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塘會

澡塘會

傈傈族節日
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三的三天裡,散居在怒江各地的僳僳族人都要扶老攜幼地彙集到泸水十六湯天然溫泉,舉行一年一度的澡塘會,在怒江峽谷,最出名的民俗,就算這“澡塘會”了。洗浴的人們十分講究文明禮貌,男女之間彼此尊重,他們用聖潔的溫泉水洗去一年的污穢,迎來吉祥。[1]
    中文名:澡塘會 外文名: 别名: 别稱:僳僳族“狂歡節” 節日時間: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三 節日類型:民族節日 流行地區:怒江僳僳族聚居區 節日活動:溫泉洗浴等 節日意義:洗去污穢,迎來吉祥

形式

每年春節過完大年初一,從大年初二到初七,住在高山峽谷的僳僳人都要背毯子、被子,披着披氈,帶着米、肉、油、鹽、菜和炊具,相會到怒江邊有溫泉的地方。這是他們的自由天地,他們在岩壁下、石洞裡、石縫中輔上幹草,展開被子,成就他們七天的“家”。他們用三個石頭支起鍋,造起飯,做起菜,上滿布汁酒,開起了露天宴。吃飽喝足,下到燙人的簡易石砌溫泉澡池中,洗去滿身的污垢,舒展勞累疲倦的筋骨,泡夠洗好後,他們又三人一夥,五人一群地聚在一起談天說地,對歌跳舞。商人貨朗也擺上地攤,出售各種食品飲料。随着人們的陣陣喝彩,身輕如燕的僳僳姑娘小夥在秋千上大顯身手。

澡塘會”,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曆史,是怒江地區的僳僳族一個獨具民族特色的傳統盛會。他們在岩壁下、石洞裡、石縫中鋪上幹草,展開被子,成就他們七天的“家”,開起了露天宴,下到燙人的簡易石砌溫泉澡池中,洗去污垢,舒展筋骨,然後聚在一起談天說地、對歌跳舞。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相聚在熱氣騰騰的溫泉水中一邊搓洗、一邊說笑、嬉戲打鬧、其樂融融,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澡塘會”,其實就是僳僳族的狂歡節。期間除了用溫泉洗浴,還舉行上刀山下火海表演,射弩、打秋千比賽等,更有通宵達旦的賽歌,而且一唱就是三天。

特點

澡塘會據聞很多地方都有,但怒江峽谷的澡塘會卻更自然、更民族、更傳統。其中首推登埂河澡塘會和瑪布河澡塘會。這裡沒有遮攔,男女共浴。泡澡者同卧一泓,敬老讓幼,互聊家常,時時傳來一陣陣歡笑,其樂融融。有意思的是女人們并不反對男攝影者的闖入,反而依仗人多勢衆,對他們高聲調侃起哄,搞得他們往往面紅耳赤,手足無措。

來源

早年間,散居在怒江峽谷裡的山民為了生存,整日辛勤勞作,艱苦的環境和條件使他們無瑕顧及更多的追求。然而即使這樣,每到正月初二至初三,身居高山的百姓們,都要背上炊具,穿上節日新裝,不懼路途遙遠,舉家前往怒江岸邊有溫泉的地方,搭蓬落腳泡溫泉。洗去一年的辛勞,迎來新一年的吉祥。其間,串親會友,喝酒吃肉,摻雜些傳統的體育比賽,跳舞賽歌,順便進行些商品交易。幾百年來形成了傳統,故名澡塘會。

功效

據說,這種風俗是緣于僳僳人多散居于山裡,人與人的交往受到交通不便的限制,缺少聯系往來,澡塘會就是他們進行社交的盛大聚會,而且他們還認為:用這個天然溫泉的水洗過,一年裡都不會生病,所以又叫“洗百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