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罐

瓦罐

陶制器皿
瓦罐是厚壁陶罐或瓶,也泛指陶制的罐,是一種器皿。
    中文名:瓦罐 外文名: 别名: 讀音:wǎ guàn 解釋:厚壁陶罐或瓶 注音:ㄨㄚˇ ㄍㄨㄢˋ

詞語解釋

陶制容器。

宋,馬永卿《嬾真子》卷一:“(父老)乃用瓦盆盛粟飯,瓦罐盛菜羹。”老舍《駱駝祥子》十一:“愁到了無可如何,他抱着那個瓦罐自言自語的嘀咕。”

專指乞丐讨飯的器皿。

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一折:“投奔我的都是那矜爺害娘,凍妻餓子,折屋賣田,提瓦罐爻槌運。”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二折:“你把那搖槌來懸,瓦罐來擎,遶閭簷,乞殘剩。”

發展

瓦罐小吃

采用陶土制成的瓦罐、瓦缸為容器,将食材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入瓦罐容器内,采用錫箔紙密封,依次碼放在瓦缸設備中,利用高溫炭火煨制食材,經過約90分鐘的高溫炭火煨制,即可形成口味獨特,營養豐富的瓦罐小吃,瓦缸設備一次可煨制130到150罐的瓦罐小吃,各種雞鴨魚肉、蔬菜、菌菇、豆制品都可煨制瓦罐小吃。

瓦罐煨湯

瓦缸煨湯,在江西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過去江西窮人多,剩菜殘汁舍不得丢掉,就用瓦缸一起裝了起來下次堡熱再吃,卻意外發現味道特别好,義有營養,于是相沿成習。在逐漸演變過程中,他們不再用剩菜來做,進而動用中醫相生相克、調得陰陽的道理,講求材料搭配互補,使煨湯菜的技藝越來越精湛,形成了獨樹一幟、風格迥異的飲食文化。後人在此基礎上又創造出缸中套罐的新方法,把原料罐放在一米方圓的大缸中,以木炭火恒溫煨制,密封不溢,味道更加鮮香、醇膿,而且營養又不流失。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