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與紀錄片艾美獎

新聞與紀錄片艾美獎

國際電視藝術與科學學院主辦的新聞紀錄片獎
新聞與紀錄片艾美獎(News & Documentary Emmy Awards)是由國際電視藝術與科學學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Television Arts and Sciences)主辦的新聞與紀錄片類獎項。
  • 中文名:新聞與紀錄片艾美獎
  • 外文名:News & Documentary Emmy Awards
  • 别名:
  • 創辦機構:
  • 獎項類型:新聞與紀錄片類獎項
  • 地 區:美國

獎項曆程

美國時間2019年9月24日,第40屆新聞與紀錄片艾美獎在美國紐約林肯中心愛麗絲杜莉音樂廳舉行頒獎典禮。

《歸途列車》最佳紀錄片

33屆新聞及紀錄片艾美獎公布,武漢導演範立欣執導的《歸途列車》收獲最佳紀錄片和最佳長篇商業報道兩項大獎。作品紀錄了四川一對農民工夫婦外出打工的經曆,展現出中國蓬勃發展的經濟背後普通小人物的辛酸和眼淚,此前也曾獲得多個國際獎項。第33屆新聞及紀錄片艾美獎公布,武漢導演範立欣執導的《歸途列車》收獲最佳紀錄片和最佳長篇商業報道兩項大獎。

作品紀錄了四川一對農民工夫婦外出打工的經曆,展現出中國蓬勃發展的經濟背後普通小人物的辛酸和眼淚,此前也曾獲得多個國際獎項。

于此同時,在剛剛公布提名的第49屆台灣金馬獎中,範立欣及夥伴們與加拿大合拍的講述四川山區孩子與他們的拳擊教練故事紀錄片《千錘百煉》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提名;講述北川地震幸存者故事的《殇城》入圍阿姆斯特丹電影節FirstAppearance競賽單元。

範立欣生長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21歲畢業于華中理工大學漢口分院英文系,從1998年起先後在武漢電視台和中央電視台任新聞記者,2006年移民加拿大,加入以現實反映全球社會政治問題為己任的紀錄片攝制公司EyeSteelFilm,拍攝多部反映中國現實的紀錄片。2006年,範立欣在中國協助拍攝紀錄片《沿江而上》,而《歸途列車》是他導演的第一部紀錄長片。他還曾和武漢電視台陳偉軍導演共同制作了反映中國艾滋病家庭的紀錄片《好死不如賴活着》,引起極大反響。

第33屆新聞及紀錄片艾美獎公布,武漢導演範立欣執導的《歸途列車》收獲最佳紀錄片和最佳長篇商業報道兩項大獎。作品紀錄了四川一對農民工夫婦外出打工的經曆,展現出中國蓬勃發展的經濟背後普通小人物的辛酸和眼淚,此前也曾獲得多個國際獎項。

于此同時,在剛剛公布提名的第49屆台灣金馬獎中,範立欣及夥伴們與加拿大合拍的講述四川山區孩子與他們的拳擊教練故事紀錄片《千錘百煉》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提名;講述北川地震幸存者故事的《殇城》入圍阿姆斯特丹電影節FirstAppearance競賽單元。

範立欣生長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21歲畢業于華中理工大學漢口分院英文系,從1998年起先後在武漢電視台和中央電視台任新聞記者,2006年移民加拿大,加入以現實反映全球社會政治問題為己任的紀錄片攝制公司EyeSteelFilm,拍攝多部反映中國現實的紀錄片。2006年,範立欣在中國協助拍攝紀錄片《沿江而上》,而《歸途列車》是他導演的第一部紀錄長片。他還曾和武漢電視台陳偉軍導演共同制作了反映中國艾滋病家庭的紀錄片《好死不如賴活着》,引起極大反響。

于此同時,在剛剛公布提名的第49屆台灣金馬獎中,範立欣及夥伴們與加拿大合拍的講述四川山區孩子與他們的拳擊教練故事紀錄片《千錘百煉》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提名;講述北川地震幸存者故事的《殇城》入圍阿姆斯特丹電影節FirstAppearance競賽單元。

範立欣生長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21歲畢業于華中理工大學漢口分院英文系,從1998年起先後在武漢電視台和中央電視台任新聞記者,2006年移民加拿大,加入以現實反映全球社會政治問題為己任的紀錄片攝制公司EyeSteelFilm,拍攝多部反映中國現實的紀錄片。2006年,範立欣在中國協助拍攝紀錄片《沿江而上》,而《歸途列車》是他導演的第一部紀錄長片。他還曾和武漢電視台陳偉軍導演共同制作了反映中國艾滋病家庭的紀錄片《好死不如賴活着》,引起極大反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