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酸堿度

土壤酸堿度

包括活性酸度和潛在酸度
土壤酸堿度(soil acidity)包括酸性強度和酸度數量兩個方面,或稱活性酸度和潛在酸度。酸性強度是指與土壤固相相處于平衡的土壤溶液中H濃度用pH表示。酸度數量是指酸的總量和緩沖性能,代表土壤所含的交換性氫、鋁總量。一般用交換性酸量表示。土壤酸堿度對土壤肥力及植物生長影響很大,我國西北、北方不少土壤pH值大,南方紅壤pH值小。因此可以種植和土壤酸堿度相适應的作物和植物。如紅壤地區可種植喜酸的茶樹,而苜蓿的抗堿能力強等。土壤酸堿度對養分的有效性影響也很大,如中性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大;堿性土壤中微量元素(錳、銅、鋅等)有效性差。在農業生産中應該注意土壤的酸堿度,積極采取措施,加以調節。
    中文名:土壤酸堿度 外文名:soil acidity 别名: 包括:酸性強度和酸度數量兩個方面 又稱:土壤反應

産生原因

土壤酸堿度,又稱“土壤反應”。它是土壤溶液的酸堿反應。主要取決于土壤溶液中氫離子的濃度,以pH值表示。

pH值等于7的溶液為中性溶液;pH值小于7,為酸性反應;pH值大于7為堿性反應。土壤酸堿度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級:

pH值土壤酸堿度

<4.5極強酸性

4.5—5.5強酸性

5.5—6.5酸性

6.5—7.5中性

7.5—8.5堿性

8.5—9.5強堿性

>9.5極強堿性

實例

能過小麥育種、單種物質營養液不同酸堿梯度的植物生長試驗。證實了,在酸性環境下植物會更多的吸收陰離子,同時抑制陽離子吸收,放出OH,使環境向中介點移動。在堿性環境中植物會更多的吸收陽離子,抑制陰離子交換,向外放出較多H,同樣使外部環境向中介點移動。說明植物吸收物質是pH變化的原因。我國現有5億畝鹽堿化土地,其中有3億畝待開墾,了解土壤酸堿度與植物生長的關系也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國西北和北方幹旱地區土壤多為石灰性或堿性,而南方土壤多為酸性或中性,這種酸堿變化一般都受到成土母岩和氣候條件的影響,同時也受到地形、植被和耕作措施等因素影響。

那些鹽基成分含量高的岩石(如石灰岩等)風化後産生氫氧離子,就使土壤偏堿性或中性;酸性成分的岩石(如花崗岩等)發育的土壤,多呈酸性。同類岩石其風化産生的鹽類,在北方幹旱地區不容易淋失而底層的鹽基又随水分蒸發上升而累積在土壤表層中,使土壤反應偏堿性,而在東北森林地帶以及濕潤多雨的南方,岩石風化産生的一、二價陽離子組成鹽類大量被淋失,剩下的三價的鐵鋁等化合物尤其是鋁的氧化物及其鹽類在水中水解産生氫離子,緻使土壤變酸,所以南方大面積的紅壤酸性強,有些甚至呈酸性反應。酸堿度低至4.5-5.5。

岩石風化後産生的大小顆粒中,那些極細的土壤膠體吸附有氫、鈉、鉀、鈣、鎂、鋁等離子,它們和土壤溶液中的離子處于動态平衡狀态,它們彼此代換會影響土壤酸堿性。因此,土壤酸堿反應的實質,是土壤溶液中遊離的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存在比例的一個反映。當遊離的氫離子濃度大于氫氧根離子濃度時,土壤呈酸性,;反之,若氫氧根離子濃度大于氫離子濃度時,土壤呈堿性;若兩者濃度相等,土壤就呈中性。

測量方法

專用儀器

土壤酸堿度計SOIL PH AND MOISTURE TESTER

主要用途:測定土壤之酸堿質測定範圍:pH=3-8pH

說明:土壤太酸太堿都是限制作物生産及品質的重要因素,大多數的作物均不耐太酸或太堿的土壤。因此,了解土壤的酸堿度是相當重要的。

使用方法:(1)如果測定點的土壤太幹燥或肥份過多,無法測土壤的酸堿度時,須先潑水在測定點位置上,待28分鐘後再測定。(2)使用測定器前須先用研磨布,在金屬吸收闆的部位,完全的擦拭清潔,以防影響測定值。若是未使用新品,金屬闆表層有保護油,須先插入土壤數次,磨淨保護油層後再使用。(3)酸堿值測定時,直接插入測試點土内,金屬闆面必須全部入土,約10分鐘所得的才是正确值。土壤的密度、濕度和肥份過多都可能影響測定值,故必須在不同的位置測定數次,以求平均值。(4)測定器在10分鐘後酸堿值很穩定,此時按下側邊白色按鈕,濕度立即顯現。

方法原理:土壤pH測定的方法大緻可分為電位法和比色法兩大類,随着分析儀器的進展,土壤實驗室基本上都采用了電位法,電位法有準确、快速、方便等優點。在ASI方法采用了電位法,其基本原理是:用pH計測定土壤懸濁液的pH時,由于玻璃電極内外溶液H+離子活度的不同産生電位差。還可以采用比色法來測量:取土壤少許(約黃豆大),弄碎後放在白磁盤中,滴入土壤混合指示劑數滴,到土壤全部濕潤,并有少量剩餘。震蕩磁盤,使指示劑與土壤充分作用,靜置1分鐘,和标準比色卡比色,即得出土壤的酸堿度。

改良酸土

土壤酸性過大,可每年每畝施入20至25公斤的石灰,且施足農家肥,切忌隻施石灰不施農家肥,這樣土壤反而會變黃變瘦。也可施草木灰40至50公斤,中和土壤酸性,更好的調節土壤的水、肥狀況。而對于堿性土壤,通常每畝用石膏30至40公斤作為基肥施入改良。

土壤堿性過高時,硫酸鋁也被用來調節土壤pH值,因為它水解生成氫氧化鋁的同時産生少量的硫酸稀溶液。添加後與土壤混勻即可達到改良效果,具體添加量需要做預備試驗如果用蒸餾水溶解可以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但一旦水中有雜質微粒則會顯得渾濁,因為Al3+水解得到的Al(OH)3膠體可以吸附這些雜質沉降。加堿,先産生白色沉澱,繼續滴加沉澱會消失。此時鑒别出有鋁離子存在。

堿性過高時,可加少量硫酸鋁、硫酸亞鐵、硫磺粉、腐殖酸肥等。常澆一些硫酸亞鐵或硫酸鋁的稀釋水,可使土壤增加酸性。腐殖酸肥因含有較多的腐殖酸,能調整土壤的酸堿度。以上方法以施硫磺粉見效慢,但效果最持久;施用硫酸鋁時需補充磷肥;施硫酸亞鐵見效快,但作用時間不長,需經常施用。

改良堿土

洗鹽改良

水是土壤積鹽的因素,也是脫鹽的動力。建立健全水利設施,實行河、井、溝、渠結合,排、灌、蓄配套,進行合理灌排,調節自然界水分循環,可洗淋排除土壤中的鹽分。

農業改良法

(1)增施有機肥。

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強土壤保水能力。

(2)種植綠肥。

是有機肥的重要來源,還有增加複蓋、減少蒸發和抑鹽作用。

(3)合理耕作。

合理耕作及時松土,可以減少蒸發,破除闆結,改善通氣,抑制返鹽,利于種子萌發和根系吸收。

(4)種植水稻

由于泡水時間長,土壤中鹽分被壓到耕層以下的地下水裡,排出田外。

(5)植樹造林。

能降低風速,減少蒸發,減輕地面返鹽。

(6)刮除鹽土。

在春秋旱季,将含鹽表土刮除,移出耕地外,降低土壤含鹽量。

(7)開溝躲鹽。

是利用鹽往高處走的規律,降低溝底含鹽量,以利種子出苗。

(8)放于壓堿。

把含泥沙較多的河水,引入事先築好埂壩的地塊,使泥沙降下來,于地改堿。另外種植耐鹽堿作物,如棉花、高粱等。

化學改良

[span]

(1)施用磷石膏。可提高土壤活性鈣陽離子的含量,減輕碳酸鈉和重碳酸鈉對作物的危害,降低PH值。(2)巧施化肥。鹽堿地多施鈣質化肥(過磷酸鈣、硝酸鈣等)和酸性化肥(硝酸铵等),可增加土壤中鈣的含量和活化土壤中鈣素。

[span]

(3)施用腐殖酸類改良劑:這類物質是很好的離子交換劑,對鈉、氯等有害離子有代換吸附作用,能調節土壤酸堿度。

(4)施用抑鹽劑。該劑用水稀釋後,噴在地面能形成一層連續性的薄膜。這種薄膜能阻止水分子通過,抑制水分蒸發和提高地溫,減少鹽分在地表積累,對農作物保苗增産有良好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