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葉

栀子葉

中藥材名
栀子葉,中藥名,為茜草科栀子屬植物山栀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葉組織。歸于肺、腎、肝經,主要用于治療跌打損傷,活血消腫,痔瘡等。
  • 藥品名:栀子葉
  • 外文名:
  • 别名:黃枝葉
  • 是否處方藥:
  • 主要适用症:
  • 主要用藥禁忌:
  • 劑型:
  • 運動員慎用:
  • 是否納入醫保:
  • 批準文号:
  • 藥品類型:植物
  • 性味歸經:味苦、澀,性寒

功能

活血消腫,清熱解毒。

主治

跌打損傷,疔毒,痔瘡,下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湯,3-9g。外用:适量,搗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項

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消腫,理跌打傷。”

2、《本草求原》:“洗疳痔疔,散毒瘡;同雞煮,則祛風。”

臨床應用

1、治跌打損傷,栀子9g,雞血藤(鮮)9g,桑葉6g,茜草6g。搗碎外敷。(《湖南藥物志》)

2、治蟲蛇咬傷,栀子9g,白花蛇舌草6g,大青葉6g。搗碎外敷。(《湖南藥物志》)

3、治痔瘡、下疳,栀子9g,敗醬草9g,魚腥草9g,牛膝9g。煎水清洗後,用鮮品搗碎外敷。(《湖南藥物志》)

加工炮制

春、夏季采收,曬幹。

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茜草科栀子屬植物山栀。

形态特征

山栀,别名栀子《中國植物志》。常綠灌木,高1-2米。小枝綠色,幼時被毛,後近無毛。單葉對生,稀三葉輪生,葉柄短;托葉兩片,生于葉柄内側;葉片革質,橢圓形、闊倒披針形或倒卵形,長6-14厘米,寬2-7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光澤,僅下面脈腋内簇生短毛;側脈羽狀。花大,極芳香,頂生或腋生,具短梗;萼綠色,長2-3厘米,裂片5-7,線狀披針形,通常比萼簡稍長;花冠高腳碟狀,白色,後變乳黃色,基部合生成筒,上部6-7裂,旋轉排列,先端圓;雄蕊與花冠裂片同數,着生于花冠喉部,花絲極短,花藥線形,縱裂,2室;雌蕊1,子房下位,1室。果實深黃色,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2-4厘米,有5-9條翅狀縱棱,先端有條狀宿存之萼。種子多數,鮮黃色,扁橢圓形。花期5-7月,果期8-11月。

生長環境

生于海拔10-1500米處的曠野、丘陵、山谷、山坡、溪邊的灌叢或林中。國内産于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香港、廣西、海南、四川、貴州和雲南,河北、陝西和甘肅有栽培;國外分布于日本、朝鮮、越南、老撾、柬埔寨、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太平洋島嶼和美洲北部,野生或栽培。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