圖書231.57萬冊;設有20個學院,開設在招46個本科專業;擁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7個;有專任教師1199人。截至2020年11月,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6754人。 2021年11月,溫州大學增列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化學學科獲批為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
  • 簡稱:溫大(WZU)
  • 主管部門:浙江省
  • 本科專業:61個
  • 碩士點: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17個、碩士專業學位點12個
  • 國家重點學科: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8個
  • 校訓:求學問是、敢為人先
  • 校歌:《溫州大學校歌》
  • 院校代碼:10351
  • 知名校友:金嵘軒、缪天瑞、王季思、曾聯松、蘇步青、谷超豪
  • 中文名稱:溫州大學
  • 外文名稱:Wenzhou University
  • 現任校長:趙敏
  • 類别: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綜合
  • 黨委書記:謝樹華
  • 全國綜合排名:161名(2019軟科中國大學排名)
  • 省級一流學科:9個
  • 主要院系:教師教育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數理與電子信息學院、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等19個學院
  • 所屬地區:浙江省溫州市
  • 校址:茶山校區:溫州市茶山高教園區、學院路校區:溫州市學院中路276号
  • 屬性: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
  • 優勢特色學科:生态學

曆史沿革

1933年,浙江省教育廳創辦了溫州師範學校。n

1942年,浙江省瑞安師範學校創辦。

1943年,浙江省平陽師範學校創辦。

1956年,溫州師範專科學校創辦。n

1958年,溫州師範專科學校升格為溫州師範學院,9月,溫州師範學校與溫州師範學院合并。

1959年,溫州師範學校從師院分出,仍獨立辦學。

1964年,溫州師範學院撤銷,成立溫州地區教研函授站。n

1971年,溫州師範學校、溫州地區五七師範學校合并定名為溫州地區師範專科學校。

1974年,溫州地區師範專科學校改名為溫州地區師範學校。n

1974年,溫州教育學院創辦。

1978年,國務院批準教育部報告,決定恢複和增設55所普通高等學校,溫州師範專科學校名列其中。

1984年,溫州大學、溫州幼兒師範學校創辦。n

1987年,溫州師範專科學校升格為溫州師範學院。

1992年,溫州教育學院與溫州師範學院聯合辦學。

2001年,瑞安師範學校、平陽師範學校、溫州幼兒師範學校并入溫州師範學院。n

2004年,溫州師範學院、溫州大學合并組建新的溫州大學,于2006年正式成立。

2016年,教育部發文批準溫州大學城市學院(獨立學院)轉設為溫州商學院。

2019年12月,經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浙江省教育廳與溫州市人民政府簽署協議,以“省市共建”方式支持溫州大學創建浙江省“省市共建”重點高校,并創建生态學一流學科。

辦學條件n

學院設置

截至2021年3月,溫州大學設有19個學院。

專業名錄

所屬學院

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市場營銷、财務管理、金融工程

商學院

法學、社會工作、行政管理

法學院

思想政治教育

馬克思主義學院

教育學、學前教育、教育技術學、應用心理學、小學教育

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體育與健康學院

漢語言文學、廣告學、曆史學

人文學院

英語、翻譯

外國語學院

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統計學、物理學

數理學院

化學、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材料科學與工程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環境科學、生物制藥、環境工程

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

工業工程、機械工程、汽車服務工程、車輛工程

機電工程學院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網絡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

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

建築學、工程管理、土木工程

建築工程學院

音樂學、音樂表演

音樂學院

美術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産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工業設計、服裝設計與工程

美術與設計學院

國際教育學院(留學生教育與管理部)

創新創業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技術與管理人才培訓中心)

瓯江學院(獨立學院)

溫州大學意大利分校(意大利研究中心)

學科建設

2003年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現擁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2個。2017年被列為浙江省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單位,同年獲批浙江省博士後工作站。 [4]  生态學學科為浙江省重點建設的優勢特色學科,化學、中國語言文學、電氣工程、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應用經濟學、機械工程、生态學、土木工程為浙江省一流學科,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根據2020“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我校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進入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行榜,化學學科省内排名第5(含浙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省内排名第4(含浙大)。

根據《中國研究生教育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2019-2020),學校研究生教育競争力位居全國研究生培養高校的前35%。

省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溫州大學新材料與産業技術研究院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師資隊伍

學校堅持“人才強校”,緻力于打造一流的師資人才隊伍。現有各級各類人才工程入選者327人(570人次),擁有院士、共享院士、“國家萬人計劃”專家、國家特聘教授、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四個一批”人才、中科院百人計劃獲得者、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等國家級高層次入選人才27人,各類省級高層次入選人才132人(341人次)。

教學建設

學校着力培養“重實踐、強創新、能創業、善管理、敢擔當”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學校現有本科專業61個,在招46個本科專業,擁有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8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5個,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4個、師範專業認證3個,省級重點(建設)和優勢、特色(國際化)專業37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2個,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2個;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精品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11門,省級精品課程71門;國家級規劃教材6部、省級重點、優秀教材和新形态教材47部;國家級虛拟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重點建設項目6個,省級虛拟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5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

專業名稱

所屬學院

小學教育

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漢語言文學

人文學院

化學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生物科學

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

機械工程

機電工程學院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網絡工程

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

工業工程

機電工程學院

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8個

專業名稱

所屬學院

法學

法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

土木工程

建築工程學院

學前教育

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教育技術學

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思想政治教育

馬克思主義學院

服裝與服飾設計

美術與設計學院

服裝設計與工程

美術與設計學院

國際經濟與貿易

商學院

數學與應用數學

數理學院

物理學

數理學院

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2個
    建設成果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化學、物理學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網絡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5個:網絡工程、機械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n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4個:機械工程 網絡工程 土木工程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通過師範專業認證3個:小學教育 生物科學 化學

    省“十三五”優勢專業5個:小學教育、網絡工程、機械工程、化學、生物科學

    省“十三五”特色專業8個:服裝與服飾設計、土木工程、工業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料科學與工程、法學、學前教育、數學與應用數學

    省十二五優勢專業:物理學、化學、網絡工程

    省十二五特色(國際化)專業9個: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教育技術學、服裝設計與工程、機械工程(國際化)、廣告學、生物科學、工業工程、土木工程

    省級重點(建設)專業12個:服裝與服飾設計、物理學、生物科學、應用化學、機械工程、教育技術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漢語言文學、數學與應用數學、體育教育、化學

    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大學生創業基礎

    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計算機網絡技術、服裝立體裁剪、鞋靴結構設計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7門:服裝立體造型、計算機網絡基礎、鞋靴結構設計、教師語言技能、教育見習與實習、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

    國家級規劃教材6部:現代通信技術、數據結構(C語言)(第2版)、數據結構(第2版)、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中國民間文學概論(第二版)

    國家級虛拟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網絡工程虛拟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溫州大學-合興集團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5個:溫州大學-合興集團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溫州大學—浙江風笛服飾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基地、溫州大學網絡工程新工科實踐教育基地、溫州大學—烏岩嶺自然保護區野外實踐教育基地、溫州大學激光與光電智能制造實踐教育基地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個:物理實驗教學中心、教師教育實驗教學中心、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生物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建築與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工程訓練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重點建設項目6個:教師教育實驗教學中心、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生物實驗教學中心、現代制造虛拟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實驗教學中心、智能制造工程實驗中心

    省級教學團隊4個:數學課程與教學論教學團隊、立體裁剪教學團隊、教育技術課程教學團隊、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團隊。

      師生成績

      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獲得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9項(其中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7項、二等獎11項,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三等獎1項)。

      學校在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等級,2015年首批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

      學校被确立為國家級創業型人才培養溫州模式創新實驗區、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全國首批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國家級首批“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高校、國家級衆創空間、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教育部中美青年創客交流中心、浙江省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示範基地和浙江省教師教育基地。

      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獲得國際級獎項76項、國家級獎項1510項、省級獎項5939項。學校是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勝杯”獲得單位,蟬聯全國“挑戰杯”發起高校。學校連續四屆在全國大藝展中獲一等獎,近兩屆一等獎數共11項,一等獎數居全省第一(與浙大持平),大藝展總成績排名全國第6。學生創新創業典型不斷湧現,多項學生科技創新作品在央視科技頻道《我愛發明》欄目以專題片形式播出。

      對外交流

      學校已與27個國家和地區的117所院校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系。學校與美國肯恩大學合作創辦溫州肯恩大學,在泰國東方大學開設孔子學院,在意大利錫耶納大學阿雷佐校區開設溫州大學意大利分校,是國務院僑辦首批華文教育基地,是中國僑聯對外文化交流基地,是中國政府獎學金、孔子學院獎學金委托培養院校,具備招收港澳台僑本科、碩士學生的資格,是首批“浙江省國際化特色高校建設工程”單位。學校與日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分别聯合成立國際水生态環境研究中心,學校舉辦國(境)外合作辦學本科教育項目1個,開設全英文授課本科專業8個,全英文授課碩士項目12個,與俄羅斯聯邦薩馬拉國立研究大學、加拿大北哥倫比亞大學、韓國全南大學、群山大學聯合招收博士生。

      序号

      研究院名稱

      1

      溫州大學激光與光電智能制造研究院(浙江省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

      2

      溫州大學新材料與産業技術研究院

      3

      溫州大學大數據與信息技術研究院

      4

      溫州大學瓯海智能鎖具研究院(浙江省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

      5

      溫州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

      6

      溫州大學蒼南研究院

      7

      溫州大學平陽智能制造研究院(浙江省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

      8

      溫州大學-文成文旅研究院/文旅産業學院

      9

      溫州大學樂清工業研究院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學校現有國家級科研平台3個,其中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2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

      現有省部級科研平台28個,其中人文社科類包含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國别與區域研究基地1個,浙江省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1個,中美創客交流中心1個,浙江省非物質文化研究基地1個;科技類包含浙江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3個、浙江省行業(區域)科技創新服務平台2個、浙江省重點實驗室6個、浙江省工程實驗室4個、浙江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3個、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2個、中國輕工業重點實驗室1個、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示範基地1個;擁有4個浙江省重點創新團隊、4個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創新團隊。現有市級科研平台34個,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8個、社會科學研究基地5個、協同創新中心2個、重點實驗室13個、産業發展重點公共服務平台6個。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溫州大學圖書館由原溫州大學育英圖書館和原溫州師範學院圖書館于2004年9月合并而成的,館舍總計面積4.656萬平方米。截至2020年3月,擁有紙質圖書總量200.46萬冊,現刊1175種;電子期刊、學位論文、多媒體、音視頻、圖像、數值等中外文數據庫107個,其中電子圖書總計184.4萬冊,自建資源數據庫3個。建有溫州地方文獻數據庫、民俗學文獻與溫州地域文化特色資源數據庫。圖書館系學校學術文化交流中心,建成遠程視頻會議室開展遠程會議、遠程教學、遠程學術交流。圖書館常年舉辦“羅山講堂”等各類會議、講座活動,面向全校讀者推出讀書沙龍、藝術體驗、“周末光影”影視欣賞、語言培訓(包括日語、泰語、意大語、韓語、英語等小語種培訓)等“羅山新學習”系列活動。

          學術刊物

          《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溫州大學主辦的人文、社會科學類綜合性學術期刊。創刊于1988年,雙月刊,單月25日出版,國内外公開發行。堅持正确政治導向和前沿學術導向,主要刊登文史哲、政治、法律、社會、管理等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其中,特設研究專題有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社會法與社會治理研究、民俗學與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東瓯學術與文化研究、哲學與文化研究、藝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研究、漢語史研究、溫州學研究、華人華僑研究等。是“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和“中文電子期刊服務”的全文收錄期刊,被評為“全國地方高校優秀學報”。

          《溫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創刊于1963年,是溫州大學主辦的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類綜合性學術期刊,國内外公開發行。堅持正确政治導向和前沿科技導向,主要刊登理、工、農、林等各學科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是“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和“中文電子期刊服務”的全文收錄期刊。

          研究成果

          學校主持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7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2項、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際合作重點專項項目3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4項、國家973計劃課題3項等國家級科研項目645項(人文社科174項、理工科471項)、省部級項目1168項(人文社科524項、理工科644項)。

          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5項、青年成果獎2項,中國專利金獎1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浙江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14項、三等獎15項,浙江省專利優秀獎1項,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8項、二等獎24項、三等獎50項、優秀獎1項等省部級以上獎勵134項。

          根據2020年最新統計,學校自然指數位居全國第112位;ESI排名全國第150位。學校綜合實力在軟科發布的2020“中國最好大學排名”位居全國第144位,在U.S.News發布的2020世界大學排行榜位居全國第160位。2019年武書連《中國大學評價》教師學術評價位居全國第115位。

          文化标識

          學校标識n

            校徽

            學校徽志是雙圓套圓形徽标,内圓主體部分以“溫州大學”的英文首字母“W”和“U”作為圖形創意原型,下方有“1933”字樣,代表學校建校時間;外環部分上方為蘇步青題寫的校名,下方為校名的英文大寫(WENZHOU UNIVERSITY)。

              校旗

              學校校旗旗面為深藍色,校旗中間區域嵌白色校标及中英文校名。

              精神文化

                校訓

                求學問是,敢為人先

                “求學問是”是高校師生的天職。意為勤奮好學,嚴謹治學,追求真理。告誡溫大人以求真務實、探究學問為畢生事業,努力形成良好的教風、學風和校風,不斷造就厚德博學的高素質人才。

                “敢為人先”是溫州精神的精髓。意為開拓進取,敢想敢為,追求卓越。要求溫大人敢于迎接新挑戰,沖破舊框框,探索新路子,取得新成就,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國内知名的教學研究型大學。

                  校歌

                  《溫州大學校歌》

                  詞:王季思

                  曲:劉質平

                  大哉師道天下尊,承往哲兮啟後人。

                  厚培德本,深濬智源,學成緻用教化諄。

                  光大國族兮,造福人群。

                  東海水,雁蕩山,我溫大精神,浩浩宕宕。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  務

                  姓  名

                  黨委書記

                  謝樹華

                  校長、黨委副書記

                  趙  敏

                  黨委副書記

                  吳金法

                  黨委副書記

                  王北鉸

                  黨委副書記

                  莊興忠

                  副校長、黨委委員

                  薛  偉

                  副校長、黨委委員

                  徐和昆

                  副校長、黨委委員

                  蔡曙光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省監委駐溫大監察專員

                  楊林書

                  黨委委員

                  潘玉駒

                  黨委委員

                  鄭信軍

                  曆任領導

                  黨委書記

                  校長

                  姓名

                  任期

                  姓名

                  任期

                  陳艾華

                  2006年4月—2008年3月

                  陳福生

                  2006年5月—2008年3月

                  陳福生

                  2008年3月—2016年6月

                  蔡袁強

                  2008年3月—2015年7月

                  林娟娟

                  2016年6月—2019年1月

                  李校堃

                  2015年7月—2018年3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