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音大提琴

低音大提琴

西洋弦樂器中的一種
低音大提琴一般都是樂團的襯底,沒有獨奏部分,頂多隻有二重奏。此單人獨幕劇完成于一九八○年,并于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二日在慕尼黑蘇維利耶劇院首演(Cuvillies theater),尼可勞斯.巴利拉(Nikolaus Paryla)擔任導演與低音大提琴手的角色。一九八一年徐四金以一出《低音大提琴》初試啼聲,旋即受人矚目;直至今日,該劇本仍大受歡迎,同時,也是德語系國家地區上演最多場次的舞台戲劇作品。
  • 中文名:
  • 外文名:
  • 用途:
  • 作者:派屈克•徐四金,譯/彭意如
  • 出版社:小知堂
  • 出版時間:19991125
  • 定價:NT$ 190
  • ISBN:9789570349276

簡介

低音提琴,擦奏弦鳴樂器。又稱倍大提琴。提琴家族中體積最大、發音最低的弓弦樂器。它是樂隊中音響的支柱,基本節奏的基礎。低音提琴約有180~220厘米高,下端有一支柱,形似大提琴。演奏時要将琴放在地上,立着或靠在高凳上演奏 音色莊重而低沉,琴弓約長68~70公分。演奏技術由于受到樂器構造的限制比其它弓弦樂器顯得較不靈活。

低音大提琴用于獨奏略顯單調,但一加入合奏中,則使整個合奏發出充實的音響與立體的效果,因而成為管弦樂、室内樂、爵士樂等所有合奏種類的基礎。低音提琴是四度定弦,4根弦分别是E、A、D、G,為了避免在低音譜表上過多地加線,其音響比實際記譜低 1 個八度 。有時加入第5根弦,定音為C,或在樂器的頸部加入一個機械裝置,加長E弦,使其可以演奏下面的C音。

熟練的演奏家可以通過使用泛音來大大地超越樂器的上方的自然音域。低音提琴使用兩種弓子,一種是法國弓,稱為博泰西尼弓。另一種稱為德式或西曼德爾弓,它有一個較長、較細的杆,很寬的扣手,用手握住棍杆的下面(手掌向上)。低音提琴比其他弓弦樂器更多地用撥奏,這一特點使得它除了在管弦樂隊中的扮演角色外也在歌舞樂隊和爵士樂隊中成為重要的節奏樂器。

曆史

歐洲最早的低音提琴類圖像隻上溯到十六世紀的德國,而文字的描述也不過是十五世紀末。一般來說,最早的制作者來自義大利北部的布雷西亞(Brescia)和克雷莫納(Cremona)。長久以來,它的前身可能被認為是古提琴族(viol family)的低音樂器。但這一說法已經受到懷疑,因為它很早就在構造和功用上歸屬于幾乎同時興起的提琴族(violin family)。

内容介紹

此單人獨幕劇完成于一九八○年,并于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二日在慕尼黑蘇維利耶劇院首演(Cuvillies theater),尼可勞斯.巴利拉(Nikolaus Paryla)擔任導演與低音大提琴手的角色。低音大提琴一般都是樂團的襯底,沒有獨奏部分,頂多隻有二重奏。在這位音樂家的生命中,對低音大提琴是又愛又恨,它是情人、朋友、仇敵、卻也是生命的絆腳石。這出分析人生百态的情境喜劇,以一支緊繃的琴弓,用獨白的方式演奏出人與人之間交流與互動的關系。

派區克•徐四金:一九四九年,我在史坦柏格湖畔的安巴哈出生,沒學過低音大提琴,但學過鋼琴。《低音大提琴》完成于一九八○年夏天,内容是關于──當然除了主題之外,已有許多其他的故事──一個男人在一個小房間裡思考存在的問題。

慕尼黑《水星周刊》:作者成功的融合了三點特色:托瑪斯•本恩哈的堅持;卡爾•法令丁出自内心的情境喜劇;以及歌茲對于面對現實的喜悅加上與社會結構的詳細解說及描述。

迪特•史納伯:作曲家所不能創作出來的,現在已由一位作家寫出來,也就是一部描寫低音大提琴的單人獨幕劇。

作者介紹

派區克•徐四金(Patrick Suskind)

一九四九年出生于德國史坦柏格湖畔(位于巴伐利亞)。父親是當地著名的記者。高中畢業後,拒絕服役,十九歲時迳自前往慕尼黑與普羅旺斯地區艾克斯的大學進修曆史課程。從那時起,他也已經開始從事散文及電影劇本的創作。

然而,這位知名作者的生活并不為衆人所知。雖然人們對他推崇備至,他盡可能的避免公開露面,幾乎不接受任何采訪,也不接受别人對他的緻敬和讚揚。一九八一年徐四金以一出《低音大提琴》初試啼聲,旋即受人矚目;直至今日,該劇本仍大受歡迎,同時,也是德語系國家地區上演最多場次的舞台戲劇作品。到了一九八五年的長篇小說《香水》問世,在文壇上掀起了極大的轟動,也因而成為國際性的重量級作家。一九八七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鴿子》,更肯定了他身為作家更新叙述手法的能力。一九九一年出版《夏先生的故事》,由于配合名畫家桑貝的多幅彩色插圖,更使這本自傳意味濃厚的小說呈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風貌,甫一推出,立即進入暢銷書前十名。

徐四金的最新作品為一九九五年發表的短篇小說集《棋戲》。這位當代文學奇人的作品雖然不多,但已足以讓他成為耀眼的風格作家,同時也蘊含古典精神的叙述高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