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莎·帕克斯

羅莎·帕克斯

黑人民權行動主義者
羅莎·帕克斯1913年2月出生亞拉巴馬州塔斯基吉,原名羅莎·路易絲·麥考利,高中時因為要照顧年邁的祖母辍學。婚後,在丈夫雷蒙德·帕克斯鼓勵下,她重新修學拿到文憑,并且積極參與黑人組織“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在當地的民權活動。[1]
  • 本名:
  • 别名:羅莎·路易絲·麥考利
  • 字:
  • 号:
  • 所處時代:
  • 民族族群:
  • 出生地:亞拉巴馬州塔斯基吉
  • 主要作品:
  • 主要成就:現代民權運動之母
  • 中文名:羅莎·帕克斯
  • 外文名:Rosa Parks
  • 國籍:美國
  • 性别:女
  • 職業:黑人民權行動主義者

人物簡介

在1955年12月1日,帕克斯因拒絕聽從公車司機詹姆斯.F.布萊克(JamesBlake)的命令,讓位給一名白人乘客而成名。這起非暴力反抗的行為引發聯合抵制蒙哥馬利公車運動,一場大規模反對種族隔離的運動。此外,這使參與聯合抵制的馬丁·路德·金開始在民權運動中引起注目。

重要事件

1955年12月1日,時年42歲當裁縫的帕克斯在一輛公共汽車上就座時,司機要求黑人給白人讓座。這無關“尊老愛幼”的美德。在美國内戰後種族隔離依然盛行的美國南方,法律明确規定黑人與白人在公車、餐館等公共場所内需分隔,且黑人必須給白人讓座。在北方,法律認可的種族歧視也使黑人被許多行業和社區拒之門外。帕克斯拒絕了司機的要求。盡管當年早些時候,蒙哥馬利就有兩名黑人婦女因同樣遭遇而被捕。這次也沒有例外,帕克斯遭到監禁,并被罰款10美元。

她的被捕引發了蒙哥馬利市長達381天的黑人抵制公交車運動,組織者是當時仍名不見經傳的一名浸禮教牧師馬丁·路德·金,這個名字後來被冠以反種族隔離鬥士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榮譽。這場運動的結果,是1956年最高法院裁決禁止公車上的“黑白隔離”;1964年出台的民權法案禁止在公共場所實行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政策。帕克斯從此被尊為美國“民權運動之母”。30年後,她追憶當年:“我被捕的時候沒想到會變成這樣。那隻是很平常的一天,隻是因為廣大民衆的加入,才使它意義非凡。”

她2005年10月24日去世,30日遺體就被運到華盛頓的美國國會大廈,安放在大廳中供全美民衆瞻仰。包括總統喬治·沃克·布什在内的美國政治領袖與數千民衆一起參加了安放儀式,參議院牧師率領大家為她祈禱,專程趕來的一個大學合唱團,現場高唱愛國歌曲《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她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獲得遺體被安放在國會供民衆瞻仰的殊榮的女性。總統并下令,帕克斯葬禮11月2日在底特律舉行,屆時全美國所有公共建築都降半旗。美國的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六十年代形塑出來的。帕克斯也因此被美國國會命名為“民權之母”。

最感激帕克斯的當然首先是黑人。美國國務卿賴斯在追悼儀式上說的一句話最有代表意義:“沒有帕克斯,我就不可能今天以國務卿的身份站在這裡。”同時,帕克斯也深受白人民衆熱愛,因為她為黑人争取權利的運動同時塑造了美國的社會正義與公正精神,為大部分美國人争取到了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帕克斯的尊榮來自這樣一個簡單的事實:一個人可以改變一個世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