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巴文

東巴文

納西族所使用的象形文字
東巴文是居于西藏東部及雲南省北部的少數民族納西族所使用的文字。東巴文源于納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書的《東巴經》。由于這種文字由東巴(智者)所掌握,故稱東巴文。
    中文名:東巴文 外文名: 别名: 類型:象形文字 使用地:西藏東部及雲南省北部的納西族 納西話:司究魯究 民族:納西族

背景介紹

納西族

n納西族主要源于中國古代氐羌族群中的夷系部族,秦漢以來從甘肅、青海河湟地帶往南遷移;唐宋時分布在川西雅砻江、安甯河流域及雲南西北部金沙江流域;明清時期,納西族政治、經濟、文化在雲南麗江得到高度發展,形成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傳統的民族。現主要聚居區是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和古城區,人口30餘萬。

n

東巴文化

n東巴文化是具有千餘年曆史的納西族傳統文化,分布在以雲南麗江為中心的納西族地區。一般認為,完整的東巴文化體系最遲形成于隋唐,明、清、民國時期得到較大發展。東巴文化以本土宗教東巴教為載體,主要内容有:民族傳統信仰,東巴祭司及其宗教、民俗禮儀,用納西象形文寫書寫的東巴古籍文獻,以及東巴祭司所掌握的造紙、繪畫、工藝制作、音樂、舞蹈等傳統技藝。nn

發展曆史

概述

東巴文是一種兼備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圖畫象形文字。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還要原始,屬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但亦能完整紀錄典藏。

東巴文是居于西藏東部及雲南省北部的少數民族納西族所使用的文字。東巴文源于納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書的《東巴經》。由于這種文字由東巴(智者)所掌握,故稱東巴文。

東巴文有1400多個單字,詞語豐富,能夠表達細膩的情感,能記錄複雜的事件,亦能寫詩作文。東巴文被稱之為目前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譽為文字的“活化石”。2003年,東巴古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并進行數碼記錄。在中國迄今為止已經列入“世界記憶名錄”的五項遺産中,東巴古籍是唯一一項少數民族世界遺産。

2005年,麗江市東巴文化研究院開始進行東巴文國際标準化工作,系統整理東巴文的書寫、語音和語義等。但在同年貴州省第二次鄉村旅遊論壇上,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張小軍提出"由于過度商業開發,東巴文正面臨滅絕境地。"

曆史演變

語系與沿革

東巴文,即納西象形文字,納西語稱"司究魯究",直譯為"木迹石迹",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留記在木頭石頭上的迹印”;二是“木石之痕迹”,可引申為見木畫木,見石畫石。因這種文字大多隻由東巴掌握,用來撰寫經典,所以又稱它為"東巴特額",意即東巴文。

東巴文創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大約有1400個單字,至今仍為東巴(祭司)、研究者和藝術家所使用,被當今學者們認為比巴比倫楔形文字、古埃及聖書文字、中美洲瑪雅文字和中國甲骨文字顯得更為原始古樸,被視為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産。這種古文字對于研究比較文字學和人類文化史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是人類社會文字起源和發展的“活化石”。n随着納西族社會的發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響,在明末清初,從東巴象形文字演變發展而來的還有一種标音文字,稱“哥巴文”。“哥巴”是弟子的意思,“哥巴文”的意思是東巴什羅後代弟子創造的文字,“哥巴文”是對東巴文的改造和發展。東巴也用它寫了二百來冊經書。這種文字筆畫簡單,一字一音,比象形東巴文進了一步。哥巴文雖有2400多個符号,但重複較多,常用的隻有500多字,标音不标調,同音和近音代替很多,緻使運用不廣。納西族創造了兩種古文字,而且至今還使用着這兩種古文字,這在世界文字發展史上的确是個奇迹。

語言特點

東巴文的基本特點,正如清代餘慶遠在《維西見聞錄》中所道:"專象形,人則圖人,物則圖物,以為書契。" 這東巴經"。這種經書用本地一種木本植物皮所制的厚棉紙(俗稱東巴紙)訂成冊,書寫工具有用鍋煙灰拌膽汁制成的墨及自制的筆。東巴經分布于金沙江上遊的納西族西部方言區,包括麗江和中甸、維西的部分地區。在方圓數百裡的地域内,曾經赓續編撰和輾轉傳抄出兩萬多本東巴經,其中,互不雷同的書目約有1500多冊卷,計1000餘萬字。有一萬多本已于建國前流散到美、英、法、日、德、加拿大、奧地利等國,僅美國國會圖書館和哈佛大學博物館就藏有4000餘冊。國内收藏較多的有麗江縣圖書館、雲南省圖書館及博物館、北京圖書館、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台灣博物院等。作為東巴文化的物質載體,東巴經按儀式或道場的不同可分為:祭天、祭署龍、延壽、解穢、祭村寨神、祭五谷六畜神、祭山神、祭祖先、祭家神、求嗣、祭豬神、放替身、解禳災難、祭勝利神、祭水怪猛妖、開喪、祭死者、祭風、這些字形帶有濃厚的圖畫味道。

藝術研究n

東巴文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來,引起國内外學術界的關注。法國學者巴克是最早研究東巴文化的外國學者,他在1913年出版的《麼些研究》中,介紹了他在麗江搜集到的370個東巴象形文字。美國學者洛克編有《納西語英語百科詞典》兩卷,也對收集研究東巴文字作了貢獻。中國學者李霖燦編著的《麽些象形文字字典》,方國瑜編撰、和志武參訂的《納西象形文字譜》等,代表着東巴文字研究領域的高水平。

為繼承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宣傳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産知識,麗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中心在玉水寨、白沙錦繡藝術院、納西象形文字繪畫體驗館創建了3個“納西族東巴文書寫藝術”傳承展示點并挂牌。正式啟動“東巴文書寫保護項目”,項目将通過傳承人培養,開展東巴文字書寫培訓班,舉辦東巴文字藝術展等方式做好納西族東巴文書寫藝術的保護和傳承。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