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長會議

部長會議

政治學術語
部長會議(The Minister Conference)由世界貿易組織所有成員方的代表參加,至少每兩年舉行一次會議。其職責是履行世界貿易組織的職能,并為此采取必要的行動。部長會議應一個成員方的要求,有權按照《建立世界貿易組織協議》和相關的多邊貿易協議列出的特殊要求,就任何多邊貿易協議的全部事務作出決定。在世界貿易組織中,部長會議是頂級的決策者。
  • 中文名:部長會議
  • 外文名:ministerial meeting
  • 适用領域:
  • 所屬學科:

背景資料

曆屆世界貿易組織部長級會議:

第一屆部長級會議:1996年12月在新加坡召開。會議主要審議了世貿組織成立以來的工作及上一輪多邊貿易談判即“烏拉圭回合”協議的執行情況,并決定成立貿易與投資、貿易與競争政策、政府采購透明度3個工作組,同時将貿易便利化納入貨物理事會的職責範圍。會議最後通過了《新加坡部長宣言》。

第二屆部長級會議:1998年5月在日内瓦舉行。會議主要讨論了已達成的貿易協議的執行情況、既定日程和未來談判日程等問題以及第三次部長級會議舉行的時間和地點。

第三屆部長級會議:1999年11月在美國西雅圖市召開。由于非政府組織的示威遊行和幹擾所産生的壓力以及成員間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的意見分歧,會議未能啟動拟議中的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

第四屆部長級會議:2001年11月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會議啟動了多哈回合談判的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會議的另一個重要成果是批準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會議最後通過了《部長宣言》等3個文件。

第五屆部長級會議:2003年9月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由于發達國家在削減農業補貼農産品關稅問題上不肯做出實質性讓步,會議無果而終。會議僅通過了《部長會議聲明》。

第六屆部長級會議:2005年12月在中國香港舉行。與會者圍繞多哈回合議題經過6天談判發表了《部長宣言》,在取消棉花出口補貼和農産品出口補貼以及向最不發達國家開放市場問題上取得了進展,但多哈回合談判仍未全面完成。

第七屆部長級會議:2009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在瑞士日内瓦舉行。會議未能在推動多哈回合談判方面取得明顯進展,但繼續承諾2010年結束多哈回合談判。

第八屆部長級會議:2011年12月在日内瓦舉行。會議正式批準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由于各成員在一些談判領域存在較大分歧,多哈回合談判陷入困境。

第九屆部長級會議:2013年12月在印尼巴厘島召開,會議達成該組織成立以來首份多邊貿易協定“巴厘一攬子協定”,而其中貿易便利化對全球貿易的影響最為明顯。

第十屆部長級會議:2015年12月在肯尼亞内羅畢舉行。會議最終通過了《内羅畢部長宣言》,162個成員首次承諾全面取消農産品出口補貼;會議達成了近20年來世貿組織首個關稅減讓協定——《信息技術協定》擴圍協議;會議還正式批準利比裡亞和阿富汗加入世貿組織。

政府機關

某些國家的政府機關稱為"部長會議",由部長會議主席或總理擔任政府首腦,如前蘇聯、意大利、保加利亞、沙特阿拉伯等。在沙特阿拉伯,部長會議主席由"真主侍者"國王擔任,在意大利、保加利亞等國家,部長會議主席由選舉産生,意大利總理正式名稱是"意大利部長會議主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