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三七

綿三七

豆科雞頭薯屬植物
綿三七,中藥名。為豆科雞頭薯屬植物綿三七Eriosema himalaicum Ohashi的塊根。植物綿三七,分布于四川、雲南等地。具有健脾消積,行氣止痛,解毒消腫之功效。主治小兒疳積,消化不良,脘腹疼痛,腹瀉,痢疾,睾丸腫痛,疝氣,咽喉腫痛,跌打損傷,瘡毒。
    中文名:綿三七 拉丁學名: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超目: 目:薔薇目 亞目: 科:豆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雞頭薯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綿三七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四川、雲南等地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别名

草仔薯《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雞心矮陀陀《昆明民間常用草藥》,山草果、山雞頭《雲南中草藥選》,山土瓜、草果暗消、地草果《紅河中草藥》,獨苗一支立《四川常用中草藥》。

入藥部位

塊根。

性味

味甘、微苦,性平。

功效

健脾消積,行氣止痛,解毒消腫。

主治

小兒疳積,消化不良,脘腹疼痛,腹瀉,痢疾,睾丸腫痛,疝氣,咽喉腫痛,跌打損傷,瘡毒。

相關配伍

1、治小兒疳積,消化不良,鮮球根毛瓣花塊根30-60g,生吃;或用幹品15-30g,煎服。(《雲南中草藥選》)

2、治腸胃疼痛,腹瀉,球根毛瓣花塊根幹粉1.5-3g。開水送服。(《雲南中草藥選》)

3、治跌打損傷,綿三七泡酒服。(《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4、治瘡毒,綿三七根研末,蜂蜜調勻外敷。(《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5、治遺精,狂犬病,病後體虛,排紅草根30g。炖肉吃。(《雲南中草藥》)

用法用量

内服:煎湯,9-15g;或研末;或浸酒服。

外用:适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炮制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挖,多為鮮用,亦可切片曬幹。

形态特征

多年生直立草本。莖高20-50厘米,通常不分枝,密被棕色長柔毛并雜以同色的短柔毛;塊根紡錘形,肉質。托葉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4-8毫米,有細脈紋,被毛,宿存。葉僅具單小葉,披針形,長3-7厘米,寬0.5-1.5厘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圓形或有時微心形,上面及葉緣散生棕色長柔毛,下面被灰白色短絨毛,沿主脈密被棕色長柔毛;近無柄。總狀花序腋生,極短,通常有花1-2朵;苞片線形;花萼鐘狀,長約3毫米,5裂,裂片披針形,被棕色近絲質柔毛;花冠淡黃色,長約為花萼的3倍,旗瓣倒卵 形,背面略被絲質毛,基部具2枚下垂、長圓形的耳,翼瓣倒卵狀長圓形,一側具短耳,龍骨瓣比翼瓣短,但形狀相仿;雄蕊二體;子房密被白色長硬毛,花柱内彎,無毛。莢果狀橢圓形,長約8-10毫米,寬約6毫米,成熟時黑色,被褐色長硬毛;種子2顆,小,腎形,黑色,種臍長線形,長約占種子的全長,珠柄着生于種臍的一端。花期5-6月,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生于山坡草叢中、石縫中或林下。分布于四川、雲南等地。

鑒别

藥材性狀:塊根呈短紡錘形或球形,表面褐色,有緻密的縱皺紋和支根痕,質堅實,斷面黃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甘、苦。

相關論述

1、《四川常用中草藥》:“能消氣。治睾丸腫痛,疝氣,痢疾等症。”

2、《雲南中草藥》:“健胃消食,消腫止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