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複興社

中華民族複興社

三民主義革命同志力行社的外圍組織
中華民族複興社,簡稱複興社,是三民主義革命同志力行社的外圍組織。強調“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推行對領袖蔣介石的個人崇拜,加強蔣介石嫡系對軍隊軍官的思想控制。
  • 中文名:中華民族複興社
  • 外文名:
  • 簡稱:複興社
  • 主管單位:
  • 登記單位:
  • 屬性:情報性質的軍事性質團體
  • 社團地址:
  • 主要成就:
  • 别名:藍衣社
  • 主張: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
  • 拼音:zhōng huá mín zú fù xīng shè

簡介

曆史背景

一九三三年九月,在該社領導下成立了一支諜報武裝部隊-别動總隊;一九三四年又建立了一個外圍組織——忠義救國會。一九三八年四月複興社取消,其成員在自願原則下,加入了新成立的三民主義青年團。“複興社”成立後,不僅在軍事方面掌握一部分力量,在文化宣傳方面也四處出擊。1933年12月成立針對知識分子的“中國文化學會”,以擴大影響。複興社還出版《中國革命》(作為機關報)、《我們的路》和《青年旬刊》、《前途》等雜志,鼓吹法西斯思想。還有兩個刊物。

宗旨

其宗旨在滕傑的一份《計劃書》中提到:應該“在無聲無息(極端秘密)的原則下,以黃埔學生為骨幹,結合全國文武青年之精英,切實把握民主集權制之原則,來建立一個意志統一、紀律森嚴、責任分明和行動敏捷”的堅強組織。并希望依靠這個組織,整肅腐敗、喚醒民衆、抵抗外侮,最終“複興我中華民族”。 

人事構成

該社分總社、支社、分社和小組四級。總社設南京。

蔣介石任社長。下設幹事會和監察委員會。

幹事會為社員代表大會閉會後的執行機關,下設人事、組織、訓練、宣傳、特務、總務等處。特務處後來成了擴組軍統局的基礎

監察委員會下設書記、調查、審核等處。支社是省(市)一級領導機構。支社下設分社,分社由三個以上的小組組成。

該社發展社員,一般先經其外圍組織革命青年軍人同志會和革命青年同志會(一九三二年該兩會合并改組為中國青年革命同志會)會員中物色吸收。凡參加該社者,須經社員三人介紹,并填表、宣誓。

工作内容

複興社的主要活動,進行如下工作:

1、抗日備戰;

2、對地方軍閥割據勢力的消藩情報工作;

3、對各軍事集團進行團結或瓦解工作;

4、反共反蘇宣傳。

主要人物

蔣介石

三民主義力行社社長、“藍衣社”的最高領袖。1932年1月,他決心贊助隻有六十餘名成員的力行社的秘密組織。在他的支持下,力行社很快發展成員約三百名,其下屬組織成員更多達五十萬。

滕傑

力行社創始人、首任書記。他富有熱血而忍辱負重、兢兢業業,是力行社、“藍衣社”曆史上最沒有争議的首腦。1931年7月,他甘冒殺身之禍,與未婚妻陳啟坤發起了力行社;一年多以後,力行社、“藍衣社”發展成員萬餘人,他卻被蔣介石免去了書記職務。

賀衷寒

力行社靈魂人物之一、第二任書記。他曾是黃埔學生的政治領袖,并被視為蔣介石“接班人”的主要人選。在他的手上,力行社發起了第三級組織“中華複興社”,成員多達十餘萬。但為了避免他的坐大,蔣介石支持康澤組建了效仿德國黨衛隊的“别動隊”,使以康澤為首的西南人勢力,與賀衷寒為首的湖南人勢力從此勢均力敵、相互抗衡。他對蔣介石漸漸怨恨。西安事變中,他成為武力解決的主要代表,試圖取蔣以自代。但蔣介石活着回來後,他被視為有“狼子野心”,從此畢生不得志。

劉健群

力行社唯一的非黃埔魁首、第三任和第五任書記長。他以一介文人身份,提出“藍衣社”構想、試圖将中國法西斯化,由此得到蔣介石的賞識,被笑稱為蔣介石“螟蛉子”以及另一個接班人人選。但他與力行社的其他首腦關系緊張,特别是他散發小冊子《中國國民黨藍衣社》、使外界普遍認為力行社是“藍衣社”後,更如此。為此,他曾被戴笠追殺。

酆悌

力行社第四任書記長。他是藍衣社的“留歐派”首領,1934年夏天出任力行社書記長。他任内表現平平,卻卷入了一樁非常重大的政治事件,那就是“刺汪案”。為避免外界誤認為自己殺人滅口,蔣介石留下了他的性命,1938年10月,他以“長沙大火”的借口被冤殺。

鄧文儀

力行社第六任書記長。他曾任蔣介石侍從秘書,年僅27歲,卻負責軍長、師長人選的薦任審核,是國民黨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但1934年夏天,他因為CC系、政學系的聯手陷害,失去了一切權力。1936年8月,他被任命為力行社書記長,但對蔣介石也異常怨恨。幾個月後,在西安事變中,他與賀衷寒一同成為武力解決派的主角。

鄭介民

力行社特務處副處長、第七任書記長。

他是戴笠的主要助手,但與戴笠面和心不和。他代表了特務處中親近力行社總社的力量。西安事變後,他被任命為力行社書記長,但已是“看守”書記長。

康澤

力行社第八任書記長、“别動總隊”總隊長。他被譽為民國罕見的“組織天才”之一,1933年夏天,他組建了效仿德國黨衛隊、權勢熏天的别動隊,被毛澤東視為毀滅瑞金的元兇之一。他也被視為蔣介石最有力的接班人之一,但不久後,他明白了自己與蔣介石隻是互相利用關系。1948年5月,他在襄樊被解放軍逮捕時,蔣以為他一定會“自殺殉國”,為此開了兩次追悼會,但這時候,他已在西柏坡總結自己的反動思想、并痛罵蔣介石了。

戴笠

力行社特務處處長。力行社、藍衣社解散後,他的特務處被改組為軍委會調查統計局,即“軍統”。1931年秋天,他參與發起力行社後,開始了自己的發迹。他先是被任命為特務處處長,兩年多以後又兼并了鄧文儀的“調查課”,成為民國主要的特務首腦。1936年,他控制了中國國民黨的警察系統,開始效仿德國納粹希姆萊的“政治警察”制度,被稱為“中國希姆萊”。更重要的是,在西安事變中,他與力行社其他人物态度截然相反,跑到西安“殉難”,從此深得蔣介石的信任。

台灣良雄的《戴笠傳》認為,沒有力行社,就沒有戴笠,“即使說力行社隻成就了戴笠一人,亦不為過”。

主要活動

力行社是複興社的核心組織。力行社設有特務處,由戴笠任處長,鄭介民任副處長。活動範圍最初在國民黨軍事系統,以後逐漸擴大到其他各個方面。有孫常鈞負責的憲警訓練班、劉健群主持的軍委會政訓班等,培養嫡系力量。複興社還以軍委會政訓處為總機關,通過各部隊政訓體系實施監軍,并通過在各省開設的“國民軍事訓練委員會”,對高中以上的學生進行軍訓。

該社分總社、支社、分社和小組四級。總社設南京。

蔣介石任社長。下設幹事會和監察委員會。

該社發展社員,一般先經其外圍組織“革命軍人同志會”(以潘佑強為書記)和“革命青年同志會”(以康澤為書記)(1932年該兩會合并改組為“中國青年革命同志會”)會員中物色吸收。凡參加該社者,須經社員三人介紹,并填表、宣誓。

複興社設有行動組織“别動總隊”,由康澤負責。

複興社成立後不久,便與CC派發生矛盾,被迫退出文化教育領域,解散中國文化學會。此後,複興社的活動歸并為三個系統:賀衷寒的政訓系統、康澤的别動總隊,以及戴笠的特務處(後發展成為軍統)。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